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6 个结果
  • 简介:本期难点研讨就浙江温岭虐童事件展开讨论,读者来稿踊跃,从不同角度各抒己见,因刊物版面有限,对部分文章摘要如下:关于虐童行为是否入刑的问题。汉沽院马乐明《虐童行为不宜入罪的法理思考》认为现行刑法规定没有依据对该案定罪处罚,对虐童行为入罪不符合刑罚谦抑性的要求;本案可以通过民事、行政等途径得到救济;

  • 标签: 文章摘要 刑罚谦抑性 定罪处罚 法理思考 行为 入罪
  • 简介:哈特认为,以“外在观点”为基点的法律理论,不能成功地呈现法体系的明显特征,因而难以在复杂的法律生活中得以适用。作为反思性批判态度的内在观点,通过“将惩罚从法律概念的组成要素中驱逐出去”,有效地解释了受约束的状态,并很好地支持了这一事实,即法律的主要功能在于作为社会生活的主要标准,“控制、引导和计划我们的生活”,因此具有很强的实践品格。从外在观点到内在观点,这种转向有很大的方法论上的意义,也对当下中国的法治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 标签: 外在观点 内在观点 结语
  • 简介:110最早是设在刑侦部门的报警电话,功能单一,不为人熟知。1990年左右,福建漳州公安机关提出“有警必接、有难必帮、有险必救、有求必应”的承诺,简称“四有四必”,广大群众这才知道,有困难可以找民警,警察服务于民的色彩开始显现起来。1996年,公安部将“四有四必”推向全国,“四有四必”成为公安队伍一块响当当的品牌。然而,今年1月10日浙江嘉兴市警察却悄悄揭下了悬挂在嘉兴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的“有警必接、有难必帮、有险必救、有求必应”的标语牌。这是浙江省警方首次明确撤销110报警服务台“四有四必”承诺。对此,舆论议论纷纷,广大群众怅然若失。

  • 标签: 辩论会 110报警服务台 110指挥中心 实录 现场 碰撞
  • 简介:“性贿赂”立法问题引起了广大媒体及民众的关注和讨论。近日,《人民日报》、《检察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晚报》和《北京青年报》等新闻媒体,都刊登了有关“性贿赂”问题。的文章,对此展开了积极讨论,现将讨论的观点综述如下。

  • 标签: 性贿赂 检察 立法问题 民众 《中国青年报》 媒体
  • 简介:哈特在1961年《法律的概念》一书中首次明确提出"内在观点"理论。通过"内在观点"作为桥梁,传统法律实证主义所强调的服从也就完成了向义务的转变。在与德沃金的论战中,哈特以及其他的法律实证主义学者对"内在观点"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笔者也提出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加入一些新的视角,明晰"内在观点"的外延。

  • 标签: 内在观点 哈特 规则 义务
  • 简介:<正>经济法学领域自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形成了百家争呜的局面,涌现了众多的理论观点。在这些理论观点中,无论是纵横经济法论、纵向经济法论、计划经济法论、综合经济法论、学科经济法论,还是经济行政法论①,都是从不同角度,针对经济法制实践,作为各种立法对策而提出来的,都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但是,它们是否都能对我国的法

  • 标签: 经济法 经济行政法 纵向经济 学科经济法 计划经济 经济体制改革
  • 简介:我国代表人诉讼机制在实践中适用的较少,学界对此有三种解释。我国代表人诉讼与美国的集团诉讼并没有关联,并非超前的立法;代表人诉讼的适用对象是重大权利型的群体纠纷,并具有显著的权利保障和效率优势,不能笼统地和美国集团诉讼进行优劣比较;实践中代表人诉讼适用的不多,但并非都是部门利益和司法不独立的产物,解决群体纠纷的诉讼机制应当是多元并且可以选择的。我国代表人诉讼机制应当从修订自身制度设计、界定多元的群体诉讼机制以及规范法官程序选择权能三个方面入手予以完善。

  • 标签: 代表人诉讼 集团诉讼 多元化
  • 简介:一、系统论观点及其给我们的启迪(一)系统论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组成该事物的各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能表现出特定功能的一个有机整体,这个有机整体就是系统。如:细胞就是一个由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以一定的结构组成,表现生命现象的系统。(二)结构和功能。任何系统都包含着两重联系:一是系统与内部各要素、要素与要素之间的联系,一是系统与周围环境(其他系统)的联系。前一种联系,我们称为系统的内部联系,也就是系统的结构。所谓“结构”就是系统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形式。

  • 标签: 现代汉语语法 系统论观点 动宾式 语言结构 有机整体 名词性偏正词组
  • 简介:<正>或许是由于工业化和商品化时代滥用理性和"计算"规则的缘故,我们现在已愈来愈丧失了黑格尔所称谓的"理念的感性显现"(审美)的能力。崇高物象的心灵激荡,"无利害感"的游戏冲动.诗歌语言引动的惊异与纯喜,无限想象的自由伸展的渴望,"风格"、"趣味"的体验与追求。以及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所描绘的"酒神

  • 标签: 法美学 法律人 观点看法 美学价值 艺术作品 法律评论
  • 简介:本文探索循环经济与生态系统的关系,明确生态学为循环经济立法的理论依据之一,据此阐述循环经济基本法的理论构架,以共生、仿生、复生作为两种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目标定位以及相关的生态法律制度创新.

  • 标签: 循环经济 经济立法 科学依据 系统观 导论 生态系统
  • 简介:听证是体现正义、公开等价值的重要制度,而听证笔录的效力则是听证制度的核心内容。但是我国只是在《行政许可法》中规定了听证笔录的效力,对于听证笔录在行政处罚、行政诉讼、行政复议中的法律效力并没有作出相关规定,本文将首先阐述行政听证笔录之概念及其效力,然后进一步论述我国应作出的选择以及如何完善我国听证笔录的效力。

  • 标签: 听证笔录 案卷排他性原则 听证笔录的效力
  • 简介:中国传统的侦查文化产生于中国的传统社会,是这一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中国传统侦查文化与传统政治关系密切.随着中国传统政治的发展,专制的不断加强,侦查文化也逐渐发达。中国以农耕经济为特征的传统经济对传统侦查文化的影响很大。用智慧进行侦查和破案、用文字记录侦查的经验等常见于中国史籍。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核心,其与中国传统侦查文化的关系也十分密切。有侦查职能的官吏受过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要学习与传统文化对接的礼法结合的法律。中国传统的侦查文化也渗透进传统法文化。

  • 标签: 传统 侦查文化 传统社会
  • 简介:一、关于法律监督的界定法律监督与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逻辑上具有种属的关系,或者可以说界定法律监督的概念对阐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涵义有着重要意义,这一点在当前的宪政体制和传统的理论框架内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检察机关 法律监督 法制建设 监督权 监督范围 检察权
  • 简介:消费者法以确保消费者权利为目的,对近代法之大原则的契约自由原则进行了大幅度修改。该法正视作为当事人的消费者与经营者在现实中所处立场的不同,对近代法上以理性抽象的“人”为前提的法主体,以及平等当事人之间自由缔结的契约这一模式进行了变更。消费者法和消费者问题中,迫切地需要对现在消费主要舞台的“家庭”和由经营者提供商品场所的“市场”,以及进行行政规制的“国家”这三者的纵向关系,或者这些构成近代社会的三大领域的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再思考。

  • 标签: 消费者问题 哲学观点 契约自由原则 立法 日本 近代社会
  • 简介:本文从比较法角度探讨财政宪法的基本问题,有关财政宪法上的基本原则,包括财政民主主义、财政法定主义、财政健全主义、财政平等原则与社会国家原则、市场经济友善及促进原则等,以发挥财政法上之财政收支管理功能、社会正义功能以及促进经济发展功能。有关国家财政收入及支出,涉及国民负担以及公共服务之生活权益事项,均应有国民之参与,并经国会之审议同意。故有关课税收入事项应适用租税法律主义,非税公课也应适用法定原则,应有法律规定为依据,预算支出也应经国会审议通过又有关国家财政收支状况也应资讯(信息)公开,以接受国民监督。关于财政收支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政负担之划分原则,应采取任务与支出责任连接原则。各级财政收入之划分应配合对应其基本任务需要之财政支出。有关转移支付之分配,应满足各地方之基本财政需要以及支应特别灾害事故等负担支出,以使国民享受政府公共服务之均等化,以促进各地方均衡发展为目标。有关预算宪法之各项原则,包括地方预算自主原则、整体经济均衡原则、预算案之基本原则之中央统一立法权、预算之完整性原则、财政收支平衡原则、财政稳定之监督(避免预算危难)、预算之暂时执行授权、责任政治原理、预算执行之监督等。

  • 标签: 财政宪法 预算宪法 财政民主主义 财政法定主义 财政平等主义 财政收支平衡原则
  • 简介:公共利益是一个人言人殊的问题。我国学术界有关公共利益的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十种:一是认为公共利益是一种特殊利益;二是认为公共利益是排斥商业利益的利益;三是认为公共利益是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四是认为公共利益就是一种公共需求;五是认为公共利益就是一种价值;六是认为公共利益就是一种整体利益;七是认为公共利益是社会活动的根据;八是认为公共利益是一种代表统治阶级的政府利益;九是认为公共利益是一种由个人(团体)利益构成的非真正的整体利益;十是认为公共利益是一种综合利益。这些观点都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但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准确理解公共利益的含义需要综合各种认识。

  • 标签: 公共利益 观点 评介
  • 简介:传统诉讼文化乃是一笔瑕瑜互现的法律遗产,但身处现代西方语境中,我们经常有意无意地扩大其负面的影响,忽视其合理因素。本文以"诉讼认识论——诉讼观念——诉讼模式"为视角,全面审视传统诉讼文化在诉讼制度现代化的进程中存留和发展的可能性。

  • 标签: 传统诉讼文化 “无讼” 诉讼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