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犯罪控制是社会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国家机关运用自己手中掌握的国家机器,通过各种措施,发现、制止和打击犯罪,以防止和减少犯罪危害的过程。犯罪控制的主体主要是负有犯罪控制职责与职能的国家犯罪防控职能部门;犯罪控制的客体是诱发犯罪的原因——即与犯罪有关的人、物、情景等因素;犯罪控制的基本手段从高到低依次包括政权、法律、纪律、宗教、道德、习俗等社会规范层次。为了实现犯罪控制的目标,必须设计具体的犯罪控制指标和制定明确而有力的奖惩性保障措施,将犯罪控制在正常度以内。

  • 标签: 犯罪控制 主体 客体 手段
  • 简介:单位犯罪的经济原因是为单位小团体利益所驱使而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社会方面原因:立法滞后,执法不严,管理不善。控制单位犯罪的基本对策:以新刑法为依据,有力地打击单位犯罪;加强对单位教育,提高单位领导人员的素质;建立单位犯罪控制体系。

  • 标签: 单位犯罪 原因 控制
  • 简介:犯罪控制是一个结构体系,它由犯罪和社会控制两个子系统组成,犯罪是最活跃的原子核,向四周辐射犯罪能量,而其它的社会控制层则呈分层状地包围着这个原子核,防止其破坏最基本的社会循序控制犯罪应从构社会控制的体系入手,综合地运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法律的手段,才能收到实际的效果。

  • 标签: 犯罪控制结构 社会控制 刑法 组合排列 程序运用
  • 简介:<正>防范与控制犯罪,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它是整个国家、社会的任务。它包括消除一切犯罪原因、条件,铲除犯罪根源,以及最后从根本上消灭犯罪。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综合治理就具有广义的防范犯罪的意义。刑事侦察学中的防范与控制,是一个狭义的概念。主要包括:刑事调查;对刑事

  • 标签: 控制犯罪 防范 消灭犯罪 犯罪原因 综合治理 刑事侦察学
  • 简介:刑罚(criminalpunishment)是对犯罪行为的一种强制性、惩罚性的司法反应,刑罚威慑则是基于趋利避害的人之本性,以刑罚的严厉性来控制犯罪发生的无形力量。刑罚威慑具有双重功能,即针对已然犯罪的特殊威慑功能和针对未然犯罪的一般威慑功能。刑罚威慑在犯罪控制和维护稳定方面的确功不可没,但是缘于其先天的内在局限性及致罪原因的复杂性,刑罚威慑在犯罪控制方面所起的作用是有其限度的,任何希冀通过加大刑罚量达到消灭犯罪控制犯罪的努力都将事与愿违。刑罚威慑的目标应定位于将犯罪现象控制在社会所容忍的限度以内,而在司法实践中要达到这一目标还必须兼顾若干影响刑罚威慑效能的因素。

  • 标签: 刑罚威慑 犯罪控制
  • 简介:群体犯罪是指以地域、行业为犯罪区域,以村落、街道、社区不特定多人为犯罪个体,在社会劣迹团体的压力下,个人放弃自己的行为规范而同时实施相关犯罪行为的犯罪形态。它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是一定时期人们社会心理的突出表现,是新形势下团伙犯罪的又一表现形式。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们国家加大了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力度,

  • 标签: 群体犯罪 团伙犯罪 犯罪行为 犯罪形态 国家 街道
  • 简介:网络犯罪是一种犯罪的新形态,网络犯罪的预防和控制机制是一项综合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文中从建立网络警察队伍、建立网络犯罪的防范机制、防控网络犯罪的对策、网络犯罪的防范技术几个方面进行了讨论,重点阐述了网络犯罪的防范技术。

  • 标签: 网络犯罪 预防控制 机制
  • 简介:“擂肥”现象已经成为当前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发展动向,而且已表现出相当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犯罪场论的重要价值在于揭示犯罪行为在其生成之前的最后一个环节中的基本特征和规律。为我们预防和控制犯罪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模型。在“擂肥”犯罪场中,我们可以从各结构性要素的基本特征入手,揭示“擂肥”犯罪场的生成机制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共同作用最终激发“擂肥”犯罪的原理,并据此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和控制“擂肥”犯罪现象的基本对策和建议。

  • 标签: “擂肥” 犯罪场 潜在犯罪人 犯罪控制
  • 简介:201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最新的刑事诉讼法修改决定,其中在“侦查”一章中增加了第八节“技术侦查措施”,正式确立了“控制下交付”在我国的合法地位。鉴于社会安全的考虑,实践中最常用的是“无害控制下交付”的手段,然而该手段却引发了不能犯未遂与能犯未遂的争议问题。准确界定“无害控制下交付”中的未遂形态以及解决该新型刑侦措施所带来的法律问题,需要对不能犯理论的正确解读和对走私、贩卖、运输毒品罪的停止形态的分析,如此,方可使该刑侦措施发挥出最大效益。

  • 标签: 无害控制下交付 不能犯未遂 犯罪形态
  • 简介:转型社会存在重新犯罪与转型社会之间深层矛盾的关系:有计划的产业结构调整与无序、无保障的人员迁徙;迁徙、变动、初偶犯急增与单纯的“严打”方针;短刑犯、在押犯的构成与传统以重刑犯为重点的行刑体制……因此,实行营造和谐的社会政策,以治本、创新、以人为本的罪犯改造技术,以治恶、完善配套法律是实现重新犯罪有效控制的重要手段。

  • 标签: 重新犯罪 和谐社会 量刑体系
  • 简介:针对我国证券市场刑法控制的困惑,本文从控制分析证券犯罪的意义入手,认为刑法控制必须符合我国的刑法目的,并对国家征治证券犯罪的强制力程度和市场对其反馈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指出当前我国对证券犯罪的打击惩罚应注意的问题。

  • 标签: 证券犯罪 刑法控制 刑罚控制 刑事立法 强制力
  • 简介:刑法关于犯罪预备和犯罪未遂的规定.司法实践中应如何理解及运用?文章以杨桌脱逃案为切八点.系统阐述了二者的由来、构成条件,区别及认定.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案的判决。

  • 标签: 犯罪预备 犯罪未遂 着手实行犯罪
  • 简介:一、问题的提出中国犯罪学研究会1993年4月下旬在温州召开了第二届学术讨论会。会上交流的情况,充分说明改革开放14年是温州历史上经济发展的最好时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育和发展,温州的犯罪出现了大幅度上升的现象,犯罪数量、质量、结构、趋势都发生了明显变化。以“严打”以来的10年作为一个阶段来看,1983年全市共发生刑事案件6725起,大案313起,到1992年分别上升到10747起和5837起,分别增加0.63倍和17.65倍。10年共发生刑事案件85190起,10年之间,人口发案率从11‰上升到15.83‰。温州是全省高发案地区之一,刑事大案和重大刑事案犯在案件和案犯总数中的比例也逐年增大。就全国而言,这10年来,也是我国犯罪

  • 标签: 经济发展 犯罪控制 刑事案件 学术讨论会 犯罪数量 私有经济
  • 简介:犯罪预防的措施目前主要有条件预防、刑罚预防、被害预防等,它们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但这些措施多从远离犯罪个体的外部客观环境考虑预防犯罪。基于犯罪的本质为道德异常这一观点,以康德“人的理性为自己立法”为哲学依据,道德“立法”的概念是成立的,其在犯罪预防的现实中也是必要的,可行的。合理有效的犯罪预防体系应是以道德预防为中心,其他具体预防措施为辅助,各种预防措施互为依存,互为补充,才能相等益彰。

  • 标签: 犯罪预防 道德 内在控制 传统道德 宗教教义
  • 简介:我国公安机关传统的刑事侦查观念是以打击犯罪为唯一价值目标。在当代政治文明、人权关怀时代背景下,应当树立兼顾犯罪控制与人权保障的二元价值观,在刑事侦查活动中实现两者的平衡,并且根据社会现实的发展表现对其进行适时的价值调整。

  • 标签: 犯罪控制人权保障刑侦观
  • 简介: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以违法状态维持说为基础,本质在于妨害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本罪行为类型除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以外,还包括其他掩饰、隐瞒的行为;本罪的成立,不以犯罪数额为标准,而是以行为人之行为对司法机关正常活动的危害程度为标准。

  • 标签: 掩饰 隐瞒犯罪所得 犯罪所得收益罪 本质 行为类型 犯罪数额
  • 简介:犯罪地图与犯罪分析》([美]雷切尔·博巴·桑托斯著,金诚、郑滋椀译)一书,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雷切尔·波巴·桑托斯博士是美国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副教授,国际犯罪分析领域著名学者,同时兼任国际犯罪分析师协会的常务委员。该书不仅是该领域一本颇具影响力的学术著作,还因其在内容上通俗易懂,在体例上形式多样,成为当前美国大学的刑事司法专业采用的一部经典教材。

  • 标签: 国际犯罪 雷切尔 桑托斯 金诚 出版发行 波巴
  • 简介:在大陆法系国家,对于预备与未遂的界限有两种立法模式。通过对两种立法模式下预备与未遂界限的理论阐释进行分析比较,可以得出应以“行为人为实现犯罪的决意而实施对刑法分则的具体犯罪构成要件所保护的法益具有迫切危险的行为”作为预备与未遂的界限。在预备与未遂界限问题上,中国应选择德国和意大利的立法模式,司法适用中,应建构刑事判例制度。

  • 标签: 预备 未遂 立法选择 司法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