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PD-L1、PD-L2在变应性鼻炎(AR)中的表达及其对AR免疫偏移的调控作用。方法收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因鼻腔高反应症状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就诊,或因鼻中隔偏曲住院行鼻中隔矫正手术的82例患者,男42例,女40例,年龄14~38岁。收集相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血液、下鼻甲黏膜标本。根据临床表现、皮肤点刺试验和血清特异性变应原筛查特异性IgE(sIgE)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AR组和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鼻黏膜中PD-1及配体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PD-1+CD4+T细胞、PD-L1+髓样树突状细胞(mDCs)、PD-L2+mDCs及Th2细胞比例。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中总IgE、PD-1及配体分泌型(sPD-1、sPD-L1、sPD-L2)的表达水平。正态分布或经Ln转换后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或Pearson相关,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R组鼻黏膜中免疫细胞表面PD-1及其配体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AR组外周血中PD-1+CD4+T细胞、PD-L1+mDCs、Th2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15.24±6.45)%比(8.71±5.33)%,(8.79±2.01)%比(5.74±2.90)%,(7.89±1.95)%比(2.52±1.34)%,P值均<0.05],两组PD-L2+mDCs比例无明显差异。PD-1+CD4+T细胞比例与AR病情总体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血清总IgE、sIgE浓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01、0.541、0.608,P值均<0.05),PD-L1+mDCs比例与AR病情总体VAS评分、sIgE浓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04、0.563,P值均<0.05),Th2细胞比例与PD-L1+mDCs、PD-1+CD4+T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38、0.623,P值均<0.05)。AR组sPD-1、sPD-L1及总IgE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4.40±1.01) pg/ml比(3.79±1.21) pg/ml、(3.88±0.25) pg/ml比(3.57±0.23) pg/ml、(6.34±1.38) ng/ml比(4.89±1.10) ng/ml,P值均<0.05],sPD-L2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相关性分析发现sPD-L1与总IgE、sIgE浓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2、0.45,P值均<0.05)。结论AR患者外周血及鼻黏膜组织中免疫细胞表面均高表达PD-1及PD-L1,AR患者外周血中sPD-1及sPD-L1表达水平升高,PD-1/PD-L1信号通路可通过诱导Th2型免疫反应促进AR炎性反应。

  • 标签: 鼻炎,变应性 程序性死亡受体1 树突状细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我国是食管鳞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当高的国家之一,食管鳞癌疾病负担沉重、防控态势严峻。食管鳞状上皮在癌变存在癌状态和癌病变阶段,早期诊断并合理干预癌状态和癌病变有助于提高食管癌早诊率、降低发病率,是食管癌防控工作的重要抓手。国家消化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牵头,组织消化病、消化内镜、病理学等领域专家讨论,充分参考国内外研究和专家共识,提出并规范了我国食管鳞癌癌状态和病变的定义、诊治和随访策略,以期对该类疾病的防控发挥指导作用,进而实现对食管癌的早期阻断和干预。

  • 标签: 食管鳞状细胞癌 癌前状态 癌前病变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磁控胶囊内镜在消化道各部位的通过时间及影响因素,探索磁控胶囊内镜胃排空延迟的最佳干预时间。方法采集接受食管、胃和小肠磁控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症状、诊断结论、总检查时间、食管通过时间、胃通过时间、小肠通过时间、检查结束时是否排出体外。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磁控胶囊内镜在消化道各段通过时间的影响因素及最佳干预时间。结果2015年11月—2018年9月共78例患者纳入本研究,非梗阻性小肠滞留发生率为7.69%(6/78)。磁控胶囊在女性较男性患者食管中位通过时间(1.867 min比0.350 min,P=0.012)、胃中位通过时间(1.584 h比1.045 h,P=0.049),均显著延长;不同年龄组患者的食管通过时间和小肠通过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与其他年龄组相比,≥60岁患者的小肠通过时间显著延长。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胃通过时间>3 h的患者发生磁控胶囊内镜在小肠非梗阻性滞留的危险性是胃通过时间<1.5 h患者的8.70倍,其他时间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女性、老年患者的磁控胶囊内镜消化道通过时间延长;对磁控胶囊内镜胃通过时间>3 h的患者,需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小肠非梗阻性滞留的风险。

  • 标签: 胶囊内窥镜 胃排空延迟 干预时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入路治疗复杂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采用手术治疗的11例复杂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男7例,女4例;年龄23~62岁,平均41.5岁。骨折均累及双髁,6例为过伸内翻型损伤,3例为单纯过伸型损伤(冠状位无明显内外翻畸形),2例为过伸外翻型损伤。经内及外侧入路行手术治疗,术后患肢以膝关节支具保护。术后定期门诊复查,末次随访时使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根据X线片评定胫骨平台后倾角及内翻角的改变。结果11例患者术后均无神经症状,伤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术后获6~28个月(平均18.5个月)随访。术后X线片示所有患者骨折均解剖复位,术后定期复查均未见复位丢失及内固定物松动、断裂。骨折愈合时间为10~16周,平均12.5周。术后即刻后倾角为12.8°±1.6°,内翻角为3.8°±1.1°;术后6个月时后倾角为11.9°±1.7°,内翻角为3.6°±1.8°,以上指标术后即刻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HSS评分85~96分(平均90.4分),膝关节屈曲120°~140°(平均127.2°),膝关节伸直-5°~5°(平均伸直0°)。结论采用联合入路的手术方法治疗累及双髁的复杂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短期随访效果满意,但缺乏远期随访结果,值得进一步关注总结。另外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血管、神经等损伤几率较高,临床上对这类软组织损伤造成的影响不可忽视。

  • 标签: 膝关节 骨折固定术,内 软组织损伤 胫骨平台骨折 过伸型 联合入路
  • 简介:摘要慢性萎缩性胃炎和上皮内瘤变是胃癌筛查过程中常见胃黏膜病变,正确应对和处理胃黏膜癌状态和癌病变,对降低我国胃癌发病率意义重大。本共识在前期关于早期胃癌筛查流程和防控建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胃癌状态和癌病变的发病现状,从胃黏膜癌状态和癌病变的定义、诊断和分期、治疗、监测和随访4个方面切入,提出针对胃黏膜癌状态和癌病变的诊治要点和随访策略,以期对该类疾病的防控发挥指导作用,从而实现早期阻断和干预胃癌发生。

  • 标签: 癌前状态 癌前病变 胃黏膜 诊断 治疗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团队资源管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就诊时间及静脉溶栓用药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12月1日在该院进行检查并接受治疗的13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给予常规管理,研究组(69例)给予团队资源管理,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就诊时间和静脉溶栓用药时间。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以及血清中IL-6、CRP、TNF-α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血液流变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对照组为14.3%,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DNT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团队资源管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显著缩短患者就诊时间与静脉溶栓用药时间,提高了患者对护理过程的满意程度,同时对患者的恢复也有较大的益处,不仅提高了患者治愈后的生活质量,也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 标签: 团队资源管理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就诊时间 静脉溶栓用药时间
  • 简介:摘要血管老化指血管结构和功能退行性改变。速度向量成像根据斑点追踪技术,通过对血管精确定位,立体评估不同方向的速度、应变及应变率,能全面评估血管老化过程中力学特点、管壁功能,在血管老化相关疾病的早期检查和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现简述该技术在评估血管老化过程及相关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及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应用。

  • 标签: 速度向量成像 血管 衰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入院时间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3年11月至2018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脏内科就诊的1 322例STEMI患者,分为工作时间入院组518例(39.2%)和非工作时间入院组804例(60.8%)。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心原性死亡和远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包括全因死亡、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血运重建和脑卒中)发生情况。进一步对接受急诊再灌注治疗的患者进行亚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发病至入院(OTD)、入院至球囊扩张(DTB)、发病至球囊扩张(OTB)时间差异,以及住院期间心原性死亡和远期MACCE发生情况。结果1 322例STEMI患者中,与非工作时间入院组比较,工作时间入院组患者的收缩压和三酰甘油水平较低,而血肌酐和糖尿病患者比例较高(均为P<0.05)。工作时间入院组和非工作时间入院组患者的住院期间心原性死亡率(5.4%比7.0%,χ2=1.288,P=0.256)和中位随访时间2.6年的MACCE发生率(27.9%比25.6%,χ2=0.718,P=0.397)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接受急诊再灌注治疗的比例分别为39.6%和46.6%(χ2=6.388,P=0.011),亚组分析显示工作时间入院组患者的DTB时间显著低于非工作时间入院组[75.0(57.3,103.0)min比89.0(67.0,115.0)min,Z=-3.784,P=0.000],但OTB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心原性死亡率(2.0%比2.9%,χ2=0.507,P=0.476)和远期MACCE发生率(18.4%比22.2%,χ2=1.078,P=0.299)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单中心研究显示,非工作时间入院的STEMI患者接受再灌注治疗存在更长的院内救治时间延迟,但入院时间不影响患者的住院期间和远期预后。

  • 标签: 入院时间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医院死亡率 远期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携带胫动脉穿支的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中足背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2月至2019年7月,以携带胫动脉穿支的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患者42例,其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44~73岁,平均62岁。软组织缺损面积7 cm×4 cm~18 cm×5 cm。手术使用胫动脉穿支联合腓动脉穿支供血的小腿外侧岛状皮瓣逆行转移修复,供区以全厚皮片植皮。术后采用门诊结合微信随访,观察记录皮瓣外观及肢体恢复情况。结果42例皮瓣均顺利成活,供区植皮均一期成活。术后随访3~12个月,末次随访皮瓣外形美观,质地柔软,足外观和功能恢复良好。结论以胫动脉穿支联合腓动脉穿支供血的双血供岛状皮瓣血供可靠,修复范围大,可修复距离远,修复中足背组织缺损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 标签: 胫前动脉穿支 腓动脉穿支皮瓣 岛状皮瓣 修复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步行阶梯训练干预对高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高龄DPN患者12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应用常规训练干预,研究组60例应用步行阶梯训练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例数及神经传导速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出现感觉障碍、曲腕无力、鱼际肌萎缩以及血管明显收缩等并发症的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者在治疗1个月后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相对于常规的训练方式,步行阶梯训练的方式有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高龄DPN患者的应用中效果理想,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步行阶梯训练 高龄DPN患者 神经传导速度
  • 简介:摘要抑制HIV感染者体内病毒最有效的方法是终身进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快速实现病毒抑制不仅可以减少耐药和治疗失败的发生,从而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以尽早将感染者转化为非传染源,减少艾滋病的传播和流行。ART启动后患者体内病毒抑制速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药物治疗方案的不同起到了重要作用。此文通过比较分别以整合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和非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为基础的抗病毒治疗方案的相关临床研究,发现包含整合酶抑制剂的基础方案可以迅速降低血浆病毒载量,除此之外,病毒亚型、基线病毒载量水平、依从性等因素均影响病毒抑制速度

  • 标签: HIV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病毒抑制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陈更新教授治疗胃癌癌病变经验丰富,认为胃癌癌病变多有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病机特点,临床症状复杂多变。临证时,陈教授注重辨证用药,讲究治病必求其本;强调因地制宜,擅清湿热;重视调畅气机,升降有序,临床疗效颇佳。附验案一则以供参考。

  • 标签: 胃肿瘤 肠化生 癌前状态 名医经验 陈更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机械取栓治疗循环串行病变的疗效。方法9例循环串行病变的患者进行取栓治疗,对合并颈动脉重度狭窄的患者辅以球囊成形或支架成形术。回顾性分析围手术期血管开通率及手术并发症情况。随访3个月,应用改良Rankin评分(mRS)进行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腔内治疗后即刻再通率89%,症状性脑出血11%,90 d良好功能预后(mRS 0~2)33%,90 d随访死亡率11%。结论对循环串行病变取栓并近段颈动脉病变成形术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前循环 串行病变 机械取栓
  • 作者: 赵力挽 尹世全 杨一博 王黎明 杨剑 郑舒文 金晶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肿瘤杂志》 2020年第02期
  • 机构: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医务处,北京 100021 ,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病案室,北京 100021 ,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肝胆外科,北京 10002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影响因素。方法对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胰胃外科行手术治疗的2 033例住院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以全部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的第80百分位数为界值,将患者分为术后住院时间正常组(1 532例)和延长组(501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胃癌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组中,有417例出现术后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居5位的依次为腹腔感染69例(13.77%),胸腔积液60例(11.98%),吻合口漏43例(8.58%),切口愈合不良34例(6.79%),出血25例(4.9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OR=1.348,P=0.013)、手术方式(OR=2.712,P<0.001)、切除范围(OR=2.035,P<0.001)、切口愈合等级(OR=4.867,P<0.001)和围术期输血(OR=1.711,P<0.001)是胃癌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胃癌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最常见并发症是腹腔感染。年龄、手术方式、切除范围、切口愈合等级和围术期输血是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胃肿瘤 术后住院时间 并发症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