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制度伦理适应了道德改革的需要,有效地解决了当前的道德危机。但制度伦理有其限度,即不是所有的伦理都能制度化;制度伦理有悖于道德生成论;制度伦理的价值指向只溯及到形式公正;制度伦理作用的发挥受制于政府公信力的强弱;制度伦理不是伦理建设的最高形式。

  • 标签: 制度伦理 限度 社会秩序 公信力
  • 简介:道德建设不能就道德论道德,社会道德秩序的形成和巩固要通过制度的力量来调整和规范。制度伦理制度伦理化和伦理制度化的统一,它是社会道德进步的基础。要从根本上解决当前道德“失范”的问题,必须从制度伦理环境的建设人手,制定并完善一整套能够有效约束社会成员的合理的制度体系。

  • 标签: 制度 制度伦理 道德进步
  • 简介:行政伦理失范,是行政权力的一种异化现象.克服行政伦理失范的唯一选择就是行政伦理本身的制度化,而行政道德立法是行政伦理制度化的核心内容,其重点是行政组织层面的伦理立法.

  • 标签: 行政伦理失范 行政伦理制度化 行政道德立法
  • 简介:现代社会保障作为一种制度按排从诞生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了。一百多年来,这一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当代世界各国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什么这一制度能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如此迅速发展?究其原因,除了由于其对各国政治、经济发展和稳定的独特作用而被各国政府广泛推行外,还由于这一制度体现了人类社会伦理本质而得到社会伦理的支持。用罗尔斯的话来说,人们对社会制度的选择,“不仅建立在经济基础上,而具建立在道德和政治基础上。”当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探讨和研究社会保障制度与社会伦理的关系,无论是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还是对社会伦理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伦理 伦理原则 公平原则
  • 简介:司法公正的实现离不开司法制度本身的善恶评判。司法公正离不开善制。善制的存在是实现我国司法公正的必要条件。善制包括司法制度形式善和司法制度内容善。善制的道德构成要素包括三个方面:善制应符合正义;善制应真实反映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善制应符合广大民众的是非善恶共识。法官道德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司法公正的实现程度。由于善制在范围、价值诉求和实现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法官品性的德性伦理为补充。

  • 标签: 司法公正 制度伦理 善制
  • 简介:制度伦理,是指制度本身合乎伦理道德与否,是从既定制度的本质规定和运作构架中引出的道德规范和道德价值,或者说,是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对特定制度进行伦理道德的衡量和评价,这里所说的制度,是指宏观层面的制度,它是关于整个社会,整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根本规定,即社会制度,包括社会根本制度及其具体运行体制。

  • 标签: 邓小平 社会主义 制度伦理思想 人民为本 制度为用 共同致富
  • 简介:公权力异化与腐败是权力滥用的两面,而遏制公权力异化和腐败也是人类历史的难题。虽然人们普遍强调从教育、制度和监督的综合治理模式入手来解决公权力异化与腐败问题,但是从制度伦理视角来分析和遏制公权力异化和腐败则是更为清晰和有效的路径选择。

  • 标签: 公权力 异化 腐败 制度伦理 遏制
  • 简介:和谐社会是在制度调节下社会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协调状态,以公平正义为核心构建社会基本制度,协调社会利益冲突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但公平正义制度的认定和施为,首先关涉判定公平正义制度的方法论。马克思制度伦理以生活实践作为制度伦理内容的客观依据,以生存实践为基础,用立足无产阶级的、面向人类整体的自主性"自由"和非奴役性"平等"表征制度的正义,以一定生产力基础上的自由、平等权利表征制度公平,为我们立足经济基础探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由之路、重要内容和制度保障,提供了方法论支撑。

  • 标签: 和谐社会建设 方法论 马克思制度伦理
  • 简介:公共事业组织的伦理建设,不能仅仅依靠道德自律或道德教化来影响公共事业组织成员的行为选择。日益严重的公共事业组织伦理失范现象表明,传统道德自律或道德教化对公共事业组织成员缺乏控制力。公共事业组织伦理的提升与重建必须通过制度化建设来实现。制度化是公共事业组织伦理建设的重要价值取向。公共事业组织伦理制度化,应着重从树立正确理念、合理划分层次、构建立法体系、强化监督机制这四层路径来推进。

  • 标签: 公共事业组织 伦理失范 制度化 路径
  • 简介:对待古老的“孔家店”,“打倒”是不行的,“转化”是必要的,然而“重构”才是根本的。不应该将儒家伦理与基督教伦理简单对比,将前者看成“普遍伦理”,而将后者贬为“特殊伦理”。实际上,儒家伦理既是一种“普遍伦理”,也是一种“特殊伦理”,前者表现为“天人合德”的终极原则、“仁爱”的普遍原则与“先仁后礼”的先验礼制原则,后者表现为“五伦关系”中那种“各得其所、各就各位”的“序位伦理”。“德”与“位”的统一就是“普遍伦理”与“特殊伦理”的统一,因此,儒家的“德位”之思具有深刻的形而上意义。

  • 标签: 儒家伦理 基督教伦理 普遍伦理 特殊伦理 德位合一
  • 简介:漳州110和晋江刑警是我国公安战线上的两面旗帜,也是全国其他行业道德建设的榜样。作为深受全国人民欢迎的110报警服务的原创单位,漳州110的先进事迹早已广为人知,而被人们誉为“特别能吃苦,特别有纪律,特别能战斗”的晋江刑警,则是近几年才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尽管这两个典型有新老之分,知名度也有高低不同,但他们在道德建设上的成功却是相同的。如果考虑到这两个典型同属于老百姓最为关注的公安系统,再考虑到他们又都身处于我国市场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他们的成功就

  • 标签: 德性伦理 制度伦理 道德建设 漳州市 刑警
  • 简介:人类道德精神的发展和进步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从信念伦理向责任伦理转化和升华的过程。只不过囿于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有的国家己经实现了这种转化,有的国家(例如我国)迄今尚未实现这种转化。即便是在己经实现了这种转化的国家,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错综复杂的过程。

  • 标签: 责任伦理 信念伦理 社会条件 社会历史条件 道德精神
  • 简介:马克思和杜威的伦理学都强调道德是具体社会制度中的生活形式,这一观点既摆脱为伦理学寻求形而上学根源的困境,又指明了良善生活可能具有的内容。同时,社会制度包容不同的良善生活形式,认可了伦理价值的多元性;社会制度也排斥那些不道德的生活形式,它限定着良善生活的评价标准。

  • 标签: 社会制度 全面发展 良善生活 道德批判
  • 简介:21世纪中国的发展急需政策创新,政策创新需要政策伦理的指导和规范.政策伦理包括政策伦理的基本范畴、基本系统、基本功能等问题.

  • 标签: 政策伦理 范畴 系统 功能
  • 简介:从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人们开始了对企业道德向题的关注,基本上改变了商业行为与道德毫无关系的传统看法。当今由于企业过分地追求所谓的利润最大化,企业经营活动中以次充好、坑蒙拐骗、破坏环境、恃强凌弱、损人肥己等违反道德的行为,在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于是更多的人开始从道德的角度来讨论企业伦理管理问题,这已成为管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企业伦理就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处理其与利益相关者关系

  • 标签: 企业伦理 企业道德 伦理意义 利润最大化 企业经营 管理学研究
  • 简介:马克思主义认为,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生活诸要素或已然达到融洽互动与协调发展的社会或社会发展状态。它不仅包含对社会外在生活整体的规范秩序的“良序化”(罗尔斯语)的严格政治要求,而且也包括对社会内在生活品质的精神秩序的“和谐化”的高度伦理理想。因此,“和谐社会”所需要的社会条件不仅是社会政治制度的公正安排,还需要社会制度运作过程与结果的持续正义。

  • 标签: 构建和谐社会 行政伦理 社会政治制度 社会生活 马克思主义 社会发展
  • 简介:国家伦理是国家身为存在实体一定要具备伦理规范的论断,即所有的现代国家并非是由于特定个体或团体取得了统治社会上其他人的强力而被称之为国家,如同一只学会了说人话的鹦鹉如何也不能称为"人"一样,缺少国家伦理的"血肉"的任何系统也不能称之为国家。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认为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形式,其统治内容是履行公共职能,国家的阶级、社会二重性的矛盾运动构成了国家伦理的全部内容,并保证国家发展历史的最终方向,国家伦理也在矛盾运动中回归到"客观善",这就构成了国家运动的全部过程。在国家的整个运动过程中,警察制度是和平年代国家运动中最活跃的部分,鲜明体现了矛盾运动的性质和特点。因此,研究国家伦理视域下警察制度的性质对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人民警察的地位具有重大意义。

  • 标签: 国家伦理 警察 阶级统治 公共服务
  • 简介:从家族主义到集体主义,是我国农村伦理体系的第一次重大变革。但随着中国进入社会转型加速期,农村集体主义伦理体系面临多种挑战乃至陷入困境,从而酝酿着农村伦理体系的第二次变革。当前重建农村伦理体系,至少应涵盖以下内容:立足“三维”需要整合道德资源、重视“常德”建设、加强对宗教和家族势力的引导、拓深拓宽原有涵盖领域等。

  • 标签: 重建 农村伦理体系 家族主义 集体主义
  • 简介:政府伦理是制定良好公共政策的前提。就此意义而言,政府伦理比任何单个的政策都更加重要,原因在于所有的政策都依于伦理

  • 标签: 公共政策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