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1 个结果
  • 简介:文章对风力发电系统的发展现状、特点和运行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介绍,并对风电场的电压无功协调控制和低电压穿越能力进行探讨,通过试验分析策略的有效性。

  • 标签: 风电场 电压无功协调控制 低电压穿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器学习层次聚类算法用于先天性眼球震颤(CN)眼动波形自动分类和波形诊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天津市眼科医院的90例(90只眼)CN患者资料,其中男性67例,女性23例,年龄(12±9)岁。所有患者采用高速视频眼动仪记录眼动波形。对标准化后的眼动波形进行无监督机器学习层次聚类分析,获得可视化分类结果并予以波形命名,统计每种波形的发生比例,分析波形成分与CN患者视功能的相关性。统计学方法为独立样本t检验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在90例(90只眼)CN患者的46 620个有效眼动波形中,通过机器学习层次聚类算法自动分出7种波形,分别命名为波形Ⅰ(14 259个,30.59%)、波形Ⅱ(11 498个,24.66%)、波形Ⅲ(4 083个,8.76%)、波形Ⅳ1(5 430个,11.65%)、波形Ⅳ2(3 451个,7.40%)、波形Ⅳ3(3 015个,6.47%)及波形Ⅳ4(2 663个,5.71%);有2 221个(4.76%)波形未分类。波形Ⅰ、Ⅱ、Ⅲ分别与3种CN基本眼动波形即速度递增型冲动型、速度递减型冲动型及钟摆型波形相符,波形Ⅳ1~4为复杂波形波形Ⅰ、Ⅱ、Ⅲ及Ⅳ1~4在90例患者中的发生比例依次为78.89%(71例)、41.11%(37例)、17.78%(16例)、20.00%(18例)、7.78%(7例)、15.56%(14例)和11.11%(10例)。38例(42.22%)患者仅表现为1种眼动波形,其余52例(57.78%)同时存在2种或2种以上眼动波形,其中23例(25.56%)存在3种或3种以上眼动波形,5例(5.56%)存在4种眼动波形。患者眼动波形波形Ⅰ所占比例与最佳矫正视力(最小分辨角对数视力)有显著相关性(r=-0.39;P<0.01),波形Ⅱ所占比例与最佳矫正视力无相关性(P>0.05)。以波形Ⅰ为主导的CN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0.19±0.14)优于以波形Ⅱ为主导的CN患者(0.45±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7;P<0.05)。结论机器学习层次聚类算法可实现CN眼动波形的自动分类和波形诊断,为CN的精准诊断与评估提供辅助依据。

  • 标签: 眼震,先天性 机器学习 聚类分析 眼震电图描记术 眼球运动
  • 简介:摘要在传统盲探穿刺的基础上,近年来提出一种新的压力波形监测方法用于硬膜外麻醉。相比较于临床普遍采用的阻力消失法以及超声引导、计算机断层扫描、介入造影等新兴的辅助硬膜外麻醉的穿刺方法,大量研究表明压力波形监测方法可作为硬膜外麻醉穿刺成功的客观指征,可全程实时监测硬膜外麻醉过程,安全可靠,简便实用。文章回顾压力波形监测方法在硬膜外麻醉应用的原理,对硬膜外麻醉穿刺置管过程中的压力波形特点及其临床应用进行综述。压力波形监测方法为硬膜外麻醉提供了一种简单的辅助手段,可以区分阻力消失法的真阳性和假阳性。

  • 标签: 硬膜外阻滞 穿刺 压力波形监测
  • 简介:摘要在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出台以后,农村的建设及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地提高,由于空调、热水器、电磁炉等大功率家用电器在农村的普及,导致其对电力资源的需求量增加,致使在用电的高峰时段,部分地区的客户端电压偏低,给居民生活带来非常多的困扰。虽然农村电网经过几期改造,但依旧没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因此加快农村配电网低电压的治理,改善配电网电压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农村地区 电压低 治理
  • 简介:摘要目的脉搏血氧波形(pulse oximetry plethysmographic waveform, POP)为无创监测方法获得,相比于有创监测技术,其在心肺复苏期间的临床可用性更高。本研究旨在分析基于POP波形获取的三个参数:心肺复苏质量指数(CPR quality index, CQI)、灌注指数(perfusion index, PI)与按压分数(chest compression fraction, CCF)对心肺复苏质量与患者复苏可能性的评估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描述性研究,基于74例心肺复苏病例,以患者是否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ROSC)将其分为ROSC组与非ROSC组。通过导出与分析临床原始数据,获取以上参数在心肺复苏过程中的分布与变化,进而研究上述参数对患者预后的临床评估价值。结果在患者复苏终末期,三个参数在两组患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QI对于复苏患者ROSC可能性的评估价值显著高于PI与CCF(P<0.05)。结论通过POP波形获取的CQI、PI与CCF参数在复苏终末期均可对心肺复苏质量与患者ROSC可能性进行评估,其中CQI的评估价值高于PI与CCF。

  • 标签: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质量指数 灌注指数 按压分数 自主循环恢复
  • 简介:摘要配网低电压问题是困扰配网重要的问题之一,文章首先从具体的情况,以及此种问题发展的根源展开分析,而后进一步在此基础之上,对于如何切实加强配网电压治理与控制展开讨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的凝固曲线波形分析(CWA)参数CT、|Min1|、|Min2|、|Max2|的参考区间并分析其在凝血因子缺乏患者中的变化。方法通过具有CWA功能的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125名表观健康人的标本,建立凝血4项CWA参数CT、|Min1|、|Min2|、|Max2|的参考区间。25例凝血因子缺乏者的标本用于分析凝血4项CWA各参数在疾病中的变化。结果PT的|Min1|(dT/dt)、|Min2|(d2T/dt2)、|Max2|(d2T/dt2)的参考范围分别为3.14±1.22、0.56±0.22和0.50±0.18;APTT的|Min1|(dT/dt)、|Min2|(d2T/dt2)、|Max2|(d2T/dt2)的参考范围分别为4.75±1.71、0.78±0.29和0.65±0.28;Fbg的CT(s)、|Min1|(dT/dt)、|Max2|(d2T/dt2)的参考范围分别为 7.01±1.96、1.22±0.51和0.15±0.11;TT的|Min1|(dT/dt)、|Min2|(d2T/dt2)、|Max2|(d2T/dt2)的参考范围分别为0.95±0.32、0.14±0.05和0.07±0.03。凝血因子Ⅴ缺乏患者CWA参数明显减低,|Min2|、|Max2|在凝血因子Ⅶ活性为0.42时明显低于健康人。凝血因子Ⅷ缺乏患者CWA参数随着凝血因子Ⅴ、Ⅷ活性减低明显减低。结论凝血4项CWA参数的参考区间有助于凝血因子缺乏患者的临床判断。

  • 标签: 凝固曲线波形分析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时间 参考值 ROC曲线
  • 简介:摘要目的喉高速摄影结合声门区波形(glottal area wave,GAW)分析健康受试者和痉挛性发声障碍(spasmodic dysphonia,SD)患者发声时的声带振动特征。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于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纳入20名[男性10名,女性10名,年龄20~53(32±2.5)岁]健康受试者;经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嗓音科确诊的12例(男性2例,女性10例)内收型SD患者(adductor spasmodic dysphonia,AdSD组)和2例(男性)外展型SD患者(abductor spasmodic dysphonia,AbSD组),年龄19~72(38±12.5)岁;根据AdSD组的性别进行配比,选取12名(男2名,女10名)健康受试者为对照组。对所有健康受试者和痉挛性发声障碍患者进行喉高速摄影检查,选取受试者影像中发声稳定的10个振动周期,分析声门区波形图,获得声门面积变化指数及声带振动参数[速度商(speed quotient,SQ)、开放商(open quotient,OQ)及关闭商(close quotient,CQ)]。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① 声门面积变化指数在健康受试者中较稳定(0.19~0.42),SQ、CQ及OQ值在健康受试者男性及女性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28,5.59,5.59,P<0.05);② 声门面积变化指数在AdSD患者中波动范围较大(0.31~0.62);与对照组相比,AdSD组SQ值较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46,P<0.05),两组的OQ及CQ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64,1.332,P>0.05);与对照组相比,AbSD组的SQ有增大趋势。结论喉高速摄影结合GAW对研究SD患者的声带振动特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中SQ参数具有较好的特异性。

  • 标签: 喉高速摄影 声门区波形 痉挛性发声障碍 声带振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猪心肺复苏中颈动脉血流与脉搏血氧波形衍生参数的相关性,为心肺复苏中颈动脉血流监测提供新指标。方法选择7只雄性家猪通过电刺激法建立室颤心脏骤停模型。心脏骤停8 min后予以人工胸外按压4 min,在按压2 min后予以肾上腺素20 μg/kg静脉注射。持续监测并记录按压频率、按压深度、右颈动脉血流量、脉搏血氧波形、主动脉压、右心房压力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从按压30 s至4 min,每隔30 s为时间点,计算时间点前6 s的平均右颈动脉血流量、脉搏血氧波形曲线下面积、平均灌注指数、平均冠状动脉灌注压及平均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并将右颈动脉血流量与脉搏血氧波形曲线下面积及灌注指数分别作相关性分析。结果7只雄性家猪均成功被诱发室颤。4 min胸外按压过程中,每分钟的平均按压频率及按压深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胸外按压30 s测算的右颈动脉血流量为(92.7±32.7)mL/min,在按压1 min时下降至(48.5±23.5)mL/min(P<0.05)。注射肾上腺素前后血流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外按压期间脉搏血氧波形曲线下面积及灌注指数与右颈动脉血流量呈同步变化趋势。冠状动脉灌注压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与右颈动脉血流量呈不同变化趋势。右颈动脉血流量与脉搏血氧波形曲线下面积具有正相关性(r=0.66,P<0.01),与灌注指数也呈正相关性(r=0.57,P<0.01)。结论猪心肺复苏中颈动脉血流量与脉搏血氧波形曲线下面积和灌注指数具有正相关性,即时监测这两种脉搏血氧波形衍生参数一定程度上可反映颈动脉血流量的变化情况。

  • 标签: 心肺复苏 心脏骤停 颈动脉血流 脉搏血氧波形 灌注指数 冠状动脉灌注压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不同症状分型之间突触素及波形蛋白水平的差异,及其与精神病性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00例健康被试(对照组)。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估,分为阳性症状为主的病例组(阳性组,n=59)、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病例组(阴性组,n=41)。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所有被试的血清突触素及波形蛋白水平。采用SPSS 17.0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各组间血清突触素和波形蛋白水平的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与血清突触素、波形蛋白水平的相关性。结果阳性组:治疗后突触素[(80.34±9.94)μg/L]低于治疗前[(102.89±12.03)μg/L],治疗后波形蛋白[(10.81±1.98)μg/L]低于治疗前[(13.96±2.10)μg/L],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阴性组:治疗后突触素[(80.42±10.61)μg/L]低于治疗前[(102.98±11.04)μg/L];治疗后波形蛋白[(11.18±1.74)μg/L]低于治疗前[(14.14±1.82)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阳性组及阴性组治疗前后突触素均高于对照组[(64.29±11.26)μg/L];阳性组及阴性组治疗前后波形蛋白均高于对照组[(8.33±1.62)μg/L];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所有患者治疗后PANSS总分及各分量表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提示,阳性组血清突触素水平与阳性量表分呈正相关(r=0.650,P<0.01);阴性组血清波形蛋白水平与阴性量表分正相关(r=0.629,P<0.01)。结论阳性症状为主与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可能存在不同的病理学机制。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阳性症状 阴性症状 突触素 波形蛋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铝制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从目前的工业技术来看,铝的生产主要依靠电解法。而电解法的生产过程耗能较大,因此有必要调整生产工艺以降低生产能耗,提高生产效益。在用电解法生产铝时,如果保持电流的大小恒定,那么如果能够降低电压的大小就能够降低能耗。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对电压偏差的具体情况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并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电压偏差的原因进行了探究,并结合实例对电解铝生产中的低电压管理要点进行了研究,希望能给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 标签: 低电压 电解铝 生产实践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杨宏伟 李爱莉 陶新曹 翟振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国际呼吸杂志》 2022年第07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730,中日友好医院心内科,北京 100029,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呼吸病学研究院 国家呼吸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北京 100029
  • 简介:摘要肺动脉高压是一种经常导致右心衰竭的严重疾病。临床上,平均肺动脉压和肺血管阻力仍然是用于评估肺动脉高压严重程度和预后最常用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但是,它们只描述了右心室液压负荷的非振荡分量,而忽略了肺动脉中动态顺应性和波传播的贡献。动脉系统中的压力波/流量波由心脏泵产生,在血管中测得的压力波/流量波模式与心脏和循环系统的主要生物力学特性有关,包括心脏收缩、心室-血管耦合、大动脉硬度和微血管特性。因此,对于压力波/流量波的波形分析对肺血流动力学的评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血流动力学 压力波 流量波 波形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身麻醉患者复苏监测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波形曲线与数值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9月于浙江新安国际医院行全身麻醉下手术治疗且术后进入麻醉复苏观察室的14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1例,对照组全身麻醉复苏期间常规监测心电图、血压(BP)、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连续监测PETCO2波形曲线及数值的变化,记录两组麻醉复苏期间异常事件发生率、检出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及复苏室驻留时间,分析PETCO2与PaCO2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全身麻醉复苏时RR、BP、SpO2、PaO2均处于正常范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ETCO2亦处于正常范围。观察组全身麻醉复苏期间异常事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12.68%(9/71)比7.04%(5/71)],异常事件检出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及复苏室驻留时间短于对照组[(1.61 ± 0.52)min比(2.11 ± 0.69)min、(35.98 ± 10.66)min比(46.75 ± 15.03)min、(62.52 ± 19.63)min比(76.97 ± 15.41)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显示,PETCO2与SpO2呈负相关(r=- 0.335,P=0.004),与PaCO2呈正相关(r=0.751,P<0.001)。结论全身麻醉患者复苏期间监测PETCO2可提高异常事件检出率与检出及时性,促进麻醉恢复,有助于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 标签: 全身麻醉 复苏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动脉二氧化碳分压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以动脉压力波形分析法(PRAM)监测的CI为目标导向的循环管理对肝移植术婴幼儿的心肌保护效应。方法选取亲体肝移植术患儿(均诊断为先天性胆道闭锁)120例,年龄5~15个月,体重5.5~10.0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60):常规组(R组)及CI目标导向管理组(CI-G组)。R组根据CVP、连续有创动脉压、血气分析等监测指导术中循环管理,CI-G组术中通过桡动脉连接PRAM/Mostcare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以CI为目标导向进行循环管理。记录液体入量、血流动力学指标HR、MAP、CVP的最高值及最低值,以及再灌注5 min内各指标的最大波动值(△RHR、△RMAP、△RCVP)以及再灌注综合征的发生情况。于麻醉开始(T0)、再灌注前5 min(T1)、新肝期30 min(T2)、新肝期3 h(T3)和术后12 h(T4)时检测血清cTnI、N末端血浆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IL-6、TNF-α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浓度。记录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ICU期间心功能不全和肺感染发生情况以及住院时间。结果与R组比较,CI-G组液体入量、最高CVP、△RHR、△RMAP、再灌注综合征发生率降低,最低MAP升高,T2~T4时血清cTnI、NT-pro-BNP、IL-6、TNF-α和HMGB1浓度降低,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停留时间缩短,ICU期间心功能不全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婴幼儿亲体肝移植术中,以PRAM监测的CI为目标导向的循环管理可精准指导液体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稳定循环功能,可产生一定心肌保护效应。

  • 标签: 心排血量 监测,生理学 儿童 肝移植 心肌损伤
  • 简介:摘要神经病理性疼痛(NP)的治疗措施众多,但有各自的局限性。脉冲射频因其操作方便、安全有效、微创、并发症少等优点,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应用。该技术参数设置不同,临床效果也存在差异。其中高电压脉冲射频的应用有较为明显的优势。本文就高电压脉冲射频治疗慢性NP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现状作一系统综述。

  • 标签: 神经痛 脉冲射频 高电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管电压在鼻窦扫描中对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利用离体头颅标本,在逐层扫描方式下,分别选择5种不同的管电压(70、80、100、120、140 kV),对鼻窦区域进行扫描。噪声指数(NI)厂家默认为9,自动管电流调制,Smart mA设置为对应管电压下的最大范围。探测器宽度为120 mm。进行骨算法和软组织算法重建,层厚均为0.625 mm。按照临床实践的基线重组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图像,层厚2 mm。在横断面的中心层面上,选择相应的兴趣区测量CT值均值和标准差,计算对比度噪声比(CNR)。同时记录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图像品质因子(FOM)。两名放射诊断医师和1名主管技师采用双盲法对实验所得图像进行主观评价,5分制标准计分。结果实验所得影像质量均满足诊断要求。在骨算法重建下,管电压为100和80 kV的CNR分别为66.98、64.75,高于管电压为70、120、140 kV的CNR值(51.61、61.56、57.76)。CTDIvol最大值为34.11 mGy(140 kV),最小值为17.45 mGy(70 kV)。管电压100 kV时的FOM值为152.26。在软组织算法重建下,管电压为80 kV的CNR为195.62,显著高于管电压为70、100、120、140 kV组(139.46、154.49、148.06、155.58)。管电压80 kV时的FOM值为1273.56,显著高于管电压为70、100、120、140 kV组(1114.56、809.98、735.63、709.62)。结论CT头颅标本鼻窦逐层扫描中,临床怀疑骨质病变时,优先选择骨算法100 kV;临床怀疑软组织病变时,优先选择软组织算法80 kV时,所得的图像质量最佳且受检者辐射剂量较低。

  • 标签: 计算机体层摄影 鼻窦 管电压 辐射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与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结肠癌特异性抗原-2(CCSA-2)含量对结直肠癌(CRC)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庆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2例CRC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患者病理标本中Vimentin表达,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CE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CCSA-2含量。所有患者均随访3~5年,分析其生存时间不超过3年的影响因素(性别、Vimentin表达、CEA水平等);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CCSA-2对CRC预后的判断价值。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t检验。结果Vimentin表达与肿瘤直径大小有关,Vimentin和血清CEA水平与病情复发或转移及3年死亡情况有关(P<0.05)。随访结果显示,3年生存率81.97%(100/1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Vimentin表达阳性、CEA阳性、Vimentin及CEA双阳性是影响CRC患者生存时间不超过3年的危险因素[95%可信区间(CI):0.063~0.818、1.518~10.539、0.136~0.906、3.646~51.583,P<0.05]。22例3年内死亡的患者血清CCSA-2浓度显著高于生存者,ROC曲线显示,血清CCSA-2预测患者生存时间不超过3年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88,判断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5.5%和87%。结论Vimentin表达、血清CEA水平均为CRC预后3年死亡的影响因素,联合血清CCSA-2含量的检测有助于判断CRC预后。

  • 标签: 波形蛋白 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结肠癌特异性抗原-2 结直肠癌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