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作为世界体系中的霸权国家,美国的国家战略是全球性的,是多方位的.自"9@11"之后,美国全球战略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包括安全重点的调整和安全手段的变更.但无论如何,自从美国成为国际体系中的超强国家之后,美国的国家战略总是在进攻与整合之间摆动.

  • 标签: 美国 国家战略 霸权主义 国家安全 对外政策 强权政治
  • 简介:13—18世纪是伊斯兰教在东南亚传播和发展时期,作为一种外来宗教和文化,伊斯兰教要适应东南亚本土文化,表现在王权观念的移人、苏菲派传教方式与本土信仰的融合、伊斯兰教法与本地习惯法的适应,以及性别关系的变化,形成早期东南亚伊斯兰教“不正统”的特点。

  • 标签: 伊斯兰教 王权 苏菲派 东南亚
  • 简介:欧洲一体化在冲破国界阻隔,消除历史恩怨,促进国家间经济融合和政治互信,实现超国家的区域经济、政治和社会的整合协调等方面开拓创新,走出一条具有普适性效应的区域一体化道路。本文就如何整合协调区域国际关系,着重从理念思路、战略策略、行为准则、方法步骤等几方面总结和提炼出欧洲一体化10条基本经验,这些理念和实践价值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参考借鉴作用。东亚合作和一体化可以借鉴欧洲一体化的基本经验,但决不能简单机械地搬用。中日关系和东亚合作问题如果过分或笼统地把当年法德和解作比喻是否贴切也值得商榷,因为时机、条件、周边环境都有很大差异,至少近期难见其成,不可期望太高,操之过急。

  • 标签: 欧洲一体化 基本经验 东亚合作 国际关系 中日关系 国家
  • 简介: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分析中国公共外交研究论文的年代分布、作者情况、论文产出单位、基础性文献及期刊分布、受资助情况、关键词以及研究特点和趋势等。统计结果显示:中国的公共外交研究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研究与实践紧密相关;高等院校是中国公共外交研究的主体;公共外交研究领域科研合作所占比例略低;国际关系类期刊《现代国际关系》刊载的公共外交类文章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有不俗表现;公共外交类论文受科研基金资助研究比例相对较低。中国公共外交研究要谋求进一步发展,应面向具有创新性和一定国际影响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注重科学、规范的研究范式。

  • 标签: 中国公共外交研究 文献计量 研究进展 研究趋势
  • 简介:本文简略回顾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历程及面临的挑战。通过探讨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下的新功能定位及组建开发型企业集团的新趋势,对这一地区的经济整合前景,作一点粗浅的战略思考。

  • 标签: 珠三角 经济整合 区域经济一体化
  • 简介:独立建国以来,印度尼西亚的政治发展经历3个主要阶段.与此相联系,可以把该国的政治整合实践进程概括为3个时期:建国初期苏加诺通过凝聚意识形态共识、推进民主制度转换等方式进行国家政治整合的早期基础性实践,而军队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作用的提升为苏哈托军人政权的建立写下伏笔;随后,官僚威权体制得以确立,苏哈托通过“双重职能”提升军队地位、限制政党政治发展、领导经济建设等方式进行威权政治整合实践,该实践带有鲜明的聚合性、自主性和脆弱性;及至后苏哈托时代,印尼进入民主政治转型时期,其政治整合实践路径也随之转换为民主政治整合.在该国政治民主化改革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其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深层问题也得以暴露.目前印尼在政治整合方面还有非常繁重的任务要去完成,政治整合效绩对国家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 标签: 印度尼西亚 政治整合 威权政治
  • 简介:2017年4月1日,由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郑州大学国际公共安全研究中心、《国际安全研究》编辑部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大数据国际关系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网络空间安全治理和数据治国暨郑州大学首届国际公共安全研究高端论坛”在郑州大学举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军事科学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关系学院等全国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三十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 标签: 郑州大学 安全治理 网络空间 论坛 治国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简介:俄罗斯国家新体制运行情况及影响章平早在戈尔巴乔夫执政的末期,俄罗斯就开始了从苏维埃政权体制向三权分立式的议会制度的演变。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加快了国家体制全面转轨的步伐。但在立法、行政两大权力机构斗争的干扰和冲击下,这一转轨进程步履维艰。直到1993年...

  • 标签: 俄罗斯联邦宪法 新体制 联邦委员会 国家杜马 权力机关 运行情况
  • 简介:苏联和南斯拉夫所实行的都是以民族为特征的联邦制。两国在运用民族联邦制实现多民族国家政治整合的过程中,没有正确把握联邦制的实质,最终导致国家解体。对这两个国家以建立民族联邦制来实现多民族国家政治整合的实践过程加以考察,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政治整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苏联 南斯拉夫 民族联邦制
  • 简介:2014年的世界可谓乱象丛生。然而,透过表象而认真审视则可以发现,这个世界并未变得更糟,更没有脱出正常运行轨道。从时代主题的视角来看,世界仍然在和平与发展的轨道上前进。201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一百周年,许多预言家都想抓住这个机会来证明一下自己的"预言水平"。然而,现实让这些预言家很失望。不仅新的世界大战未爆发,就连新的冷战也相距甚远。

  • 标签: 第一次世界大战 运行轨道 和平 预言家 爆发
  • 简介:不干涉内政原则是中国外交的重要基石之一。针对外交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理论界的探讨成果,作者以非洲为背景,以中非关系近些年的进展为案例,提出了丰富和发展这一原则的大体构想。作者强调,不干涉原则必须坚持,同时要大力创新、适合时代变化与中国需求。全文分上下两部分:上篇分析了中国对非外交实践的某些突破,总结归纳了这些良好先例对于不干涉原则的坚守与创新。下篇则探讨了中国对非洲和平自主能力的援助、对非洲区域组织的支持、对非洲援助的效率及监管、从政府主导的“小援外”向社会全面参与的“大援外”转变、中国外交新思路与内政新动向的对接、发展中非新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新局面等方面,提出了探索争鸣的若干新思路。

  • 标签: 中非关系 联合国 创造性介入 集体安全机制 “侵略”定义 强制和平
  • 简介:本文探究东南亚各国华人在变化的更大区域中所起的作用。本文从文化和经济的理论视角来审慎地评价文化主义的观点,认为不应通过幼稚的文化主义公式化,而是可以通过探究在当代资本主义形成过程中各种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因素的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来获得比较正确的认识。

  • 标签: 中国 东南亚 华商关系网 文化型经济 区域化整合
  • 简介:本文以当代区域整合的概念,结合传统“中华世界帝国”区域整合概念,诠释“航线共同体”的建构,并多角度地分析了明朝郑和创建的“封贡航线”和二战后美国在世界建构“全球围堵航线”,双双建构了海洋霸权。据此启示,通过“东亚共同体”走向“亚洲共同体”,再经“亚非共同体”迈向“地球共同体”的阶段性海洋发展战略,中国的海权发展才能建构出足以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秩序,创造出安和富庶、共存共荣的优质国际社会。

  • 标签: 区域整合 “中华世界帝国” 航线共同体 封贡航线 围堵航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