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非酒精脂肪肝病(NAFLD)是儿童和成人常见的慢性肝病,与肥胖和代谢因素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和饮食结构的改变,NAFLD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儿童NAFLD在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诊疗策略与成人NAFLD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又有其独特的特点。现就近年来国内、国外有关儿童NAFLD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脂肪肝,非酒精性 儿童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非酒精脂肪肝病和肥胖有相关的基因,但是也可发生在人体质量指数< 25 kg/m2的非肥胖人群中。这种非肥胖型非酒精脂肪肝病多发生在亚洲。在肝穿刺活组织病理学检查中肥胖型和非肥胖型非酒精脂肪肝病没有明显的差异。内脏肥胖、高果糖和胆固醇摄入、以及遗传因素如APOC3基因变异等与非肥胖型非酒精脂肪肝病密切相关。一般来说,非酒精脂肪性肝炎病死率增加,主要是心血管病因,与其他代谢因素无关。虽然关于非肥胖型非酒精脂肪肝病病死率影响的数据并不完整且有限,但诊断、管理、治疗可能很重要。改变生活方式以减少内脏肥胖,包括饮食变化和体力活动,仍然是非肥胖型非酒精脂肪肝病患者主要治疗方案。

  • 标签: 脂肪肝,非酒精性 非肥胖 诊断 治疗
  • 作者: 马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5
  • 出处:《系统医学》2023年第16期
  • 机构:河北燕达医院,河北廊坊 065201
  • 简介: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病人因其自身抗体的出现,使得其输血前的相容检测变得十分困难,如果不能对其进行准确的血型鉴别,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同种抗体,将会造成输血延迟,甚至威胁到病人的生命。因此,准确把握AIHA病人输血兼容试验的处置策略,对保证病人输血的时效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以国际上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基础,对AIHA自身抗体产生、各种抗体的处理方法、以及这类病人的输血策略进行了综述,目的是帮助输血科工作人员排除AIHA病人自身抗体的影响,帮助他们进行输血。

  • 标签: 温自身抗体;贫血;溶血性;自身免疫性
  • 简介:摘要标准化摄取值(SUV)是18F-FDG PET/CT在临床应用中最重要的半定量指标,其在多种疾病的诊断、肿瘤疗效的评价和预后的评估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但SUV的测量准确受生物学因素和技术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提高SUV的测量准确,更精准地评估病情,笔者就SUV测量准确的影响因素及其解决对策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帮助。

  • 标签: 标准化摄取值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影响因素 重建参数
  • 简介:摘要慢性放射肠损伤是指盆腔恶性肿瘤患者,接受放射治疗3个月后出现的迁延反复的肠道损伤。慢性放射肠损伤出现肠道大出血、梗阻、穿孔、肠瘘等晚期并发症后,均需手术治疗。目前国内外尚没有标准的慢性放射肠损伤手术方式。本文将从慢性放射肠损伤的病理机制和损伤范围角度,阐述慢性放射肠损伤的手术难点,并结合文献资料及本中心诊治经验,探讨相应手术对策。慢性放射肠损伤的病理机制主要为进行闭塞动脉内膜炎和间质纤维化;损伤范围包括小肠、末端回肠、乙状结肠及直肠。慢性放射损伤患者组织愈合能力差、盆腔纤维化和多器官受累以及机体条件差,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较高。确定性的病变肠管切除是常规的手术方式,扩大切除放射损伤肠管,以保证吻合口一端没有放射损伤,是减少吻合口并发症的关键。

  • 标签: 放射性肠损伤,慢性 并发症,晚期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前我国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脂肪肝病情况比较常见,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脂肪肝之间关系仍未达成共识,合并的脂肪肝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效果、增加患者的全因死亡率。所以正确诊断、评估患者肝脏脂肪变、炎症、纤维化等情况,并积极防治脂肪肝非常重要。

  • 标签: 肝炎病毒,乙型 脂肪肝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预防造口是减少直肠癌术后症状吻合口漏的有效方法。约1/5的预防造口存在无法还纳即预防造口永久化问题,超出医生和患者的预期,值得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预防造口永久化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包括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原发肿瘤进展、围手术期死亡、肛门功能不良和患者意愿等。导致预防造口永久化可能的因素包括有症状的吻合口漏、患者年龄、肿瘤位置、新辅助治疗、肛门功能、肿瘤TNM分期、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以及医院因素等;涉及新辅助治疗前、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及随访期。充分的医患沟通决策、完善的肿瘤评估及患者功能评估、合理的综合治疗策略、细致的手术操作及质量控制和全程细致的围手术期管理等,是避免预防造口永久化的重要环节。在治疗决策和患者沟通时,须清楚患者的诉求,避免不必要的保肛预期;对预防造口永久化要充分告知。安全的手术操作、尤其是吻合,是避免预防造口永久化的关键环节;术后吻合口狭窄的早期发现及干预,值得重视。

  • 标签: 直肠肿瘤 预防性造口,永久化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眼底血管造影依从影响因素以及护理策略。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3月在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眼底血管造影患者130例(男64例,女66例,年龄41~65岁),基于一般资料量表调查患者基础信息,评价患者检查依从,经单因素(采用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患者检查依从的影响因素,据此确定护理对策。结果检查依从较差患者34例,检查依从良好患者96例。经单因素分析,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患者检查依从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χ2=12.835,P<0.001)、文化水平(χ2=12.168,P<0.001)、药物过敏史(χ2=16.660,P<0.001)、瞬目运动(χ2=22.178,P<0.001)、首次检查(χ2=21.957,P<0.001)、检查操作(χ2=44.502,P<0.001)、检查焦虑(χ2=55.472,P<0.001)、检查系统教育(χ2=38.810,P<0.001)、检查不良反应(χ2=33.845,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依从的影响因素包括发生瞬目运动(P<0.001)、首次检查(P<0.001)、检查操作不规范(P=0.029)、伴有检查焦虑(P=0.012)、缺乏检查系统教育(P<0.001)、伴有检查不良反应(P=0.004)。结论影响眼底血管造影依从的危险因素包括瞬目运动、首次检查、检查操作不规范、伴有检查焦虑、缺乏检查系统教育、伴有检查不良反应等,根据以上因素制定针对护理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依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眼底血管造影 依从性 影响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民众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地面测报工作已经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人们对地面测报准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首先概述了地面测报工作的重要,后针对影响地面测报准确的因素进行重点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以期能够为提高地面测报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地面测报 准确性 影响 对策
  • 简介:摘要人口老龄化加剧使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率激增。相对于椎体骨折,发生于腕、髋、膝等关节周围的骨质疏松性骨折通常更为复杂,治疗和康复难度更大。故临床医师需要重视钙剂、骨代谢调节药物在内的全身抗骨质疏松治疗,在手术修复时综合考虑患者的骨骼质量及内置物的稳定性,并在术后指导其早期活动和负重,从而改善关节功能和预后。笔者阐述骨质疏松关节周围骨折的药物处理、手术修复、康复锻炼及随访预防方面的焦点问题与对策,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外科手术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肺疾病患者氧疗依从现状调查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该院收治的慢性阻塞肺疾病患者178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问卷调查方式,对入选对象进行一般资料进行收集。采用单因素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对慢性阻塞肺疾病患者氧疗依从现状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结果调查结果显示依从总平均分为(45.81±16.73)分,其中得分低于40分有74例(41.57%),40~60分有61例(34.27%),大于60分有43例(24.16%),总体呈中低水平。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医疗支付方式、病程、并发基础病、氧疗时间、疾病知识认知程度、氧疗情况、遵医行为、肺功能分级及家庭重视程度均为慢性阻塞肺疾病患者依从现状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病程、合并基础病及家庭重视程度均为慢性阻塞肺疾病依从不高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文化程度低、病程时间长、合并基础病及家庭重视程度低均为慢性阻塞肺疾病依从不高的主要影响因素。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氧疗 依从性
  • 简介:摘要老年骨质疏松肱骨远端骨折发病率随老龄化进展逐步上升。骨质疏松肱骨远端骨折复位困难、内固定效果差、治疗难度大,需结合患者病情及功能要求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笔者结合老年骨质疏松肱骨远端骨折治疗的最新进展,阐述骨质疏松肱骨远端骨折治疗的焦点问题,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 标签: 肱骨骨折 老年人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折固定术 关节成形术
  • 简介:摘要血液分析仪采用抗凝剂EDTA-K2抗凝进行血液细胞分析时,有时会发生血小板聚集,导致血小板计数出现假性偏低的现象,即EDTA依赖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dependent pseudo thrombocytopenia, EDTA-PTCP)。EDTA-PTCP如未被及时发现,会给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造成误诊、误治,甚至会引起医疗纠纷。因此,对EDTA-PTCP相关因素的探析及其实验室对策的研究备受关注,尤其是EDTA-PTCP实验室解决方案的建立更有必要。文章探析了血液细胞分析仪因EDTA导致的EDTA-PTCP发生的相关因素,论述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及其实验室质量控制。

  • 标签: 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 血液细胞分析仪 血小板 血小板聚集 探讨与分析 解决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管理者在老年住院患者跌倒不良事件管理过程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与难点。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上海市综合医院的10名护理管理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并通过Colaizzi内容分析法进行访谈内容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提炼出7个主题:老年患者主动预防跌倒意识淡薄;主要照护者安全陪护能力欠缺;临床护士执行干预措施未细致精准;多部门管控未完全协调一致;医院环境适老化与无障碍理念不足;跌倒相关技术产品未引入与普及;缺乏医疗政策的支持与专项资金的投入。结论适当增设跌倒课程与培训计划,提高医务人员跌倒知识与技能水平,积极改变健康宣教方式与内容,增强老年患者与主要照护者风险意识及陪护能力。整合各类医疗资源,建立多学科协作模式共同解决跌倒问题,还应寻求卫生部门对于医疗政策与资金的支持,努力提升无障碍与适老化理念以整体改善住院环境,从而保证患者的安全。

  • 标签: 老年人 意外跌倒 住院患者 质性研究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中线导管相关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并提出对策。方法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将2018年2月至2020年7月入住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内科病区留置改良中线导管患者分为血栓组9例和非血栓组117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血栓的危险因素。结果留置改良中线导管的患者血栓发生率为7.14%(9/126)。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发生导管相关血栓与原发病类型(χ2值为6.331,P<0.05)和导管预处理(χ2值为4.016,P<0.05)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病类型和导管预处理方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炎患者和0.9%氯化钠预处理导管的血栓发生率较高,在血栓发生前需进行预防护理,血栓发生后需尽早溶栓治疗。

  • 标签: 静脉血栓形成 导管,留置 危险因素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中线导管相关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并提出对策。方法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将2018年2月至2020年7月入住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内科病区留置改良中线导管患者分为血栓组9例和非血栓组117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血栓的危险因素。结果留置改良中线导管的患者血栓发生率为7.14%(9/126)。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发生导管相关血栓与原发病类型(χ2值为6.331,P<0.05)和导管预处理(χ2值为4.016,P<0.05)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病类型和导管预处理方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炎患者和0.9%氯化钠预处理导管的血栓发生率较高,在血栓发生前需进行预防护理,血栓发生后需尽早溶栓治疗。

  • 标签: 静脉血栓形成 导管,留置 危险因素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描述老年住院患者跌倒事件的临床特征、发生原因,为医院完善跌倒预防的护理管理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收集北京医院2013年1月—2019年12月通过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系统上报的121例次老年住院患者跌倒事件,分析事件的临床特征和发生原因。结果121例次老年住院患者跌倒事件中,白班累计45例次,夜班累计76例次;跌倒地点最常见的为床边60例次,占49.6%,其次为病房外的其他地点35例次,占28.9%;跌倒原因排序前3位占比近80%,分别为护士因素39例次,患者因素34例次,环境因素22例次;跌倒结局中,无损伤44例次,轻度损伤47例次,中度损伤6例次,重度损伤23例次,死亡1例。结论老年住院患者跌倒风险大、发生率高、损伤程度重、风险因素和原因复杂,对老年住院患者跌倒预防的护理管理要从多维度入手,重视健康教育效果的回馈和过程监管,调动老年住院患者参与安全管理的主动,在老年患者功能锻炼和安全管理中找到新的平衡点,科学有效地保障患者安全。

  • 标签: 老年人 住院患者 跌倒 原因分析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癌因疲乏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宿迁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白血病患者,采用Piper疲乏量表(PFS)评估所有患者癌因疲乏程度;采用基线资料调查表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并将可能因素纳入,经多因素分析白血病患者癌因疲乏的影响因素。结果64例白血病患者中轻度疲乏23例,PFS评分为(2.13±0.40)分;中度疲乏29例,PFS评分为(5.86±0.67)分;重度疲乏12例,PFS评分为(9.12±0.47)分;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工作情况、家庭人均收入、居住地、付费方式、疾病类型、患病时间白血病患者PF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疾病危险度分型、是否参与体力活动、Hb水平的患者PFS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疾病危险度高、从不参加体力活动,Hb水平减少可能是白血病患者重度癌因疲乏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白血病患者癌因疲乏受疾病危险度分型、体力活动、Hb水平的影响,临床可开展针对的干预措施,增加体力活动,并予以足够的营养支持以提高Hb水平。

  • 标签: 白血病 癌因性疲乏 疾病危险度 体力活动 血红蛋白
  • 简介:摘要安全是煤矿资源开采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如今煤矿产量日益增加,切实保障供电系统的安全是保证煤矿工作人员生命安全的根本。实践证明,提高煤矿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重点分析了煤矿供电系统可靠的意义与现阶段问题即供电电源设计、设备更新管理、电气保护质量以及事故应急预案,最后提出解决策略先从安全教育培训出发,在注重设备系统的可靠以及供电的持续,提高煤矿供电系统的供电技术、预防电力供应中断等一系列相关应急措施对煤矿供电系统进行保障。

  • 标签: 煤矿资源 供电系统 可靠性 意义 措施
  • 作者: 任雁宏 王诗尧 刘敏 郭佑民 代华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0年第08期
  • 机构: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国家呼吸临床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呼吸病学研究院,北京 100029,中日友好医院放射诊断科 国家呼吸临床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呼吸病学研究院,北京 100029,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诊断科 710061
  • 简介:摘要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湖北武汉暴发,并迅速蔓延至全国各地。因COVID-19所致肺损伤和修复过程与间质肺疾病(ILD)发病、进展有诸多相似之处,COVID-19与部分新发ILD、其他原因导致的ILD加重鉴别困难。临床医生需要综合分析流行病史、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影像特征、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结果做出准确判断。鉴于此,本文将针对大家关注的有关COVID-19与ILD的诊断鉴别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并且对ILD合并COVID-19患者的综合管理提出相应参考建议。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间质性肺疾病 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