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我国的南贵昆经济区与泰国、柬埔寨近邻,并与越南、老挝、缅甸3个国家山水相连,而广西南宁又与北部湾水域相连。地缘的优势对促进南贵昆区域对外开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促进了该区域与周边国家的政府、产业、科技、生态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经济联动效应逐步显现。

  • 标签: 南贵昆经济区 周边国家 联动效应 对外开放 柬埔寨 北部湾
  • 简介:法国《青年非洲》周刊1995年12月21日至1996年1月3日一期载有斯麦勒·古麦兹亚纳和萨米尔·加尔比撰写的《天然——明日能源》一文,介绍了世界天然生产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文章说:一、天然将逐步成为下一世纪世界的主要能源。石油工业的许多专家一致认为,天然

  • 标签: 发展趋势 世界天然气 天然气资源 天然气开发 天然气生产 现状和发展前景
  • 简介:俄罗斯第一家液化天然厂于2009年2月18日举行开业典礼。该厂建设始于2003年8月,相关建设工人和专家来自40多个国家。该厂的产品65%出口到日本,其余的输往韩国和北美。

  • 标签: 液化天然气 俄罗斯 开业典礼
  • 简介:俄罗斯天然工业股份公司在俄罗斯经济中举足轻重,俄大众新闻媒体称其为俄罗斯经济的尖兵,它生产着俄罗斯8%的工业产值,保证了25%的国家预算,控制着俄罗斯65%和世界20%的天然储量。它所掌握的天然探明储量有29.9万亿立方米,总价值1825亿美元。开采的天然占世界天然开采量的1/5,占俄罗斯全部开采量的85%。公司的天然输送管道总长15.69万公里,为世界之最。

  • 标签: 俄罗斯经济 天然气工业 股份公司 董事会成员 天然气输送管道 世界之最
  • 简介:近五年来,中印边界地区领土争端问题既有缓和,也有紧张的局面.中国政府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提出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不惹事,也不怕事”等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重要理论.中印双方通过高层互访、经济合作、外交和谈、军事沟通、民间交流等形式深化了中印边界地区领土争端问题的危机控机制.中国政府在应对“帐篷对峙”、“藏南演说”、“中国入侵论”等危机事件中较好地控了中印边界地区领土争端危机,维护了国家领土主权.

  • 标签: 中国 印度 领土争端 危机管控 实践
  • 简介:一、开采石油、天然、凝析油的原料基础和产量目标优先开发俄罗斯石油、天然产区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在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形成新的石油、天然、石油天然再加工、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和氦工业中心,向太平洋市场(亚太地区各国及美国太平洋沿岸)供应石油、天然和石油天然深加工产品。

  • 标签: 石油天然气 东西伯利亚 远东地区 工业发展 太平洋沿岸 天然气化工
  • 简介:机制外霸权的规则执行会引发潜在的冲突,而美国航行自由项目的军事行动宣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却不引发冲突,行动层面的自约束是降低冲突爆发可能的主要因素。沉没成本与文化内化使得美国的航行自由行动宣示形成了长期化的自维持,而常态化与长期化的航行自由项目可能为美国带来议程设置权,这一情形既有可能继续约束冲突的发生.也会侵蚀沿岸国的权益。

  • 标签: 机制外霸权 航行自由 危机冲突管控 中美关系 行动互信
  • 简介:南海争端涉及六国七方,美国本不属于该区域争端国,但作为域外最有影响力的大国,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作用举足轻重。冷战后美国的南海政策由最初的“消极中立”、“积极中立”到如今的“积极干预”,由“离岸制衡”逐渐向“危机控”过渡,参与力度明显增强。但鉴于中国在南海区域的客观存在及中美在相关领域合作的需要,美国在南海问题上较为克制,现阶段美国的南海政策已发生变化,其走向将会成为今后中美南海战略博弈的重点。

  • 标签: 离岸制衡 危机管控 美国 南海 外交政策
  • 简介:国际体系中的权力更迭,尤其是权力转移,常常与(军事)冲突相伴.权力转移理论对此现象做出了分析,却没有提出解决之道.因此可以在大国协调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全新的非正式多边安全治理机制,以缓和目前全球权力更迭出现的紧张局势.19世纪的欧洲协调机制,以共同的规范和程序为基础,通过建立合作框架,在一代人的时间里,避免了大国之间的战争.文章以现代大国协调机制为框架,探索控未来权力更迭的可行性,并借此为权力转移理论补充了两点新内容:衰落霸权国对未来秩序的(不)满意情绪的重要性;以更广泛的大国多边合作框架,取代权力转移理论传统的双边“决斗”情势.唯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机制化的权力转移控。

  • 标签: 权力转移 权力更迭 大国协调 多边主义 国际秩序 国际机制
  • 简介: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国家安全界对气候变化形成比较统一的认识,即气候变化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潜在威胁.与这种认知形成、加深相伴随的是,美国的国家安全体系逐渐开始将气候变化因素纳入其战略规划与日常实践.特朗普执政后,美国安全政策中的气候因素不仅没有淡化或终结,相反,在某些方面或在某种程度上还有强化的迹象.但是,这种强化趋势却出现了新的变化,并通过以下两种方式突显出来:第一,军方对气候变化的侧重点从长期威胁转向近期威胁、从间接威胁转向直接威胁、从全球性灾难转向特定灾害.第二,军方应对气候变化的手段从减排和适应并重转向侧重适应.支撑上述变化的不仅是基于现实的安全利益考量,也是美国决策者内部的矛盾及调和使然.未来,预计美国军方的气候政策进程仍将持续,但是,美国军方的气候政策是否会产生“外溢效应”,进而向上传递到联邦政府决策,仍旧取决于政府与国会之间的博弈.

  • 标签: 气候安全 气候变化 气候风险 美国军方 特朗普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