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08月01日-2023年07月31日阳江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和阳江市人民医院脊柱骨科行手术治疗的60例胸腰椎结核患者病历资料,按照不用的手术方式分组,对照组(n=30例),观察组(n=30例),前者予以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后者予以联合钉内固定治疗,就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固定情况、全身状况展开比较。结果:术后第一天、第三天观察组VAS评分比对照组更低(P <0.05);观察组固定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血沉、C反应蛋白、Cobb角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可明显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固定情况更佳,术后3个月全身状况更为良好,值得肯定。

  • 标签: 经皮椎间孔镜 经皮钉内固定 胸腰椎结核 疼痛程度 固定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成形术治疗非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疼痛科收治的非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1例,其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42~73岁,均接受成形术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1、3、6个月时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术后6个月时按照改良MacNab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本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3、6个月时,VAS分别为(7.6±1.0)分,(2.6±1.0)分,(2.5±1.1)分,(2.6±1.1)分;ODI指数分别为(77.03±7.64)分,(27.23±3.64)分,(19.97±2.41)分,(9.03±2.58)分;术后各时点VAS和ODI均明显低于术前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个月时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总有效率为96.8%(30/31例)。结论成形术治疗非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腰椎功能。

  • 标签: 椎管狭窄 椎间孔镜 椎间孔成形术 椎间孔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间盘切除术(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LDH患者100例,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FD)治疗,观察组行PTED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t=28.491、19.219、8.489,P=0.001、0.001、0.001)。术后6个月,两组视觉模拟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低于治疗前(P<0.05),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t=6.987、4.060、5.281,P=0.001、0.001、0.001)。观察组末次随访优良率为90.00%(45/50)高于对照组(60.00%,30/50;χ2=12.000,P=0.001)。结论LDH患者采用PTED治疗创伤较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可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腰椎功能。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开窗椎间盘切除术 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选择性减压治疗老年侧隐窝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在本院运用选择性减压治疗的老年侧隐窝狭窄症患者共6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范围为65~81岁。分别在术前及术后1月、3月、6月运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患者腰腿疼痛进行评价,术后6月运用腰椎Macnab评价术后优良率。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均获随访,2例患者出现硬膜囊撕裂手术并发症。术后1月、3月、6月VAS评分及ODI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均P<0.05);术前VAS为(5.7±1.2)分,术后1月为(2.6±1.6)分,术后3月为(2.1±1.2)分,术后6月为(1.5±1.2)分;ODI术前为(61.3±10.9)分,术后1月为(33.1±12.6)分,术后3月为(22.1±10.2)分,术后6月为(11.5±8.2)分。术后6月腰椎Macnab评价:优31例,良24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91.67%。结论选择性减压治疗老年患者侧隐窝狭窄症效果良好,值得临床运用推广。

  • 标签: 椎间孔镜 选择性减压 侧隐窝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缩短禁食时间护理在下髓核摘除术患者中应用的护理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68例下髓核摘除术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干预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分别实行缩短禁食时间护理和传统禁食时间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实际禁食禁饮时间、术前血糖、口渴及饥饿情况、术后胃肠功能影响指标、住院相关指标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等相关指标。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前禁食时间(7.34±4.96)h,术前禁饮时间(3.43±2.51)h;对照组患者术前禁食时间(15.92±5.07)h,术前禁饮时间(3.43±2.56)h;两组患者临床实际禁食禁饮时间均明显高于理论计划时间。干预组患者术前末梢血血糖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口渴发生率和饥饿发生率分别为28.57%、37.1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6.97%、93.9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方面,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97.14%比72.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短禁食时间护理,有利于促进下髓核摘除术微创技术的快速康复优势,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缩短禁食时间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按需成型5级法在侧方入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中的应用。方法2015年3月-2020年3月,采用侧方入路共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534例(采用入路,均为单节段手术),男312例,女222例;年龄26~74岁,平均38.2岁,均为明确诊断为腰椎管狭窄症或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无腰椎不稳或滑脱,有明确手术适应证,均行侧方入路手术。根据术中成型情况和术后复查CT判断成型的范围分为0~4级。术前及术后3个月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 d内复查CT,根据以上级别标准分析成型范围和术中情况成型是否相符,并统计各级成型例数及占比;分析椎间隙高度、椎间盘突出位置、大小、关节突距离、椎间盘钙化范围、减压节段、腰椎管狭窄程度等相关因素对成型的影响。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3个月与术前ODI评分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力减弱2例,保守治疗1个月后恢复,硬膜囊损伤3例,未出现不适症状,术后遗留残余症状11例,保守治疗1个月基本缓解。0~1级成型大多数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旁中央型)患者,0级成型平均年龄27.5岁,1级成型平均年龄28.3岁,节段为L2~L5;2级成型均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年龄37.5岁,节段为L2~S1;3~4级成型患者大多数为腰椎间盘突出(脱垂游离型)和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级成型平均年龄40.6岁,4级成型平均年龄57.3岁,节段为L2~S1。0~1级成型:大,椎间隙高度好(和邻近正常间隙比较),关节突无明显内聚,单纯平间隙突出盘并偏一侧,无明显脱垂游离,无明显钙化,单纯极外侧盘突出3~4区,根据术中情况有变为2级可能。2级成型:稍小,椎间隙高度变小(和邻近正常间隙比较),关节突有轻度内聚,以及L5、S1隙,单纯盘突出,并偏一侧,减压无需过中线,根据术中情况有变为3级或4级成型可能。3级成型:小,椎间隙窄(和邻近正常间隙比较),关节突内聚,局部增生明显,椎间盘钙化,体后缘离断,椎管狭窄,椎间盘脱垂游离等,根据术中情况有变4级可能。4级成型:基本和3级成型相同,主要需要背侧减压,并需要过中线,余基本同3级,3级成型后,术中根据需要减压情况下逐步变4级成型。结论①侧方入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可以根据椎间隙高度、大小、关节突有无内聚、突出盘的情况及有无钙化、椎管狭窄的程度等因素去因需按级成型,更好的保留关节突关节,更好的体现微创的优势;②L2~L5节段旁中央突出都有可能选择0~1级成型完成手术,L5、S1隙至少需要2级以上成型,盘钙化需要2级以上成型,腰椎管狭窄症需要3~4级成型;③低级别成型患者年龄较高级别成型的年龄较轻,表明年龄小的患者退变较轻,骨性结构基本正常,多选择低级别成型就可以很好的完成手术。

  • 标签: 腰椎管狭窄症 经皮内镜椎间孔成型 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 椎间孔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形术(PELF)治疗腰椎狭窄症(LFS)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与影像学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10月在山西省人民医院骨科因单侧LFS行PELF术患者26例,性别不限,年龄≥18岁。所有患者均接受PELF治疗。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术后12~17个月)时,评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并在末次随访时采用MacNab法评定疗效。分析手术前后影像学参数(椎间盘高度指数、腰椎前凸角、体滑移百分率、腰椎冠状面Cobb角、椎间盘楔形角和面积)与临床效果的相关性。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评分均降低(P均<0.05)。末次随访时,有效率为96.2%(25/26例)。术前、术后腰椎前凸角与VAS评分、ODI评分呈负相关(P均<0.05),术前体滑移百分率与VAS评分、ODI评分呈正相关(P均<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腰椎前凸角较小,效果较差(β=-1.086, P=0.004)。结论PELF治疗LFS效果良好,术前腰椎前凸减少是影响效果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腰椎骨 椎间孔切开术 椎间孔狭窄 影像学参数
  • 简介:摘要“筋骨并重”理论强调“筋束骨,骨张筋,筋骨相连,骨折筋损”。中医治疗骨科疾病重视骨与软组织的关系。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技术在病理状态下重塑了紊乱的脊柱内部生物平衡。其中,内下临床2种常用微创入路技术重视软组织保护,术后进行积极适当的功能锻炼,已成为现代脊柱骨科手术中“筋骨并重”理论的典型表现。

  • 标签: 椎间盘移位 腰椎 筋骨并重 经皮椎间孔镜 椎间孔入路 椎板间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取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2018年5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法将纳入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n=39)行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n=39)行经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前后Oswed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及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87%,37/39)高于对照组(71.79%,2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77,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38.35±17.64)ml]、住院时间[(5.16±0.49)d]、手术时间[(72.32±28.62)min]均低于对照组[(90.3±35.68)ml、(12.63±3.56)d、(120.13±37.41)min] ,P均<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VAS评分[(0.99±0.11)分]、ODI评分[(4.38±0.96)分]低于对照组[(2.87±0.68)、(9.87±2.40)分],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13%(2/39),低于对照组的28.21%(1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77,P<0.05)。结论采用下髓核摘除术可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缓解疼痛程度,促进患者功能障碍恢复。

  • 标签: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价值 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通道下入路融合术(MIS-TLIF)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8年1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MIS-TLIF手术治疗的1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其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术后复查腰椎X线及腰椎CT评价有无终板损伤,评估椎弓根螺钉位置情况及有无移位、断裂,融合器有无移动、下沉以及融合情况等。随访并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79例患者中25例(14.0%)术后出现并发症,其中脑脊液漏3例(1.7%),切口相关问题4例(2.2%),椎弓根螺钉位置不正确7例(3.9%),术后尿潴留1例(0.6%),椎管内血肿1例(0.6%),术后残余疼痛麻木9例(5.0%)。术后随访期内大多数患者VAS、JOA、ODI评分较术前得到改善(P<0.05)。结论MIS-TLIF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并具有良好且稳定的长期疗效。

  • 标签: 腰椎 并发症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 椎间融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入路下治疗第5腰椎与第1骶椎(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入路下椎间盘切除术(PEID)42例,单纯行L5/S1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C臂机透视次数、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手术费用及手术疗效、并发症等。记录术前、出院时、5年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出院时、5年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5年随访时门诊及电话随访,疗效评定根据Nakai评分标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手术过程中转为开放手术的情况,术中无硬膜撕裂、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未见椎间隙感染等。L5~S1髓核摘除手术时间为(50±17.8) min,术中C臂机透视次数为(3.0±1.0)次,切口长度为(0.70±0.21) cm,住院时间为(6.8±3.2) d,手术费用为(2.62±0.56)万元。术后通过门诊复查及电话随访术后患者恢复情况,所有患者均随访5年以上。术前、术后VAS、OD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5年随访时均效果明确;Nakai评分优32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95.23%。本组2例在术后3个月内复发,均给予采用入路下翻修。结论PEI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取得满意的远期临床疗效。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微创手术 椎间孔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内完全可视化成形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神经外科(18例)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外科(14例)采用脊柱内完全可视化成形技术治疗的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复查腰椎MRI,并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腰椎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疗效。对所有患者行门诊随访,随访内容包括VAS、JOA评分、ODI评估及改良MacNab疗效评估。结果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未出现感染、椎管内血肿及神经功能障碍。术后复查腰椎MRI显示突出的髓核摘除基本满意。与术前比较,32例患者术后2 d的VAS评分[分别为(2.21±1.18)分、(6.25±1.46)分]和ODI[(30.28±7.42)%、(68.63±11.04)%]均下降(均P<0.001),JOA评分升高[分别为(16.66±1.58)分、(12.43±1.85)分,P<0.001]。32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5±5)个月(10~20个月)。随着随访时间的推移,32例患者的疼痛VAS评分呈下降趋势、JOA评分呈上升趋势、ODI呈下降趋势(F值分别为187.43、72.54、564.38,均P<0.001)。术后12个月随访时,32例患者的改良MacNab疗效评定结果为,优20例、良9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0.6%(29/32)。结论脊柱内完全可视化成形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改善疼痛和神经功能,帮助患者恢复生活和工作,短期疗效较好,远期效果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 标签: 腰椎 椎间盘退行性变 经皮内镜 可视化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斜外侧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及小切口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TLIF)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治疗40例Ⅰ、Ⅱ度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OLIF组和MI-TLIF组,每组各20例。其中OLIF组男15例,女5例;年龄(50.3±8.8)岁;MeyerdingⅠ型16例,Ⅱ型4例。MI-TLIF组男13例,女7例;年龄(51.7±8.7)岁;MeyerdingⅠ型15例,Ⅱ型5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白蛋白丢失、术后第3天的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融合节段前凸角(fused segmental lordosis,FSL)及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DH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OLIF组和MI-TLIF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01 ,8.404 ,8.064;均P< 0.001)。术后第3天,OLIF组的隐性失血量为(139±47)ml,MI-TLIF组为(486±192)ml;OLIF组的白蛋白丢失为(4.2±1.9)g/L,MI-TLIF组为(10.2±3.9)g/L;OLIF组的C反应蛋白为(34±11) mg/L,MI-TLIF组为(106±39)mg/L;OLIF组的红细胞沉降率为(41±15)mm/1 h, MI-TLIF组为(71±24) mm/1 h;以上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838, 6.184, 7.983, 4.675;均P< 0.001)。OLIF组与MI-TLIF组术后VAS评分分别为(2.2±1.5)分和(1.8±1.3)分,ODI分别为14%±11%和59%±1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LIF组与MI-TLIF组术后LL分别为33.41°±9.25°和32.07°±9.54°,FSL分别为11.59°±5.09°和10.61°±4.56°,DH分别为(10.35±2.30)mm和(10.85±1.85)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OLIF组(13.5±2.3)个月,MI-TLIF组(14.1±2.8)个月。MI-TLIF组3例患者于术后第3天出现减压侧下肢放射痛,非甾体类抗炎药及甘露醇等对症治疗后好转。OLIF组1例患者于术后第1天出现左下肢温升高,考虑术中损伤交感链;3例于术后第1天出现左大腿前方麻木、屈髋无力,考虑腰大肌水肿或损伤。结论OLIF在治疗Ⅰ、Ⅱ度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上与MI-TLIF相比手术时间短、术中及术后失血少、炎症指标低、术后下床时间早、住院时间短,术中及术后早期优势明显。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相似,均比较理想。

  • 标签: 腰椎 脊椎滑脱 脊柱融合术 外科手术,微创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侧后入路经手术(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于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PELD治疗且接受6个月随访的97例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手术入路方式分为侧后入路组(48例,侧后入路PELD)与入路组(49例,入路PELD);统计并比较两组疗效、围术期指标、疼痛程度、腰椎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整体手术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侧后入路组手术用时长于入路组,术后卧床时间、总住院时间短于入路组(P<0.05);两组随访结束时视觉模拟法(VAS)评分、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两组术前、随访结束时VAS评分、ODI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侧后入路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入路组(P<0.05)。结论LDH患者侧后入路PELD治疗效果较好,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减轻、腰椎功能改善,且相比入路,可缩短术后卧床与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但手术时间较长。

  • 标签: 脊柱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手术 侧后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通道下的腰椎融合(MTLIF)和开放腰椎融合(OTLI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6年9月北京医院骨科66例腰椎管狭窄症或腰椎间盘突出合并不稳行单节段腰椎融合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行MTLIF(MTLIF组)、33例行OTLIF(OTLIF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射线暴露次数、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围手术期发热,手术前、后腰与腿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术后4年相邻节段退变、内固定松动、融合器塌陷情况。结果MTLIF组手术时间为(191.6±50.5)min、射线暴露次数为(15.5±6.4)次,均明显多于OTLIF组的(105.8±23.1)min和(7.2±1.4)次(t=17.210,t=10.850,均P<0.01);术中出血量为(150.4±70.4)ml、术后引流量为(90.4±30.7)ml,术后2周VAS和ODI评分分别为(2.4±0.7)和(24.5±3.7)分,均明显少于OTLIF组的(250.7±43.9)ml、(216.3±67.8)ml、(4.5±1.6)和(30.6±4.6)分(t=-12.830,t=-14.070,t=-6.890,t=-5.805,均P<0.01)。MTLIF组和OTLIF组术后发热[1例(3.3%)比4例(12.1%),χ²=-1.660,P=0.20]、术后1年随访时VAS评分[(1.2±0.7)比(1.3±0.6)分,t=-0.628,P=0.53]、ODI评分[(14.2±2.7)比(14.7±2.5)分,t=-0.756,P=0.45]、Bridwell Ⅰ级融合率[86.7%(26/30)比84.8%(28/33),χ²=0.042,P=0.84],术后4年随访相邻节段退变[0例(0)比1例(3.0%),χ²=0.924,P=0.34]、内固定松动[1例(3.3%)比1例(3.0%),χ²=0.005,P=0.95]、融合器塌陷[1例(3.3%)比1例(3.0%),χ²=0.005,P=0.95]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对于OTLIF,MTLIF能达到充分减压、相同的融合率,出血少、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长期疗效满意,但手术时间较长、射线暴露次数较多。

  • 标签: 腰椎 椎管狭窄 椎间盘切除术,经皮 椎间盘退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导航辅助下Zista通道内微创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接受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156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按手术方式及导航使用情况分为导航微创组67例,采用导航辅助下Zista通道内MIS-TLIF手术;导航开放组31例,采用导航辅助下开放TLIF手术;开放组58例,采用开放TLIF手术。比较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采用CT评估内固定及融合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估手术效果,末次随访时采用MacNab标准评估临床疗效。同时根据术前影像学资料分为中央椎管狭窄和侧隐窝狭窄进行分层分析。结果导航微创组患者术中出血量(116.39±25.88)ml,少于导航开放组(293.94±61.67)ml与开放组(396.97±92.5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6.01,P<0.001)。导航微创组术后引流量(80.55±27.29) ml,少于导航开放组(299.94±50.32)ml与开放组(304.86±84.3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3.14,P<0.001)。导航微创组术后住院时间(3.42±1.00)d,少于导航开放组(7.16±1.39)d与开放组(7.31±1.69)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4.448,P<0.001)。而三组手术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5,P=0.859)。导航开放组术后2周、3个月时腰痛VAS评分[(3.84±0.82)分、(1.90±0.91)分]及ODI(34.74%±11.66%、28.68%±8.19%)与开放组VAS评分[(3.67±0.92)分、(1.91±0.90)分]及ODI(32.21%±10.66%、27.17%±9.59%)均高于导航微创组VAS评分[(1.70±0.92)分、(0.96±0.73)分]及ODI(18.33%±7.43%、19.15%±7.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6.63,P<0.001;F=25.12,P<0.001)、(F=45.59,P<0.001;F=18.99,P<0.001)]。末次随访导航微创组SF-36评分(61.48±9.50)分高于导航开放组(52.51±6.99)分及开放组(53.48±7.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969,P<0.001)。各组患者术后各随访时间点的VAS评分、ODI及SF-36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CT显示导航微创组融合率为94.0%(63/67),导航开放组为93.5%(29/31),开放组为93.1%(54/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P=0.978)。导航微创组与导航开放组一次性置钉成功率与置钉准确性均高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7,P<0.001;χ2=15.49,P=0.040)。导航微创组1例、开放组2例术中发生硬膜破裂,术后密切观察引流情况及病情变化,均成功拔管,未诉其他不适;导航微创组1例术中发生终板破坏,术后随访期间出现轻度塌陷;导航开放组与开放组各1例发生切口脂肪液化。分层分析结果显示腰椎管狭窄的类型对三种术式的疗效无明显影响。结论导航辅助下Zista通道内行MIS-TLIF治疗不同类型的腰椎管狭窄症,具有创伤小、康复快等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值得推广的微创腰椎融合术式。

  • 标签: 腰椎 椎管狭窄 脊柱融合术 手术导航系统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通道下的腰椎融合(MTLIF)和开放腰椎融合(OTLI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6年9月北京医院骨科66例腰椎管狭窄症或腰椎间盘突出合并不稳行单节段腰椎融合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行MTLIF(MTLIF组)、33例行OTLIF(OTLIF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射线暴露次数、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围手术期发热,手术前、后腰与腿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术后4年相邻节段退变、内固定松动、融合器塌陷情况。结果MTLIF组手术时间为(191.6±50.5)min、射线暴露次数为(15.5±6.4)次,均明显多于OTLIF组的(105.8±23.1)min和(7.2±1.4)次(t=17.210,t=10.850,均P<0.01);术中出血量为(150.4±70.4)ml、术后引流量为(90.4±30.7)ml,术后2周VAS和ODI评分分别为(2.4±0.7)和(24.5±3.7)分,均明显少于OTLIF组的(250.7±43.9)ml、(216.3±67.8)ml、(4.5±1.6)和(30.6±4.6)分(t=-12.830,t=-14.070,t=-6.890,t=-5.805,均P<0.01)。MTLIF组和OTLIF组术后发热[1例(3.3%)比4例(12.1%),χ²=-1.660,P=0.20]、术后1年随访时VAS评分[(1.2±0.7)比(1.3±0.6)分,t=-0.628,P=0.53]、ODI评分[(14.2±2.7)比(14.7±2.5)分,t=-0.756,P=0.45]、Bridwell Ⅰ级融合率[86.7%(26/30)比84.8%(28/33),χ²=0.042,P=0.84],术后4年随访相邻节段退变[0例(0)比1例(3.0%),χ²=0.924,P=0.34]、内固定松动[1例(3.3%)比1例(3.0%),χ²=0.005,P=0.95]、融合器塌陷[1例(3.3%)比1例(3.0%),χ²=0.005,P=0.95]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对于OTLIF,MTLIF能达到充分减压、相同的融合率,出血少、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长期疗效满意,但手术时间较长、射线暴露次数较多。

  • 标签: 腰椎 椎管狭窄 椎间盘切除术,经皮 椎间盘退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行经腰椎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后邻近节段疾病(adjacent segment disease,ASDis)的再手术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因腰椎退行性疾病接受TLIF手术4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04例、女256例;年龄(54.6±12.6)岁(范围20~85岁)。按照是否发生ASDis并再次接受手术治疗分为ASDis组和无ASDis组。ASDis组26例,男14例,女12例;年龄为(57.9±12.2)岁。无ASDis组434例,男188例、女246例;年龄为(54.4±12.5)岁。统计ASDis的再手术率,并比较两组患者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合并症、手术相关参数、住院时间、手术前后影像学参数等,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ASDis再次手术的危险因素。结果TLIF手术后发生ASDis并接受再次手术者26例,再手术率为5.7%(26/460),其中术前邻近椎间盘Pfirrmann分级≥Ⅲ级患者的ASDis再手术率为53.1%(17/32)。ASDis的发病时间为(76.3±25.0)个月(范围30~111个月)。两组患者的BMI(t=3.86,P<0.001)、高血压病史(χ2=5.30,P=0.021)、术前邻近椎间盘退变(χ2=85.90,P<0.001)、术前邻近节段椎管狭窄(χ2=25.35,P<0.001)、术前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下降(t=4.33,P<0.00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上述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BMI>24.9 kg/m2和术前邻近椎间盘退变≥Ⅲ级是TLIF术后ASDis再次手术的危险因素。结论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TLIF手术后ASDis再手术率为5.7%。BMI>24.9 kg/m2及术前存在邻近椎间盘退变≥Ⅲ级是TLIF术后ASDis再次手术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腰椎 脊柱融合术 手术后并发症 椎间盘退行性变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FTS)在接受微创融合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接受微创融合术治疗的腰椎脱滑症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7例,试验组患者围手术期行FTS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在不同护理干预下围手术期各项康复指标及术后康复情况及疼痛数字评分法(NR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结果试验组护理后的疗效为优为27例占72.97%、良7例占18.92%、中2例占5.41%、差1例占2.70%,对照组优为18例占48.65%、良8例占21.62%、中6例占16.22%、差5例占13.51%,2组疗效为优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593,P<0.05)。试验组围手术期间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首次下床时间的值分别为(205.44 ± 22.85)min、(185.71 ± 12.21)ml、(2.52 ± 0.82)d、(11.64 ± 3.32)d,对照组分别为(213.73 ± 17.12)min、(253.58 ± 16.01)ml、(4.15 ± 0.97)d、(14.56 ± 4.43)d,2组失血量、住院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0.504、7.806、3.208,P均<0.05);护理后试验组患者NRS评分、ODI评分分别为(2.26 ± 0.93)、(32.35 ± 5.36)分,对照组为(4.50 ± 1.09)、(20.62 ± 6.23)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9.509、8.682,均P<0.05);护理满意度试验组为86.49%(32/37),对照组为67.57%(25/3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3.742,P<0.05)。结论FTS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围手术期的不适症状,促进围手术期患者各项康复指标的恢复,对患者腰椎功能及下肢功能障碍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 围手术期 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人骨质疏松对腰椎短节段融合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北京医院行腰椎内固定融合术(TLIF)手术的老年患者,按照骨密度分为骨质疏松组(OP组)75例、骨密度T≤-2.5,对照组(CO组)103例、骨密度T>-1.0;比较两组患者基本信息和临床资料、以及术后随访临床评价结果。结果最终纳入178例老年患者其中腰椎间盘突出68例、腰椎管狭窄110例。术前OP组和CO组的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7.35±1.30)分、(7.35±1.33)分,腿痛VAS评分(7.32±1.30)分、(7.22±1.40)分,两组术前腰痛、腿痛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40、0.468,P=0.989、0.640);OP组的术后Cage(融合器)塌陷比例70.7%(53/75)、术后螺钉松动比例37.3%(28/75),明显高于CO组22.3%(23/103)、14.6%(15/103)(χ2=41.440、12.280,均P=0.000);而OP组和CO组患者的术后1年、2年融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89.3%(67/75)比91.3%(94/103)、χ2=0.187、P=0.666,术后2年:94.6%(71/75)比95.1%(98/103)、χ2=0.021、P=0.885]。OP组和CO组腰痛、腿痛VAS评分以及功能障碍指数(ODI)在术后6个月、1年和2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虽然存在Cage塌陷、内固定松动等骨质疏松相关并发症,但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行腰椎短节段TLIF手术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 标签: 骨质疏松 腰椎 脊椎融合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