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药品检测中,拉光谱检测技术与近红外检测技术均可用于药品分析,然而,两种技术原理和分析方法不同,由此可能造成药品检测结果出现差异。本文重点分析了两种技术原理、检测仪器和分析方法,并对两种检测方法应用优势和缺点进行总结,以期提高药品检测分析技术选择的合理性,实现药品快速、准确分析。

  • 标签: 药品分析 拉曼光谱 近红外光谱 技术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拉光谱技术检测血清的方法,用于胃癌诊断的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4—11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胃癌患者110例[男73例,女37例,年龄为(57.4±10.3)岁],确诊的结直肠癌患者74例[男48例,女26例,年龄为(58.3±12.2)岁],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100名[男59名,女41名,年龄为(55.6±10.61)岁],收集受试者空腹静脉血血清样本,使用XploRA PLUS型拉光谱仪,在激发光源532 nm、100倍物镜、取谱区间200~2 000 cm-1等条件下,对血清样本进行无损、非接触式快速检测,采集血清样本的拉光谱图。使用拉光谱采集和处理配套软件LabSpec6对获得的拉光谱进行平滑、基线校正、归一化处理,将获得的拉光谱数据导入到多变量统计学分析软件SIMCA14.1中,使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构建模型分析健康和胃癌两组血清样本之间的差异,绘制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模型的诊断性能,并使用结直肠癌组血清样本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验证。结果检测健康组和胃癌组血清样本获得重复性较好的6个拉光谱峰,分别位于1 001.17、1 154.63、1 337.89、1 446.85、1 515.33、1 658.34 cm-1处,在这6个拉峰处,健康组和胃癌组的拉强度差异明显。在1 001.17、1 154.63、1 515.33 cm-1位移处,健康组拉强度高于胃癌组;在1 337.89、1 446.85、1 658.34 cm-1位移处,胃癌组拉强度高于健康组。得到模型的R2X(cum)=0.809,R2Y(cum)=0.819,Q2(cum)=0.758,基于OPLS-DA模型绘制ROC特征曲线,胃癌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98。在胃癌Ⅰ、Ⅱ、Ⅲ、Ⅳ期血清拉光谱中可检测到重复性较好的6个峰,分别位于1 001.85、1 155.07、1 338.36、1 445.75、1 515.92、1 657.68 cm-1位移处,在1 155.07、1 515.92 cm-1位移处,胃癌Ⅳ期拉强度显著高于胃癌Ⅰ、Ⅱ、Ⅲ期。结论健康组与胃癌OPLS-DA模型性能良好,能将健康组和胃癌组有效的区分开;模型可靠性验证发现健康组、胃癌组、结直肠癌组也能有效的分离;拉光谱检测血清技术联合多变量统计中的OPLS-DA方法,可实现对健康者与胃癌患者血清样本的非标记检测。

  • 标签: 光谱分析,拉曼 多元统计分析 胃癌 非标记
  • 简介:摘要拉光谱技术以其“指纹图谱”性、无损检测、灵敏度高、简便快速等独特的技术优势, 在生物大分子、病原微生物检测、肿瘤精准分子诊断等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潜力。该文立足于临床检验应用,简要阐述了拉光谱检测的技术原理,从生物大分子、细胞、组织、病原微生物、体液检测等多层次详细介绍了拉光谱技术在生物医学应用方面的技术发展及最新研究成果,探讨了临床转化亟需克服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 标签: 拉曼光谱技术 生物大分子 病原 分子诊断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拉光谱技术探索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血清成分的改变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检测2013年2月至2020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收治的110例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的血清标本与15例健康人群血清标本的拉光谱,并联合PCA-LDA方法对新辅助化疗效果进行预测。结果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患者的拉光谱与正常乳腺拉光谱相似,均出现类胡萝卜素波峰(1513 cm-1,1518 cm-1),且拉光谱技术联合PCA-LDA方法用于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80.0%,71.4%)。结论拉光谱技术结合多变量数据分析可作为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新方法和指导后续治疗方案的新策略。

  • 标签: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拉曼光谱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无需破坏细胞壁,准确、特异鉴别耳念珠菌及其近缘菌的新技术。方法于2021年在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进行本研究。以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表面增强拉光谱(SERS)基底材料,通过SERS检测,使用SIMCA 14.1(瑞典Umetrics公司)软件对采集的SERS指纹谱数据进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OPLS-DA)分析。对4株耳念珠菌、4株希木龙念珠菌、3株Candida pseudohaemulonii和4株Candida duobushaemulonii进行有效检测和鉴别。结果在95%可信区间内,样本分析结果呈椭圆形。本研究所测的4种念珠菌可以很好地分开。R2X(cum)=0.629,R2Y(cum)=0.947,Q2(cum)=0.915,R2X、R2Y、Q2均为>0.5,且趋近于1,说明本研究的模型建立良好,且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拉光谱数据的十折交叉检验结果显示模型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的准确率均为100%,本研究建立的模型具有较好的分类能力,该方法能准确地检测和鉴别耳念珠菌及其近缘菌株。结论本研究开发了一种无需破坏细胞壁,准确、特异、快速鉴别耳念珠菌及其近缘菌的新技术,成本低,操作简单,在临床检验上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 标签: 光谱分析,拉曼 念珠菌 感染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拉光谱技术在骨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相关研究进展。方法以"拉光谱""共焦拉光谱""拉显微镜""滴液沉积""表面增强拉光谱""光纤拉光谱""拉光谱带""骨关节炎""软骨",以及"Raman spectroscopy""Raman microspectroscopy""confocal Raman spectroscopy""drop deposition Raman spectroscopy""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fiber-optic Raman spectroscopy""Raman bands""osteoarthritis""cartilage"等为中、英文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中检索2018年12月之前发表的有关拉光谱技术及其在骨关节炎早期诊断中应用的文献1 432篇,剔除内容不符、无法获取全文、重复性研究以及存在设计缺陷的文献,最终纳入34篇文献,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拉显微镜、共焦拉光谱、光纤拉光谱技术可对骨关节炎早期软骨微观改变进行评价;液滴沉积拉光谱法、表面增强拉光谱技术可为骨关节炎早期滑膜液、血液改变提供诊断依据。结论拉光谱技术在骨关节炎早期诊断中显示出了很好的应用前景,但其检验标准及实用性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 标签: 骨关节炎 光谱分析,拉曼 振动光谱 拉曼效应
  • 简介:传统的对流层散射通信设备存在体积大、功耗高、不易于机动等缺点,这些缺点较大程度的限制了对流层散射通信设备的应用。本文以对现有对流层通信设备技术参数分析为基础,设计基于高性能、高集成化AD9361芯片的新型对流层散射通信设备,实现对流层散射通信设备的小型化、低功耗、模块化、集成化,拓展对流层散射通信设备的应用方向。

  • 标签: 对流层散射通信 AD9361 参数分析 应用
  • 简介:摘要利什病是由利什原虫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在中国发病率较低。因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医师对此病认识不足,易漏诊。现报道1例长期间断发热,伴全血细胞减少、脾大等表现的患者,排除血液系统等非感染性疾病,多次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无效,传统方法未检测到病原体,仍考虑感染性发热,遂行外周血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检测出利什原虫,给予两性霉素B脂质体小剂量爬坡治疗后病情好转。

  • 标签: 利什曼病 利什曼原虫属 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
  • 简介:摘要DNQ1前向散射式能见度仪是气象部门业务使用的能见度监测设备之一。本文从设备工作原理到仪器结构、数据格式等详细介绍,整理业务中使用涉及资料,对设备运行故障解决方法提出解决方法,归纳总结日常维护步骤。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十年来,鲍不动杆菌越来越严峻的耐药性已经成为抗感染治疗中面临的严重问题。其固有的和获得性的耐药性,使其对临床大多数抗菌药物不敏感,导致治疗选择非常有限,常常预后不佳。目前缺乏大样本的临床有效数据来指导多重耐药鲍不动杆菌感染的最佳治疗方法的选择,尤其是肺炎。本文对近年来有关多重耐药鲍不动杆菌肺炎治疗的最新进展、正在研究的新型药物以及有前景的非抗菌药物疗法做一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各个领域重金属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测定样品时,一般是采用厂家标准配置的进样系统及预设方法进行测定。而在不同行业的实际应用中,往往需要优化方法,如使用特殊的样品前处理技术、进样技术及设备联用技术等,才能解决常规原子吸收光谱法遇到的各种应用难题。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多种优化方法实例,大略分析其优化的目的、意义和原理,提供了方法相应的检出限、精密度、线性范围和回收率等参数,并对其应用范围及优缺点进行分析,供原子吸收光谱仪的使用者参考借鉴。

  • 标签: 原子吸收光谱法 优化方法 样品前处理技术 进样技术 设备联用技术
  • 简介:摘要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各个领域重金属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测定样品时,一般是采用厂家标准配置的进样系统及预设方法进行测定。而在不同行业的实际应用中,往往需要优化方法,如使用特殊的样品前处理技术、进样技术及设备联用技术等,才能解决常规原子吸收光谱法遇到的各种应用难题。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多种优化方法实例,大略分析其优化的目的、意义和原理,提供了方法相应的检出限、精密度、线性范围和回收率等参数,并对其应用范围及优缺点进行分析,供原子吸收光谱仪的使用者参考借鉴。

  • 标签: 原子吸收光谱法 优化方法 样品前处理技术 进样技术 设备联用技术
  • 简介:摘要内脏利什病(VL)又被称为黑热病,是人体被利什原虫感染所致的播散性原虫病。VL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长期发热,肝、脾大,全血细胞减少及进行性贫血与消瘦等。我国治疗VL的临床药物以5价锑剂为主。目前临床治疗VL可供选择的药物种类少。笔者拟就VL患者药物治疗方案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旨在为该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利什曼病,内脏 临床方案 5价锑剂 两性霉素B 巴龙霉素 米替福新 喷他脒 儿童
  • 简介:摘要尼匹克病C型是一种胆固醇转运障碍引起的脂质贮积病,为NPC1或NPC2基因突变所致。因发病年龄不同,分为5型,分别为新生儿型、早期婴幼儿型、晚期婴幼儿型、青少年型和成人型。不同类型的临床表现及预后均有差异。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为肝脾肿大、肺浸润、垂直性核上性凝视麻痹和痴笑猝倒。该病确诊依赖于发现NPC1或NPC2基因致病性突变和(或)皮肤成纤维细胞培养菲律宾菌素染色显示胆固醇异常分布。目前该病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整体上预后仍较差。麦格司他可延缓神经系统症状的出现时间,改善部分患者的生存期。

  • 标签: 尼曼匹克病C型 肝脾肿大 垂直性核上性凝视麻痹 麦格司他
  • 简介:摘要鲍不动杆菌为革兰阴性杆菌,是导致医院感染的常见条件致病菌之一。由于其易产生耐药性及植入性医疗操作的增加,鲍不动杆菌生物膜导致的院内感染成为临床医师的极大挑战。因此,了解鲍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分析其生物膜对耐药性的影响及机制有助于开发新的联合治疗方案。此文从细菌生物膜的角度归纳鲍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研究进展,讨论鲍不动杆菌生物膜的形成过程、调节因素以及对耐药性的影响,概述了亚致死剂量抗生素对鲍不动杆菌耐药形成的影响,为针对鲍不动杆菌生物膜所致感染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和防控耐药菌株传播提供参考。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生物膜 耐药性
  • 简介:摘要内脏利什病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被误诊为其他机会性感染而导致漏诊,具有误诊率高、复发率高和病死率高的特点。现报道2例以贫血、肝脾淋巴结肿大和免疫功能重建不良为主要特征的HIV感染合并内脏利什病患者,均有传统内脏利什病疫区居留史,骨髓检查发现杜氏利什原虫。予葡萄糖酸锑钠治疗后,骨髓涂片未再找到杜氏利什原虫,但患者病情多次复发,最终均死亡。

  • 标签: 利什曼病,内脏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感染
  • 简介:摘要鲍不动杆菌(Ab)在环境中分布广泛,该菌具有膜孔蛋白、荚膜多糖、磷脂酶、外膜囊泡和铁摄取等多种毒力因子,且天然耐药及获得性耐药能力显著,产生耐药酶、作用靶点改变、外排泵系统、膜通透性改变、产生生物被膜等多种耐药机制,表现出对环境和抗菌药物的极强适应力。本文对Ab的致病因子、耐药机制进行概述。

  • 标签: 鲍氏不动杆菌 致病因子 机制
  • 简介:摘要直读光谱仪广泛应用于地质、冶金、矿山、电子机械、石油、化工等领域的材料成分分析;可以测定固体、导体等各种形式和性质的样品。本文介绍ARL4460型直读光谱仪基本工作原理和部分故障分析与处理,对故障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详细介绍了故障处理过程及方法,对以后类似的故障判断和处理提供帮助,同时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员学习和参考。

  • 标签: ARL4460 直读光谱仪 光电倍增管 光谱室
  • 作者: 柴永馨 毕爱玲 温莹 毕宏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1-22
  • 出处:《国际眼科纵览》 2020年第04期
  • 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 25001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济南 250002;山东省中西医结合眼病防治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高校中西医结合眼病防治技术(强化)重点实验室 山东中医药大学眼科研究所,济南 250002
  • 简介:摘要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是近几年新兴起的脑功能成像技术,适合在受试者接受刺激任务时同步检测大脑皮层的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眼科临床中常见的视觉障碍症状常伴有视皮层的功能异常,fNIRS可以在视觉任务或治疗期间同步检测视皮层的血流动力学反应,为弱视、青光眼、视神经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眼科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估提供脑参数。(国际眼科纵览,2020, 44: 217-221)

  • 标签: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 血流动力学 氧合血红蛋白 视皮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