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正>《国际海底资源与海洋法》是一本学习海洋法,特别是研究国际海底制度必读的参考书。要介绍它的内容和价值,必须先说明一下国际海底制度在海洋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各国关于国际海底制度斗争的情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法恐怕是发生最大变化的学科之一,海洋法又恐怕是国际法中发生最大变化的领域之一。联合国肩负着提倡国际法之逐渐发展与编篡的任务,数十年来,通过三次海洋法会议,终于1982年4月30日缔结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凡17个部分,320条,9个附件,构成一部比较全面的海洋法典。截至目前,公约已有159个国家签字,31个国家批准,但公约规定,必须60个国家批准时,方才生效。

  • 标签: 国际海底 联合国海洋法会议 海底资源 现代国际法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人类共同继承财产
  • 简介:1990年我国颁布实施了新中国的第一部著作权法,2001年我国又按照世界贸易组织有关知识产权协议规定的保护基准对该法进行了全面的修订,随后国务院颁布了该法新的实施细则。这在我国著作权保护的立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标志着我国著作权立法的保护水平与世界接轨。我国《刑法》还对盗版者触犯刑律时应承担的刑事责任作出了规定。此外,为加强行政执法的力度,国务院还制定了相关的行政法规,为加强司法审判的力度我国最高人民法院还出台了有关审理著作权纠纷案件的司法解释。显然,我国从立法、执法、司法等诸方面大力构筑著作权的保护体系。尽管如此,在我国著作权保护实践中的问题仍很突出,著作的保护现状和保护力度令人堪忧。

  • 标签: 盗版者 世界贸易组织 著作权保护 著作权法 治理 知识产权协议
  • 简介:法治是社会治理的一种,社会治理是人在认识自然的规律和人的本性的基础上调整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并建立和维持秩序的过程.从民主的观点来看,社会治理的最高治权应当归于人民全体.执政者所掌握的只是使用权,因此他们对社会的治理不是一种统治,而是一种管理.好的社会治理称之为善治,而法治就是一种理想的善治.

  • 标签: 治理 善治 法治
  • 简介:程序正义既是社会治理创新的目标和内容,同时也是社会治理创新的保障,是培育和形成社会治理持续创新机制的社会环境因素。因此,一个法治国家要在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过程中保障人权和增进人的福祉,就必须不断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正当程序法律制度,如信息公开与政府透明制度、公泉参与制度、权力制约制度、说明理由制度、申诉与救济制度等。

  • 标签: 程序正义 社会治理创新 公权力 公开 公正与公开
  • 简介:一般认为,格老秀斯(1583-1645)被誉为近现代“国际法之父”是基于其在1625年发表的、蕴涵着开启“新时代”国际法思想和原理的《战争与和平法》一书;实际上任何一个理论均有其发展的轨迹,格老秀斯的国际法思想也不例外,也有一个缘起、形成和逐渐成熟的过程。结合他个人人生经历前后的巨大反差,特别是1619年发生的重大变故,导致他晚期国际法思想的发展结果与早期的起源在内容上似乎有所偏离,在逻辑上也似乎有所跳越。但也许正因为如此,他才有可能在国际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从作为其早期的代表作之一的《海洋自由论》产生的背景及其中包含的国际法思想入手,试图探寻其国际法思想的起源和发展变化。

  • 标签: 格老秀斯 国际法 自由论 起源 海洋 《战争与和平法》
  • 简介:科学合理地配置公司法人机关之间的职权是公司法理论中的一个永恒课题,本文深刻地揭示了依“三权分立”学说构建的公司治理结构的根本缺陷,指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前提是确立公司法人财产所有权制度。并着力强调应体现公司中复杂利益群体问的制衡关系,以充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 标签: 法人机关 治理结构 职权 利益群体
  • 简介:本文从公司董事合治理的理论出发,讨论了作为“利害关系人”(stake-holder)的商业银行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由于我国的上市公司一直以来有着极强的“银行依赖性”,而且商业银行的利益往往得不到公司董事合的重视。因此,笔者认为,在我国《公司法》修订之余,应当增加商业银行参与上市公司董事合治理的内容,在完善董事合治理的同时更好地保护商业银行的利益。

  • 标签: 商业银行 上市公司 董事合治理 利害关系人
  • 简介:综合治理方针的产生既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又是理论探讨的结果。确切地说。它产生于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治理和理论研究之中。所以,综合治理方针是伴随着理论研究而生,也是伴随着理论研究而长的。应当说,在近20年的时间里,经过全国许多方面的艰苦努力,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具有了相当的规模,并且正在深入发展。纵观综合治理理论研究探讨的历程,这项研究具有以下

  • 标签: 理论研究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综合治理理论 青少年犯罪 有机结合 政策型
  • 简介:<正>一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婚姻关系,与资产阶级所鼓吹的“个人本位”和封建社会所实行的“家族主义”有着原则的区别,强调个人利益、社会利益、国家利益的高度统一。既坚持婚姻自由原则,尊重公民婚姻家庭方面的自由权利,又重视对婚姻关系的法律调节和行政干预,是早在革命根据地中就已形成的优良传统,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婚姻制度的重要特点之一。为了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婚姻家庭

  • 标签: 违法婚姻 合法婚姻 婚姻关系 婚姻家庭 婚姻法 婚姻登记
  • 简介:十七、十八世纪欧洲各个主要国家(荷兰、英国、法国等)和北美国家都进行了震惊人类历史的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荷兰和美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是以反对西班牙和英国的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战争形式进行的。英国是以不流血的'光荣革命'(即宫廷政变)的形式而告终的。只有法国的资产阶级大革

  • 标签: 北美国家 理论与实践 法治原则 极端形式 法治国家 殖民统治
  • 简介:2003年5月30日,重庆市人大法制委员会、重庆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及西南政法大学四家单位联合主办,在西南政法大学召开了"‘非典'防治与法治理论研讨会".围绕在处置公共危机的过程中,政府、社会、公民以及新闻媒介等的角色、职责、权利等问题,与会者就依法行政、信息公开、行政应急处置权、公民的合法权益的保护与救济、强制隔离措施的运用与完善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提出通过依法防治非典,促进科学发展,促进法治的发展.

  • 标签: 法治 防治 非典危机 依法行政 中国 非典型肺炎
  • 简介:治理问题是永恒的——让同一块领土上数以百万计的男人和女人共同生活在内外和平及持久繁荣之中。经济学家关心的治理问题是稀缺资源的配置与机会成本的计算;社会学家关心的治理问题是保证高速发展的社会不至于断裂、文化不至于凋零;法学家关心的治理问题是维护社会正义、调和公共利益、保证每个人都能够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本文既是从公法的角度考虑治理问题的,又是以治理的视野观察公法的。因为,公法制度与治理问题无疑是息息相关的。

  • 标签: 国家治理 公法 节制 善治 共同生活 社会学家
  • 简介:社会治安,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社会治安的状况人民群众还不满意”。“搞好社会治安,是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大事。要加强政法工作,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

  • 标签: 社会治安问题 刑事案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吸毒人员 社会丑恶现象 社会转型期
  • 简介:国外公司治理结构主要有三种模式,即“市场”导向型、“全能银行”导向型和“主银行”导向型,三种模式各有其优点。中国的国情决定其公司治理结构模式不可能是主银行导向型的,也不可能采取市场导向型的模式,我国的模式应是以内部人控制为基础,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督导作用的模式。

  • 标签: 公司治理结构 中国 股份构成 人力资本 市场 社会督导
  • 简介:建立科学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和内在要求,它既关系到我国国企改革是否能够真正获得成功,又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因此,对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着重探究了目前我国国企改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措施。

  • 标签: 国企改制 现代企业制度 股份制公司法人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 简介:一打击犯罪与预防犯罪是治理犯罪的两种手段打击和预防。大概是自犯罪现象产生以来,统治阶级对付犯罪的两种手段。剥削阶级如此.无产阶级也如此、所不同的只是所代表和维护的阶级利益不一样,所取得的成效不同。在我国,治理犯罪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自九十年代以来,将其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范围。治理犯罪在我国,就手段而言,也无非两种:一是打击,一是防范。这两种手段是目标一致,各有侧重,互为作用,辩证统一,缺一不可的。打击犯罪是治理犯罪的首要而有效的手段,心须始终坚持,常抓不懈,任何时候也不能放松。所谓打击犯罪,就是使一切罪案都行到及时地揭露,一切案犯都得到应得的惩处,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只有这样.我国人民主

  • 标签: 预防犯罪 同犯罪作斗争 犯罪分子 打击犯罪 犯罪预防 社会治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