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英华书院是清嘉年间基督教新教传入中国内地后,伦敦会传教士为冲破清朝'禁教'政策的束缚,在中国本土之外的南洋华侨社区创办的一所主要面向华侨、办学时间最早且规模最大的新教教会学校.本文主要分析了该校创办南洋的缘由与始末及其中国本土社会的积极影响.

  • 标签: 基督教新教 英华书院 南洋 清朝 嘉道年间 创校
  • 简介:香港“语言世界”粤语时髦、英语实用的特性,香港回归后社会制度基本不变所带来的“惯性”,以及香港教育体制上重实用轻基础所造成的语言专业薄弱等,都会成为香港推行普通话的障碍。通过努力克服这些障碍不仅是必须做的,而且是能够做到的

  • 标签: 香港 普通话 教育 语言 粤语
  • 简介:无论是从历史教训还是地缘战略需要考虑,印度俄外交的制衡中国之意不可忽视。本文首先阐述中俄印“战略三角”的现实局限性;接着重点分析俄罗斯印、对华军售的不平衡政策以及印俄能源领域的密切合作;最后总结出印俄关系中国的战略启示,我们须采取相应措施抵消印俄关系可能对中国的消极影响。

  • 标签: 印度 俄罗斯 中国 制衡 合作
  • 简介:2001年8月9日耶路撒冷闹市区一家意大利餐厅发生一起自杀性爆炸事件,有15人死亡,80人受伤。去年笔者还在以色列学习,经常经过那家位于乔治王大街和雅法大街交会处的餐厅,因而印象深刻。当人们在日常生活,连自己的生命都无法得到保障时,他们会更渴望长远的和平还是眼前的安全?当然是眼前的安全。同样,巴勒斯坦人更想要有限的和平协议还是本应属于他们的合法地位和权利?自然是后者。可见和平是如此的脆弱和昂贵。

  • 标签: 和平 巴以冲突 自杀性爆炸事件 巴勒斯坦 重才 合法
  • 简介:本文的主要观点是英国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欧盟制乏认同是英国迟迟不愿意放弃英镑,使用欧元的重要原因。文章首先分析了英国政府和大众欧元的态度,指出单纯的经济原因不是英国拒绝加入欧元区的充分理由;其次,本文讨论了认同、民族国家货币与欧元的关系;最后,从英国民族认同和欧洲认同的关系来看,英国长期视欧洲为他者,欧洲缺乏认同感。用经济理由拒绝欧元是英国人欧元真实想法的一种掩饰。

  • 标签: 英国 欧元 欧盟 经济利益 认同感
  • 简介:乌克兰危机发生后,2014年欧洲和国际能源市场总体上并未呈现大起大落态势,全球油气价格反而稳中有降,这一表象的背后隐藏着俄、美、欧之间复杂的能源博弈。虽然俄罗斯没有如2006年和2009年那样切断乌克兰的天然气供应,能源供应也未成为本次危机威胁乌克兰和欧盟国家的焦点事件。但鉴于俄、乌两国分别是全球最重要的能源生产国和过境国,能源仍可能是俄、美、欧各方推进自身内外政策的重要工具。在此次危机,俄罗斯“以我为主”,坚持政经分离的政策,不希望政治冲突影响自身能源利益。美国“主动进攻”,试图通过金融工具来影响能源价格,利用俄罗斯经济与国际社会接轨的一面,俄罗斯施加压力。相比之下,欧盟在能源供应来源方面虽然仍旧处于弱势和被动地位,但已开始加速多元化步伐,并将继续强化与美国的合作。俄、美、欧三方激烈的能源博弈,围绕地缘政治的权力逻辑和全球治理的建章立制逻辑而展开,直接推动俄罗斯能源出口重心东移,为中国主动俄施展能源外交、中日韩能源合作以及中美能源经贸合作提供了机遇。作为世界能源领域的需求大国,中国应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以确保充足的外部能源供应和国内能源问题的解决。

  • 标签: 乌克兰危机 能源安全 对中国的影响
  • 简介:克林顿政府印度的态度由冷到热,实施讲求实用的政策:在经济方面一贯重视发展与印的双边贸易,打开印度市场,但在核问题、军事合作及克什米尔问题上,则实施一些具有矛盾性的政策.这些印政策都为维护和实现美国的经济、安全和地缘政治利益服务.

  • 标签: 克林顿 对印政策 现实主义
  • 简介:1965—1968年是越南战争最为残酷的年代,美帝国主义发动局部战争,源源不断地派遣远征军及其同盟国的军队到南越参加战斗,同时利用空军和海军北越实施轰炸、封锁。越南战场上美国及其同盟国的军队数量大幅增加,至1968年达到了50多万人,另外还有100多万的越南伪军。越南战争形势日益复杂,战争极为残酷。

  • 标签: 1968年 越南战争 中国 军队数量 美帝国主义 局部战争
  • 简介:陈望先生的《修辞学发凡》不仅是修辞学史上的里程碑,也是我国文学语言研究的重要著作。文学语言的奥秘表现在对其主要特征———审美功能与价值的认识上,情感性、形象性、创新性、模糊性是其不可忽略的构成因素

  • 标签: 修辞 文学语言 审美功能 陈望道 《修辞学发凡》 文艺语体
  • 简介:2010年的中美关系较2009年相比,可谓明显的“暖转冷”,摩擦、冲突不断。主要表现在美国不顾中国的核心利益,挑战中国南海主权、人民币升值施压、在中国周边制造紧张局势等,这些做法理所当然遭到中国的坚决回击。美国对华示强,除了固有的不适应中国崛起的心理因素作怪外,还有着其亚太政策调整、国内对华强硬派得势、中期选举等原因。美国对华强硬并不意味着其“两面下注”的对华战略政策的调整,只是对华防范领域扩大。未来中美关系仍是合作对话、防范遏制与反遏制同时并存。

  • 标签: 中美关系 “两面下注”
  • 简介:本文总结了布什执政以来美国东盟的政策,探讨了影响美国政策的因素,分析了美国东盟政策的调整将对中国——东盟关系产生的影响。文章认为,“9·11”事件以后,美国的反恐战争为其重返东南亚提供了契机。布什政府调整了这一地区的政策,改善或提升了与东盟国家的关系。然而,把东盟作为一个地区机制,美国还没有完整的战略。美国主要推进的是双边关系,其中以军事关系为重。美国政策中国的影响是复杂的,在中美关系稳定的情况下,其负面影响在短期内不会太大。

  • 标签: 美国外交 布什 东盟 东南亚 中国外交
  • 简介:近年来,缅甸媒体中国在缅甸投资项目有一些非议。本课题组特别摘取了2012年至2014年在《缅甸民主之声》、《伊洛瓦底周刊》、《七天新闻》与《缅甸时报》等在缅较有影响的媒体、网站上,所刊载的有关中国在缅甸投资项目与缅关系的报道与评论,以飨读者。

  • 标签: 投资项目 中缅关系 缅甸 中国 媒体 摘编
  • 简介:迄今为止,日本企业亚洲直接投资的头两个国家是中国和泰国。但是,近年日本企业不断加大越南的投资力度。越南将成为继中国和泰国之后,日本企业在亚洲直接投资的最热对象国。本文结合中国、泰国的投资环境,探讨日本企业选择越南投资的原因,其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对比研究,并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

  • 标签: 日本企业 越南 中国 泰国 投资环境
  • 简介:印度尼西亚地域广袤,人口总数达2亿4千多万。当前印尼正面临着来自政治、经济、社会和海洋边界方面的诸多问题。本文重点关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约束下印尼与邻国的海洋边界问题,并阐述了印度尼西亚海洋政策的主要发展,特别是政府在解决划界问题和其他海洋相关问题上采取的措施。虽然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意在提供一个有效的海洋安全机制,但本文认为它非但没有利于海上问题的解决反而使其更加复杂。本文总结出印度尼西亚在处理海洋边界问题上运用逐案分析、各个击破的方法。这一方法目前来看比较合适于印尼管理其漫长的海洋边界,维护其国家利益。印尼政府处理海洋安全和其他相关海洋问题的能力及其成果马来西亚政府开展相关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印度尼西亚 马来西亚 海洋 岛屿 主权
  • 简介:尽管中国和印度同为世界上重要的发展中国家,但是在FDI的吸收和利用上却不尽相同:FDI在中国更多流向加工制造业,在印度则更多流向离岸服务业。本文通过FDI印度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得出二者不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这一结论,并提出我国如何更好地利用外资的相关建议。

  • 标签: FDI 印度 出口贸易 启示
  • 简介:本文主要摘编了一些菲律宾精英在-菲商务论坛(China—PHBusinessForum)上南中国海领土争端与中菲关系、中国与菲律宾经贸关系以及中国崛起的最新评述,该论坛由菲律宾《马尼拉时报》(TheManilaTimes)主办。《马尼拉时报》创立于1988年,是菲律宾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代表官方的观点和立场。此外,本文还从菲律宾《马尼拉标准今日报》(ManilaStandardToday)和《马尼拉公报》(ManilaBulletin)摘编了菲律宾部分精英南中国海领土争端问题及中菲关系的最新观点。《马尼拉标准今日报》及《马尼拉公报》在菲律宾发行量也比较大,与《马尼拉时报》一样在菲律宾国内具有权威性。

  • 标签: 商务论坛 菲律宾 摘编 精英 BUSINESS 领土争端问题
  • 简介:一、三种宗教关于战争的最基本态度的比较和平是宗教的祷词,仁爱、宽容与忍耐是宗教的普遍立场。但是,在这个一走向极端就碰上悖论的世界上,并没有一种毫无条件的东西。对于宗教而言,和平也好,仁爱也好,都还须服从一个至少同样普遍和基本的准则,此即(神的或法的)...

  • 标签: 《摩诃婆罗多》 印度教 战争观 个案分析 史诗 《奥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