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4 个结果
  • 简介:理性标准是英美刑事司法实践中法官用以判断行为人行为时心理状态是否合理,从而确定辩护事由是否成立标准。其适用方法是:将理性置于行为人行为时具体情境下,如果理性也会产生行为人那样心理状态,辩护理由就成立;反之,则不成立。理性不是一个具体的人,而是一种法律上拟制的人。拟制理性应当以普通人为基础兼吸收行为人部分个人特征。确定应当吸收行为人哪些个人特征应以“漠视法益理论”为指导,即考察该个人特征是否影响到行为人对法益侵害避免。理性标准与我国刑法中判断预见能力有无类型标准在构成和功能上无实质性差异,理性拟制方法对类型构建具有借鉴意义。

  • 标签: 理性人标准 英美刑法 预见能力 漠视法益
  • 简介:翻供是犯罪嫌疑、被告人自行辩护或者自我归罪表现,其本身并无重大法律意义。然而由于受贿犯罪证据特殊性,受贿案件翻供、翻证行为已经成为打击腐败瓶颈。本文拟深入分析受贿案件翻供类型、翻供原因,通过在证据证明标准、证明责任分配上建立新规则、制度,在修改后刑事诉讼法即将施行背景下,探讨受贿案件嫌疑翻供问题。

  • 标签: 翻供 贿赂推定 侦查证人制度
  • 简介:诉讼监督价值目标在于通过个案维护司法公正和权威、促使行政权和审判权运行机制健全和完善,以及保障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其结构特征为"点线面结合、三位一体"。诉讼监督价值目标的实现应当遵循监督合法性、措施完备性与功能协调性。

  • 标签: 法律监督 关系范畴 价值追求 权力监督
  • 简介:刑事和解各项价值功能发挥前提是当事之间能够达成和解协议,从逻辑上看,当事之间一项和解最终能否达成,需要经过启动和解和进入和解后谈判协商两个阶段。在以上两个阶段中,当事主体性因素对和解开始、进展乃至最终结果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从促成和解和制度规范角度出发,司法机关对此应当予以重视。

  • 标签: 刑事和解 达成 当事人 主体性
  • 简介:本文所述同案犯是指可以并案起诉犯罪嫌疑或被告人,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广泛运用同案犯供词互相印证事实状况客观存在.笔者结合多年从事审查起诉工作积累实践经验,就同案犯供述刑事证据价值谈一些粗浅认识.

  • 标签: 证据价值 刑事 供述 审查起诉工作 犯罪嫌疑人 司法实践
  • 简介:本文通过对古今死刑复核制度内在价值比较和研究,揭示了现行死刑复核制度由于缺乏内在价值体系支撑,在实践中容易受功利性政策影响,以致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并提出对现行死刑复核制度价值重构及今后改革方向等设想.

  • 标签: 死刑复核 价值 改革方向 死刑复核制度 内在价值 改革
  • 简介:在加快检察改革和推行科技强检过程中,依托检察机关案件管理系统内专门设计"检委会"工作模块,实行提交检委会议决案件、事项网上受理、分发、讨论、决定、反馈检委会网上议案,有利于建立一个公正、高效、规范、经济、透明检察业务决策机制,进而保障检察权公平正义价值诉求实现。

  • 标签: 检察委员会 网上议案
  • 简介:公设辩护人制度价值体现在国家与公民关系以及刑事诉讼两个层面。就前者而言:该制度有助于促进民众对政府合法性认可、有助于实现被告基本人权,以及彰显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基本原则;就后者而言:该制度较之其他刑事法律援助模式具有无可比拟优势,如能够确保辩护质量及效率、能够节约司法成本、以及能够借助“公设”身份,与司法行政机关建立良性沟通平台,达到改善整体刑事辩护制度目的,以实现司法公正。因此,公设辩护人制度是解决我国刑事案件辩护率低下及辩护品质不高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承担法律援助义务重要方式,更是落实宪法第125条“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规定重要制度设计。

  • 标签: 公设辩护人制度 政府合法性 人权保障 司法平等 司法公正
  • 简介:我国非法证据排除价值取向主要是真实,其预期功能为防止冤错案件,将这一取向调整为权利取向与真实取证并重,有利于在排除非法证据方面扩大范围并取得更好实效。本文分析了新证据排除规定排除范围从硬性刑讯向软性刑讯扩张、从肉体暴力向精神暴力扩张以及排除重复性自白内容与意义,以及公安司法机关在排除非法证据中角色作用和相关制度设计得失。本文着重指出:排除非法证据不是目的,通过排除证据遏制非法取证行为才是目的,因此排除制度达到是扬汤止沸还是釜底抽薪实践效果,值得迫问也需要缜密观察。

  • 标签: 非法证据 排除规则 扬汤止沸 釜底抽薪 重复性自白
  • 简介:对未成年进行人身危险性评估可及早诊断其危险程度和危险类型,从而及早干预和矫治。本研究选取北美应用广泛、信效度俱佳青少年服务等级与个案管理量表(YLS/CMI)为工具,以北京和郑州两地未成年犯管教机构105名未成年犯为样本进行未成年危险评估研究,提出了两个研究假设,最后均得以证明成立,并最终提出了对YLS/CMI修订意见。从本研究可看出,未成年的人身危险性是可以借助科学制定评估工具予以评估和预测,我们可以设计此类工具开展人身危险性评估研究,此类研究更适合通过追踪研究予以完善。

  • 标签: 未成年犯 危险评估 犯罪防控 刑事司法 青少年服务等级与个案管理量表(YLS/CMI)
  • 简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确立是现代刑事诉讼追求犯罪控制与人权保障双重目的并重结果,其本身就是现代法治国标志,体现了司法文明和进步。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具有保障正当程序、维护司法尊严、防止违法取证、减少冤假错案等功能。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建构中存在一系列价值冲突。根据各国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建构中价值侧重区别,可将其分为强制排除模式和自由裁量排除模式,两种模式各有利弊。我国在建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时,应当就各个类型违法情况加以区别,就各种违法程度、情况探讨清楚,才能有助于立法改革。

  • 标签: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刑事诉讼 犯罪控制 人权 司法独立 证据制度
  • 简介:司法权威在现代法治建设中作为一种事实和观念形态,其本身具有价值属性,且这种价值属于一种人本价值。在司法权威价值谱系中,正义、秩序、人权成为统领司法权威价值三大支柱。为有效地建构符合绝大多数人利益最大化需求现代司法权威价值体系,必须立足于司法权威历史和逻辑定位。

  • 标签: 司法权威 价值 司法权威价值
  • 简介:<正>21世纪中国监狱观念定位,首先取决于对监狱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定位,也就是监狱价值蕴含与工具现实矛盾、协调和统一。作为一种独立客观实在,监狱必定具有其自身价值内涵,反映并追求特定价值理念。这是监狱得以存在和发展价值理性基础,也是监狱存在基本科学依据,是根本性和决定性。监狱最终不可能以此精神状态而“莫须有”地存在着,但是监狱这一精神存在却对监狱工具实在具有规定和制约作用。脱离开了监狱价值支配,不仅监狱工具作用将失去科学与正义基础,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且其工具效用本身也必将难以发挥出来。同时,监狱也是一个功用实在物,它为国家和社会所用,为特定阶层特定目的效力。它必须具有并实现一定工具作用,达到其被利用某种目的。监狱发展史也就是为统治政权暴力镇压破坏力量历史。这是监狱存在现实基础。但是,监狱工具运用也是与社会客观条件相一致,换言之,监狱工具使用总是必须符合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一定规则。现代社会监狱工具运行至少必须遵循民主、法治、人权、人道等项规则,以预防、惩罚和改造犯罪为目标,而不以增加罪犯痛苦为目的。

  • 标签: 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 监狱行刑 中国监狱 监狱法 刑罚经济 21世纪
  • 简介:刑罚无疑具有预防犯罪价值,这种价值体现在犯罪人作案前对刑罚风险主观估计,而犯罪人自身对刑罚认知上偏差,会影响刑罚预防价值发挥。传统上,青少年犯罪常被认为是一种“不计后果”犯罪,其实犯罪青少年对刑罚风险感知、判断并不弱于其他犯罪人,刑罚对青少年犯罪仍有重要预防作用,只不过其作用大小因犯罪青少年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有所差异。另外,一些相关因素,也造成了刑罚对部分犯罪青少年预防作用“缺失”。

  • 标签: 青少年犯罪 刑罚 犯罪预防
  • 简介:<正>《检察理论研究》1992年第一期刊登《国家工作人员利用第三职务之便收受财物应否定罪问题笔谈》一文,就一案例(略)中被告人是否构成受贿罪,进行了讨论。此文共列举了三种观点:王树成同志认为利用职务上便利仅指利用行为人自己职务之便,不能包括利用第三职务之便,即否定说。曲辰同志认为国家工作人员要求其他国家工作人员为请托者谋取非法利益,并非法收取请托者财物,也是利用职务上便利,即肯定说。武乾同志认为对利用第三职务之便要作具体分析,不能认为都属于利用职务上便利,也不能认为都不属于利用职务上便利,即折衷说。上述三种观点可以说是代表了我国刑法界对国家工作人员利用第三职务上便利能

  • 标签: 国家工作人员 职务 我国刑法 受贿罪 被告人 利用
  • 简介: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人民法院刑事司法实践表明,外地缓刑适用状况虽有改善,但仍显其差,原因是审判人员存有趋利避害意识和缺乏缓刑管教条件及对被害人赔偿不到位。改善外地缓刑适用状况应建立再犯可能性评估机制和缓刑监管机制。

  • 标签: 外地人 缓刑适用 制约因素 改善举措
  • 简介:人类对于汽车发明和大量投入使用是交通现代化标志性象征。然而,正像任何科学成果发明都具有“双刃剑”属性一样,以汽车为主要代表现代交通肇事犯罪像癌症一样弥漫于现代社会之中,在我国尤甚。其中肇事者因醉酒驾车导致交通事故又占相当大比例,

  • 标签: 交通肇事犯罪 逻辑分析 刑法规范 实证分析 心理事实 交通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