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全身麻醉可干扰机体的昼夜节律,诱发术后睡眠紊乱,但其具体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表明,全身麻醉可通过激活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 GABA)能受体、抑制NMDA受体引起昼夜节律紊乱。文章简要阐明全身麻醉诱发睡眠紊乱的机制,重点阐释时钟基因(circadian locomotor output kaput, Clock)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有助于改善围手术期患者的睡眠问题,以期推进舒适化医疗;通过进一步阐释昼夜节律对全身麻醉的作用,有助于提高麻醉质量,实现精准麻醉。

  • 标签: 麻醉药,全身 睡眠紊乱 昼夜节律 时钟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信息化闭环管理模式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并对实施信息化闭环管理模式后的46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了解事件发生的特点,并制订对策,以减少护理错误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施信息化闭环管理后(2018年1—12月)系统上报的46起护理不良事件,对46起事件从差错的类别、原因、环节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将各类事件与信息化闭环系统实施前的2017年全年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比较。结果实施给闭环管理后,各类不良事件与2017年比较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身份识别错误17起(17/46,36.96%),遗漏8起(8/46,17.39%),剂量和途径错误分别7起(7/46,15.22%)和5起(5/46,10.87%)。发生差错的环节主要为环节(26起)和摆环节(14起)。结论不良事件最常发生在给环节,而身份错误是最常见的错误类型,护理管理者应针对护理错误的种类及特点制订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持续监控并提高闭环扫码率,加强护士培训,做好及摆时的查对。

  • 标签: 护士 信息化 闭环管理 给药错误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多次治疗与一次治疗对牙体牙髓病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20年8月至2021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牙体牙髓病患者12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每组63例。B组采用多次治疗,A组采用一次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口腔生理结构恢复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治疗时间、牙周指数[菌斑指数(PLI)、牙周袋深度(PPD)]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总有效率(96.83%,61/63)高于B组(85.71%,54/63),P<0.05。治疗后,A组上中切牙夹角大于B组,上中切牙缘至NA连线的垂直距离短于B组(P<0.05);A组治疗时间[(2.53±0.15)d]少于B组[(11.06±1.38)d],且治疗后24 h,A组VAS评分[(2.01±0.21)分]低于B组[(2.32±0.23)分],P<0.05。治疗后,A组PLI、PPD指数均低于B组(P均<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6.35%,4/63)与B组(12.70%,8/63)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多次治疗比较,一次治疗能提高牙体牙髓病的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并可减轻疼痛,改善牙周指数和口腔生理结构。

  • 标签: 牙体牙髓病 一次根管治疗术 多次根管治疗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一次性充填在高原地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估其在高原地区口腔疾病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山南市人民医院2018年8-12月就诊的行治疗的前牙及前磨牙患者68例(75颗牙),按就诊日期单双号分为对照组33例(36颗牙)、观察组35例(39颗牙),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行一次性充填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1周、2周、1个月,对照组成功率分别为88.9%、94.4%、100.0%,观察组分别为87.2%、94.9%、100.0%,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在严格控制适应证的情况下,一次性充填法治疗可取得理想治疗效果,值得在高原地区临床推广。

  • 标签: 根管疗法 根管充填 双尖牙 牙髓炎 根尖周炎 根管制备 根管冲洗剂 高原地区
  • 简介:摘要牛牙症是以髓室底低,根管口靠近根尖段为主要特征的牙齿解剖变异,因其形态复杂多变,治疗难度大。本文报道1例下颌第一前磨牙重度牛牙症伴C3型,通过借助锥形束CT充分了解患牙的解剖形态,术中利用显微超声技术准确定位根管口,使用镍钛器械机械预备结合声波荡洗,充分对系统清理消毒,并进行管及冠方严密的充填修复,术后21个月随访显示患牙治疗效果良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铁死亡是一种新型调节性细胞死亡途径,主要调节机制有谷氨酸代谢、铁代谢和脂质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生成等。全身麻醉药引起发育神经元神经毒性作用的具体机制仍无定论。文章综述铁死亡相关分子机制和信号通路及其与全身麻醉神经毒性作用的关系,期望为靶向铁死亡预防全身麻醉神经毒性作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治疗思路。

  • 标签: 铁死亡 铁代谢 脂质代谢 麻醉药,全身 神经毒性
  • 简介:摘要上颌第一磨牙的解剖系统具有复杂性、变异性及多样性,遗漏是导致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病例的上颌第一磨牙因非龋性牙颈部缺损导致牙髓炎,治疗过程中发现其具有7个,其中近中颊侧第二、远中颊侧根管及腭侧根均为低分叉的Ⅴ型,作者借助锥形束CT影像学指导,采用显微超声治疗技术,成功完成1例上颌第一磨牙7的显微治疗,术后24个月复查效果良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充填是使用充填材料严密封闭清理成形后的系统,控制感染,促进根尖周病变愈合。充填质量是影响治疗预后的重要因素。理想的充填应是充填物内部致密,末端到达管壁牙骨质牙本质界,无超填和欠填。本文主要阐述超填对治疗远期疗效的影响及其原因、超填对患牙邻近组织结构的影响以及超填的预防和处理策略,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获得更佳的远期预后。

  • 标签: 根管充填 根管充填材料 超填 预后
  • 简介:摘要目前,纤维桩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后残根残冠的保存修复,但临床粘接操作过程中诸多影响因素使纤维桩的长期使用寿命仍有待提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学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制定纤维桩临床粘接技术操作规范,标准化该技术的临床操作流程,提高纤维桩的粘接修复成功率,促进纤维桩修复技术的推广应用。

  • 标签: 桩核技术 粘接 粘固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荡洗方式对管内壁形态产生的影响。方法收集老年牙周炎患者(60岁以上)拔除的20颗单前磨牙,使用简单随机方法随机分为5组(每组4颗),A组:注射针头冲洗组;B组:超声荡洗组;C组:铒(Er)∶钇铝石榴石晶体(YAG)激光(15 Hz、15 mJ、0.20 W)荡洗组;D组:Er∶YAG激光(15 Hz、20 mJ、0.30 W)荡洗组;E组:Er∶YAG激光(15 Hz、20 mJ、0.35 W)荡洗组。观察管内玷污层及硬度的变化。结果经不同荡洗方法处理后,A组、B组、C组、D组、E组去除牙本质玷污层评分分别为(4.67±0.27)分、(3.08±0.57)分、(2.83±0.43)分、(1.17±0.19)分、(2.87±0.50)分,效果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946,P<0.01)。其中,B组、C组、D组、E组的玷污层去除效果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D组荡洗对玷污层去除效果优B组、C组和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经不同荡洗方法处理后,A组、B组、C组、D组、E组管壁牙本质显微硬度分别为(58.98±5.54)分、(55.19±5.71)分、(56.04±3.96)分、(66.65±3.23)分、(45.68±7.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3,P<0.05),其中,激光D组的管壁牙本质显微硬度高于激光C组、B组(均P<0.05)。结论激光荡洗优于传统荡洗方式,0.30 W Er:YAG激光进行荡洗可最大化清除玷污层,同时对硬度影响最小。

  • 标签: 根管冲洗剂 激光,固体 硬度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阿帕替尼连续或隔日联合SOX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经病理确诊的52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不能手术的局部晚期或晚期胃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连续组和隔日组。连续组接受阿帕替尼(250 mg,每日1次)联合SOX(替吉奥+奥沙利铂)方案;隔日组接受阿帕替尼(250 mg,隔日1次)联合SOX方案。21 d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4~6个周期后疾病稳定者接受阿帕替尼+替吉奥维持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51例患者可评价疗效,其中连续组26例,隔日组25例。连续组和隔日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4.6%(22/26)、76.0%(19/25)(χ2=0.60,P=0.499),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7.50个月(95% CI 6.17~8.83个月)、8.30个月(95% CI 6.99~9.61个月)(χ2=0.71,P=0.401),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15.50个月(95% CI 11.30~19.69个月)、15.60个月(95% CI 13.63~17.57个月)(χ2=1.82,P=0.177)。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为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高血压、恶心、呕吐、疲乏、手足综合征、蛋白尿、肝肾损害。连续组与隔日组≥3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2.3%(11/26)、12.0% (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P=0.035)。结论采用阿帕替尼连续或隔日联合SOX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相似,但隔日药方案≥3级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和耐受性。

  • 标签: 胃肿瘤 药物疗法,联合 奥沙利铂 替吉奥 阿帕替尼 连续给药 隔日给药
  • 简介:摘要“稳定期慢性气道疾病吸入装置规范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中列表1,对吸入与口服、静脉的特性进行了比较,其中介绍吸入的起效速度快、生物利用度高、药物剂量低。对此,本文提出了不同看法:并非所有可供吸入的药物都是起效速度快;吸入的生物利用度并不一定比口服高;也并非所有药物的用药剂量都是吸入低。吸入的不同药物、不同剂型各有其不同的特点,对于吸入的某些特性应做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前,婴幼儿、新生儿甚至是胎儿在全身麻醉下行手术或检查已不鲜见。部分全身麻醉药物可通过诱导神经细胞凋亡、突触传递障碍等方式导致远期认知和学习记忆功能缺陷的相关研究已有报道。因此,研究全身麻醉诱导的发育期神经毒性及其相关干预药物的开发对于保证婴幼儿的健康发育十分重要。文章更新汇总了目前有关调节全身麻醉药物诱导的发育期神经毒性的药物研究进展,这些药物可通过减轻细胞凋亡、突触损伤、海马神经元破坏、降低炎症因子表达、激活保护神经细胞通路等方式缓解全身麻醉药物诱导的神经毒性。

  • 标签: 麻醉药,全身 药物毒性 发育期神经系统
  • 简介:摘要下颌第一磨牙的系统形态复杂多样,其牙根数目及形态均可能发生较大变异。本文报道的1例多患者双侧下颌第一磨牙均存在远中中央,且右下第一磨牙近中同时存在低分叉的Ⅴ型。患牙治疗过程中,结合锥形束CT影像学、牙科显微镜、超声治疗仪等辅助手段,完成了多治疗及患牙冠部修复,术后18个月复查效果良好。

  • 标签:
  • 作者: 郑则广 陈荣昌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8-14
  • 出处:《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1年第08期
  • 机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510120,深圳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深圳市呼吸疾病研究所51800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编制静脉环节护理风险因素评估量表,评估量表的有效性与稳定性,并对量表进行信效度检验。在信效度较好的基础上进行实测,了解护士在静脉环节存在的风险,分析影响护士护理风险评估的因素。方法应用编制静脉环节护理风险因素评估调查问卷,对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150名护士进行预调查,并进行信效度检验。在信效度良好的基础上,对编制量表进行初步应用,通过方便抽样法选取8所医院450名护士进行正式调查,分析影响护士在静脉环节中护理风险因素。结果量表包括5个维度共49个条目,总体的Cronbach α系数0.955,分半信度为0.804;探索性因子分析在提取5个公因子后,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8.86%。结论影响护士的因素有年龄、工作时间、职称、科室。

  • 标签: 静脉给药 护理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间断荡洗在牙髓血运重建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2颗牙髓、根尖周病变年轻恒牙,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超声间断荡洗,对照组采用次氯酸钠冲洗。通过观察术前术后临床症状及根尖片检查,评价根尖周病变的变化及牙根发育状况,探讨牙髓血运重建的临床效果。通过分析初诊治疗至矿化物三氧化物凝聚体(MTA)覆盖起始时间,探讨炎症控制时间。结果实验组16颗患牙与对照组16颗患牙临床症状均消失,根尖周病变消除,牙根继续发育。实验组中13颗患牙牙根形成,成功率81.25%,3颗患牙根尖孔缩小,进步率18.75%;对照组中10颗患牙牙根形成,成功率62.50%,6颗患牙根尖孔缩小,进步率37.5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控制炎症时间为(28.44±5.98)d,对照组控制炎症时间为(34.13±7.17)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间断荡洗应用于牙髓血运重建,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并且缩短了炎症控制时间。

  • 标签: 牙髓疾病 根尖周疾病 牙髓血运重建 超声根管荡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间断荡洗在牙髓血运重建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2颗牙髓、根尖周病变年轻恒牙,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超声间断荡洗,对照组采用次氯酸钠冲洗。通过观察术前术后临床症状及根尖片检查,评价根尖周病变的变化及牙根发育状况,探讨牙髓血运重建的临床效果。通过分析初诊治疗至矿化物三氧化物凝聚体(MTA)覆盖起始时间,探讨炎症控制时间。结果实验组16颗患牙与对照组16颗患牙临床症状均消失,根尖周病变消除,牙根继续发育。实验组中13颗患牙牙根形成,成功率81.25%,3颗患牙根尖孔缩小,进步率18.75%;对照组中10颗患牙牙根形成,成功率62.50%,6颗患牙根尖孔缩小,进步率37.5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控制炎症时间为(28.44±5.98)d,对照组控制炎症时间为(34.13±7.17)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间断荡洗应用于牙髓血运重建,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并且缩短了炎症控制时间。

  • 标签: 牙髓疾病 根尖周疾病 牙髓血运重建 超声根管荡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手操作配合舒适护理在治疗中的应用分析。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进行治疗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以便利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四手操作配合舒适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的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中应用四手操作配合舒适护理,可有效增强医护之间的合作配合,提高治疗质量以减少患者不良疼痛感,并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与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四手操作 舒适护理 根管治疗 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