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根据第51/2001/QH10号决议修改、补充的1992年《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国会颁布《工会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工会工会是越南工人阶级和越南劳动者在越南共产党的领导下自愿成立的广泛的政治社会组织,是越南社会政治体系中的成员。工会代表干部、公职人员、职员、工人和其他劳动者(以下简称“劳动者”),以及国家机关、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关心和保护劳动者合法、正当的权益。工会参与国家管理、经济社会管理,检查与监督国家机关、组织、事业单位和企业的活动。工会有责任宣传、动员劳动者学习,提高专业水平和技能,遵守法律,建设和保卫越南社会主义祖国。

  • 标签: 越南社会主义 《工会法》 社会组织 政治体系 国家机关 经济组织
  • 简介:<正>正当我們越南南方人民起来进行一场无比英勇的爱国斗爭并日益取得更多的偉大胜利的时候,全世界劳动人民的偉大节日——“五一”劳动节又来临了。在一九六二年里,美帝国主义已經竭尽全力在越南南方进行一场粗暴的侵略战爭,它把一万多軍队、大批武器和战爭装备运进我們的祖国并伙同吳庭艳政权发动上万次“扫蕩”,

  • 标签: 越南南方 劳动解放 国际劳动 美帝国主义 劳动人民 劳动节
  • 简介:劳动力的整体情况东盟各国的劳动力人口等情况如表1所示。失业是新加坡除外的其他四个东盟国家的重大问题。比如印度尼西亚,表面上似乎失业率很低,但在就业人数当中包括了许多不充分就业者。在东盟五国当中,已步入新兴工业化经济群体的新加坡正苦于劳动力的严重不足。该国正通过迅速的经济复苏来扩大就业机会,但劳动力人口的增长却趋于下降,又逢工资上涨,因此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投资优势便减弱了。新加坡政府也在向国外转移劳动密集型企业。多向马来亚西亚转移。据预测,其他东盟四国暂时还不会出现劳动力不足的情况。但

  • 标签: 东盟国家 劳动力人口 不充分就业 劳动力问题 劳动密集型企业 就业人数
  • 简介:目前,估计菲律宾有相当于全国人口近10%的800万人以上在海外工作。新就业的海外劳工数量逐年增加,2007年达到了107.3万人。随之,海外劳工的汇款也持续增加,2007年比前一年增加了13.2%,达到了144.5亿美元(表1),这相当于该国GDP的10%。海外劳工的汇款一方面支撑着留在本国的家人的生活,另一方面也对该国经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 标签: 菲律宾 出口竞争 劳动力 海外劳工 GDP 汇款
  • 简介:据FAO(世界粮食及农业组织)统计,当今世界人口中约有15%处于营养不良状态。其中发展中国家占90%,“转型国家”(俄罗斯、波兰、捷克、匈牙利等中东欧洲诸国)及发达国家占10%。在发展中国家里,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各国,其总人口的1/3处于营养不良状态,亚太地区则有1/6的人口处于营养不良状态。比营养不良情况更为深刻的问题是:非洲、亚洲地区的人口增长率高于其他地区。另外,这些地区的人均收入只有发达国家的1/10。然而在发达国家,像欧洲、日本等,却呈现出“少子化”倾向。

  • 标签: 营养不良状态 人口问题 世界人口 少子化 亿人 农业组织
  • 简介:一、前言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以下简称“老挝”)于1986年实施称为“新经济机制”的经济改革,开始从中央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移。但在政治方面,仍继续维持着老挝人民革命党的一党体制。由于是缓慢地向市场经济转移,经济并没有经历急剧的变动,其增长也能维持在6%左右。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虽然没有发生激烈的变化,但随着时代的进展,也逐渐发生着变化。向市场经济的转移对劳动力市场、相对工资、教育的收益率等产生着影响,因此本文将对这一情况进行分析。

  • 标签: 劳动力市场 老挝 教育 人民革命党 市场经济 中央计划经济
  • 简介:一.劳动力移民事业的探索根据染谷的报告,原船员增田幸一郎因精通英语获得山打根日英两国人的信任,他“承包了伐木业”,从事“木材砍伐、运出”,并利用积累的资本于1903年获得港(CowieHarbour)附近的“伐林权”,从日本“输入”工人,开始砍伐粗木。

  • 标签: 劳动力移民 日本人 砍伐 船员 木业 木材
  • 简介:外国劳动力是21世纪初俄远东联邦区劳动力市场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特点是:东北亚国家的劳动力占有一定的比例,并以技术含量较低的劳动力为主;外国劳动力分布不均衡。俄远东联邦区引进外国劳动力市场前景广阔,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 标签: 俄远东联邦区 人口 外国劳动力 东北亚地区国家
  • 简介:30年时间里,新加坡从一个低成本经济基地发展为相对高成本地区。这一过程中,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保持其竞争优势的关键。本文考察了在未来新加坡经济中以下方面的重要性:(1)提高国民教育程度;(2)通过技能培训和再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3)提高对全球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新加坡在亚太地区推行区域化政策的同时,又采取多种战略以使本国成为跨国公司营业总部。进入下一世纪,高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将成为机关、学校、商行的运作方式。

  • 标签: 新加坡 技术升级 劳动生产率 劳动力素质 服务部门 信息技术
  • 简介:哥本哈根会议被视作“人类拯救地球的唯一机会”,引起了全世界对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的关注。人们依然记得,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场外默默伫立的气候难民雕像,用无声的语言预告惨淡的明天;人们没有忘记,哥本哈根市中心渐渐融化的北极熊冰雕.以裸露的骨架揭示悲剧的未来。在群情激奋的呼吁中,有一种虽不浑厚但却坚定的声音,道出了全球二分之一人口对于未来地球的期待——妇女发展引领环保生活。

  • 标签: 环境保护 妇女发展 哥本哈根 气候变化 节能减排 联合国
  • 简介:随着“伊斯兰国”在国际反恐压力下瓦解和极端分子加速外溢,国际暴恐活动开始进入新的历史周期,国际社会仍面临复杂严峻的反恐持久战。与此同时,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也进入扎实推进的关键阶段,各种挑战增多,如何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过程中统筹国内外反恐和海外利益保护,切实维护中国的国家发展和安全利益,已经成为急需回答的重大课题。

  • 标签: 国际反恐 利益保护 海外 极端分子 国际社会 人类命运
  • 简介:本文主要从劳动力的供应方面来剖析东亚地区的劳动力供需关系如何成为该地区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第一,概览东亚地区劳动力供需关系的现状,并据此剖析东亚地区的劳动力供应如何成为其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第二,为了使东亚地区的劳动力供尖不致于成为其经济增长的障碍,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 标签: 劳动力人口 东亚地区 农业部门 制造业 劳动力供需 剩余劳动力
  • 简介:一、序言国土面积与日本的淡路岛大约相同、拥有300万人口的城市国家新加坡是1965年从马来西亚联邦分离、独立出来的年轻国家,也是华人人口占77.7%、马来人口占14.1%、印度人口占7.1%的多民族国家.这个小国从70年代初开始因迅速的经济增长受到全世界的注目,现在已经与韩国、台湾、香港一起被称为"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体".1999年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32810美元(日本是38160美元),远远超过了旧殖民地宗主国意大利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 标签: 新加坡 经济增长 女性劳动力 就业 家庭
  • 简介:在二战中,苏联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后方劳动力短缺、国防工业领域急需大量工人的情况下,苏联妇女挺身而出,用自己的劳动极大地保障了前线的需求。作为战时军需生产基地的西伯利亚地区妇女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为卫国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 标签: 卫国战争 西伯利亚 女工 社会主义劳动竞赛
  • 简介:中国在安理会涉及叙利亚提案表决时投否决票,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而是为了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原则和宗旨,为了避免又一个阿拉伯国家成为干涉主义战争的牺牲品。《联合国宪章》没有赋予安理会在一个主权国家进行“政权更迭”的权力,而“保护的责任”因其宽泛的理论解释空间而极易被滥用,冷战后西方国家发动的几次干涉主义战争的后果都背离了“保护的责任”的初衷。

  • 标签: 叙利亚危机、人道主义干涉、联合国宪章、保护的责任、中国外交
  • 简介:冷战后建设和平成为联合国和平行动的中心任务,与此同时,“人的安全”话语开始兴起,因此,需要把人的安全置于建设和平的实践场景中来认识。建设和平的两大支柱——制度建设知经济发展与人的安全的两大核心要素——政治安全和经济安全之间分别存在因果关系。长期以来建设和平被建设国家的任务绑架,具体表现为“自由和平”主导了建设和平,结果是对制度建设关注有余,对经济发展照顾不足;重视了人的政治安全,却忽视了人的经济安全。这样,建设和平的结果是建设了“虚幻的和平”,人的安全表现为“虚幻的安全”。崛起的中国的对外援助和经济活动传播了“发展和平”的和平规范。“发展和平”关照了被“自由和平”轻视的经济发展这一支柱,有利于保护人的经济安全。21世纪建设和平应当是“自由和平”与“发展和平”的结合,是制度建设与经济发展的结合,而人的安全保护则应当是政治安全与经济安全的结合。这可能才是建设持久和平之道。

  • 标签: 联合国 建设和平 发展和平 人的安全 自由和平
  • 简介:亚洲地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其中,泰国、菲律宾等国的经济发展导致了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贫富差距的扩大,带来了种种社会问题,使环境迅速地受到了破坏。泰国的大气污染、水环境污染及大规模森林破坏等已从地区环境问题扩大到对地球环境产生影响。

  • 标签: 泰国 环境保护 环境技术转让 公害 可持续发展 有害废物
  • 简介:《俄罗斯联邦森林法典》颁布十年来,森林资源保护法律体系基本形成,但未收到令人满意的正效果,负效果却频繁涌现。原因是《俄罗斯联邦森林法典》的法律定位不当,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体制缺失,社会未形成普遍的遵法守法机制,官僚寻租与腐败严重,未建构起公民普遍参与的森林治理体系,最终导致违法采伐持续不断、森林火灾频繁发生。俄罗斯虽在政策和行政上采取了补救措施,但若没有森林资源保护法制的根本性修改,依然难以取得最佳效果。中国作为转型国家,在森林资源保护法制建设上,也遭遇了与俄罗斯相同或相似的问题。在当下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应当及时调整法制结构,确保森林资源的生态安全。

  • 标签: 俄罗斯 森林资源 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