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是2型糖尿病(T2DM)发生及进展的中心环节,β细胞去分化可能是导致β细胞数量下降及功能障碍的核心机制。预防β细胞去分化和(或)促进去分化细胞再分化为β细胞是T2DM治疗的关键策略。通过诱导胚胎干细胞或多潜能干细胞分化或β细胞增殖、再分化及转分化可促进β细胞数量或体积的增加。深入理解β细胞去分化、再分化及转分化的调控过程有助于维持β细胞稳态,从而为T2DM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胰岛β细胞功能 去分化 再分化 转分化
  • 简介:摘要摄碘是甲状腺癌(TC)分化水平的标志和患者131I治疗获益的基石。然而,B-Raf原癌基因丝/苏氨酸蛋白激酶(BRAF)、端粒酶反转录酶(TERT)启动子和肿瘤蛋白p53(TP53)等的致癌突变可导致近70%的复发或转移性TC出现失分化表型。除遗传学改变外,表观遗传学、自噬、肿瘤微环境等途径也参与了TC失分化和对131I治疗的抵抗。靶向上述途径有可能改善TC恶性表型并恢复131I治疗的敏感性,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该文基于TC失分化的相关机制,阐述了TC分化治疗相关的临床前实验和临床研究进展。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细胞去分化 放射疗法 碘放射性同位素 发展趋势
  • 简介:摘要卵巢未分化/去分化癌的发病率低,约占卵巢癌的0.5%。本文报道1例源于子宫内膜样囊肿的卵巢未分化/去分化癌病例,呈囊实性。实性区占癌肿70%,表现为片状、巢状未分化癌成分伴广泛“地图样”坏死;囊性区占癌肿30%,被覆无异型子宫内膜样腺体及间质并过渡为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2种癌组织转换突兀、无过渡;其中未分化区域缺乏“Mullerian”免疫表型,而分化区与之相反,呈现特征性阴阳对照表达。本文回顾其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避免漏诊、误诊。

  • 标签:
  • 简介:摘要去分化釉质瘤(dedifferentiated adamantinoma,dDA)是一种罕见的骨内双向分化的恶性肿瘤。本文报道1例30岁男性,左尺骨肿物,镜下组织形态:大部分区域呈高级别肉瘤,形态多样,包括骨肉瘤、未分化肉瘤、软骨肉瘤样等;局灶呈经典型釉质瘤,稀疏的束状或编织状排列的梭形细胞间质内散在分布条索状及小管状上皮细胞巢,细胞均无明显异型性,其中小灶可见由骨母细胞围绕的不规则骨小梁呈骨性纤维结构不良形态,骨小梁间纤维性间质内无上皮细胞巢。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经典型釉质瘤区域:上皮细胞巢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细胞角蛋白(CK)5/6、上皮细胞膜抗原(EMA)、p63等阳性,间质波形蛋白阳性,Ki-67阳性指数约1%;高级别肉瘤区域:CK等上皮标记散在阳性,S-100蛋白、SOX9、CD99、SATB2、波形蛋白阳性,Ki-67阳性指数高达80%。患者截肢术后10个月无复发及转移。诊断时应充分取材,着重与纤维结构不良恶变、骨肉瘤、转移癌等鉴别。

  • 标签:
  • 简介:摘要同时性多发性早期胃癌是指胃内同时存在2个或2个以上独立的早期胃癌病灶,早期胃癌内镜治疗术后12个月内经内镜新发现的早期癌灶也视为同时性多发性早期胃癌。本文报道了1例同时性多发性早期胃癌,其中1处病灶直径<5 mm,为微小胃癌;另一处病灶组织学类似肠上皮化生,经病理会诊最终诊断为超高分化腺癌。

  • 标签: 胃肿瘤 同时性多发性早期胃癌 超高分化腺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不同地区、同一地区不同诊疗中心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初次手术的治疗观念和规范化程度不同,导致患者的再次手术发生率不同。术者经验、术前评估、手术方式及手术操作都会影响再次手术的成功率。为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并发症,应规范处理再次手术,同时结合现有诊疗技术,为再次手术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拓宽手术适应证,变大切口为小切口,变传统开放手术为微创手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应对社会压力的信心。本文通过总结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再次手术时术前评估主要内容,分析注意事项,为患者合理制定手术方案,以期引起同道重视,规范再次手术治疗,从而实现再次手术的肿瘤R0切除。

  • 标签: 外科手术 治疗应用 甲状腺切除术 再次手术 分化型甲状腺癌 术前评估 规范治疗
  • 简介:摘要生长板(软骨组织)是骨骼发育、线性生长的关键,但随着青春期进展,生长板的增殖能力将不断耗竭,最终骨生长板闭合。在骨生长过程中,有多种调节因子通过不同的机制调节软骨细胞增殖、分化。其中,内分泌调节(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甲状腺素、性激素、糖皮质激素等)、转录因子通过系统调节对生长板调控起重要作用。局部调节因子,如印第安刺猬蛋白及甲状旁腺素相关肽、骨形成发生蛋白、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也对生长板调控起一定作用。现就影响软骨细胞增殖分化调控的机制进行概述。

  • 标签: 生长板 软骨分化 内分泌 转录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对低分化甲状腺癌(poorly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PDTC)的治疗策略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中心2010年3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31例PDTC患者,比较不同治疗方式对PDTC生存时间的影响,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接受放疗11例,碘治疗10例,化疗8例。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进行手术、碘治疗、化疗和放疗组间生存率差异性分析,影响预后的多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0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方式如下:甲状腺全切除+中央区淋巴结清扫3例;甲状腺全切除+单颈/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15例;甲状腺全切除+单/双颈淋巴结清扫+气管袖状切除/气管部分切除或气管造瘘/食管部分切除5例;甲状腺切除+侧颈淋巴结清扫+胸骨劈开上纵隔清扫4例;甲状腺部分切除减瘤手术+气管切开4例。随访中位时间18个月,范围为3~96个月,2例失访,19例死亡,其中6例死于局部肿瘤复发或未控,13例死于远处转移。五年累积生存率35.9%,手术方式(P=0.00)和碘治疗(P=0.017)对生存时间的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肿瘤原发灶分期(≥T4)(P=0.005),彻底手术切除(P=0.006)和术后放射性碘治疗(P=0.013)3个因素对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化疗和外放疗对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彻底的手术切除对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至关重要,对复发高风险患者建议术后放射性碘治疗,对病灶无法根治和不具有碘摄取功能的患者进行外照射可提高局部控制率。期待靶向治疗有更进一步的突破。

  • 标签: 低分化甲状腺癌 手术 碘治疗 放疗 化疗
  • 简介:摘要患者女性,33岁,因"突发上腹痛2d"入院。查肝脏增强CT提示肝右叶可见类囊状低密度影,大小约9.1 cm×7.6 cm,并可见大小约2.6 cm×2.0 cm壁结节,增强扫描病灶未见明显强化,肿瘤标志物无阳性发现。行开腹肝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为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术后予表阿霉素+异环磷酰胺方案化疗6个疗程,随访21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

  • 标签:
  • 简介:摘要腹膜高分化乳头状间皮瘤(well-differentiated papillary mesothelial tumor,WDPMT)是一种罕见的间皮来源良性肿瘤,好发于育龄女性。本文报道1例术中偶然发现的腹膜WDPMT,肿瘤镜下形成乳头状、管状结构,被覆单层立方上皮,形态温和,未见核分裂象,未见间质浸润。免疫组织化学肿瘤细胞阳性表达波形蛋白、广谱细胞角蛋白、上皮细胞膜抗原、Calretenin、D2-40、WT-1、HBME1和BAP1。测序发现CDC42基因错义突变,未检见TRAF7基因突变。荧光原位杂交未见CDKN2A和NF2缺失。结合病例分析和新近文献进展,总结腹膜WDPMT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分子病理学进展,对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临床处置进行讨论,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并防止过度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对于胃肠道分化极好的腺癌,近年来涌现出一些诊断名称,它们含义有重叠也有差别,需辨析后准确应用。低异性度分化型腺癌和超高分化腺癌,是一组分化好、细胞异型性小的腺癌的总称,包含多种组织学类型,诊断时建议应尽量列出具体的组织学类型,不单独使用“低异性度分化型腺癌”或“超高分化腺癌”作为完整的诊断。这类腺癌细胞异型性小,需观察结构异型性进行诊断,同时注意和反应性改变、低级别异型增生、黏膜内陷等病变的鉴别。

  • 标签:
  • 简介:摘要骨髓微环境(BMM)是白血病细胞赖以生存的环境,包含有干细胞、骨髓基质细胞以及丰富的细胞因子,可以调控白血病细胞分化、增殖等活动。BMM对白血病细胞分化的调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以作用于不同的靶点和信号通路,主要包括低氧诱导因子、整合素、Notch及Wnt/β-catenin等信号通路途径。通过研究BMM与白血病细胞分化的关系,找到诱导白血病分化的通路和靶点将为白血病的治疗找到新方向。

  • 标签: 骨髓 白血病 细胞分化 微环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未分化癌(anaplastic thyroid carcinoma, ATC)临床和CT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3例经病理证实为ATC的临床和CT资料,统计患者性别、年龄、主诉病史、瘤体大小、分布状态、形态、钙化、坏死、向周围侵犯、淋巴结转移和肺部转移等CT征象。结果23例ATC中,男女比为7∶16,年龄(72±8)岁。发现声音嘶哑或颈部肿块21例(91.3%),瘤体短期内迅速增大8例(34.8%),单叶6例(26.1%),单叶+峡部8例(34.8%),双叶+峡部9例(39.1%),直径(6.1±1.7)cm,瘤体形态不规则20例(87.0%),粗大钙化16例(69.6%),较大范围坏死17例(73.9%),向气管食管沟延伸15例(65.2%),颈部淋巴结转移18例(78.3%),肺部转移8例(34.8%),侵犯气管16例(69.6%),侵犯颈总动脉7例(30.4%),侵犯颈内静脉10例(43.5%)。结论老年女性患者、瘤体较大、短期内迅速增大等临床特点,及形态不规则、粗钙化、较大范围坏死、向气管食管沟延伸、颈部淋巴结转移、肺部转移和侵犯气管、颈总动脉、颈内静脉等CT征象,对ATC的定性诊断和对周围结构侵犯、颈部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结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伴横纹肌样分化(mRCC-R)与伴肉瘤样分化(mRCC-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采用TKI治疗的5例mRCC-R和9例mRCC-S患者的临床资料。mRCC-R患者5例,男3例,女2例;年龄(60.2±7.1)岁;临床表现为腰、腹部疼痛2例,纳差、消瘦1例,体检发现2例;肿瘤位于左肾3例,右肾2例;肿瘤长径(8.8±4.1) cm;病理诊断为透明细胞癌5例;术后发生肺转移4例,肺转移合并腹膜转移1例。mRCC-S患者9例,男8例,女1例;年龄(58.0±8.0)岁;临床表现为腰、腹部疼痛1例,肉眼血尿1例,消瘦1例,体检发现6例;肿瘤位于左肾4例,右肾5例;肿瘤长径(8.9±3.5) cm;病理诊断透明细胞癌9例;术前存在肺转移1例,术后发现肺转移3例,骨转移1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例,脑转移1例,肺转移合并肝转移1例,肺转移合并骨转移1例。两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肿瘤位置、肿瘤大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转移后5例mRCC-R和6例mRCC-S应用索拉非尼,2例mRCC-S应用舒尼替尼,1例mRCC-S应用阿昔替尼治疗。比较mRCC-R组与mRCC-S组应用TKI后患者生存情况,以及同一病理类型患者术后早期(<3个月)与≥3个月后使用TKI的生存情况。对两组出现相同转移部位患者应用TKI后的生存情况进行亚组分析。结果mRCC-R组和mRCC-S组总生存时间(OS)分别为(26.5±5.5)个月和(20.7±4.7)个月(P=0.329),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分别为(21.9±5.5)个月和(6.3±2.1)个月(P=0.013)。mRCC-S组中术后早期和术后≥3个月使用TKI治疗患者的OS分别为(27.5±6.5)个月和(16.8±6.1)个月(P=0.619),PFS分别为(12.3±3.3)个月和(3.3±1.7)个月(P=0.096);mRCC-R组中术后早期出现转移并使用TKI治疗仅1例,最终因疾病进展后死亡,OS为3个月。mRCC-R组和mRCC-S组中单纯肺转移患者的OS分别为(33.3±2.2)个月和(19.5±8.9)个月(P=0.118),PFS分别为(27.3±3.1)个月和(7.8±4.2)个月(P=0.009)。结论TKI治疗mRCC-R的疗效优于mRCC-S。对于单纯肺转移的患者,mRCC-R的PFS优于mRCC-S。mRCC-S患者术后早期应用TKI与术后≥3个月应用TKI,预后无明显差异。

  • 标签: 肾细胞肿瘤 转移性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横纹肌样分化 肉瘤样分化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NCSTN基因稳定沉默的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增殖活性及相关分化蛋白的改变,初步探索反常性痤疮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构建慢病毒介导shRNA沉默NCSTN基因的HaCaT细胞模型(shRNA组),转染空载慢病毒的HaCaT细胞作为阴性对照组,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NCSTN基因的沉默效率。CCK8法检测HaCaT细胞增殖活性,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HaCaT细胞角蛋白(CK1、CK5、CK7、CK10、CK14、CK16、CK17、CK18、CK19、CK20)及其他分化分子(内披蛋白、兜甲蛋白)mRNA和蛋白的表达。两组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shRNA组NCSTN mRNA及蛋白表达(0.42 ± 0.19、0.30 ± 0.07)均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1.00 ± 0.34、1.00 ± 0.26;t = 5.196、2.637,P < 0.001、< 0.05),基因沉默效率达70%。与阴性对照组相比,shRNA组HaCaT细胞明显增殖活跃,CK16、CK19蛋白表达显著下调(t = 3.787、3.817,P < 0.01、< 0.05),终末分化分子内披蛋白表达明显降低(t = 2.904,P < 0.05)。结论稳定沉默NCSTN基因表达会引起HaCaT细胞异常增殖分化,为后续探究NCSTN基因突变引起反常性痤疮提供新思路。

  • 标签: 化脓性汗腺炎 基因沉默 角蛋白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角蛋白质类 HaCaT细胞 NCSTN基因
  • 简介:摘要甲状腺未分化癌(anaplastic thyroid cancer,ATC)是恶性程度最高的甲状腺癌,发病率低却死亡率高。ATC具有侵袭性强、进展迅速、预后差的特点,目前的治疗方案疗效均较差,因此迫切需要对其发病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以更新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生存率。既往研究发现多数ATC可由分化较好的甲状腺癌发展而来,且BRAF、RAS突变是ATC的关键驱动因素,TP53、PI3K通路、PTEN、TERT、SWI/SNF复合体亚基、NF2等突变也在ATC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单一基因的突变往往不足以驱动ATC的发生,ATC通常是由分化程度较好的甲状腺癌经过多种基因突变的累积后发展而来。因此本文综述了ATC常见联合突变的作用,以加深对ATC发病机制的认识,并为寻找有效的治疗靶点提供依据。

  • 标签: 甲状腺未分化癌 基因 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去分化脂肪细胞(DFAT)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分别向培养液中加入脂多糖(LPS)或白细胞介素4(IL-4),诱导RAW264.7向M1或M2型巨噬细胞极化。分离培养C57BL/6小鼠DFAT,并对其进行多向分化诱导,通过油红O染色、茜素红染色进行成脂、成骨干性鉴定,利用Transwell小室将DFAT与巨噬细胞共培养24 h,在显微镜下观察巨噬细胞形态变化,通过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M1型巨噬细胞相关基因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人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 (MCP-1)、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和M2型巨噬细胞相关基因精氨酸酶-1 (Arg-1)、壳酶蛋白(Ym-1)、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量的变化。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加入LPS或IL-4刺激,可诱导RAW264.7向M1或M2型巨噬细胞极化。将DFAT细胞与巨噬细胞共培养发现,DFAT细胞可使巨噬细胞的形态发生明显变化,M1组和对照组M0组比较,M1型巨噬细胞相关基因TNF-α的表达显著增高(5.02±0.71比1.00±0.02,t=5.648,P<0.01)、iNOS的表达显著增高(7.44±1.56比1.00±0.06,t=4.143,P<0.01)、MCP1的表达显著增高(19.64±2.48比1.00±0.04,t=7.510,P<0.01);M2组M0组比较,M2型巨噬细胞相关基因Arg1的表达增高(165.40±45.72比1.00±0.07,t=3.597,P<0.05)、IL-10的表达增高(6.86±1.91比1.00±0.07,t=3.055,P<0.05)、YM-1的表达增高(5.17±2.27比1.00±0.03,t=1.834,P<0.05);DM1组较于M1组,TNF-α的表达显著降低(0.93±0.40比5.02±0.71,t=4.979,P<0.05)、iNOS的表达显著降低(1.61±0.83比7.44±1.56,t=3.302,P<0.05),MCP1的表达显著降低(2.22±1.27比19.64±2.48,t=6.244,P<0.05);而DM2组与M2组比较,Arg-1的表达显著增高(493.10±55.37比165.40±45.72,t=4.563,P<0.05)、IL-10的表达显著增高(87.84±26.90比6.86±1.92,t=3.002,P<0.05)、YM-1的表达显著增高(49.11±11.07比5.18±2.28,t=3.887,P<0.05)。结论DFAT细胞可抑制巨噬细胞向M1型巨噬细胞极化,促进其向M2型巨噬细胞极化。

  • 标签: 去分化脂肪细胞 巨噬细胞 极化 免疫调控
  • 简介:摘要当前各国各类指南及标准的修订,对甲状腺癌的诊断及治疗指明了方向,也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甲状腺癌的诊疗从以前的one-size-fits-all模式向风险分类方向转变,病理类型分类从镜下依据向基因学证据转变,充分理解甲状腺癌自然发展规律及生物学特性,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为前提下,减少过度诊断、过度治疗,才能为患者提供最为恰当的治疗方式,真正让患者获益。

  • 标签: 分化型甲状腺癌 积极观察策略 TSH抑制治疗 过度诊断 过度治疗
  • 简介:摘要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DPSC)是牙髓及牙本质再生研究中关键的优选细胞,具有多向分化的能力。微量元素对DPSC分化的影响是近年口腔组织工程的研究热点。微量元素具有广泛的生理生化功能,一方面可直接调控DPSC分化、迁移和增殖能力;另一方面可通过发挥抗菌及免疫调节作用以及改变支架材料的理化特性,间接影响DPSC分化。明确微量元素在DPSC分化中的作用可为实现牙髓及牙本质再生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本文就近年国内外关于微量元素对DPSC成牙向和成血管向分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痕量元素 干细胞 间质干细胞 细胞分化 牙髓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