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勃起功能障碍(ED)作为一种最常见的男性功能障碍,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着男性患者的身心健康。现阶段的治疗方法效果欠佳,临床应用受限。近年来,干细胞移植治疗在ED领域受到广泛肯定。干细胞通过复杂的旁分泌机制产生的外泌体,作为干细胞移植的替代性治疗载体也备受关注。本文就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以及其在ED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肾移植 免疫,细胞 肾机能不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能量体外冲击波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E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12月在本院就诊的ED患者22例,采用微能量体外冲击波治疗,每周治疗2次,连续3周,间隔3周,再每周治疗2次,连续3周,共12次。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10周评估患者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5)、勃起硬度分级(EHS)和不良反应。结果22例患者IIEF-5、EHS在治疗后4周、10周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而治疗后4周、10周组间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和10周总有效率分别为72.73%(16/22)和68.18%(15/22)。结论微能量体外冲击波治疗可以明显改善男性勃起功能障碍,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勃起功能障碍 微能量体外冲击波
  • 简介:摘要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是临床常见的男性功能障碍疾病,表现为阴茎持续不能达到或维持足够的勃起以完成满意的性生活,而心理性勃起功能障碍(psychogenic erectile dysfunction,pED)是ED中最常见的类型,既往认为主要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心理性勃起功能障碍患者大脑特定区域的结构和功能网络异常已得到广泛证实。脑网络分析提示心理性勃起功能障碍患者的脑结构性网络和功能性网络存在默认网络、认知控制网络、情绪/额叶-边缘系统和突显网络的拓扑连接模式异常,可能是心理性勃起功能障碍潜在的生物标记物。这一发现为pED的中枢神经机制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 标签: 心理性勃起功能障碍 脑网络 结构网络 功能网络
  • 简介:摘要静脉性勃起功能障碍(VED)在勃起功能障碍(ED)患者中占大部分,在临床中常常合并其他类型ED而被忽视,生活方式、精神因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均可导致VED。如今对静脉性勃起功能障碍的机制研究进一步明确,所以在其诊疗方面就有了许多创新和发展。本文将静脉性ED现有诊疗研究进行综述,为大家对静脉性ED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勃起功能障碍 阳萎,血管性
  • 简介:摘要目前有关勃起(ED)的生理、病理生理以及药理学的知识大部分来自于对动物模型机制的研究,但是各种动物模型均有其优缺点,实验动物在解剖、生理上的不同决定了其对于不同实验的适用性,如何在考虑经济性的同时获得有意义的实验结果并惠及人类,选用恰当的动物模型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就常用于勃起功能障碍研究的动物、动物模型以及评价机制作一综述。

  • 标签: 勃起功能障碍 模型,动物
  • 简介:摘要男性勃起功能障碍(ED)是指持续或者反复不能获得或维持足够的阴茎勃起来完成满意性交活动的现象。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到2025年,全世界ED患病者将达到3.22亿例。目前ED治疗方法包括传统治疗方式和新兴治疗方式,而干细胞疗法是新兴治疗方式中最受关注的一种。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磁学性能、表面易功能化、良好的生物学相容性等特点,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对纳米材料与干细胞在ED中的联合应用作一综述。

  • 标签: 勃起功能障碍 干细胞 纳米材料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估骨质疏松与勃起功能障碍(ED)之间风险相关性。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Springer Link、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至2018年12月,数据提取由2名研究员独立进行,以避免错误或遗漏。任何分歧可通过小组商讨共识或咨询第3位研究员来解决。对纳入的研究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数据分析。结果最终有4篇病例-对照研究文献符合此Meta分析的纳入标准。其中共纳入了4702例ED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研究间不存在显著异质性(I2=46.4%,P=0.133)。因I2<50%,从而对该Meta分析采取固定效应模型。ED组骨质疏松的患者显著高于非ED组患者(P<0.05)。采用漏斗图法和Begg、Egger检验对对纳入研究的发表偏倚进行评估,最终未发现发表偏倚。敏感性分析采用逐次剔除法,合并效应值RR取值于1.48~1.61,剔除后的研究对结果影响不大,总合并效应值与其基本一致。结论通过研究发现ED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的风险明显高于非ED患者,ED患者可能存在雄性激素与雌性激素水平的失平衡,而这种平衡被打破后,可能会让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升高。这也侧面反映了性激素对于骨质疏松的重要性。

  • 标签: 勃起功能障碍 骨质疏松
  • 简介:摘要男性勃起障碍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药物治疗是目前临床中针对糖尿病男性勃起功能障碍患者的有效方法,在促进患者临床病情的有效转归过程中取得较好的疗效,随着新的药物和技术的问世,推动了药物治疗的快速发展,本文就治疗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的药物种类及给药方式进行综述。

  • 标签: 糖尿病 男性勃起功能障碍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能量冲击波治疗(LI-ESWT)外伤性勃起功能障碍(ED)的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8月至2019年9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62例外伤后尿道狭窄行尿道吻合术后诊断为外伤性ED患者的病例资料。患者平均年龄(36±11)岁。其中骨盆骨折尿道断裂46例,骑跨伤尿道断裂16例。患者均诉外伤后即出现ED,病史(12.2±4.7)个月。62例中30例采用LI-ESWT(冲击波组),年龄(33±11)岁,病史(12.7±5.1)个月,阴茎勃起硬度评分(EHS)(1.50±0.51)分,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5)评分(8.57±3.98)分,其中轻度(12~21分)6例、中度(8~11分)9例、重度(≤7分)15例。32例未接受任何治疗,仅与冲击波组同时间点进行定期随访(对照组),年龄(39±12)岁,病史(11.7±4.4)个月,EHS(1.47±0.51)分,IIEF-5评分(8.50±5.24)分,其中轻度(12~21分)8例、中度(8~11分)9例、重度(≤7分)1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冲击波组对3个不同部位(阴茎干和左右侧阴茎脚),发射3 000次冲击波,能量强度为0.09 mJ/mm2;每周2次,治疗全程共6周。两组分别于入组前和冲击波治疗后4、8、12周评价观察指标,包括IIEF-5、阴茎夜间勃起测试(NPT)和EHS、性生活日记(SEP2)。结果治疗后冲击波组和对照组的IIEF-5分别为(15.67±3.89)分和(9.41±4.66)分,IIEF-5增加值分别为(7.10±3.79)分和(1.03±0.97)分,EHS分别为(2.60±0.62)分和(1.53±0.5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冲击波组和对照组治疗后SEP2问题2回答"是",即阴茎勃起后能成功插入阴道的比例分别为67%(20/30)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照IIEF-5增加5分计算有效率,冲击波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70%(21/30)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照EHS评分为≥3分计算有效率,冲击波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67%(20/30)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PT监测冲击波组治疗后符合正常有效勃起16例(53%),对照组0例,差异有统计学性意义(P<0.01)。冲击波组和对照组随访至治疗后8周和12周,两组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冲击波组治疗过程和治疗后均未发现并发症。结论LI-ESWT能显著改善外伤性ED患者的勃起功能,是外伤性ED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勃起功能障碍 冲击波 低能量冲击波治疗
  • 简介:摘要王行宽教授治疗勃起功能障碍,倡导"肝主宗筋"理论,认为勃起功能障碍的重要病机为肝失疏泄,五脏相关,宗筋弛纵;治法强调从肝论治,兼以调燮五脏,综合治理,佐以活血通络,参以引经之药直达病所,在临床实践中获得较好疗效。

  • 标签: 勃起功能障碍 肝主宗筋 从肝论治 王行宽 名医经验 医案
  • 简介:摘要甲状旁腺素可作用于骨骼、肾脏及肠道,在人体钙磷代谢稳态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然而,有关甲状旁腺功能障碍对生殖系统功能的影响,目前尚知之甚少。本文着重讨论甲状旁腺疾病与生殖功能和生殖健康之间的关系。

  • 标签: 甲状旁腺功能障碍 生殖系统 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他达拉非规律联合疏肝益阳胶囊治疗心理性勃起功能障碍(E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本院的心理性ED患者150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他达拉非组、疏肝益阳胶囊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各50例。他达拉非组:每日口服他达拉非片5 mg;疏肝益阳胶囊组:口服疏肝益阳胶囊4粒,一日3次。联合治疗组:在他达拉非片5 mg基础上加用疏肝益阳胶囊4粒,一日3次。三组患者均用药1个月。采用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5)评价三组的治疗效果及临床有效性。结果治疗后,他达拉非组和疏肝益阳胶囊组的IIEF-5评分低于联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三组治疗后的IIEF-5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均P<0.05)。他达拉非组、疏肝益阳胶囊组及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90%和96%,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他达拉非组患者出现2例头痛,疏肝益阳胶囊组出现1例头痛、3例大便干燥,联合治疗组出现4例头痛、2例头晕、1例面色潮红。均未作特殊处置。结论他达拉非规律联合疏肝益阳胶囊对心理性ED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且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勃起功能障碍 他达拉非 疏肝益阳胶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勃起功能障碍(ED)患者心理状况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401例ED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20~60岁。将所有患者按年龄段分为4组:A组158例,年龄20~29岁;B组182例,年龄30~39岁;C组38例,年龄40~49岁;D组23例,年龄50~60岁。基于国际勃起功能评分表(IIEF-5)评估患者的勃起功能情况。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患者的敌对、焦虑、精神病性、恐怖、偏执、强迫、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等9项心理状况。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区分患者是否存在状态性或特质性的焦虑情绪。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分析患者的人格类型。分析患者组与文献报道的全国常模组SCL-90、STAI和EPQ量表的差异。分析不同年龄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患者组SCL-90量表的敌对(1.64±0.67,t=4.81,P<0.001)、焦虑(1.58±0.66,t=6.83,P<0.001)、精神病性(1.62±0.68,t=11.87,P<0.001)、偏执(1.55±0.66,t=3.58,P<0.001)、强迫(1.95±0.70,t=9.56,P<0.001)、躯体化(1.43±0.58,t=2.10,P=0.036)、人际关系/敏感(1.74±0.74,t=2.79,P=0.005)、抑郁(1.66±0.74,t=4.50,P<0.001)等因子分,以及总分(1.53±0.63,t=3.07,P=0.002)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组。A、B、C、D组的人际关系/敏感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2±0.78、1.65±0.69、1.58±0.92、1.43±0.59,F=2.84,P=0.038)。患者组STAI量表的状态焦虑(t=7.35,P<0.001)、特质焦虑(t=6.31,P<0.001)等因子分和总分(t=8.41,P<0.001)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组,不同年龄组的状态焦虑(F=5.29,P=0.001)、特质焦虑(F=5.54,P<0.001)因子分和总分(F=5.66,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组的精神质(t=30.56,P<0.001)、情绪(t=45.94,P<0.001)、外倾-内倾(t=11.72,P<0.001)、掩饰性(t=29.16,P<0.001)等因子分和总分(t=30.56,P<0.001)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组。401例的人格类型分别为抑郁质183例(45.64%),胆汁质94例(23.44%),黏液质66例(16.46%),多血质58例(14.46%)。不同年龄组的抑郁质、胆汁质、黏液质、多血质人格类型分布分别为A组76、35、26、21例,B组87、40、32、23例,C组14、10、6、8例,D组6、9、2、6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65,P=0.30)。结论ED患者存在一系列异常的情绪、躯体化的不适感,敏感的人际关系以及内向、情绪不稳定的人格特征;年龄越小的患者其焦虑情绪越严重,人际关系越敏感,可能与其内向的个性特征及情绪的不稳定性相关。

  • 标签: 勃起功能障碍 年龄 症状自评量表 状态-特质焦虑量表 艾森克人格问卷
  • 简介:摘要低能量体外冲击波(Li-ESWT)是一项非侵入性技术,可促进细胞和神经纤维再生及血液循环。对于血管源性和部分神经源性男性勃起功能障碍(ED)患者,该技术具有一定的疗效。本文就Li-ESWT在ED康复中的应用做一综述,旨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 标签: 低能量体外冲击波 勃起功能障碍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波动与勃起功能障碍(E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门诊佩戴雅培扫描式葡萄糖监测(FGM)的男性T2DM患者81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国际勃起功能指数问卷(IIEF-5)评分将患者分为非ED组(148例)、轻度ED组(319例)、中度ED组(144例)和重度ED组(202例)。读取FGM生成的血糖波动指标,包括目标范围内时间(TIR)、葡萄糖变异系数(CV)、血糖标准差(SD)、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等。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和logisitc回归分析血糖波动指标与ED的相关性。结果(1)随ED严重程度增加,患者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平均血糖(MBG)、CV、SD、MAGE均呈增加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83~108.791,均P<0.05);而TIR呈明显下降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3.078,P<0.05)。(2)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TIR与IIEF-5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881,P<0.05),CV、SD、MAGE与IIEF-5评分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53、-0.370和0.288,均P<0.05)。(3)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发现,TIR是ED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β′=0.736,P<0.05),且在纳入分析的因素中影响意义最大。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在校正各种混杂因素后发现,TIR与ED各阶段之间仍存在显著相关性(均P<0.05)。结论T2DM患者血糖波动指标与ED存在相关性,且TIR低下与ED独立正相关,可能是糖尿病患者合并ED的重要危险因素。

  • 标签: 糖尿病,2型 血糖波动 目标范围内时间 勃起功能障碍 国际勃起功能指数问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的心理干预对勃起功能障碍(ED)患者心理弹性及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ED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行常规心理干预,观察组实施聚焦解决模式的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弹性、不良情绪、勃起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广泛焦虑障碍量表(GAD-7)评分、健康问卷(PHQ-9)评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心理弹性及相关维度评分、勃起功能专项评分(IIEF-EF)、生活质量总评分及相关维度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焦解决模式的心理干预能有效提高ED患者心理弹性,减轻患者不良情绪,促进勃起功能改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聚焦解决模式 心理干预 勃起功能障碍 心理弹性 不良情绪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显微镜下腹壁下动脉-阴茎背深静脉吻合术治疗血管性勃起功能障碍(ED)的疗效。方法2008年9月-2017年9月,分别分离腹壁下动脉和阴茎背深静脉并在显微镜下进行吻合治疗血管性ED患者9例,并进行随访,分析患者在术前、术后的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5)评分、晨勃频率(次/5天)、阴茎硬度、性生活质量等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9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IIEF-5评分[(24.12±1.56)分]明显高于术前[(3.78±0.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勃起硬度和性生活质量改善明显。术后随访0.5~6.0(3.5±0.3)年,手术后晨勃频率[(3.67±0.62)次/5天]较术前[(0.61±0.28)次/5天]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例出现包皮水肿,局部应用高渗盐水热敷后水肿消退;2例出现勃起疼痛,对症治疗后均好转。结论显微镜下行腹壁下动脉-阴茎背深静脉吻合治疗血管性ED,能明显改善患者勃起功能

  • 标签: 血管性,勃起功能障碍 腹壁下动脉-阴茎背深静脉吻合术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磁性诱导脂肪干细胞(ADSCs)在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勃起功能障碍(ASED)中的作用。方法从SD大鼠(鼠龄2~3个月)附睾旁脂肪提取ADSCs进行培养及鉴定;以磁共振对比剂超顺磁纳米氧化铁颗粒(SPIONs)标记ADSCs,利用普鲁士蓝、台盼蓝染色、MTT法评估标记效率及对细胞活力、增值能力的影响。通过外在磁场作用,评估标记SPIONs后ADSCs的顺磁性。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成模后阴茎海绵体内注射ADSCs。4周后分别对正常组、动脉粥样硬化组、无磁场作用的ADSCs治疗组、有外加磁场作用的ADSCs治疗组进行海绵体内压(ICP)测定,免疫组化染色测定大鼠阴茎海绵体组织中平滑肌和内皮的含量,ELISA法测定SOD、NOS活性及MDA含量。结果从大鼠附睾旁脂肪提取的ADSCs生长活跃,纯度高,且具有多向分化潜能;SPIONs可有效地被ADSCs摄入,且对ADSCs增殖、细胞活性无明显抑制作用;细胞内铁含量与标记SPIONs铁浓度呈正相关;标记SPIONs后的ADSCs具有顺磁性;ADSCs移植可显著改善ASED大鼠的勃起功能,并提高海绵体内皮、平滑肌组分,纠正阴茎海绵体组织中的氧化应激状态,且部分分化为平滑肌及内皮细胞。结论ADSCs移植能够显著改ASED大鼠的勃起功能,且磁性诱导促进ADSCs在阴茎海绵体中的定植能够增强ADSCs的治疗作用,为干细胞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及理念。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性 勃起功能障碍 间质干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选择性阴部内动脉造影(IPA)在难治性动脉性勃起功能障碍(ED)诊断中的应用。方法11例临床表现为ED且经阴茎海绵体注射试验(ICI)联合彩色多普勒双功能超声(CDDU)检查提示动脉供血不足同时规律服用5型磷酸二酯酶(PDE5)抑制剂6个月以上无效的患者行IPA检查。结果IPA检查显示6例患者未见解剖学异常,5例患者有阴茎动脉血供解剖形态学上的变化,包括左侧海绵体动脉显示不佳/闭合3例;右侧海绵体动脉显示不佳/闭合2例。结论IPA可以显示阴茎动脉解剖形态学上的改变,同时可以对病变部位进行定位,为后续血管手术或其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对于临床上难治性动脉性ED诊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标签: 勃起功能障碍 血管造影术 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 简介:摘要脓毒症是以宿主对感染反应失调为特征的可危及生命的临床综合征,为PICU收治患儿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脓毒症时炎症、凝血反应相互促进,从而导致凝血功能障碍。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普遍存在,在多系统器官功能障碍(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对脓毒症的最终转归至关重要。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非单一途径驱动,内皮细胞、血小板、凝血因子等均起重要作用,故针对单一途径进行治疗难有良好效果。故该文对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对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发病机制、临床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对临床寻找有效治疗方法及最佳干预时机提供参考。

  • 标签: 脓毒症 凝血功能障碍 凝血指标检测方法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