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我国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结合已成为国家层面上应对老龄化的重要手段,加强结合护理人才队伍建设,才能更好地为老年人提供健康养老服务。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医结合发展形势、结合护理队伍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提出关于结合护理队伍建设的思考,以期为促进结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标签: 医养结合 养老护理 护士 养老护理员
  • 简介:摘要目的识别文献中医结合服务衔接要点,在协同论视角下建立结合服务衔接机制,为促进我国医结合一体化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13年9月至2021年9月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医结合相关文献,检索式为TI=结合AND SU=(衔接+转换+协调+机制),"北大法宝"和百度学术数据库进行补充检索。采用文献内容分析法筛选结合衔接要点,以协同论为视角构建结合衔接机制。结果共纳入42篇文献,经分析得出8个结合衔接要点,包括医疗、养老、康复、护理4个横向衔接要点,居家、机构、社区3个纵向衔接要点,机构型1个核心衔接要点。基于协同论和8个衔接要点构建出"431"式结合服务衔接机制,即医疗、护理、康复和养老服务的横向联动,居家、机构和社区模式的纵向跳转,并以机构型养老为重心的发展模式。结论结合服务衔接不畅是阻碍我国医结合一体化发展的关键难题,应积极推进"431式"结合服务衔接发展,做到横向联动、纵向跳转、资源共享,推进我国养老体系高质量发展。

  • 标签: 老年人 医养结合 协同论 衔接机制
  • 简介: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老年人失能化、失智化的问题逐步凸显,老年人的康养护理需求也日益高涨。结合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本研究拟重点介绍全国首批国家级护理与照护教育实践基地的救护一体化结合新型养老模式,系统分析了该模式的优势与不足,以期为国内结合服务模式的构建和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医养结合 养老服务 医联体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知识图谱对国内结合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方法在通过NoteExpress V3.X进行文献去重的基础上,采用CiteSpace软件对2005年11月—2020年5月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数据库的2 200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从文献时序分布、空间分布、研究热点与演化趋势等方面绘制知识图谱并梳理研究脉络,揭示国内结合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为结合高质量发展奠定理论基础。结果从文献时序分布看,国内结合领域的研究主要经历了初始阶段(2005—2013年)、探索阶段(2014—2015年)和发展阶段(2016年至今);从文献空间分布来看,2 200篇文献共涉及14个学科、699本期刊、4 342名作者和286个研究机构;从文献的研究热点与演化趋势来看,关键词养老服务模式、养老服务和人口老龄化在结合领域研究主题动态演化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并随着时间变化促进研究主题多样化。结论国内结合研究正处于量变向质变转型阶段,尚未形成持续稳定的研究主题,近年来随着智慧养老等关键词的突现,结合智慧化必将成为今后研究趋势。

  • 标签: 老龄化 医养结合 知识图谱
  • 简介:摘要目的编制结合机构失能老人服务供需匹配问卷。方法于2019年4—5月,在文献研究、半结构访谈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拟定问卷初稿,通过德尔菲法对14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根据专家函询结果对问卷进行修改和完善,形成最终版问卷。计算专家积极系数、专家权威系数、专家意见集中程度、专家意见协调系数。结果2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3.3%和100.0%,专家权威系数为0.92。第2轮函询中,维度及条目的专家意见协调系数分别为0.638和0.407 (P<0.001),变异系数均<20%。最终确立的结合机构失能老人服务供需匹配问卷包括5个维度,30个条目。结论结合机构失能老人服务供需匹配问卷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较好,内容全面,可作为有利的调查工具进行失能老人服务供需匹配研究,为制订结合照护服务供给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老年人 失能老人 医养结合 服务需求 服务供给 德尔菲法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合肥市结合型老年公寓不良事件发生现状,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方法选取2018年1~6月合肥市两家老年公寓的入住的270位老人作为调查对象,对入住老人发生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成立风险管理小组,运用智能信息化手段进行针对性预防和护理干预,干预6个月后,再次调查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两组老人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在270名调查对象中,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23.7%,其中跌倒发生率较高(17.78%),其次为其他(2.96%)、走失(1.11%)、压疮(0.74%)、噎食(0.74%)、烫伤(0.37%);采取6个月的针对性护理对策后,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下降至6.44%(P<0.05),跌倒、走失发生率分别为4.41%、0,较干预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事件发生的时间清晨和晚上发生率分别为3.39%、0.34%,较干预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的护理对策可有效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从而提升社区老年护理服务质量。

  • 标签: 医养结合 老年公寓不良事件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沈阳市结合机构运行现状及存在问题,进一步提升结合服务能力。方法采集沈阳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民政部门提供的2019年共273家提供养老服务机构的核定床位数、利用床位数、入住人次数等信息,以及人口结构相关数据。对28家不同类别结合机构的主要负责人进行现场访谈,了解机构基本状况和面临的困难。对数据进行中位数、四分位数等描述性分析。结果沈阳市人口重度老龄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5.77%。截至2019年年底,沈阳市共设养老床位约4.5万张,其中医结合机构床位约4.3万张,利用床位2万余张,床位利用率仅为46.5%。结论建议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培养结合护理专业队伍,建立实施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开展安宁疗护。

  • 标签: 卫生服务管理 医养结合 服务利用 长期照护保险制度 沈阳市
  • 作者: 顾文钦 秦杰 王朴 俞芳 薛斌 王荣荣 潘玉贤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5
  • 出处:《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20年第07期
  • 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康复医学科,上海 200032;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0030,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003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康复医学科,上海 200025,徐汇区宛贤敬老院,上海 200000,徐汇区第三老年福利院,上海 200000,徐汇区虹梅养老院,上海 200000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多中心结合康复治疗对失智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60~80岁居住在养老院的轻、中度老年失智症患者100例,采用队列研究的方法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给予养老院的常规照料和护理,康复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由专业康复团队制定的康复治疗计划,并实施个性化康复训练,每天训练1次,每次每项30 min,干预期为12个月。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和12个月后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Barthel指数和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OL-AD)分别评估2组患者的认知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治疗6个月和12个月后,康复组的MMSE评分和QOL-AD评分显著优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2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康复组Barthel指数评分为(59.60±9.14)分,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系统、持续的结合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早、中期失智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减慢病情进展。

  • 标签: 多中心医养结合 康复治疗 失智症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结合机构失能老人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结合机构的护理管理者量化评价失能老人的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名专家,2020年5月—2021年1月研究团队采用文献分析法构建结合机构失能老人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框架,并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20名专家进行2轮专家咨询,确定结合机构失能老人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结果2轮专家咨询问卷的回收率均为100.00%(20/20),专家权威系数为0.880,第1轮和第2轮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38和0.128 (P<0.01)。最终构建的结合机构失能老人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8个,三级指标43个。结论本研究构建的结合机构失能老人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可靠,可为结合机构的护理管理者量化评价失能老人的护理质量提供依据。

  • 标签: 老年人 失能老人 医养结合 护理质量 指标体系 德尔菲法
  • 简介:摘要在家庭医生团队承担居家养老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评估职能的背景下,亟需通过强化管理进一步提升其结合服务效能。上海市闵行区华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探索构建家庭医生的居家养老结合服务管理路径,并于2021年2月开始实施。该管理路径主要包括入径标准、对各项工作的管理要求和评价指标,并基于此制定服务路径表单。表单分为上门服务前、上门服务当日及上门服务后3个阶段,每个阶段又细化为主要结合服务工作内容、家庭医生重点工作内容和助理护士重点工作内容3个维度。该管理路径的实施有助于家庭医生团队提供更加精细化、标准化、程序化的结合服务,避免服务延迟,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

  • 标签: 社区卫生服务 医养结合 居家养老 家庭医生 长期护理保险 路径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北京市结合型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失能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5—8月北京市5家结合型养老机构的359名老年人,采用一般资料、老年失能评估量表(EDAS)对纳入人群的失能情况进行测评,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95.3%(342/359)老年人存在失能情况。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文化程度低、患慢性病数量多、有跌倒史、有吸烟史、有饮酒史、丧偶及公费入住养老院的老年人失能程度更高(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有跌倒史、患慢性病的数量≥3种和丧偶是失能程度加重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本次调查覆盖的北京市结合型养老机构老年人失能率较高,失能程度较重,应重点关注男性、文化程度低、有吸烟史、有饮酒史、有跌倒史、老年共病、丧偶、养老院费用承担方式为公费的老年人。

  • 标签: 老年人 养老机构 失能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癌痛结合模式,探讨其对癌痛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0月广东省中医院肿瘤科收治的126例癌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63例)及观察组(63例)。研究过程脱落6例,共有120例完成随访,每组60例。对照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58.50±9.73)岁;观察组男39例、女21例,年龄(55.52±11.22)岁。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癌痛结合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结局指标,包括疼痛程度[疼痛评估表(NRS)]、疼痛知识知晓情况(癌症患者疼痛调查表)和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结果出院后2周,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知识知晓率[(76.00±11.23)%比(58.00±12.32)%]、按量用药[98.3%(59/60)比86.7%(52/60)]、观察及处理不良反应[90.0%(54/60)比11.7%(7/60)]、疼痛自评[70.0%(42/60)比26.7%(16/60)]、按计划复诊[91.7%(55/60)比73.3%(44/60)]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爆发痛发生率[5.0%(3/60)比18.2%(11/60)]、疼痛评分[0.87(1.00)分比1.45(1.00)分]、焦虑评分[(41.98±8.59)分比(45.02±6.92)分]及抑郁评分[(52.83±11.00)分比(57.46±9.14)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癌痛结合模式在癌痛患者中的应用具有良好效果,促进患者对癌痛知识的正确掌握,提高遵行为,缓解不良情绪,改善癌痛结局。

  • 标签: “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 医养结合 模式构建 癌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合护理干预模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在该院接受疗养护理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采取结合的新型护理模式)和对照组(采取临床常规护理模式)各5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WBC其他项血常规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动态血压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除生理职能外,观察组其他各个维度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采取结合的护理模式,相较于常规护理模式而言,能够给患者带来较为理想的护理效果,满足了治疗在医院、康复在养老机构的护理设想,缓解了大型医院资源紧张的现状。

  • 标签: 老年高血压 医养结合 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制订系统的综合医院-护理院-社区-家庭结合老年护理服务标准化体系,旨在为开展不同形式下结合老年护理服务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于2020年1—6月在文献查阅基础上通过课题组会议讨论,分别设计出综合医院、护理院、社区、家庭结合老年护理服务标准化体系专家咨询表,选择从事老年护理及管理、老年护理教育、老年医学领域工作的15名专家进行2轮专家咨询。结果2轮专家咨询的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75、0.848,专家意见趋于一致。结合老年护理服务标准化指标体系分为综合医院4项一级指标、19项二级指标、95项三级指标,护理院4项一级指标、25项二级指标和96项三级指标,社区4项一级指标、16项二级指标和88项三级指标,家庭4项一级指标、16项二级指标和88项三级指标。结论本研究构建的综合医院-护理院-社区-家庭结合老年护理服务标准化体系的研究方法较科学、合理、可行,且内容具有针对性,可为今后开展不同形式的结合老年护理服务提供参考。

  • 标签: 医养结合 老年人 服务标准 德尔菲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合型养老机构老年人吞咽障碍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1—3月选取成都市1所结合型养老机构的475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人吞咽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475名老年人吞咽障碍的发生率为76.84%(365/475)。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脑卒中、便秘、1年内吸痰史及自理能力下降是结合型养老机构老年人发生吞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结合型养老机构老年人吞咽障碍发生率较高,有关部门应增加对结合型养老机构老年人吞咽功能的关注,从预防、评估、康复等多方面制定针对性措施,减少老年人吞咽障碍的发生。

  • 标签: 老年人 医养结合 养老机构 吞咽障碍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合模式下口腔保健对老年人吸入性肺炎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月东莞市东坑医院护理院的老年人107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4例,男性32例,女性22例,年龄(81.81±6.57)岁,给予一般性护理指导和健康教育;观察组53例,男性29例,女性24例,年龄(82.28±9.01)岁,给予口腔保健护理干预。1年后统计因肺炎转入东莞市东坑医院的例数及口腔清洁度评分。结果观察组发生吸入性肺炎为1例,对照组为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32,P<0.05)。观察组出院时口腔清洁度评分为(11.94±2.63)分,对照组为(19.22±4.0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89,P<0.05)。结论综合口腔保健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老年人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提高老年人口腔清洁度。

  • 标签: 医养结合 口腔保健 老年人 肺炎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广州市结合养老机构护士职业获益感和工作满意度现状,分析职业获益感的影响因素,为养老机构管理者制订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广州市4所结合养老机构的83名在职护士,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护士职业获益感量表,工作满意度量表,组织支持感量表和工作投入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广州市结合养老机构护士的职业获益感总分为(106.14 ± 16.38)分,处于中等水平,其中,良好护患关系得分率最高(76.40%),正向职业感知得分率最低(69.20%)。工作满意度总分为(95.25 ± 14.06)分,其中,对同事的满意度得分率最高(76.87%),福利待遇和专业发展机会得分率较低(55.40%、56.15%)。组织支持感和工作投入总分分别为(40.18 ± 9.58)、(54.92 ± 9.58)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护士年龄、工作满意度、组织支持感、工作投入是影响护士职业获益感的重要因素(t值为-3.518~6.668,P<0.01或0.05)。结论养老机构管理者应采取积极的措施提高护士的福利待遇、增加其专业发展机会,加强对护士的情感性支持,提高护士对工作的专注和活力投入,从而提高护士职业获益感水平和工作满意度。

  • 标签: 护士 医养结合 养老机构 职业获益感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基于结合理念的延伸服务对冠心病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及遵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4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300例,根据入院顺序排序,奇数纳入对照组,偶数纳入观察组,每组150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基于结合理念的延伸服务,干预服务12个月。统计并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不良心理状态、遵行为、个人健康行为能力、心功能分级、生活质量变化、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抑郁、焦虑、内向性激惹、外向性激惹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坚持服药、定期复查、健康行为、合理饮食、运动治疗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营养、心理安适、运动、健康责任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护理工作中,基于结合理念的延伸服务针对不同阶段展开相应护理工作,可纠正不良心理,强化患者遵意识,提升个人健康行为能力,进而改善患者心功能,提升生活质量,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 标签: 医养结合理念 延伸服务 冠心病 心理状态 遵医行为 个人健康行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