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1 个结果
  • 简介:本文简要分析促进中印经贸联系发展的原因,并指出了影响中印经贸联系发展中的问题;在分析中印经贸联系发展潜力的基础上,指出了中印经贸联系光明的发展前景.

  • 标签: 中印 经济联系 前景光明
  • 简介:我根据以下三个基本前提来看待俄中经济联系问题:第一,地理、历史和地缘政治现实使我们必然与中国合作.第二,中国在与俄罗斯的交往中无疑地追求其与我不同的政治利益,中国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经济扩张是客观现实,我们应当考虑到这一点.第三,俄罗斯和中国的经济结构相互依赖,双方一系列市场不能缺少另一方面独立存在.1993年阿穆尔州与中国的相互关系可用下列数字说明:中国工人在我们这里完成了金额为55亿卢布的建筑安装工程,占全部建筑安装工程的3.8%.收割了200吨大豆,占1/600.收获蔬菜700吨,占1.3%,400吨爪类作物,占24%.生产了3—4百万块砖占2%.所有这一切都没有对全州的经济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 标签: 阿穆尔州 布拉戈维申斯克市 经济联系 俄罗斯远东地区 建筑安装工程 相互关系
  • 简介:<正>在中外关系史中,比北方丝绸之路和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要早得多的一条对外交通线,是古称为“蜀一身毒(印度)道”的西南丝绸之路(简称“西南丝路”),它远在张骞通西域之前即已存在。这条道路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对推动我国西南地区的开发,促进我国与东南亚、南亚诸国以及欧洲、非洲的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产生了深远影响。

  • 标签: 西南丝路 中国西南地区 东南亚地区 缅甸 中南半岛 经济联系
  • 简介:《日瓦戈医生》中的散文叙事在受难、死亡、复活、仁爱等主题方面都与《圣经》故事存在紧密的文本联系。小说主人公日瓦戈医生崇尚的是一种彼此相爱、尊重个性的基督教思想。对帕斯捷尔纳克而言,《圣经》已经超越了宗教典籍自身的意义,它对《日瓦戈医生》的影响深刻反映出作家本人对于个性、艺术、历史、革命等概念的认识和思考。

  • 标签: 帕斯捷尔纳克 日瓦戈医生 圣经
  • 简介:树被它错综复杂的根“拖累”着,一辈子只能待在一个地方他不能选择自己的出生地,像一个杯子似的,一生的命运都掌握在别人的手里,自己没有半点自主权。更可悲的是:不论多猛烈的暴风雨,多可怕的旱灾、水灾,它都无法挣脱它的根.逃离灾难现场。

  • 标签: 《人·鱼·树》 中国 当代 散文 傅蓉
  • 简介:<正>泰,一向有狭义与广义之分。因社会学上需要,多采用狭义的概念。因民族学与语言学上的需要,多采用广义的概念。狭义的泰,仅指泰国本土中部与南部的暹罗,为数2,100万(人口数字系《大英百科全书》所提供的八十年代资料。以下各族人口数字来源同)。广义的泰,泛指傣语语系的氏族。计有七个组成部分。一、泰国的暹罗,占傣语民族人数的1/3,因自成一国,

  • 标签: 百科全书 民族学 语言学 暹罗人 社会学 氏族
  • 简介:前言本文将对联系台湾和东南亚的华侨华人社团,主要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新社团的发展状况加以概述,并就其背景、社团的作用及发展方向进行考察。考察的对象是伴随新的人员移动所形成的社团及其结构和作用。关于能够最清楚地反映80年代以后东南亚与台湾关系的人员移动,本文将关注来自东南亚的归侨、华人留学生、以及投资东南亚的台商,根据有关这些华侨华人社团的当地调查资料和文献资料,对其概况加以整理和考察。

  • 标签: 华人社团 东南亚 华侨 台湾地区 归侨 台商
  • 简介:的安全”概念的提出促使人们对安全内涵和如何提供安全进行更深刻的思考。但是,的安全概念提出后引发了很多争议,也产生了不少误区,其中之一就是将的安全中“免于恐惧的自由”与“免于匮乏的自由”相互对立起来,以至于将前者视为西方的概念而后者为东方的概念。在这种话语中隐含了“免于恐惧的自由才是的安全中优先考虑的因素”,其产生的后果是在全球范围内存在的贫困、饥饿等严重危害人的尊严的安全问题可能被置于安全考虑范围之外。回顾的安全概念之争,探讨人的安全的核心理念及其相关概念,比如安全与发展、直接暴力与结构暴力之间的关系,可以矫正这种误区,并证明人的安全概念既不是西方的也不是东方的,它是以人类最基本的价值、需求和尊严为中心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和道德说服力的综合性理念。这种综合性界定自然要求安全维护的方式不应停留在被动和短期应对层面而应寻求早期预防、长期建构、能力提升等积极手段以便实现“积极安全”。

  • 标签: 人的安全 人的尊严 免于恐惧与匮乏 结构暴力 积极安全
  • 简介:犹太教犹太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神教',是犹太民族进入阶级社会后逐渐形成的。其基本教义是:世界上只有一个上帝耶和华,而是按照上帝的形象造成的。犹太认为自己和上帝有一种特殊关系,即他们是'上帝的选民',巴勒斯坦是上帝赐给他们的土地。犹太'圣经'的内容极其广泛,有以色列和犹太王国的编年史、先知的训诚、国王制定的法律、祭司制定的戒条和民间诗歌等,是一部囊括犹太民族历史、宗教、法律和文学的'不朽的百科全书',对后来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有重要影响。公元一世纪基督教兴起,基督教学者以犹太教的《圣经》为基础,加上耶稣的生平事迹编纂成基督教的《圣经》。基督教承袭犹太圣经,但认为犹太人后来背约犯罪,上帝乃遣耶稣降世,与人另立约。故称犹太

  • 标签: 犹太民族 基本教义 民间诗歌 赎罪日 橄榄山 希伯
  • 简介:源于羌新论钟智翔(洛阳外国语学院河南洛阳471003)[文章编号]:1008-6099(1999)02-0067-05缅族是缅甸联邦的主体民族,占缅甸全国总人口的65%。[1]据人类学和考古学资料证实,缅族不是缅甸的土著民族,而是外来迁徙民族,但...

  • 标签: 古羌人 缅甸 白狼语 《白狼歌》 游牧民族 少数民族
  • 简介:保尔·瓦莱里(PaulValery,1871-1945),法国象征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文艺理论批评家。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瓦莱里于1925年被接纳为法兰西学院(Academiefrancaise)院士,1937年,在法兰西学院(CollegedeFrance)教授诗歌,他也是优秀的演说家。

  • 标签: 文化价值观 欧洲文化 宗教信仰 基督教 民族
  • 简介:50年代以后,菲华社会发生较大变化,对晋江籍社团的性质和职能也产生巨大影响.大体而言,菲华晋江籍社团的变化呈本土化和国际化的趋势.尽管菲华的祖籍地情结一方面因社团本土化趋势而削弱,但其宗亲、同乡纽带却因为社团国际化趋势而加强.这种宗亲与同乡纽带被利用于跨国网络的建构,尤其是发展与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祖籍地的关系.

  • 标签: 菲华晋江籍社团 祖籍地 变化 联系
  • 简介:第一特性印度尼西亚相当突出的特性之一是虚伪或伪善。装模作样,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是印度尼西亚长久以来的主要特性之一,自从他们受到外界力量的逼迫以掩盖他们自己的真实感受或者真实思想或者真实愿望。因为害怕将会遭到给自己带来灾难的报应。

  • 标签: 印度尼西亚 真实思想 特性
  • 简介:长官主义(Bapakisme)但是,如果在当前所谓的“新秩序”时期确实存在上述特性,那么我们大家确实需要进行全面的反省。因为这些特性表明,自从我们取得完全独立之后,印度尼西亚的品质已经急剧地降低。因为如果不伴随经济上的独立,仅仅是政治上的独立是不够的。而为了达到这一点,上述特性必须连根拔除。为了国家、民族以及尤其重要的、始终大肆宣扬的国家抵抗力的前途,必须将上述特性连根拔除。

  • 标签: 印度尼西亚 特性 国家 秩序
  • 简介:七十年代后半期,马来西亚华人经济活动中产生了一颗新星——马化控股有限公司(下简称马化)。从诞生至现在的短短五年间,马化已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其资本从创办时的三千万马元剧增至约十亿马元的总资产,(1981年底实收资本达四亿五千万马元);其经营范围已扩展至种植园、城市建筑业、金融业、制造业、商业贸易、保险及航运业等,成为马来西亚最大的华人公共企业集团。马化的产生和发展在马来西亚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华人经济活动中已引起一定的影响。本文试对其产生的背景、发展状况、特点和作用进行初步的探讨,就教于大家。

  • 标签: 实收资本 华人经济 经济活动 城市建筑业 三千万 万马
  • 简介:日本文化中“”的观念米强“的本质”是什么?如何认识自我?这是人类的永恒课题。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于“”的观念有不同的认识。世界上并不存在得到所有人认同的“”的观念。文化背景在规定“”之观念时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语言与文化...

  • 标签: 日本文化 “人”的观念 《源氏物语》 梅棹忠夫 日本文字 自我意识
  • 简介:从巴(王任叔的笔名,1901—1972)一生的经历来看,他主要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艺理论工作,只有在40年代和60年代客观形势的变化(太平洋战争和“思想批判”),迫使他离开他最喜欢的文学事业,转而研究印尼问题和历史。鉴于国内外学术界对巴关于印尼历史的著作缺乏了解,在这里笔者比较详细地论述他在这个领域里的著述。巴关于印尼历史的著作如下:

  • 标签: 巴人 思想批判 历史著作 王任叔 文艺理论 抗日斗争
  • 简介:的安全”是一种将视作安全主体的全新安全理念。亚洲金融危机后,东盟开始接受“的安全”的基本理念。东盟试图从广义上来理解“的安全”并突出其“免于匮乏的自由”的一面,在国家安全与“的安全”的关系方面东盟强调两者的互补性,在“与人权相关的干涉”等问题上则固守其传统的“东盟方式”。东盟之所以能够接受“的安全”的基本理念,主要是因为冷战后地区安全环境的转变、地区已有“综合安全”观的积淀、非政府组织的推动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 标签: 东盟 “人的安全” “东盟方式”
  • 简介:苏联'8·19'事件后,戈尔巴乔夫对国家政权体制和机构进行了全面'改建'。他解散内阁,成立了由苏联总统和各共和国最高领导组成的苏联国务委员会作为联盟最高行政机构;规定国防、外交、内务、安全等重要部门由总统和国务委员会领导;成立跨共和国经济委员会,以协调国民经济管理、经济改革和社会政策。与此同时,对各部门的领导进行了大换班,新任命的领导人多系'激进派'人物,是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的亲信或在'8·19'事件中'有功'的人。现将跨共和国经济委员会和国防、外交、内务、安全等部门的新任重要领导介绍如下:

  • 标签: 国务委员会 国民经济管理 部长会议主席 经济改革 苏共中央 军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