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5 个结果
  • 简介:从“三鹿奶粉”到“瘦肉精”、“染色馒头”事件,一系列典型食品安全事件频出使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焦点。食品从种植养殖到餐饮消费一系列过程中均有可能受到有害物质污染,导致食品存在危害,构成食品安全问题.对公众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作为政府,应对食品安全负有监管职责,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政府应承担因疏于管理造成替代责任,政府对行政机关行为所造成损害应承担赔偿责任。

  • 标签: 食品安全事故 政府责任 替代责任 赔偿责任
  • 简介:非讼事件与诉讼案件确实难以区分,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不加以研究。[1]我们不能给予同时性这概念以任何绝对意义;两个事件,从一个坐标系看来是同时,而从另一个相对于这个坐标运动着坐标系来看,它们就不能再被认为是同时事件了。[2]

  • 标签: 诉讼案件 坐标系 事件
  • 简介:澳大利亚政府深感国家安全利益威胁,加之不断复杂化、具有隐蔽性金融工具在直接投资领域中广泛运用,原有的法律难于实现对这些新投资工具统一规制。澳大利亚自2008年以来围绕以上问题,两次大规模修订其1975年《澳大利亚外国收购与接管法》及相关实施细则,并且频繁出台外资政策,这些举措澄清了国家安全考察因素,完善了对政府及相关投资实体规定,将新投资工具纳入到法律规制当中,从诸多方面提高了国家安全审查标准,增强了国家安全审查力度。这些新发展,对我国进一步完善以2011年初颁布《关于建立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制度通知》为中心建立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法律制度有很大启示。

  • 标签: 国家安全审查 《澳大利亚外国收购与接管法》 政府投资者
  • 简介:当前,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所存在问题与以下几个矛盾密不可分:食品数量安全与食品质量安全矛盾、食品质量与食品价格矛盾、生产分散化与监管分段化矛盾、处罚问题厂商与行业发展之间矛盾。为此,有必要实现监管型思维向治理型思维转变、部门独占型思维向合作共享型思维转变、被动救灾型思维向主动常态型思维转变、粗放模糊型思维向精确精准型思维转变。

  • 标签: 食品安全 问题 矛盾 思维转变
  • 简介:2010年中国经济增量超越美国居世界第一,这一趋势或将一直延续下去。2011年中国经济增量将比美国多出约2000亿美元,换而言之,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大贡献者。2008年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高达22%。联合国2009年世界经济报告则指出,中国如果能够在2009年实现8%经济增长,

  • 标签: 侵犯商业秘密犯罪 国家经济安全 国家秘密 世界经济增长 中国经济 2009年
  • 简介:《刑法》第144条至第148条当中"明知"为注意规定;鉴于制售伪劣商品罪主观明知证明困难,"推定明知"是被允许,但必须遵循严格适用条件。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中销售金额是犯罪成立条件,因此无论以货值金额还是以可能销售金额作为该罪未遂犯处罚依据都是不合理;对于销售金额具体计算,销售者实际销售价格应当是比商品标价更重要认定标准。制售伪劣商品罪罪数问题,既存在想象竞合犯也存在牵连犯;择一重罪处断时,对于重罪判断不能一概地认定为制售伪劣商品罪,而应根据个案具体判断。

  • 标签: 制售伪劣商品罪 明知 销售金额 罪数
  • 简介:"上提一"是对省级以下检察机关自行侦查案件逮捕决定权由其上一行使简称。其目的在于引入外部监督机制。实践证明,该制度推行对于强化自侦案件侦查监督具有积极意义,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单纯逮捕决定权上提割裂了刑事诉讼逮捕权与侦查管辖权之间关系。自侦案件实行侦查管辖权与实际侦查权分离才是解决逮捕权外部监督问题并实现侦查管辖权与逮捕决定权统一有效路径。

  • 标签: 自侦案件 职务犯罪 逮捕决定权 管辖权 上提一级
  • 简介:近年来,明星代言虚假广告现象泛滥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社会问题。为此,立法机构颁布《食品安全法》第55条从中予以规制。但其颁布实施迄今几年来,并未见到相关实例,几乎成了一个摆设,可见其适用机制上存在诸多不足。本文通过对该条文所依据法理以及缺陷分析,力求在我国真正构建起一套完整而富有实效广告代言人侵权民事责任机制,以维护广大消费者切身利益。

  • 标签: 虚假广告 明星代言人 侵权责任
  • 简介:社会学大家韦伯在研究中国古代法律指其为家产制下“家父长制结构”,即君主在立法方面“绝不可能将任何可能束缚自己或其官员特权授予其他的人”,司法方面则“重视是探究实质真相,而将搜索证据程序规则置之度外……它主要目标是追求社会秩序实质原则”。

  • 标签: 古代法律 政治危机 《叫魂》 工具性 解读 皇权
  • 简介:通过对软法国内化演变追溯可以发现,软法理论特点在于强调软法实效性。软法论者以能否运用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这一标准将扩展后法范畴划分为软法和硬法,其实质是从保证法实效实现要素角度对法进行一种新划分。但这种划分造成了保证法实效实现中二要素——认同与强制机械分离,特别是在软法触角从社会法领域延伸至国家法并导致国家法领域“一分为二”之后,更引发了软法理论与既有的国家法理论之间冲突。在目前我国法治环境质量不够好情况下,不适当地提倡软法对我国法治进步容易产生始料未及负面影响。如何真正推进法治,包括真正实现“软法之治”,是目前软法研究首先绕不过去重要问题。

  • 标签: 软法 硬法 认同 强制 国家法
  • 简介:共犯处罚根据理论是德日刑法当中热议的话题,被称为'犯罪论试金石'。现在,责任共犯论与不法共犯论已经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关于共犯处罚根据讨论主要是在惹起说内部展开。只有与我国关于共犯立法现状相联系,才能得出哪一种理论适合我国司法实践结论。修正惹起说正是在这样前提下是可能。同样,支持修正惹起说并不一定说明在整个犯罪论体系当中应当采纳结果无价值论立场。

  • 标签: 责任共犯论 不法共犯论 惹起说 结果无价值论
  • 简介:民法学界对诚信研究主要限于对诚实信用原则研究,围绕着诚信原则法律概念而展开。事实上,诚信原则与诚信虽然密不可分,但也存在很大差别。诚信本身具有多元性,其实质并不能完全靠精确概念阐释来体现。如此,拘泥于诚信原则概念法学研究范式必然会陷入困境。诚信实质在于诚信制度基础,法学界要突破对诚信问题研究,应该站在原则与制度统一高度,从多个面向展开。既要从法律制度演化角度来审视诚信,也要注意到诚信原则在法律塑造中边界。

  • 标签: 诚信 诚信原则 信用 契约法
  • 简介:在诠释学语境之下,刑法解释是一个诠释性概念,是指正义理念、刑法规范与生活事实相互对应。刑法解释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统一体,两者不可缺一。刑法解释必要性,实际上是刑事法治和司法实践要求,而刑法解释可能性,则是司法运作和实现法治基础。

  • 标签: 诠释学 刑法解释 客观性 主观性 必要性
  • 简介:解释法律,应从文章解释之通则,殆为世所公认。所谓文章解释,即以阐明法文多表示之意思与实质为目的之解释。欲达此目的,应并用文理解释于伦理解释,自不待言,但一般学者,多漠视社会常识观念,主张极端文理解释或极端伦理解释;于是法律观念与社会常识,遂有两相背驰之倾向。夫法律,所以调和实际生活现象者也,解释法律而不顾社会常识观念,则去法律之本旨远矣。

  • 标签: 法律解释 社会常识 解释法律 法律观念 生活现象 文章
  • 简介:我国劳务派遣用工中出现严重问题与理论研究滞后及对国外立法借鉴不足直接相关。劳务派遣法律制度主要由7项基本要素构成:劳务派遣合同适用条件、可续签次数、累计持续时间、向直接雇佣和不定期合同转化条件、劳动派遣形态、登记和报告要求、同工同酬和同等工作条件等。40余个国家和地区立法比较可见,我国劳务派遣整体规制水平处于国际低端,因而调整思路为适度提高,调整重点为加强对劳务派遣机构管制。具体制度改进方面,建议确立登录型和雇佣型两种方式、建立许可与报告制度、明确规定派遣用工适用岗位性质、限制派遣合同续签次数或持续时间、建立向直接雇佣转化机制和完善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之间连带责任等。

  • 标签: 劳务派遣 制度要素 规制强度 国际比较 启示
  • 简介:本文研究土地征收仅限于行政机关基于公共利益目的,在给予农民集体和个人补偿后,强制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转变为国有土地以及对农民房屋等土地附着物拆迁等行政行为。开发商基于商业目的对土地权利买卖和拆迁,牵涉到是平等民事主体民事行为,不在土地征收范围之列,

  • 标签: 土地征收 公共利益 农民集体所有 界定 行政机关 行政行为
  • 简介:被视为美国现代集团诉讼前身息诉状,是英美衡平法上一种诉状和诉讼形式。息诉状产生普通法动因在于普通法提供救济不足,当事人请求衡平法院介入以避免多数诉讼。避免多数诉讼可以成为衡平法院取得对普通法上多个相似诉讼行使管辖权充分理由,但衡平法院在决定是否行使此种管辖权时,通常会考虑其他因素,如多个诉讼之间关联度、陪审制适用度以及案件复杂性等。息诉状案件具备群体诉讼特征,适用代表制和判决效力扩张。息诉状主要功能在于避免多数诉讼和便利诉讼,而不承担接近正义、私人执法等现代集团诉讼所担负功能。

  • 标签: 息诉状 衡平法院管辖权 必要当事人规则 避免多数诉讼
  • 简介:一、问题提出法学教育是职业教育吗?对于这一问题,中国法学教育教育界存在多种判断。在一流法学教育大家那里,对这一问题回答也不尽相同。有的学者认为,法学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应当综合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1]有的学者则认为,法学教育是职业教育,要和职业需求相结合,

  • 标签: 法学教育 职业教育 导向性 历史 素质教育 综合培养
  • 简介:在司法裁判中,裁判者必须依靠经验法则才能进行法律解释、证据评价、事实推定等活动。由于具体经验法则非成文性、裁判者经验法则个体差异性和裁判者应用经验法则偏差性等,经验法则司法应用存在巨大风险。而克服此种风险应当满足三个方面的规则:一是司法裁判中经验法则应当符合高度盖然性标准;二是司法裁判应合理考量经验法则例外情形;三是应设立合理程序救济机制。

  • 标签: 经验法则 经验法则局限性 高度盖然性标准
  • 简介:对于共同犯罪人进行怎样分类,这是由一国刑法传承所决定并与其刑法文化相联系。混合型分类方法在共同犯罪人分类这一简单但充满逻辑挑战问题上存在着自相矛盾冲突。通过证伪方法可以彻底否定那种分工形式用来认定犯罪错误观点。作用地位分类方法最大优点就在于能够较好地评价各共同犯罪人在同一共同犯罪中作用,以此较好地评定其社会危害性大小,从而为恰当地解决各个犯罪人刑事责任轻重奠定基础。从大陆法系国家刑法规定中可以看出,正犯包含着两层含义,第一,正犯就是实行犯;第二,正犯就是主犯。但在司法实践中实行犯主犯地位并不是必然和绝对。我国刑法有从犯但无帮助犯规定。所以在中国刑法中研究帮助犯概念还缺乏法律依据,在中国刑法学上谈及帮助犯概念并没有必要,在中国司法实践中引入帮助犯概念也没有意义。

  • 标签: 刑法 共同犯罪 正犯 帮助犯 反思与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