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尿中2-噻唑烷-4-羧酸(TTCA)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尿样以盐酸酸化,加过量氯化钠作盐析剂,用乙酸乙酯萃取尿中TTCA,经反相C18色谱柱梯度条件洗脱分离,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工作曲线定量。结果尿中TTCA在0.03~10.00 mg/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9 9,方法检出限为0.008 mg/L,最低定量下限为0.027 mg/L。尿中TTCA浓度为0.8、2.0和8.0 mg/L时,方法的批内精密度为0.9%~1.4%,批间精密度为1.3%~3.5%,加标回收率为85.0%~92.7%(n=6)。结论该梯度洗脱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适用于二硫化碳接触人群尿中TTCA低浓度含量的测定。

  • 标签: 二硫化碳 2-硫代噻唑烷-4-羧酸 尿 色谱法,高效液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更葡糖拮抗肥胖患者残余肌松的药动力学特点。方法择期行腹腔镜减重手术肥胖患者16例,性别不限,年龄18~65岁,ASA分级Ⅰ或Ⅱ级,BMI≥25 kg/m2。根据肥胖程度分为2组(n=8):O组,25 kg/m2≤BMI<40 kg/m2;M组,BMI≥40 kg/m2。2组麻醉诱导及术中维持均以闭环肌松注射系统静脉给予维库溴铵,维持中度肌松水平。术毕停止给药,肌松监测T2自然恢复时根据患者校正体重静脉注射舒更葡糖2 mg/kg。记录肌松恢复时间和术后3 h残余肌松发生情况;于舒更葡糖给药后2、3、5、10、15、20、30、60、120、240、360和480 min时收集动脉血标本,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法检测血浆舒更葡糖浓度,使用PKSolver软件计算药动力学参数。结果2组患者均未见残余肌松的发生,患者血浆舒更葡糖动力学均适用线性非房室模型。与O组比较,M组表观清除率增加(P<0.05),其余药动力学参数、肌松恢复时间和不同时点血浆舒更葡糖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更葡糖拮抗肥胖患者术后残余肌松的药动力学符合线性非房室模型,病态肥胖患者舒更葡糖的清除率更高。

  • 标签: 舒更葡糖钠 麻醉苏醒延迟 肌松驰 肥胖 药代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芪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astragalus,TFA)对乙酰胺诱导大鼠肝纤维化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及其保护肝纤维化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根据随机数字法将78只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TFA低剂量组、TFA中剂量组、TFA高剂量组、阳性药物组,每组13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rocollagen type III aminoterminal propeptide,PⅢNP)、Ⅰ型胶原(collagen type I,Col-Ⅰ)、IV型胶原(collagen type IV,Col-Ⅳ)水平。伊红-苏木素(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和Masson染色测定肝组织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测定各组大鼠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TIMP)蛋白水平。S-P免疫组化测定肝组织NF-κB P50、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TFA各剂量组大鼠体重增长量明显增加,肝指数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131.50±27.90)g比(142.44±23.32)g比(155.65±22.88)g比(156.06±15.83)g,(6.28±0.53)%比(5.59±0.72)%比(5.55±0.52)%比(5.13±0.77)%, F值分别为23.66和46.41,P值均<0.05]。与模型组比较,TFA各剂量组大鼠血清AST、ALT水平明显降低,血清Hyp、PIIINP、Col-I、Col-IV含量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ST(U/L):(270.35±28.63)比(217.58±20.52)比(188.27±40.50)比(183.65±27.38),ALT:(432.30±39.24)比(294.36±47.49)比(290.30±49.41)比(267.78±45.34),Hyp(μg/L):(12.51±0.46)比(5.67±0.97)比(5.39±0.56)比(4.67±0.74),PIIINP(μg/L): (23.79±2.94)比(21.58±2.83)比(18.84±1.68)比(16.50±2.04),Col-I(μg/L): (825.32±43.97)比(771.37±37.60)比(734.43±45.50)比(740.02±42.95),Col-IV(μg/L): (25.39±3.27)比(7.66±2.88)比(6.17±1.99)比(6.40±1.94),F值分别为72.13、55.21、280.67、27.14、14.78和157.08,P值均<0.05]。HE染色和Masson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肝小叶结构紊乱,汇管区坏死、肝细胞增多、炎症细胞增多,成纤维细胞大量增生,有假小叶形成;阳性药物组和TFA各剂量组大鼠肝组织病理损伤较模型组明显减轻。与模型组比较,TFA组大鼠肝组织TNF-α、ICAM-1、TIMP蛋白水平明显降低,MMP-9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75±0.13)比(0.48±0.09),(0.72±0.11)比(0.49±0.10),(0.36±0.05)比(0.19±0.03),(0.34±0.06)比(0.45±0.03),F值分别为39.89、49.03和104.88,P值均<0.05]。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NF-κB P50、NF-κB P65表达量明显增加,表现为棕黄色或棕褐色颗粒,TFA组大鼠肝组织NF-κB P50、NF-κB P65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37±0.04)比(0.25±0.03),(0.35±0.03)比(0.23±0.02),F值分别为251.23和329.33,P值均<0.05]。结论TFA对肝纤维化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TFA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激活抑制肝组织炎症反应有关。

  • 标签: 黄芪总黄酮 肝纤维化 炎症 核因子-κB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测定尿中肌酐(Cre)和2-噻唑烷-4-羧酸(TTCA)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方法于2020年10月,取监测对象班末尿样,离心制备滤液,经超高效液相色谱仪C18色谱柱分离后,以乙腈和0.2%乙酸水溶液作流动相进行梯度淋洗;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离子源温度500 ℃,气帘气流量31.4 L/min,在多反应监测模式下进行Cre和TTCA的定性、定量分析。结果Cre的线性范围为1.0~1 000.0 μg/L,线性方程为y=947.3x-1 605.6,相关系数0.999 4,检出限为0.3 μg/L,定量限为1.0 μg/L;当添加浓度为50.0、150.0、450.0 μg/L时,测得加标回收率为92.8%~ 94.6%,批内精密度为3.6%~5.7%,批间精密度为3.4%~5.4%。TTCA的线性范围为0.1~200.0 μg/L,线性方程为y=1 164.7x-2 243.9,相关系数0.999 1,检出限为0.03 μg/L,定量限为0.1 μg/L;当添加浓度为10.0、40.0、160.0 μg/L时,测得加标回收率为90.8%~93.6%,批内精密度为4.6%~7.4%,批间精密度为4.4%~6.9%。结论尿中Cre和TTCA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法样品前处理过程简单,在相同色谱条件仅通过切换质谱参数即可实现尿中Cre、TTCA的连续测定,准确高效,方法各性能指标均符合测定要求。

  • 标签: 尿 肌酐 2-硫代噻唑烷-4-羧酸 二硫化碳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吡咯烷二氨基甲酸酯(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 PDTC)能否通过抑制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κB, NF-κB)活化改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的脓毒症大鼠炎症反应、心肌损伤并改善心功能。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33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PDTC+LPS组(n=12)和LPS组(n=15)。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测存活大鼠心功能;ELISA检测血清中白介素-6(interleukin,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及心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 cTnI)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大鼠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IHC检测各组心肌组织中NF-κB p65的表达及核转位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心肌组织IL-6、TNF-α、NF-κB p65及其磷酸化(p-NF-κB p65)水平。结果实验雄性SD大鼠造模7 h后,对照组、LPS组、LPS+PDTC组分别存活6只、8只、9只。与对照组相比,LPS组心肌组织中NF-κB p65磷酸化水平增加(P<0.01),IL-6、TNF-α的蛋白表达增加(均P<0.01),心肌细胞核上NF-κB p65阳性表达增加(P<0.01),血清中IL-6、TNF-α、cTnI的水平增加(均P<0.01);心率、每搏输出量、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心输出量减少(均P<0.05);心肌组织出现不同程度水肿、出血、炎症细胞浸润甚至心肌纤维断裂等。与LPS组相比,PDTC+LPS组心肌组织中NF-κB p65磷酸化水平降低(P<0.01),IL-6、TNF-α的蛋白表达减少(均P<0.01),心肌细胞核上NF-κB p65阳性表达减少(P<0.01),血清中IL-6、TNF-α、cTnI的水平减低(均P<0.01);每搏输出量、心率、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心输出量增加(均P<0.05);心肌组织的水肿、出血、炎症细胞浸润及心肌纤维断裂改善。结论PDTC能通过抑制NF-κB的活化减轻脓毒症大鼠炎症反应与心肌损伤,并改善心功能。NF-κB可能成为脓毒症治疗中新的靶点,为降低脓毒症心肌损伤发生率及病死率提供新的方向。

  • 标签: 脓毒症 心肌损伤 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 核转录因子-κB
  • 简介:摘要1例4岁男性患儿因重症肺炎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0.8 g静脉滴注、1次/12 h。治疗第3天,滴注该药约15 min时,患儿出现茶色尿、腹痛、皮肤苍白、四肢发凉,立即停止滴注。实验室检查示红细胞计数1.7×1012/L(治疗前4.7×1012/L),血红蛋白67 g/L(治疗前121 g/L),网织红细胞计数0.12,总胆红素54.7 μmol/L,间接胆红素42.4 μmol/L,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阳性;尿蛋白(++),尿潜血(++),尿胆原(+++),尿红细胞87个/HP。考虑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导致的急性溶血,并给予甲泼尼龙静脉滴注及其他对症治疗,抗感染治疗换用注射用阿奇霉素。停用头孢哌酮舒巴坦第9天,患儿血常规、尿常规恢复正常,直接Coombs试验阴性。

  • 标签: 头孢哌酮 舒巴坦 溶血 儿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石合剂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杀菌剂,呈强碱性,对人畜有强腐蚀性,石合剂中毒临床上较为罕见。本文对1例口服石合剂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中毒后快速出现口唇及咽部黏膜破溃、发热、肺部炎症,肺部CT见两肺轻度间质性改变;经高流量吸氧,补液促排,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等对症支持治疗,以及控制血压、血糖、维持循环功能等针对性措施,患者病情逐渐好转。

  • 标签: 农药 石硫合剂 中毒
  • 简介:摘要1例31岁孕妇在剖宫产围术期为预防感染接受头孢脒2 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2次/d治疗。用药前患者血小板计数(PLT)为166×109/L。在第2次用药后(术后21 h)常规行血细胞检查,发现PLT 40×109/L。术后30 h时PLT降至最低(14×109/L),患者无出血症状。停用头孢脒,给予输注血小板、静脉滴注人免疫球蛋白和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等对症支持治疗,4 d后PLT恢复正常。随访至产后3个月,患者的血小板均正常。

  • 标签: 头孢菌素类 血小板减少症 抗生素预防
  • 简介:摘要1例44岁男性2型糖尿病酮症患者因泌尿系统感染给予注射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3.375 g静脉滴注、1次/8 h。用药前患者血小板计数(PLT)288×109/L。治疗5 d后PLT升至729×109/L。诊断为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考虑可能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有关。停用该药,改用左氧氟沙星0.5 g口服、1次/d。停药5 d后,PLT降至491×109/L;停药14 d后,PLT降至280×109/L。

  • 标签: 哌拉西林和他唑巴坦联合用药 血小板增多
  • 简介:分文分析了劣质原油加工能力的扩大,同时阐述了电脱盐技术的显著提高,最后总结了优化含含酸劣质原油的加工对策。旨在明确含含酸原油加工技术的重要意义,提高我国油品质量,强化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作用。

  • 标签: 含硫含酸原油 加工技术 进展
  • 简介:摘要1例75岁男性患者因肺部感染接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 g静脉滴注、2次/d。首次用药15 min后,患者双侧上肢皮肤出现红色斑块伴瘙痒,同时出现胸闷、憋气,查体示心率110次/min,呼吸26次/min,血压196/118 mmHg(1mmHg=0.133kPa),血氧饱和度0.85。考虑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所致速发型过敏反应。停用该药,给予糖皮质激素和平喘等对症治疗;2 h后患者皮肤瘙痒程度减轻,红斑颜色变浅,胸闷、憋气症状缓解,查体示心率100次/min,血压150/90 mmHg,血氧饱和度0.90。

  • 标签: 过敏反应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哌拉西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硫酸软骨素是一种硫酸化糖胺聚糖,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广泛分布于皮肤、软骨和血管组织中。硫酸软骨素通过聚集蛋白聚糖影响组织抗拉性和弹性,在关节软骨生理状态调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硫酸软骨素硫酸化修饰可能与软骨组织生长、发育障碍及骨关节疾病的发生有关。同时,硫酸软骨素也是一种常用关节补充剂,多应用于大骨节病、骨关节炎的治疗。本文就硫酸软骨素硫酸化修饰特点在大骨节病、骨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及其制剂在大骨节病、骨关节炎治疗方面的应用做一综述,旨在为探究大骨节病病因及为骨关节炎、大骨节病治疗方案提供帮助。

  • 标签: 硫酸软骨素 硫酸化修饰 硫酸软骨素制剂 大骨节病 骨关节炎
  • 简介:摘要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于2020年1月14日收治1例口服石合剂中毒患者,患者以紫绀、意识障碍为首发表现,伴有代谢性酸中毒、休克、高钙血症以及严重肝功能、心肌损害,予以洗胃、血液净化、亚甲蓝应用及纠正休克、脏器支持等治疗,效果欠佳。最终患者家属要求出院,随访患者当日死亡。

  • 标签: 中毒 石硫合剂 紫绀 洗胃防护
  • 简介:摘要1例29岁男性患者因双相情感障碍服用富马酸喹平(维持剂量:0.2 g、2次/d)与丙戊酸镁缓释片(维持剂量:0.5 g、2次/d)治疗。9 d后,患者精神症状好转,未发生不良反应,喹平血药浓度为379 μg/L。因并发化脓性中耳炎,加用克拉霉素(0.25 g口服、2次/d)。次日晨患者出现昏睡状态,喹平血药浓度升至614 μg/L。考虑为克拉霉素与喹平相互作用所致。停用富马酸喹平和克拉霉素,给予静脉输液加快药物代谢。第2天患者昏睡状态消失,继续服用原剂量富马酸喹平与丙戊酸镁缓释片,抗菌药物换用头孢地尼胶囊0.1 g口服、3次/d,未再出现不适症状。

  • 标签: 克拉霉素 富马酸喹硫平 药物相互作用 血药浓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PSATS)治疗小儿细菌性肺炎(BP)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BP患儿13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PSATS组和头孢呋辛组,每组67例。头孢呋辛组采用头孢呋辛治疗,PSATS组采用PSATS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症状消退天数、炎性指标水平、白细胞计数、肺功能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PSATS组总有效率(95.52%,64/67)高于头孢呋辛组(76.12%,51/67),P<0.05;PSATS组发热、肺部啰音、咳嗽消退天数均短于头孢呋辛组(P均<0.05);治疗后,PSATS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低于头孢呋辛组(P<0.05);治疗后,PSATS组白细胞计数低于头孢呋辛组,且白细胞恢复时间短于头孢呋辛组(P<0.05);治疗后,PSATS组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水平高于头孢呋辛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SATS治疗BP可提高疗效,减轻机体炎症,改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 标签: 细菌性肺炎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炎性反应 肺功能
  • 简介:摘要双仑一直用于治疗酒精依赖。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双仑具有抗癌潜能。双仑作为临床上的批准用药,在乳腺癌、前列腺癌、成胶质细胞瘤、肺癌等中发挥抗癌特性。本文对双仑在抗癌中的作用机制和抗肝癌特性进行总结,并分析其在肝癌抑制中的作用机制以及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肝肿瘤 双硫仑 分子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硫酸氨基葡萄糖(GS)和硫酸软骨素(CS)治疗成人大骨节病(KBD)的疗效和安全性,为规范治疗成人KBD提供有效的医学证据。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在黑龙江省KBD历史重病区富裕县和尚志市,根据《大骨节病诊断》(WS/T 207-2010)标准选取患者247名,按性别、年龄、KBD病情分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GS、CS组,分别为124、123名。每个月进行1次随访,调查患者用药情况和临床症状,并发放下一阶段药物。在治疗前、中、末期(0、90、180 d)采集患者的空腹血样和尿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含量以及尿吡啶酚(PYD)水平。通过调查问卷进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受累关节评估、疗效自我评价、不良反应评估,依据《大骨节病治疗效果判定》(WS/T 79-2011)标准进行关节功能障碍评分和药物疗效判定。结果软骨代谢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治疗180 d时,GS、CS组患者血清IL-1β含量和尿PYD水平均低于同组治疗0 d时(Z = - 2.461、- 2.160,- 5.075、- 5.471,P均< 0.05)。VAS评分:治疗90、180 d时,GS、CS组患者膝关节疼痛、僵硬以及功能评分均低于治疗0 d时(P均< 0.05);且治疗180 d时,GS组患者膝关节僵硬及功能评分均低于CS组(P均< 0.05)。受累关节评估:治疗90、180 d时,GS、CS组关节疼痛、肿胀、僵硬评分均低于治疗0 d时(P均< 0.05)。疗效自我评价:治疗180 d时,CS组患者疗效自我评价显效比例高于治疗90 d时(χ2 = 9.376,P < 0.05)。不良反应评估:治疗90、180 d时,GS、CS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症状。关节功能障碍评分:治疗90 d时,GS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与显效率之和高于CS组(χ2 = 4.042,P < 0.05),而治疗180 d时两组间未见明显差异(χ2 = 0.869,P > 0.05)。结论GS和CS对成人KBD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改善症状,降低血清IL-1β含量和尿PYD水平;但GS起效快,且对改善患者关节僵硬、功能的效果优于CS。

  • 标签: 大骨节病 骨关节炎 硫酸氨基葡萄糖 硫酸软骨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