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8 个结果
  • 简介:犯罪结果概念辨析鲜铁可犯罪结果(亦称危害结果)是刑法学中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它与犯罪行为、因果关系及犯罪未遂一系列问题密不可分。然而,犯罪结果的概念,至今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犯罪结果是犯罪行为对犯罪客体已经造成的...

  • 标签: 犯罪结果 抽象危险犯 危险结果 犯罪构成要件 非物质性 危险状态
  • 简介:<正>近年来,随着国际刑事法院(InternationalCriminalCourt)的成立,我国法学界对国际刑法(InternationalCriminalLaw)的研究日益升温,出现了大量的有关国际刑法的书籍和论文,对我国国际刑法学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然而,在这其中却存在着一个令人不安的现象,那就是对国际刑法的概念缺乏深入的探讨,很多人在使用"国际刑法"这个概念,但是对国际刑法的内涵和外延并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而事实上,国内刑法学

  • 标签: 国际刑法 国际法规范 国际刑事法院 国际犯罪 国际不法行为 司法合作
  • 简介:'民事诉讼行为论'源自大陆法系,我国对于这一理论的研究还很欠缺。欲构建科学的诉讼行为理论体系,就必须从诉讼行为的概念入手。民事诉讼行为的概念,主要有效果说、要件效果说、主要效果说、预期效果说、广狭义说等观点。这些观点各有优劣。相比较而言,广义、狭义说比较合理,广义的诉讼行为包括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实施的各种具有诉讼法意义的行为,狭义的诉讼行为仅包括法院、当事人和检察机关依法实施的能够推进诉讼进程的行为。

  • 标签: 民事诉讼行为 概念 辨析
  • 简介:一、前言钱德勒讲过:'由一组支薪的中高层经理人员所管理的多单位企业即可称之为现代企业'。现代企业制度与近代传统企业相比的根本区别在于由'经理革命'带来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公司的最高经营权由经理掌握。'经理革命'极大的推动了公司的发展,但又不可避免的带来了经营者和所有者利益相背离的'经营者控制(managementcontrol)问题'。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走的是一条以放权让利为特征的渐进道路。在此过程中,经理人员的权力被恶性扩大,'内部人控制'现象十分严重,公司利益时常遭受经理人员的侵害。为此,我国学界也开始重

  • 标签: 公司经理 概念 性质 法律地位 公司法 公司代理人
  • 简介:"违制律"是中国古代律典及实践中常见的一款罪名,具有较强的笼统性和涵摄性。通过对"制书"等皇帝的御用公文进行梳理,可以界定出"违制律"的概念本源是因违反皇帝公文而致罪。"违制律"源起何时一直存在争议。其实"违制律"的雏形最晚肇始于西汉高祖时,在唐朝被纳入到律典中,为后世律典所承继,并被广泛适用。学界对"违制律"的研究不多,且存在概念混淆、考证错误等情况,因此对古代的"违制"现象进行辨析亦十分必要。

  • 标签: 违制律 制书 渊源流变 律典 逾制
  • 简介:梳理群体性事件表述的历史脉络,正确认识和区分群体性活动、骚乱事件、暴乱事件、泄愤事件、群众运动、群体性案件、集体上访、社会运动等与群体性事件及其关系,为合理定位、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打下理论基础。

  • 标签: 群体性事件 演变 相关概念辨析
  • 简介:通过家庭暴力法律特别规制的必要性反推出家庭暴力主体可能具备的两个因素,即“亲密因素”与“共居因素”;并基于上述两个假定因素,构建了“亲密关系”、“共居关系”、“扩张关系”、“依赖关系”四个家庭暴力主体关系模型,并对其适用范围做出了界定。同时总结了家庭暴力主体关系模型的两次演变过程,即“由‘依赖关系’模型转向‘亲密关系’模型”与“‘亲密关系’模型的异化”;并基于此证伪了现行司法解释中“家庭成员”的概念,同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标签: 家庭暴力 主体关系 家庭成员 亲密关系
  • 简介:<正>一个多世纪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相继立法,并明文规定,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在一定条件下造成危害社会后果的,不负刑事责任。这是基于人类对精神疾病的共同认识,即精神病人的异常行为是疾病的后果,精神疾病可破坏或削弱病人对自己行为的辨认和控制能力,从而产生既可损伤自己,也可危害他人或社会的行为。这些行为虽在客观上造成了危害社会的结果,但是他与精神正常的人出于故意或过失的犯罪是不相同的。他们的危害行为往往是由于不能抗拒或不能预见的原因——精神疾病状态引起的。这类病人

  • 标签: 控制能力 精神疾病 精神病人 异常行为 危害行为 辨认能力
  • 简介:确定行政被告的正确标准应当是行为主体标准,而不是现行法律和理论通说主张的“行政主体资格说”。行为主体标准,是一个简单标准、事实标准、程序标准、直接标准和可选择标准。它是由行政权的代表性、利害关系因素、行政救济责任内容要求以及简易便民原则所决定的,因而能够克服“行政主体资格说”存在的标准混淆、套用民事理论、复杂不便民、限制救济范围的扩大、逻辑上自相矛盾等天然缺陷。

  • 标签: 行政被告资格 行为主体 行政权 简易便民原则 行政责任主体 行政主体资格
  • 简介:法律渊源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实质是法学意义上的法律渊源和法律意义上的法律渊源之分。法学意义上的法律渊源概念出于法学研究的需要,可以不予统一和严格界定。但法律意义上的法律渊源概念必须澄清它的含义。法律意义上的法律渊源的认识目前大致有三种视角,即司法中心主义、立法中心主义和法律现实主义。通过对它们的分析,本文主要从司法中心主义视角出发,并融合了立法中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提出了自己的认识。

  • 标签: 法律渊源 司法中心主义 立法中心主义 法律现实主义
  • 简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要加强对教育的监督和问责制度的建设。我国对高校问责制的研究还刚刚起步,学界对高校问责制的解读未能涵盖高校问责制的全貌,一些重要问题未能得出合理解释,甚至产生了误解。本文认为,高校问责是针对"高校"这个实体的,其本质不在于责任的追究,它是一种与外界进行沟通和改进自身工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高校要为自身是否尽到职责而承担一种"证明责任"。本文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六个方面对高校问责制的内涵进行解释,期望对高校问责制的构建有所意义。

  • 标签: 责任 问责制 高校问责制
  • 简介:“法律融贯论”一词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从类型学上看,法律融贯论至少可分为认识性法律融贯论、构成性法律融贯论、整全性法律融贯论三种.认识性法律融贯论是一种关于法律知识的证成理论;构成性法律融贯论是一种关于法律本质以及正确裁判的理论;整全性法律融贯论则是一种关于法律知识最优证成理论的广义融贯论.从真理论的角度看,认识性法律融贯论属于真理证成计划,构成性法律融贯论属于真理形而上学计划,而整全性法律融贯论则对认识性法律融贯论的真理论价值给予元理论说明.三种融贯论互不具有可替代性.

  • 标签: 法律融贯论 认识性法律融贯论 构成性法律融贯论 整全性法律融贯论
  • 简介:目前司法领域对受审能力缺乏明确的立法规定,实践中也没有统一标准。本文就受审能力的适用于诉讼的范围、受审能力的二分法、评定程序等问题,从法律而非医学的角度来进行分析。以纠正目前对受审能力的部分错误认识。

  • 标签: 受审能力 适用范围 二分法 程序
  • 简介:相邻关系与地役权均属物权法的重要内容,二者在司法实践中很容易混淆。笔者从二者的性质、产生依据、生效条件、存在条件、是否有偿、存续期间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阐述了二者的不同之处。

  • 标签: 相邻关系 地役权 辨析
  • 简介:中国传统刑法教义学中的因果关系理论亟待更新是学界共识.客观归责理论以更科学及客观化的阶层标准,有效弥补了相当因果关系理论不能处理降低风险时排除行为人归责等问题的漏洞,是更新我国因果关系理论较优的选择.客观归责理论在我国刑法中可置于犯罪客观方面进行定位.针对其在三阶层体系下“统合三阶层犯罪论体系”的断言不能成立,但其内部的替代性风险及风险升高问题仍需进一步研讨.

  • 标签: 客观归责 相当因果关系 三阶层犯罪论体系 替代性风险 风险升高
  • 简介:税收立宪构成了财政立宪的基础和关键。根据宪法是否以专章规定财政为标准,财政立宪可以分为形式财政立宪和实质财政立宪;根据财政立宪的发展阶段不同,可以分为近代财政立宪和现代财政立宪。我国应该以完成近代财政立宪为主要目标,积极回应现代财政立宪的挑战,同时,积极推进实质财政立宪,为实现形式财政立宪创造条件。

  • 标签: 形式财政立宪 实质财政立宪 近代财政立宪 现代财政立宪
  • 简介:《刑法修正案(八)》关于"入户盗窃"的规定,在实践操作层面的争议较大,往往涉及罪与非罪等问题。"入户盗窃"侵害了住宅内财产的所有权和公民住宅安宁权双重法益,应属于复行为犯。"入户盗窃"存在未遂形态,入户物色财物作为"入户盗窃"犯罪的着手,以区分既未遂形态,应坚持以行为人实际控制财物作为既遂的标准。

  • 标签: 入户盗窃 法益 复行为犯 犯罪未遂
  • 简介:理论界对消费者权利性质的认识有三种不同观点即特别民事权利论、复合性质论和人权论,笔者在分析这三种观点的基础上得出消费者权利的性质体现了人权属性。

  • 标签: 消费者权利 特别民事权利论 复合性质论
  • 简介:本文对合同保证理论与实务中的六个疑难问题,举出特例试作辨析.内容包括:1、“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承担连带责任”约定的保证方式辨别;2、“保证期限直至主合同项下贷款本息还清为止”约定的效力;3、一般保证中“保证期问适用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的理解;4、债务人分立、合并与保证责任的关系;5、主合同变更对保证责任的影响;6、保证合同约定效力的影响因素与后果处理.

  • 标签: 保证方式 保证期间 责任免除 效力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