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印支研究》1983年第4期载有黄振南同志写的《也谈广源州和侬智》一文,对我在1981年《中国东南亚研究会通讯》发表的《广源州和侬智》提出不同意见。这是很好的。学术问题上有分歧,应该展开讨论,彼此切磋,取长补短,逐步深入,以期得到一致的结论。本着这个目的,我借《印

  • 标签: 广源州 侬智高 宋王朝 侬民富 上柱国 检校官
  • 简介:2014年年底广东、广西、贵州三省区将签署建设铁经济带框架协议,铁经济带建设正式来临;铁是一柄双刃剑,既能给广西带来战略地位的提升、产业升级、推进开放发展等机遇,也可能导致广西资源人才流出加剧、竞争压力加大、被边缘化等挑战;广西必须正视铁带来的正负影响,积极应对,围绕铁站点加快城市建设,发挥好旅游资源优势促进旅游业升级发展,打造以铁为引领的综合交通网,优化铁沿线产业布局来推进产业升级发展,实施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策略来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特别是要在体制机制建设和改革创新方面敢于先行先试,要加大制度组织保障,加大政策优惠力度.

  • 标签: 广西 高铁经济带 策略
  • 简介:<正>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政治学教授、前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耶尔·尔德曼与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人员就东西方关系问题进行了座谈。他的主要观点是:一、缓和一词长期以来被用以说明敌对双方关系的和解。四十年来美苏关系经历了很多曲折。到了七十年代,美苏之间出现缓和,双方关系在下述条件下得到了改善:(1)双方都想解决相互之间的主要问题;(2)双方在对自己有利的条件下愿意缓和。美苏缓和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限制可能导致战争爆发的因素;2.在武器控制和裁军方面

  • 标签: 东西方关系 联邦德国 主要问题 美苏缓和 七十年 美苏关系
  • 简介:近五年来,中印边界地区领土争端问题既有缓和,也有紧张的局面.中国政府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提出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不惹事,也不怕事”等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重要理论.中印双方通过高层互访、经济合作、外交和谈、军事沟通、民间交流等形式深化了中印边界地区领土争端问题的危机控机制.中国政府在应对“帐篷对峙”、“藏南演说”、“中国入侵论”等危机事件中较好地控了中印边界地区领土争端危机,维护了国家领土主权.

  • 标签: 中国 印度 领土争端 危机管控 实践
  • 简介:<正>《泰国华僑之双重身份》这本书,把华僑在泰国的商业組织、勢力、家庭和團体的生活、教育、国籍與政治兴趣等問題都給予詳細的研究和闡述。在該书的第一章里,国麟博士提出了一些突出的問題,就是如何把少数的华人和泰國人民同化的問

  • 标签: 华人 泰国 文化 政治 商业 潮州
  • 简介:印度尼西亚进行经济改革—或称结构调整—至少已有五年了。在此期间,它获得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也从这一进程学到了许多东西。印度尼西亚的许多情况不能照搬到其它国家,但是,其中有些教训对于其它一些开始走上有时是困难的经济改革道路的国家或许是有益处的。本文论述的是印度尼西亚的经验,我想让读者自己去吸取那些可能与其它国家有关的教训或那

  • 标签: 出口产品 经济管理 出口收入 关税政策 农村储蓄 生产率增长
  • 简介:机制外霸权的规则执行会引发潜在的冲突,而美国航行自由项目的军事行动宣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却不引发冲突,行动层面的自约束是降低冲突爆发可能的主要因素。沉没成本与文化内化使得美国的航行自由行动宣示形成了长期化的自维持,而常态化与长期化的航行自由项目可能为美国带来议程设置权,这一情形既有可能继续约束冲突的发生.也会侵蚀沿岸国的权益。

  • 标签: 机制外霸权 航行自由 危机冲突管控 中美关系 行动互信
  • 简介:南海争端涉及六国七方,美国本不属于该区域争端国,但作为域外最有影响力的大国,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作用举足轻重。冷战后美国的南海政策由最初的“消极中立”、“积极中立”到如今的“积极干预”,由“离岸制衡”逐渐向“危机控”过渡,参与力度明显增强。但鉴于中国在南海区域的客观存在及中美在相关领域合作的需要,美国在南海问题上较为克制,现阶段美国的南海政策已发生变化,其走向将会成为今后中美南海战略博弈的重点。

  • 标签: 离岸制衡 危机管控 美国 南海 外交政策
  • 简介:国际体系中的权力更迭,尤其是权力转移,常常与(军事)冲突相伴.权力转移理论对此现象做出了分析,却没有提出解决之道.因此可以在大国协调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全新的非正式多边安全治理机制,以缓和目前全球权力更迭出现的紧张局势.19世纪的欧洲协调机制,以共同的规范和程序为基础,通过建立合作框架,在一代人的时间里,避免了大国之间的战争.文章以现代大国协调机制为框架,探索控未来权力更迭的可行性,并借此为权力转移理论补充了两点新内容:衰落霸权国对未来秩序的(不)满意情绪的重要性;以更广泛的大国多边合作框架,取代权力转移理论传统的双边“决斗”情势.唯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机制化的权力转移控。

  • 标签: 权力转移 权力更迭 大国协调 多边主义 国际秩序 国际机制
  • 简介: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国家安全界对气候变化形成比较统一的认识,即气候变化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潜在威胁.与这种认知形成、加深相伴随的是,美国的国家安全体系逐渐开始将气候变化因素纳入其战略规划与日常实践.特朗普执政后,美国安全政策中的气候因素不仅没有淡化或终结,相反,在某些方面或在某种程度上还有强化的迹象.但是,这种强化趋势却出现了新的变化,并通过以下两种方式突显出来:第一,军方对气候变化的侧重点从长期威胁转向近期威胁、从间接威胁转向直接威胁、从全球性灾难转向特定灾害.第二,军方应对气候变化的手段从减排和适应并重转向侧重适应.支撑上述变化的不仅是基于现实的安全利益考量,也是美国决策者内部的矛盾及调和使然.未来,预计美国军方的气候政策进程仍将持续,但是,美国军方的气候政策是否会产生“外溢效应”,进而向上传递到联邦政府决策,仍旧取决于政府与国会之间的博弈.

  • 标签: 气候安全 气候变化 气候风险 美国军方 特朗普政府
  • 简介:<正>公元七世纪中国唐朝高僧义净在他的著作中,曾多次提到苏门答腊岛上的菎崙语。它引起许多国家学者的重视。义净所指的篦崙语,究竟是什么语?崑崙语和古马来语有何关系?下面,试对上述问题作初步探讨。

  • 标签: 马来语 发展史 苏门答腊岛 公元七世纪 义净 中国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