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5 个结果
  • 简介:<正>作为国际关系调节器的国际成为一门独立的法律学科,迄今已有三百六十多年的历史。纵观国际的发展史,可以看出,由于其发展的质的规定性,国际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本文拟从理论上探讨国际历史发展分期的依据和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

  • 标签: 现代国际法 理论探讨 第一次世界大战 国际关系 国际法规范 国际经济关系
  • 简介:<正>中国近代史上,林则徐是一个杰出的民族英雄。他最先从封建的闭关自守的昏睡状态中觉醒,以全新的态度睁眼看世界;以巨大的爱国热忱努力学习并介绍了“国际”这门新学科;并以“国际”作为锐利的外交武器,与外国侵略者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为中国近代外交史写下了光荣的一页。

  • 标签: 林则徐 国际法准则 中国近代史 民族英雄 道光皇帝 外国侵略者
  • 简介:中国是最早发现、命名、开发经营和管辖南海诸岛的国家。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的主权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20世纪70年代以后产生的“南海问题”,主要指部分南海周边国家侵占南沙岛礁导致的与中国的领土主权争端,以及南海周边国家单方面划定管辖海域,从而在海岸相邻或相向国家之间产生海域划界问题。近年来,南海问题中的国际因素迅速增强,主要表现为片面地援}f《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中国南海断续线进行指责和质疑。通过总结南海断续线由来和发展的历史经纬,分析断续线的性质和法理依据,论证断续线是一条历史性权利线。中国在断续线内的南海海域享有对南海诸岛的主权和包括历史性捕鱼权、传统的航行权在内的历史性权利。

  • 标签: 南海问题 南海断续线 九段线 历史性权利线
  • 简介:<正>随着我国国际往来的增加,国际愈来愈受到有关教学和科研单位以及实际工作部门的重视。在《奥本海国际》中译本第二次印刷出版之后,人们关切地询问:还有哪些重要的国际专著翻译出版呢?目前,由商务印书馆组译出版的奥地利著名法学专家阿尔弗勒特·费德罗斯《国际》已与读者见面。资德罗斯1890年2月生于奥地利因斯布鲁克,1913年毕业于维也纳大学法律系,获得法学博士。起初他担任法官,1918年进入奥地利外交部服务。1921年任维也纳大学国际

  • 标签: 一般国际法 奥本海国际法 实际工作 罗斯 国际社会 国际法学
  • 简介:国际是以体系的形式存在与发展的。构成这个体系的国际范,具有不同形态,分属众多部门,归于若干板块,由此形成了国际范的三种体系结构,即形态结构、部门结构和板块结构。对这些结构进行分析,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国际存在与发展的特点,认识国际范间协调的规律,从而提供国际体系结构有序化的理论支持。

  • 标签: 国际法 法律规范 体系结构
  • 简介:国际国际交往中具有法律拘束力的原则和规则,是国际关系的准则。作为国际中核的"国家责任"则体现了国际的强制性,是保证国际主体遵守国际范的重要法律手段,它不仅对于维持正常的国际关系、稳定国际秩序具有重要的意义,且作为对国际关系进行法律调整的强力工具而促进国际的发展。迄今,"国家责任"不仅扩大了其主体范围,且从传统的国际不法行为之责任发展到跨界损害责任,而跨界影响的国家责任更是一个亟待深入研究、解决的新课题。

  • 标签: 国际法 国家责任 跨界损害 跨界影响
  • 简介:冷战后,“干涉”、“人道主义干涉”,常被“国际干预”取代。主张“国际干预”的理由或前提或条件,是被干涉地区或国家的人权状况,即在那里出现了严重的人权灾难。为使“干预”顺利进行,须得限制乃至否定被“干预”国家的主权。出现了“人权高于主权”,各……

  • 标签: 国际干预 人权高于主权 国际法 人道主义干涉 人权状况 冷战后
  • 简介:“人道主辽干涉”的理论是主权与人权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代国际上形成了传统意义上的“人道主义干涉”及其理论,但是,《联合国宪章》制定以后,“人道主义干涉”及其理论被国际所否定和摒弃。西方学者对“人道主义干涉”的理论存在着二种对立的观点。主张“人道主义干涉”为合法的观点,成了西方国家侵犯别国主权、武装干涉别国内政的借口和工具。我国学者普遍否定“人道主义干涉”及其理论,但也存在着模糊的观点,混淆了与联合国体制下人道主义救援的本质区别。“人道主义干涉”,不仅在理论上是错误的,而且是违背国际的,其实质是否定国家主权、干涉别国内政。联合国安理会采取的执行行动,是对于威胁和平、破坏和平以及侵略行为的应付办法,安理会对于严重侵犯人权的国家采取的军事行动,其真正目的仍然是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而不是单纯的为了一国的人权问题进行干预。更不是所谓的“人道主义干涉”。

  • 标签: 人道主义干涉 国际法学 主权 内政 和平 侵犯
  • 简介:国家不仅是一种建立在实效性原则上的实体,也是一种国际主体身份的建构与认同。国际社会里的共识观念、秩序和规则对国家身份的建构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在现代国际社会里所逐步形成并可把握运用的主要是一些基本的框架和原则。而建立在客观基础上博弈互动的承认则对国家身份建构具有重要的构成性质、意义和作用。国家作为一种主体身份是可以独立存在和传承、延续的。因而,把实效性要素与主权要素等非实效性要素相结合的国家身份建构是恰当合理的,国家身份的建构不能简单地依靠国际则的制订与完善,它只能是在一定的国际框架、原则基础上由各种因素复杂博弈而成。

  • 标签: 国家 身份 要素 建构 主权 承认
  • 简介:女权主义者以批判的态度研究国际,认为国际的造法过程排斥女性。她们要求改革这些规范和过程以考虑妇女的权益。女权主义者从性别的重要性的角度,强调需要进一步研究国际的传统领域。她们认为,如果同意彻底重建传统国际的论述和方法,能提供一种选择的世界观。女权主义者的方法论对许多已被接受的学术传统提出了挑战。

  • 标签: 女权主义 国际法方法 国际法 妇女公约 性别歧视
  • 简介:法律渊源是国际的传统理论问题。尽管对国际渊源的定义有不同的理解,但许多学者都认为《国际院规约》第38条列举了国际渊源的具体表现形式。近几十年来,国际习惯法的作用随着条约的大量产生而有所减弱,但国际习惯法依然具有其存在的独立价值,它在条约所末涉及的国际社会的诸多领域,仍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 标签: 法律渊源 国际法 国际习惯 司法判例
  • 简介:一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家,但中国的国际学却十分年轻。国际历来被认为是欧洲文明的产物,自1864年美国人丁韪良将其同胞学者惠顿的《国际原理》介绍到中国算起,国际正式传入中国距今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而作为研究国际的科学,国际学在中国的历史就更短了,严格来讲,旧中国并没有自己独立的国际学。

  • 标签: 国际法学 国际法问题 丁韪良 中国国际法年刊 欧洲文明 惠顿
  • 简介:防空识别区(AirDefenceIdentificationZone,即ADIZ),是指从一个国家的陆地或水域表面向上延伸的划定空域,在该空域内,为了国家安全,要求对航空器能立即识别、定位和管制。1950年和1951年,美国和加拿大先后建立防空识别区,向大西洋和太平洋延伸几百海里。凡进入防空识别区的航空器,必须报告身份,以便地面国识别、定位和管制。现近20个国家或地区建立了这类区域。今年4月,发生在我国南海上空的中、美撞机事件,引起了世界的普遍关注,也引发了国内法学界的思考,有学者即曾提出了设立我国的防空识别区的建议。本文最早刊登在《哈佛国际俱乐部公告》上,后重载于1964年的《阿尔贝达法律评论》第3卷第2期。文章对美、加两国设立防空识别区的法律依据等相关问题作了详尽的阐述。虽时间久远,但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现经作者同意,译成中文,特此刊发,以期有助于我国的理论及实务部门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 标签: 防空识别区 国际法 邻接空间 ADIZ 法律性质
  • 简介:中国国际学的双维主流化要求中国国际学在中国法学界和全球国际学界两个系统中进入主流视野。这是基于中国国际地位与学术进步的历史进程,基于国际学当前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而确立的新时代发展目标。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国际研究领域有很大扩展,研究成果数量显著增加,研究课题不断迈向前沿,研究水准逐渐提升,在很多领域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尽管如此,中国国际学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值得认真审视和反思,特别需要从理论争点和实践困境入手,得出真正具有洞见价值的解释和具有指引意义的建议和方案。国际学双维主流化的提升路径应当提纲挈领、突破要点。其中,人的因素核心在于倡导敬业精神;研讨论题的关键在于坚守实事求是,研究方法的要点注重实证分析。同时,也必须强调国际学与其他学科的理论与观念充分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践前沿有效配合、良性互动。由此在中国法学界和全球国际学界书写国际的中国范式。

  • 标签: 中国 国际法学 双维 主流化
  • 简介:随着网络空间国际治的不断推进,网络恐怖主义犯罪国际治理引发了国际社会和学界的普遍关注。网络恐怖主义犯罪国际治理的主要法律依据是现有网络犯罪国际公约,部分公约直接或间接涉及网络恐怖主义犯罪,但它们的实体、程序和国际合作规则的适用均存在不完善。问题可归因于它们均未对网络恐怖主义犯罪的概念进行规定,相关实体性罪名规范过于简单,亦未针对该罪的特性设置相应的程序规则。改进网络恐怖主义犯罪国际治理情况应从明确界定网络恐怖主义的概念并增设专门的刑罚规则与程序规范入手。

  • 标签: 网络恐怖主义 国际法治理 网络犯罪国际公约
  • 简介:在明清中西交流过程中,西方的国际开始了在中国的启蒙之旅。其中标志性的事件有二:西方传教士翻译了西方早期的国际著作;在西方传教士参与的中俄条约谈判中,国际得到了运用。这样一个起点值得注意:传教士的桥梁作用;国际学知识翻译的西述中译方式;国际输入中国有其外来压力的背景。

  • 标签: 近代中国 国际法 传教士 尼布楚条约
  • 简介:<正>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是现代国际的一项重要原则.《联合国宪章》(以下简称《宪章》)将这一原则作为联合国组织的首要宗旨,并规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各种方法,其中包括极其重要的司法解决方法.联合国国际院是现今国际上适用司法方法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主要机构。国际院四十多年来,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确认与发展国际等方面作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

  • 标签: 国际法院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国际法学 联合国组织 强制管辖权 重要原则
  • 简介:一、前言:全球权力格局中的联合国组织联合国组织建立于世界大战结束之时是历史的事实。而且,不能忽视的是,世界组织在其结构中反映了源于战争的力量平衡。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战争的胜利力量起草了《宪章》并形成1945年的战后秩序这一事实可以解释否决权的制度并入《宪章》之内规定。在这一特定的历史转折点的优势力量格局这一点看来,《联合国宪章》是普遍法治的努力与战后强权政治的需求互相妥协的结果。1945年,作为赞助联合国的政府的强大力量(这些国家定义了其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会员资格;而且将其特更多还原

  • 标签: 联合国 国际法治 恐怖主义 单极力量结构 恐怖行动 反恐怖主义
  • 简介:人民币汇率问题近年来在国际上备受关注。本文以国际为视角封汇率问题进行分析,阐述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原则和内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贸易组织在解决相关国际争议上的管辖范围与相互关系,指出中国的汇率政策完全符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相关规定,依法履行了相关国际条约义务。国家货币主权完全属于一国内政,国家有权独立自主地行使本国的货币主权。人民币汇率改革应坚持三个原则,即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

  • 标签: 人民币汇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
  • 简介:国际的适用与我国宪法的完善刘爱文国际作为国家间协调意志的产物,对主权国家具有拘束力,客观上要求国家采取必要的国内立法措施保证国际在本国的实施。保证国内法规范与国际范的一致,忠实履行依国际而承担的义务,就是国际在一国国内的适用问题,统者...

  • 标签: 国际法规范 国际条约 法的适用 我国宪法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国内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