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政府改革者常常发现,从概念到实践、从理念到行动困难重重.意图和结果之间的关系极其复杂、模糊,难以理出头绪.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治理研究者只专注于概念性问题,而根本不考虑这些概念在多大程度上能成为或者不能成为现实.

  • 标签: 新公共管理 行政改革 NPM 发达国家 合同出租 机构改革
  • 简介:根据库恩的科学范式转换的观点,目前公共行政领域的两种范式:公共范式和公共服务范式。两种范式的关系并非替代而是传承与超越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通过他们对理性的关注、对参与的关注、对组织弹性化改革与放松管制的态度的比较来说明。了解两种范式的关系对于解决我国目前建设服务型政府中的一些理论和实践困惑有指导意义,提示我们对公共的成果是批判继承而不是抛弃,最终实现公平、公共利益和效率效能价值的统一。

  • 标签: 新公共管理 新公共服务 关系
  • 简介:公共(newpublicmanagement)是70年代以来的"行政改革"浪潮中的重要实践和理论.由理论基础、核心价值与思想、操作规则与手段三个层次构成.学者们围绕这三个层次,对其进行了广泛的批评.90年代以来的治理(govrnance),对公共的理论基础、核心价值与思想、操作规则与手段三个层次,进行了全面超越与替代.

  • 标签: 新公共管理 理论基础 核心价值 操作规则 管理模式 替代模式
  • 简介:在西方公共行政领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公共理论在日益显现其主导范式地位的同时,也遭到了来自多方面的质疑乃至尖锐的批评,而在对公共理论的种种异议中最具有替代意义的理论模式当数公共服务理论.公共服务理论试图在承认公共理论对于改进当代公共实践所具有的重要价值并摈弃其固有缺陷的基础上,建立一种更加关注民主价值和公共利益、更加适合于现代公民社会发展和公共实践需要的的理论选择.

  • 标签: 西方公共行政理论 当代新发展 新公共管理 新公共服务
  • 简介:公共潮流的推动下,日本的公共部门从中曾根政权开始,进行了一系列"从官到民"的改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以强化公共性为名义的公共部门民营化改革呈现出这样两种特征:首先,改革的真实动力源自政府财政困境,在"官制市场"中引入非营利组织NPO是缓解财政压力这一实质内容的外在形式;其次,NPO组织普遍面临资金不足以及对于政府资金的高度依赖,从而压抑着组织公共性的生长。为走出改革的困境,充分发挥NPO组织的应有功能,由"批判型"市民运动转向"政策提案型"市民运动可能是一条有效路径。即通过进一步培育民间主体,并建构各主体之间的对话机制,使社会力量的公共参与并不仅仅局限于争取和接受政府项目委托,而是延伸至政策提案层面,从而彰显以NPO等社会力量为重要主体的区域治理的公共性。

  • 标签: 日本 公共部门改革 公共性 区域治理 NPO
  • 简介:公共(学)的发展,需要我们对公共的主体、客体和方法等基本问题作更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尤其要注意我国公共与西方公共的本质不同.公共事务是公共的起点,决定了公共行政走向公共的必然态势.我国公共要坚决贯彻中国共产党领导原则;要立足中国国情,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建构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学体系.

  • 标签: 公共管理 公共事务 主体 管理方法
  • 简介:去年年底,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实现了车险保单电子化,并规定不需再将绿色的交强险标志张贴在汽车挡风玻璃右上角.但在今年国庆大假期间,一些北京车主在京外行驶时,却被外地交警以“未张贴车险标志”、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规定为由,开具了罚单.

  • 标签: 不该公民 公民买单 管理失误
  • 简介:公共的本质特征是为公众服务,追求公共利益.宪政的基本价值理念是公民权和民主政治,核心价值理念是限制和制约公共权力和法治.公共不能再追随和传承传统公共行政以效率为核心的价值观,其价值根源需要从宪政所要求的人权、民主、限权、法治的价值理念中去寻找.

  • 标签: 公共管理 价值 宪政
  • 简介:公共强调政治中个人自由的重要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转型期国家的政府改革必须在实现公民自由和提高政府效能间达成平衡。公共的理论内核——自由主义的某些方面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转型期国家政府改革的目标的某些冲突可通过自由主义“权宜之计”来缓解。

  • 标签: 新公共管理 自由主义 发展中国家 善治
  • 简介:公共公共服务是当前西方国家政府治理进程中颇具影响力的前沿改革理论。从理论传承的视角来看,公共服务理论是对公共理论的一种扬弃和超越,两者彰显诸多共性。然而,从公共行政发展的本质来看,公共公共服务是在"效率"与"民主"这两大价值观之间进行取舍或者相互博弈进而衍生出来的一系列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的集合。两者更多地凸显其鲜明个性,这两种理论是在恪守不同价值取向的前提之下,有针对性地寻求不同的理论基础,进而设计不同的制度安排,最后依赖不同的研究方法进行知识积累。多维度辨析这两种理论之异同,对我国推行新一轮行政改革、有针对性地借鉴西方政府改革的成功经验意义非凡。

  • 标签: 新公共管理 新公共服务 价值取向 理论基础 制度安排 研究方法
  • 简介:通过"公共运动"而从传统公共行政理论范式中分化出来的"公共",体现了一种的理论范式整合.传统的公共行政,以韦伯的官僚制来破解庇护主义,以政治/行政分开来化解政党分肥,以文官制度来建构行政组织的基本规范,以泰勒主义来保证效率行政的主导地位.这种行政改进逐渐变成公共行政中的教条主义.结果,官僚制成了官僚主义的代名词,政治/行政两分成了"两张皮",文官制度变成了文牍主义,效率主导变成了缺乏效果的效率.求解这些疑难导致了传统公共行政范式向"公共"范式的转移.而突出公共性、现代性和综合性的公共的理论建构,就是以公共行政为底色而对公共管理主义、政策分析以及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公共治理理论的一次理论整合.

  • 标签: 公共管理 公共行政 理论范式 管理主义 传统范式
  • 简介:区域公共是针对区域经济发展中区域公共问题丛生提出的新型治理理念。目前我国的区域公共主要依靠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省、市政府之间自发协调两种形式实现。总体而言,区域公共的制度化、法制化、社会参与水平还比较低。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辖区政府的不规范竞争、参与主体协作机制的缺乏、GDP至上的绩效考核制度、区域公共政策的缺乏都制约了区域公共的发展。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间竞争、构建多元共治的网络化治理机制、改革绩效考核制度、构建一体化的区域公共政策成为区域公共的发展路径。

  • 标签: 区域公共管理 网络治理 区域公共政策
  • 简介:目前,发展社区警务已成为国际警务改革的大趋势。随着我国公安机关建设逐步与世界接轨并走向正规化,社区警务模式被广泛接受。针对我国社区警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借鉴西方国家社区警务经验,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推进我国社区警务改革:着力构建服务型社区警务模式,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和评估机制,树立善治理念和"打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战略思想,提高警察队伍素质并完善警察培训机制。

  • 标签: 新公共管理 社区警务改革
  • 简介:在对社会治理活动的伦理审视中,我们发现,如果在人类以往的社会治理模式中,治理者的仁爱道德品性缺乏客观保障的话,那么在公共这种新型的社会治理模式中,则要求治理者必须把仁爱作为一种责任和义务来加以承当.公共者的仁爱是博爱与自爱的统一,他能够承当这一道德责任和义务是他成为合格的公共者所应具有的必要条件.

  • 标签: 公共管理者 仁爱 博爱 责任和义务
  • 简介:公共利益与政府利益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公共利益与政府利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公共利益在政府活动中占主导地位,具有导向作用;另一方面,公共利益与政府利益之间又存在潜在的矛盾性。为了促进公共利益与政府利益兼容发展,首先应承认并尊重合理的政府利益,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其次,从法律上进行规范,有效遏制政府自利行为的恶性膨胀,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此外,还须建立健全民主监督制度,采用伦理规范与制度约束有机结合,制约行政人员。

  • 标签: 公共利益 政府利益 内在一致性 潜在矛盾性 兼容发展机制
  • 简介: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场以"摒弃官僚制"为口号的公共运动在西方各国传播开来,改革者批评官僚制导致了组织的僵化和低效率,引起了民主政治的危机,并忽视了组织中人的因素.本文在分析官僚制及公共对其批评的基础上,认为公共并没有实现对官僚制的超越,官僚制仍有其存在的价值.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的行政组织改革应以塑造理性精神,完善官僚制为基本价值取向,同时借鉴西方公共改革的经验.

  • 标签: 新公共管理 官僚制价值 行政组织 改革取向
  • 简介:国际政治经济的深刻变化使得传统的公共行政从理论和实践上受到质疑,的以学习型为内涵的公共的应用,意味着在公共部门中出现了一种全新的典范。这种趋势要求公共部门转换机制并改变与政府和社会的关系,从而以有限政府理念、政府服务理念、政府授权理念、政府效能理念、廉政政府理念建立能快捷反映市场经济需要的高品质的学习型的政府。

  • 标签: 公共管理 学习型政府 理念
  • 简介:社会变迁和政府面临问题的日益复杂性对政府的治理模式提出了的挑战。针对公共运动造成的国家碎片化和跨边界复杂问题的解决,新世纪以来,国外公共行政学者提出了协作性公共理论。本文对国外协作性公共理论的研究进行了述评,指出了协作性公共理论的缘起、概念、表现形式、模式、过程和应用领域,并对协作性公共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 标签: 协作性公共管理 跨边界议题 模式 过程
  • 简介: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许多发达国家公共部门的管理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变革或管理风格的细微变化,而是在政府的社会角色下政府与公民关系方面所进行的改革。本文回顾了公共行政发展演变之路,希望能有益于社会转型之中的中国各级政府。

  • 标签: 国家行政 公共行政 新公共行政 公共管理 新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