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违法概念在整个法领域应当统一理解,还是在不同法领域可以分别加以理解,是一个极有争议理论问题。围绕这一争论,主张违法判断在法秩序整体中应当统一理解违法一元论倾向于违法统一;与此相反,主张刑法中违法是以是否值得处罚为前提,因此,刑法中违法不同于民法、行政法中违法违法多元论则倾向于违法相对违法在其根本上,在法秩序整体中应当统一理解,但是,其形式可以具有各种各样类别和轻重阶段。一个行为作为犯罪而受到处罚,一定要具备相应"质"和"量",应当具备可罚违法

  • 标签: 违法判断 相对性 可罚的违法性 紧急避险
  • 简介:保证作为债担保一种形式,在我国民法教材中均被认为是合同行为。但是在不同教材中对于该行为的当事人却有不同表述。有人主张,保证合同的当事人是保证人和主合同债权人①,有人主张保证合同至少有三方当事人参加。保证合同关系是保证人与被保证(债务人)、保证人与债权人之间发生三个方面当事人参与合同关系“。这就产生了双方合同说和三方合同说两种观点。笔者认为后一种观点值得商榷。在实际生活中,债权人与保证人之间确实存在着合同关系,债务人与保证人之间也时常存在着合同关系。但是否就可据此认为保证合同是债权人与保证人之间合同和债务人与保证人之间合同结合呢。首先,保证合同是旨在督促债务人履行债务,保障债权

  • 标签: 主债权人 合同无效 主债务人 保证合同 保证行为 保证责任
  • 简介:传统合同法理论侧重于从合同相对上来把握和理解违约救济问题,这不仅因为合同相对原则是体现意思自治和契约自由私法精神缩影,而且它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的确能够充分保护合同关系当事人权利。但随着民事关系日益复杂,合同相对原则对合同债权在受到合同关系外部原因侵害特定情形下保护越来越显得不足。所以,我国立法必须对传统合同法所确认合同相对原则进行适当修正、冲击和突破,使合同相对原则能够阻却第三人侵害债权行为,使其承担侵权责任。

  • 标签: 合同相对性原则 合同法 合同关系 违约救济 私法精神 第三人侵害债权
  • 简介:从垄断与竞争相对看反垄断法职能王先林,唐大森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竞争构成市场经济重要机制和本质特征。没有竞争,市场就没有活力,生产经营者没有动力,消费者没有选择,国民经济将停滞不前。然而,竟争不是无条件地展开和维持,它也需要得到培育、促进...

  • 标签: 垄断法 垄断与竞争 反垄断 相对性 垄断状态 垄断行为
  • 简介:英国普通法合同相对原则有两个层面:第一,只有缔约双方能够起诉或被诉,第二,合同只约束缔约双方。合同相对原则给英国海事司法实践造成严重困扰。1855年《提单法》、1992年《海上货物运输法》以及默示合同理论,通过赋予提单持有人诉权突破了合同相对第一层面。判例制度中发展出托管理论、替代免责方法以及代理方法利用合同解释允许第三人依赖提单条款,1999年《第三人权利法案》以法定方式对此予以明确,突破了合同相对第二层面。

  • 标签: 英国海商法 合同相对性
  • 简介:日本刑法中可罚违法论,旨在将尚未达到可罚违法程度微罪行为排除在刑法不法之外。可罚违法性理论,形成了以佐伯千仞博士为代表违法阻却型和以藤木英雄博士为代表构成要件符合阻却型两大谱系。绝对轻微型、相对轻微型和违法相对型事案是这一理论适用主要范围。尽管可罚违法性理论体现了犯罪成立罪量要求,与我国刑法中罪量规定可谓异曲同工,但立法模式、犯罪论体系等方面的巨大差异,表明借鉴意义可能是有限;不过,该理论发展历程也给予我们诸多价值观念和方法论意义上启示。

  • 标签: 可罚的违法性 违法性阻却 构成要件该当性阻却 适用范围 借鉴
  • 简介:刑事违法作为一个科学概念,主要应从司法刑法学层面界定;它是司法刑法学基础概念,传统社会危害概念应内化、消融于刑事违法概念.刑事违法在逻辑内涵上包括相互关联形式违法与实质违法两个侧面,应正确理解两个层面之间关系.实质刑事违法判断标准,应当是法律标准,而不应当是道德标准或政治标准,尽管前者与后两者具有内在联系.

  • 标签: 刑事违法性 司法刑法学 法律标准
  • 简介:本文从刑法学角度分析李洪志及“法轮功”邪教组织刑事违法,指出其行为触犯我国刑法,涉嫌多种犯罪。

  • 标签: 法轮功 刑事违法性 中国
  • 简介:传统刑法理论并不要求在犯罪故意中有违法认识,但随着刑法理论发展,尤其是责任理论深化和罪刑法定原则的确立,违法认识是犯罪故意成立要件学说已为众多国家刑法学界所接受。我国刑法也应以违法认识取代社会危害认识作为犯罪故意成立要件,在违法认识程度上以采取违反整体法规范说为宜,在违法认识判断时又应遵循“一般推定,例外查证”原则。

  • 标签: 违法性认识 社会危害性 整体法规范
  • 简介:反倾销制度和反补贴制度在市场经济语境下是各自独立贸易救济工具,而在非市场经济语境下却具有相同目标定位。WTO多边协议在针对非市场经济成员方是否可以实施“双反”方面的立法具有模糊,《中国入世议定书》不但没有使中国作出接受“双反”承诺,而且还消除了这种模糊,从而排除了WTO其他成员方针对作为非市场经济成员方中国实施“双反”可能。因而,关国对华实施“双反”违背其在WTO义务,属于违法行为。

  • 标签: “双反” 非市场经济 违法性
  • 简介:违法是刑法中一个重要问题,也是犯罪一个重要属性。大陆法系刑法学和苏俄刑法学对此采用了两种完全不同处理方法:大陆法系刑法学将违法作为犯罪成立条件之一纳入犯罪论体系,而苏俄刑法学则在犯罪概念中讨论刑事违法,并因受到社会危害概念遮蔽,违法性理论内涵极度匮乏。本文通过对大陆法系刑法学与苏俄刑法学中违法性理论进行比较,阐述了违法内容,并主张将违法纳入犯罪构成体系,在违法性理论上进行拨乱反正。

  • 标签: 违法性 形式违法性 实质违法性 违法阻却事由 犯罪构成
  • 简介:<正>在办理刑事案件中,由单位或组织出具证言材料情况并不少见。有时,法庭辩论也围绕这个问题争执不下。持单位或组织可以作为证人出具证言观点一些同志认为,证人证言证明力在于证言本身客观和关联,只要证言内容是真实,与案件有关联,无论是谁包括单位或组织出具证言,都可以作为证据使用。某些人还认为,在一定意义上由单位或组织出面作证,要比个人

  • 标签: 证言 违法性 刑事 证人资格 刑诉法 证明力
  • 简介:反胁迫并非为了维护意思自治,而是源自公权力对私人自我执行反感与打击,这是区分合法威胁与违法胁迫关键。与刑法针对胁迫行为类型化和直接定罪不同,民法对胁迫行为类型化不够科学,亦未针对胁迫行为本身加以制裁,颇值改进。民法胁迫制度需要超越《民通意见》第69条而设定更科学类型化标准:胁迫不仅会引发法律行为(合同)无效,本身更会诱发法律所设定公法或私法责任;胁迫责任认定和本质,乃是胁迫人违反了社会契约,即违法地谋取本该让渡给公权力之执行权限。

  • 标签: 胁迫 违法性 博弈论 类型化 自我执行
  • 简介:相对无效民事行为曲飙相对无效民事行为,即可撤销民事行为,属于欠缺有效要件民事行为之一。我国《民法通则》第五十五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行为人具有相应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不具...

  • 标签: 民事行为 撤销权 意思表示不真实的行为 相对无效 表意人 返还财产
  • 简介:犯罪故意中是滞应包括违法性意识?国外刑法界存在诸多不同学说,我国学者也持多种不同观点,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我国可以提倡社会危害认识与违法性意识择一说。其基本内部是:犯罪故意成立以现实违法性意识或即具有社会危害认识又具有违法性意识,就成立故意犯罪,只有当行为人既无社会危害认识,也不具有违法性意识时,才不成立故意犯罪。

  • 标签: 刑法 犯罪故意 违法性意识 社会危害性认识 择一说
  • 简介:试图借鉴可罚违法理论来解读“但书”,不仅不会光大“但书”出罪功能,而是限制了“但书”出罪功能:试图运用可罚违法理论为行政违法与刑事不法区分提供标准进路,对我国刑法理论而言也不是前沿创举,因为应受惩罚历来在我国犯罪概念中占据重要位置;鉴于我国刑法明文规定了对犯罪“量”要求,我们也不需要援引可罚违法理论就可以实现轻微违法行为非犯罪化,援引条文出罪显然要比引进“理论”出罪更具权威

  • 标签: 可罚的违法 刑法的谦抑 “但书”
  • 简介:行政相对人义务有多种形态,除了直接金钱给付义务外,还有诸多非以金钱形式出现义务,如履行某种行为义务,上交某种实物义务等。在行政执法实践中一些行政相对人在非金钱给付义务履行困难情况下,愿以金钱替换原义务,行政主体在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范围内亦对此种义务金钱替换持认同态度,故使行政相对人义务金钱替换问题成了一个重要行政法问题。本文对行政相对人义务金钱替换构成要件、行政相对人义务金钱替换法律基础、行政相对人义务金钱替换类型、行政相对人义务金钱替换法律约束等问题进行探讨。

  • 标签: 行政相对人 给付义务 履行 法实践 法定程序 行政主体
  • 简介:<正>某企业有两位名同而姓同音未婚女青年,一位叫林某,另一位叫凌某。凌某未婚先孕,于1997年5月21日到市某医院做人工流产。医生问过其工作单位及姓名后,便在病历本和手术单上填上了某企业林某名字。凌某看后未告知医师错写了其姓,反倒觉得庆幸,自己仍以“林某”名义做了人流。不久,“林某做人流”消息在该企业传开,造成

  • 标签: 姓名权 医师 企业林 未婚女青年 手术单 未婚先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