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重症医学在学科规模和学科建设上飞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作为临床医学二级学科,在致力于打造规范化同质化重症医学诊疗体系的同时,需构建和完善重症医学"预警—救治—长期预后"的大学科体系,以推进和完善重症医学的学科建设,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健康。

  • 标签: 重症医学 预警 救治 预后 学科建设 学科体系
  • 简介:摘要本文分析了医学学科评估面临的挑战,通过调研和访谈相关专家,结合实证,以我国医学学科的发展现况和需求为基础,提出了包括设立分层、分类的评估指标,增设学科发展理念指标,设立围绕培养过程的人才培养指标,设立适应国家需求的科研与应用研究指标,设立医学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评估指标,以及设立社会贡献评估指标的医学学科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考和建议。

  • 标签: 医学 学科评估 评估体系 构建 探索
  • 简介:摘要重症医学的学科体系包括了具有学科特点的知识体系和思维体系两个组成部分。知识体系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知识点构成,知识点是知识中相对独立的、最小的单元。在发展的过程中,因为环境、条件,以及所需要解决问题的不同,重症医学从医学知识中提炼出具有自身特征的知识点。思维体系是指由多种思维方式有机连接所形成的,适合学科自身发展的思维系统。知识体系体现了专业学科的学术内涵,而同时,思维体系为知识体系的形成与不断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驱动力。由于思维只发生在人脑,因此学科的实际组成是具有专业思维方式和掌握专业系统知识点的人。

  • 标签: 知识体系 思维体系 重症医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当前多种新型微生物快速诊断技术应用于临床,亟需遵照5R原则,多学科合作建立有效的诊断管理体系,即针对恰当患者,在恰当时间开展恰当的检测、进行恰当的报告和解读。诊断管理可充分发挥常规技术和新型技术的优势,最大程度改善临床实践、节省医疗花费,遏制耐药的发展。

  • 标签: 微生物学技术 诊断管理 抗微生物药物管理
  • 简介:摘要针对复杂疑难的口腔疾病,如何高质高效、合理规范地进行综合诊疗一直是口腔医疗工作的热点和难点。口腔多学科协作诊疗(oral multidisciplinary team,OMDT)为复杂疑难的口腔疾病提供了新的诊疗思路和解决途径,是对传统口腔分科诊疗模式的有效补充,是口腔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国内外有关OMDT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概念体系和运行模式。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作者多年的临床实践和探索,提出狭义和广义OMDT的概念,并从实施目标、基本条件、组织结构、运行模式、管理框架、制度保障、质量控制和实施效果等方面阐述OMDT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构建规范、成熟、完善的OMDT体系并保证其有效运行和实施,将有助于提高我国口腔医疗的整体水平。

  • 标签: 合作行为 复杂疑难口腔疾病 多学科协作诊疗 体系构建与实施
  • 作者: 付小兵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烧伤杂志》 2023年第01期
  • 机构: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创新研究部创伤修复与组织再生研究中心,北京 100853 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全军创伤修复与组织再生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48
  • 简介:摘要各种复杂难愈合创面修复是新时代国家疾病治疗的重大需求。自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批准在有条件的各级医疗机构建立创面修复科以来,3年间我国创面修复学科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该文粗略总结了3年来我国创面修复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并对下一步学科发展提出了部分建议。

  • 标签: 中国 再生 创面 修复
  • 简介:摘要本文比较系统地介绍了中国特色创面修复学科体系建设中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创新理论、关键技术以及有效管理等6个方面。这6个方面的大部分内容已经在中国特色创面修复学科体系建设中获得应用,部分内容将在后续的专科建设中作为参考。

  • 标签: 伤口愈合 创面 修复 学科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湖南医学科技奖评审指标体系。方法通过查阅文献、专家论证,结合湖南医学科技奖评审工作经验,初步构建湖南医学科技奖评审指标体系框架;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专家咨询,对结果进行分析,并对指标体系进行修改和再构建。结果湖南医学科技奖评审指标体系设置4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及其评分标准。结论本文所构建的湖南医学科技奖评审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实用性、简便可操作性等特点,为科学、客观、准确地开展医学科技奖评审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 标签: 湖南医学科技奖 评审指标 体系构建 德尔菲法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实证数据对本研究前期建立的"湖南医学科技奖评审指标体系"的实用性和有效性进行检验。方法以2018年湖南医学科技奖的48个获奖项目作为研究样本,模拟科技奖实际评审流程,邀请同行专家使用本指标体系对研究样本进行评分,以此收集实测数据。使用AMOS和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指标体系的信度、效度和相关性进行检验。结果信度检验Cronbach的信度系数为0.820,信度较好;验证性因子分析样本数据与理论模型契合,效度较好;方差分析结果3个理论获奖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相关系数为0.335 (P<0.05),表明用该指标体系测量的理论获奖结果与实际评审结果之间正相关。结论本指标体系可以稳定、真实和可靠地评价医学科技项目的质量和水平,用该指标测量的项目评分越高,项目的质量越高,实际可获得奖励的等次越高,能作为湖南医学科技奖评审的客观参考依据。

  • 标签: 成果 信度检验 验证性因子分析 方差分析 Spearman秩相关分析
  • 简介:摘要湖北医药学院从医学教育整体考虑,依据课程思政的整体要求与标准,以基础医学学科群为切入点,重塑"三维度"基础医学课程思政目标,建设了"六视角"同质化与个性化相统一的课程思政元素库,搭建了专业课程内容与课程思政"四线、四结"整合衔接的立体化实现途径,实现了"五育融合"整合式课程思政育人目标。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19—2021学年调研结果显示,超过90%的学生对该体系表示认可和接受,超过70%的学生认为该体系对专业课程学习具有促进作用。基础医学学科群课程思政体系的实施是对在医学专业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探索,可以为医学院校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 标签: 基础医学 学科群 课程思政 价值塑造 评价
  • 简介:摘要生物医学科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实施"健康中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需求之一。从2016年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通过将"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学生、一流师资、一流课程、一流科创平台"等元素科学匹配、高度融合、有效实施,构建并实施了生物医学科学拔尖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以为促进我国生物医学科学事业提供实践经验。

  • 标签: 生物医学科学 创新能力 拔尖计划 人才培养体系
  • 作者: 赵前前 梁立荣 童朝晖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2022年第04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信息中心 10002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 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室(烟草依赖治疗研究室)10002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100020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呼吸专科"医疗、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4个维度的精细化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研发基于医疗大数据的精细化管理系统,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参考国内多个呼吸专科影响力排行榜的评价指标及文献,采用头脑风暴法、两轮德尔菲法及层次—熵权法,建立了涵盖医疗(权重占比30%)、教学(15%)、科研(40%)和人才培养(15%)4个维度(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及73个三级指标的指标体系;借助医疗大数据技术与信息化手段,研发了相应的精细化管理系统,并于2019年正式投入使用;使用1年后,将该系统整合的2018年(使用前)和2019年(使用后)呼吸学科13个专业组、共248名成员4个维度的相关数据,应用该系统内嵌的精细化指标体系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该系统应用前后两年间该学科4个维度的发展变化情况及各专业组间的变化情况。结果与2018年相比,2019年呼吸学科整体综合得分增长率达30%;4个维度分项得分也呈增长态势,其中,科研方面增长最明显,增长率高达136%,其次为人才培养,增长率为32%;并且13个专业组2019年的综合得分普遍高于2018年,但增幅不同,增长率为2%~135%。结论应用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呼吸学科精细化管理系统,实现了全面、直观和量化展示学科整体和各个专业组在医疗、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4个维度的发展现状及专业组间的差异,为学科高质量均衡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

  • 标签: 学科建设 评估体系 精细化管理 医疗大数据
  • 简介:摘要目的聚焦临床医学领域,通过案例分析验证本研究前期基于特征匹配法构建的跨学科科技论文评价体系的可行性,以期为跨学科的科研评价提供支撑与铺垫。方法运用特征匹配法、德尔菲法以及归一化评价等方法对临床医学领域重点二级学科构建一套科技论文评价体系,并进行相关的案例验证。结果归一化评估系数反映了科研工作者发表高影响因子文章的难度系数。经过特征匹配与归一化过程发现,与神经病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外科学领域相比,肿瘤学、内科学领域科研人员更容易发表高影响因子文章。结论通过案例分析,本研究验证了跨学科科技论文评价体系的可行性。基于特征匹配法、归一化评价方法的跨学科科技论文评价体系综合考虑了临床医学各学科特征,为评价临床科研人才提供了新思路。

  • 标签: 临床医学 评价 特征匹配 归一化
  • 简介:摘要以“伤”为特征的群体性伤害具有突发性、群体性、惨烈性及造成损失巨大的特征,其防控手段与传染性疾病完全不同。因此,迫切需要建设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学科体系。基于国家对创伤防治的重大需求及以往提出的初步观点,笔者就构建以“伤”防治为特征的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学科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科体系建设的基本要素、初步实践经验及一些新认识进行深入讨论,希望进一步完善以“伤”防治为特征的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学科体系构建和实践,为健康中国建设和社会经济高效发展服务。

  • 标签: 创伤和损伤 急救医学 学科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学科团队协助构建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体系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温州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患者108例的临床资料,2017年1-12月收治的VTE患者53例为对照组,2018年1-12月行多学科团队协助构建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体系后收治的VTE患者55例为研究组,统计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死亡率;比较两组患者中未接受治疗的原因。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层、VTE类型及科室分布等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得到治疗的概率(83.6%比66.3%)显著增加(χ2=4.458,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在治疗期间死亡的患者中,1例死亡原因为肺栓塞,2例死亡原因为深静脉血栓合并肺栓塞;研究组患者2例死亡病例均由于基础疾病死亡,与VTE无相关性;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因为医生原因未接受治疗的VTE患者比例(11.1%比55.6%)显著降低(χ2=4.909,P=0.027)。结论多学科团队协助构建院内VTE防治体系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医护人员对VTE防治的敏感性,促进VTE的早期诊断及规范治疗,降低病死率。

  • 标签: 血栓栓塞 学科间信息交流 机构管理小组 团队 预防 治疗结果 护理
  • 简介:摘要"十三五"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特色创面修复学科体系建设发展的重要阶段。"十三五"期间,在国家、学会及专家等共同推动和努力下,中国特色创面修复学科体系建设在创面修复科及创面修复科基地建设、特色创面修复模式建立、创面修复科专业人员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均获得较快发展。为此,笔者总结"十三五"期间中国创面修复学科体系建设的主要成绩,并对以后的工作进行展望。

  • 标签: 创伤和损伤 伤口愈合 "十三五"规划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基于器官系统内外整合模式下心血管护理学科建设指标体系,旨在为以患者为中心、以循环系统为核心的心血管护理学科建设提供参考。方法以健康学科群系统理论为基础,体现内外整合护理理念和心血管学科特色,通过文献回顾、专家访谈及专家咨询法,确定心血管护理学科建设指标体系的内容及各指标的权重。通过SPSS 23.0对两轮函询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专家的积极系数为92.308%,权威系数为0.812,一、二、三级指标协调系数分别为0.412、0.421、0.347。最终形成的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66个三级指标。结论构建的心血管护理学科建设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对基于器官系统内外整合医学模式下心血管护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标签: 护理学 心血管 医学整合 学科建设 指标体系
  • 简介:摘要面对突如其来的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中国经历了长达3年的抗疫斗争,在重大传染病救援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严重群体性创伤救治是国家的重大需求,如何借鉴这次重大传染病救援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从创伤医学学科体系建设作为国家战略、中国特色创伤救治体系的内涵、创伤医学自身特征在创伤救治链条中的作用、创伤救治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方面获得新突破、创伤医学创新性人才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公共培训教育与加强创伤医学立法等6个方面探讨如何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创伤医学学科体系建设。

  • 标签: 创伤学 急救医学 学科体系建设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以学科发展为导向的专科医院科室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会议的方式,并结合强专科、小综合的战略目标,初步形成科研绩效评价指标框架;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问卷调查,得到专家对每一个指标的重要性评分,确定指标体系内容;最后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个指标的权重系数。结果两轮专家调查问卷回收率均达到95%,且权威系数分别为0.75和0.76,研究结果可靠。两轮调查各层级指标的协调系数均大于0.1,经显著性检验,P值均小于0.05,专家意见协调性较好。最终我们在学科发展导向下形成一套三级科研绩效评价体系,包含3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和56个三级指标。结论依据科学理论构建了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专科医院特色设置学科发展等相关指标,具有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对引导科研发展和学科提升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可以作为评估专科医院科室科研绩效的工具。

  • 标签: 专科医院 科研绩效 评价指标体系 学科发展 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