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福建省人民检察院陈金发认为:因玩忽职守使森林资源遭受破坏的损失结果应如何计算,有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应以木材的市场价值计算。即按高检发释字[1999]2号司法解释对玩忽职守罪立案标准第2项中,造成直接损失30万元以上或间接损失100万元以上的标准追诉。另一种意见认为,应以'立木材积'计算。即按玩忽职守罪立案标准第7项中'其他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

  • 标签: 森林资源 立木材积 损失结果 玩忽职守罪 计算方法 中国
  • 简介:瑞典是欧洲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在全世界有着"森林之国"的美誉。今天,瑞典有着如此丰富的森林资源,得益于过去的100年间它所实行的以高效和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原则的森林法规和政策。通过介绍瑞典《森林法》的发展历程、主要内容,提出其对我国森林法治建设具有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林业权属清晰、管理机构服务理念和管理高效等方面的启示。

  • 标签: 瑞典 森林法 发展历程 启示
  • 简介:生态补偿包括国家通过征收环境资源税以保证政府提供土地资源生态产品的公共服务职能;亦包括对因公共利益(生态保护)的需要而受到损失或者付出经济代价的人给予公正的补偿。土地资源生态补偿必须贯彻一种整体主义的生态补偿观。就我国现行的土地资源生态补偿立法和制度运作而言,其现实可行的模式只能是政府主导型。土地资源环境资源税收以生态受益者对国家所进行的环境经济行为机会成本进行补偿为征收标准;土地资源公益征收性质的生态补偿应当贯彻以被征收人生活水平不低于征收前为补偿标准,其补偿范围包括法律规范所规定并予以救济的维生上的财产性不利益和非财产性不利益。

  • 标签: 土地资源 生态补偿 政府主导 环境资源税 公益征收
  • 简介:本文从我国西部自然资源的现状和西部大开发的现实出发,认为对西部自然资源的法律配置,首先应根据自然资源的类型及其自身特点建立多层次的所有权体系,并运用民法、经济法、行政法等法律手段配置西部自然资源,从而实现对各种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保护和管理.

  • 标签: 中国 西部地区 自然资源 法律配置 民法 经济法
  • 简介:气候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条件,也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人类利用气候资源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在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全球竞争激烈的当下和未来对于气候资源的利用也将愈发广泛。气候资源的自然属性以及人类与气候资源的关系决定了其既是宪法等法律保护的自然资源,也是环境法保护的重要对象,对气候资源进行法律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对于气候资源的法律保护应坚持整体保护、安全利用、公平利用、共同参与和永续利用原则。

  • 标签: 气候资源 法律定位 保护原则
  • 简介:气候资源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生产和日常生活,人们因保护、开发利用气候资源而产生了各种法律关系,例如,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从事气候资源探测活动、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水能等,迫切需要从法律上对其进行规制。因此,有必要从法学理论上对气候资源的概念、权属进行分析探讨,并从法律上对气候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和保护活动进行规范。

  • 标签: 气候资源 法律保护 属性 开发利用 人工影响天气 日常生活
  • 简介:延安市森林公安局桥山分局成立于1999年12月,属延安市森林公安局派出机构.分局下设腰坪、建庄、店头、双龙、上畛子五个派出所(腰坪、店头、双龙派出所已经通过国家局二级派出所达标验收),内设综合科、治安法制科和刑警中队,现有警力32人(均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警用车辆8台.桥山分局肩负着桥山林区251万亩森林资源保护任务.辖区位于黄陵县,主要分南、北两川,内有桥山林业局的7个国营林场、1个森林消防队、3个木材检查站;共有26个管护区,有林业职工900余名.辖区内有煤矿28个,煤矿职工1万多人;有黄陵县三镇二乡的43个行政村,78个村民小组,79个自然村,5个居民委员会.有居民3170户,人口2.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万人.

  • 标签: 严格执法 保护森林 延安市森林公安局桥山
  • 简介:国际淡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法的发展表明,司法判例和国际"软法"文件在国际环境法的发展中将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国际淡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法中的许多习惯法规则的形成,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相关的司法判例和国际"软法".国际淡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法的发展将使得国际环境法体系得到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 标签: 国际淡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法 司法判例 “软法”
  • 简介:<正>破坏森林是指破坏森林保护立法,并对林业造成损失的犯罪违法行为。它在破坏国家森林所有权及国家规定的森林利用制度的各种违法行为体系中是特别突出的。破坏森林的行为与共它破坏森林利用的规则不同,它是对作为自然界一部分和特殊的生态综合

  • 标签: 森林破坏 集体农庄 森林保护 公职人员 民事法律责任 犯罪违法行为
  • 简介:冯家峁森林警察大队成立于1983年(原名为靖边县公安局冯家峁林业派出所),2003年6月份改为现在的名称。现有民警21名,平均年龄26岁,其中本科文化程度有5名,大专文化程度有14名,中专文化程度2名,党员10名,共青团员11名。是一支年轻有为、积极进取的青年、文明队伍,该大队管辖区域南部地形复杂,北部毛乌素沙漠南缘。林地分散,

  • 标签: 共青团员 森林警察 党员 管辖 派出所 公安局
  • 简介:2014年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为解决环境保护跨行政区域管辖的难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文章在把脉“专门管辖型”、“集中管辖型”、“巡回法庭型”和“指定管辖型”司法实践后,对跨行政区域环境资源案件管辖所遇到的现实难题进行了详实的分析。然后提出对跨行政区域环境资源案件的司法管辖路径需进行顶层设计,以集中管辖为主,指定管辖为辅,再针对环境要素特点及司法现状及需求有序地构建跨行政区域环境审判机构,并根据司法审级规定和审判需要科学完善环境审判机构的层级,推动环境诉讼程序的发展。

  • 标签: 跨行政区域 环境污染 审判机构多层级化 集中管辖
  • 简介:加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环境资源法制建设蔡守秋随着市场经济下环境资源工作的迅速发展和变化,这个领域的法制建设任务越来越重要和紧迫。概括起来,建立健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环境资源法制,一要深人理论研究、加强理论指导,二要制定正确的政策、为法制建设提供政策基础...

  • 标签: 环境资源法学 市场经济体制 法律规范体系 法制建设 目标体系 法律制度
  • 简介:本世纪的头20年是中国发展和振兴难得的战略机遇期,中国的环境资源法制建设在适个时期大有可为,中国当前的环境法制指导思想封未来法制建设成就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中国战略机遇期环境资源法律指导思想经历了从探寻到形成的历程,目前基本步入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法制道路,形成了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代际公平.促进协调发展的环境法制指导思想体系,战略机遇期环境法制指导思想的主要构成与内涵也在日渐充实与完善,对于战略机遇期环境保护事业发展与环境法制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环境资源 法制 思想
  • 简介:随着生态文明的演进,生态利益博弈已成为国家之间竞争与博弈的新领地。借助新型法律制度,如遗传资源知识产权的控制,争夺国家话语权已成重要目标,且已经成为提升与促进国家生态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涵组成部分。《遗传资源知识产权法律问题研究》从这一视角进行了系统研究。一方面,借助对“遗传资源、生物剽窃”等基础性概念内涵的界定,为遗传资源获取知识产权惠益分配等核心问题的系统探讨奠定前提基础;另一方面,通过探讨传统知识产权保护、遗传资源知识产权惠益分享、遗传资源多样性保护等问题的研究,系统论证了遗传资源领域国家话语权与国家利益。从而在为我国遗传资源知识产权战略配置与对策设计提出建议的同时,也从“遗传资源一知识产权一环境利益调整一国际利益博弈”的思路逻辑层面,为新领域的国家话语权博弈、国家生态治理能力现代化等问题研究提供新视角。

  • 标签: 遗传资源知识产权 国家话语权 生态治理能力
  • 简介:刑法中的犯罪体系,依据其是根据事物本身论理还是根据一定目的而建立,可分为范畴和目的。犯罪体系是范畴还是目的,是形式犯罪与实质犯罪的原点问题。要解决形式与实质犯罪这一新的刑法学派之争,必须联系犯罪体系的范畴与目的予以考察。现代刑法提倡目的的犯罪体系,同时,由于刑法法益保护目的的要求,在判断行为是否成立犯罪的问题上,它要求由以往形式判断转向从处罚必要性和合理性的角度来理解刑法中的构成要件。这种基于实质可罚性把握的犯罪体系即为实质目的的犯罪体系。

  • 标签: 范畴论 目的论 形式犯罪论 实质犯罪论
  • 简介:刑法解释学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是形式解释与实质解释之争。然而,这两种解释,无论是从解释结论,还是从定罪思路看,都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差别。人们在具体案件上的争议来源于一些实质性的分歧,而与不同的解释立场并无关系。从而,形式解释与实质解释之争不过是一种学术姿态上的分歧,或者说,是一种口号之争。此外,本文还将揭示,这种口号之争依赖于诸多误解而存在,它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智力资源,还可能对刑事司法实践产生不利影响。澄清这些误解与批判这一虚构的对峙,具有理论与实践上的必要性。

  • 标签: 形式解释论 实质解释论 刑法解释
  • 简介:<正>旁证,这个证据法学理论中的重要课题,我国近几年来在有些同志中,或者避而不提,或者充耳不闻,似乎要在人们的缄默中逐渐地消失掉。看看我国近期出版的证据法学专著和发表的有关论文,恐怕不能说我这是无病呻吟。但是,旁证是事实,是客观存在的现实,而且在办案实践中被人们广泛使用着。因而它只可能为人们所无视,却不能在社会的现实生活中真正消失掉;相反的,它是随时可遇,大量的为办案人员适用着,特别是在那些疑难案件如“无头案”的侦查中,假如真的舍弃旁证而不用,办案工作往往是寸步难行。不过如若把旁证同主要证据一样看待或适用,或者把它同间接证据混同起

  • 标签: 诉讼证据 旁证 间接证据 直接证据 主要证据 重要课题
  • 简介:现行单位刑事责任的立法规定是以单位犯罪是一个犯罪行为为理论前提的,因而存在诸多理不断、剪还乱的理论死结。为此,有必要重新审视单位犯罪的形态结构,理顺犯罪单位与犯罪单位成员之间的罪责关系。通常所说的“单位犯罪”实是一种特殊的犯罪聚合体,具体包括两个犯罪行为:一个是客观实在的由单位成员实施的自然人犯罪;另一个是法律拟制的单位犯罪,即源初意义上的“单位犯罪”。这两个犯罪行为因“为单位谋利”的单位成员行为在法律评价上的双重性而被立法者人为地聚合在一起,但单位责任和单位成员责任在构成和追诉上应当是各自独立和分离的,二者并不牵涉或互为前提。

  • 标签: 单位犯罪 形态结构 单位成员 单位利益 责任分离
  • 简介:学界对法学方法论争议较多,本文认为其既包括法律规范及其适用的方法,也包括对法律现象进行研究或者与法律现象有关的法学理论的方法,在此基础上,以刑法为视角,从应然与实然出发,对立法与司法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立法与司法并重、形式解释与实质解释并行等观点。

  • 标签: 立法论 司法论 刑法 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