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5 个结果
  • 简介:认识研究全球海洋治理的客体是开展全球海洋治理的重要保障关键环节。从实践层面看,全球海洋治理的客体是人类实践活动导致的全球海洋问题或者极有可能诱发全球影响的海洋问题。全球海洋问题的本质是人与海洋之间人与人之间矛盾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这些问题不仅对海洋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影响,而且也危及到人类社会的存续。

  • 标签: 全球海洋治理 客体 本质 影响
  • 简介:印度尼西亚在1998年开始实行的政治改革为改变国家与社区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机会,并以强有力且积极负责的地方机构来取代新秩序政权的中央集权统一结构.本文提出了地方政治与乡村机构民主化的法律体制.印度尼西亚的所有乡村都已选出了其代表会议(representativecouncils),因此村长就不再是村社的唯一权威了.乡政府享有广泛的自主权,它们无须经过上级批准就可以进行决策执行政策.然而,分权化民主化虽很必要,但还不是发展农村和缓解贫困的充分先决条件.政府与公民社会之间的积极约定必须确保规章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不会受到曲解,并确保普通民众能够参与制定公共政策地方管理.

  • 标签: 印度尼西亚 乡政府 农村 民主体制 地方政治 乡村管理
  • 简介:本文拟对东亚文化圈东亚价值观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作一个历史的考察,进而分析传统的东亚价值观与构建当代价值观的关系。当代东亚各国都已成为现代化程度不同的独立的主权国家,东亚经济社会的发展、合作的加强一体化的要求都使他们重新审观东亚各国共同拥有的历史文化遗产尤其是传统的东亚价值观的作用,特别是它在构建当代东亚价值观的作用。但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价值观,儒家伦理已不可能作为当代价值观的体系核心,但就有着深广影响的传统的东亚价值观思想文化遗产而言,其优秀成份对于构建2l世纪的东亚价值观大有裨益,需要我们取其精华,挖掘、整理、诠释。

  • 标签: 东亚文化圈 东亚价值观 历史考察
  • 简介:1877年,清廷设领新加坡,以此为嚆矢,历经艰难曲折,相继在华民聚居的海外通商大埠设置了领事。考之晚清驻外领事的籍贯,无论出驻人数,还是人次,粤籍领事均遥遥领先,此并非历史的偶然,实乃时势使然,本文拟就其原因做一初步探析。

  • 标签: 晚清 粤籍 领事
  • 简介:近年来,东南亚海上私人安保公司悄然兴起.其参与东南亚海上安全治理是海上安全环境的变化、海上安全供给与需求的鸿沟、东南亚民主化进程及安全部门改革所共同驱动的结果.海峡港口是私人安保公司重点参与的治理区域,在马六甲海峡,尽管私人安保公司挑战了国家主权,但其能有效应对海上安全威胁,在短期内已得到国家“默许”;而印尼勿拉湾港口是一种多主体参与治理的安全系统,私人安保公司与其他行为体竞争,反而导致港口不安全.相比较而言,私人安保公司在海峡港口安全治理中具有隐秘性强、与国家关系复杂、规制难及趋利性等共性;而不同的参与模式与作用则反映了二者的差异性.当前,中国要进一步挖掘海上私人安保的潜力,并做好相应的规制;要重视利用私人安保公司在海峡港口安全治理中的共性与差异,鼓励中国与东南亚私人安保公司发展战略合作,保护中国海外利益.

  • 标签: 安全私人化 东南亚海上安全治理 私人安保公司 马六甲海峡 勿拉湾港口
  • 简介:孔子以其哲学思想、教育思想闻名于世,无人不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对主体性教育的研究出现了一个高潮.孔子与主体性教育的关系怎样,他有哪些重要的主体性教育思想,至今无人研究.事实上孔子以其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仁爱的一贯品性、对人的主观精神的张扬以及丰富而又深刻的教学实践而成为中国教育史上探索实践主体性教育的第一人.

  • 标签: 孔子 主体性教育 教育思想 学生主体地位 因材施教 学用结合
  • 简介:海洋自由是现代海洋秩序的原则之一,其内涵包括和平时期《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称《公约》)赋予各国在不同海域不同程度的权利;以及战争时期,在规范海上封锁基础上,中立国船只自由航行贸易的权利。从海洋政治的历史演进来看,先后有四个部分进入海洋自由完善的进程之中:提出海洋自由原则、界定海洋自由的权利边界、否定私掠与海盗以及完善战时海洋自由。和平时期的海洋自由常常被一些国家曲解利用,战时海洋自由在二战之后被迫中断。从历史来看,权力斗争伴随海洋自由制度完善的整个过程,海洋大国则发挥了主体作用。具体来说,当权力斗争没有导致权力转移时,海洋大国会促使海洋霸主修正既有制度,或否定海军大国的不合理行为来完善海洋自由制度。当权力斗争导致权力发生转移时,霸权在海洋大国间的转移推动海洋自由制度的合理部分不断被引入、继承、积累固化。

  • 标签: 海洋自由 内涵 海洋大国 权力斗争
  • 简介:新加坡印尼的关系通常表现出强烈的波动,在紧张对立和亲密合作之间转变。两国的传统关系开始于1963年至1966年印尼与马来西亚的敌对时期,由于1963年至1965年新加坡短暂地归属于马来西亚,这一时期新加坡也成为印尼的攻击对象。1966年,苏加诺总统被苏哈托的“新秩序”政府赶下台,随着印尼政权的更替,两国外交关系有所改善。

  • 标签: 新加坡 印尼 结构 利益 政策 马来西亚
  • 简介:引言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全世界的华人组织机构激增。在菲律宾,1981年116个华人宗亲团体中有72个是1945年以后建立的;1976年172个同乡会中有138个是战后组成的。造成组织机构激增的某些因素是海外华人社会的日益繁荣和文化危机意识。虽然繁荣为建立维持组织提供了财力,但这些组织也被看成是凝聚和文化灌输的工具。菲律宾的情况正是如此。但不同的是在这类组织的激增中依然存在着拥有全社会网络的“护侨组织”。1954年以来这些组织中最主要,最有权威的是非华商联合会总会(“商总”),它不仅是个工商业社团的联合组织,而且被认为是菲律宾华人利益经济权力最集中的代表。商总拥有的团体会员包括全菲从东北部的吕宋到西南隅的棉兰老的55个商会85个分会,它的存在赋予菲律宾华人社会一种具有凝聚

  • 标签: 华人社会 组织机构 商总 菲华社会 团体会员 文化危机
  • 简介:本文通过梳理对中国的反倾销情况,发现:对中国发起的反倾销案例越来越多,其中东盟占到1/10左右;对中国发起中国应对的反倾销案例的主要原因是非市场经济地位。选择1995-2016年东盟中国的贸易额、政府信誉、税负、商业自由化、货币自由化、投资自由化、金融自由化、贸易自由化等8个变量作为自变量,以反倾销数量为因变量,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进一步放开货币自由化和金融自由化是可以降低对中国反倾销数量的,但是货币自由化和金融自由化确实是拉丁美洲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本轮全球经济下行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 标签: 非市场经济地位 反倾销 经济自由化 东盟
  • 简介:一、中国德国在人权方面开展国际合作的背景(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重大成果1.基本成就。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始终把解决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问题放在首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和从温饱到小康的两次历史性跨越。从1979年到2004年,中国经济连续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由1473亿美元增加到1.65万亿美元。人均突破1200美元。农村贫困人口由2.5亿减少到2610万。

  • 标签: 新中国成立 国际合作 权方 德国 经济社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
  • 简介:引言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乌拉圭回合在1994年底的成功结束受到了普遍的欢迎。该回合所达成的最终协议是高度综合性的,因而有些研究便采用了正式的经济模型来探讨该回合对各个国家可能产生的影响。这些研究一般都得出了乐观的结论,认为所有或几乎所有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将受益。一些公认的例外是非洲撤哈拉沙漠以南地区的各个粮食净进口国。据认为,东南亚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那些农产品净出口国按比例而言属于最大的净受益者。本文将审慎地探讨这些问题。有人认为,那些在乌拉圭回合中受到损失的发展中国家的数目可能比通常所设想的要多得多。

  • 标签: 乌拉圭回合 菲律宾 泰国 发展中国家 户组 价格预测
  • 简介:美国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研究员、纽约市立大学亨特学院政治学教授苏密特·甘古利印度拉吉夫·甘地基金会现代问题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坎堤·巴杰帕依在《亚洲概览》1994年5月一期上联合发表了《印度克什米尔危机》一文,提出随着冷战的结束,地区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人们的注意力已从考虑全球战略平衡转移到地区冲突。地区冲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地区权力分配及源于种族、宗教、领土、民族统一主义方面的争执,后者比前者更难处理。

  • 标签: 巴基斯坦 民族主义 印度教 危机 联邦制 地区冲突
  • 简介:应德国艾伯特基金会捷克捷中协会的邀请.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李成仁率交流协会代表团于2008年12月6—16日访问德国捷克。12月中旬已是欧洲的冬季,阳光少了,阴霾增多,天气开始变得寒冷,德国柏林的天空阴沉沉的,而西南部的斯图加特已是大雪满山,白茫茫一片。捷克布拉格很少见阳光.而著名温泉城卡洛维伐利的小雨夹雪,打在脸上生疼,寒意逼上心头。

  • 标签: 捷克 德国 中国国际交流协会 斯图加特 代表团 副会长
  • 简介:越南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很低,国民生产总值仅113亿美元,人均约180美元。农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9.1%,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2%,属于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但是,越南过去大量接受中国、苏联等国的援助,较为重视工业发展,整个经济技术发展的水平,要高于缅甸、老挝、柬埔寨等国。1986年越共六大以来,又实行较为全面的经济改革,确立农、轻、重的经济发展次序,经济机制逐步转向国家控制下的市场机制,经济上取得了不少引人注目的成就。但是,由于多年来经济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反华侵柬造成的严重恶果,越南经济上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 标签: 越南经济 经济改革 总体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 工业发展 农业人口
  • 简介:<正>印度国大党(英)元老纳拉西姆哈·拉奥在拉吉夫·甘地不幸被害后,接任党的主席,并于1991年6月20日受命组成少数派政府。现将他执政以来的内政、外交情况简介如下。一、内政情况(一)上台时面临的问题。1.经济严重困难。印度经济自80年代中期起,年增长率约为5.3%(80年代以前为3.7%)。但由于进口增长过猛,短期借款增多,维·普·辛格政府又豁免了1000亿卢

  • 标签: 印度经济 国大党 印度人民党 克什米尔争端 拉吉夫 新政府
  • 简介:2月6日以色列的总理特别选举吸引了全球的“注意力”。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了拖拖拉拉的美国总统大选,原因何在?一言蔽之,乃关乎中东和平进程。本文拟从以色列为何提前举行总理选举、强硬派代表人物沙龙为何当选、沙龙当选后会对中东和平进程产生何种影响这三方面对以色列选举中东和平进程作一评述。

  • 标签: 以色列 中东地区 选举制度 沙龙 国际和平
  • 简介:<正>一、序言一九七三年、一九七九年的两次石油危机给非产油发展中国家以很大的打击,明显表现在如下几方面:由于全面经济衰退石油进口额增加造成对贸易收支与国际收支的压力、外债增长、物价高涨等。

  • 标签: 菲律宾 发展中国家 贸易收支 国际收支 经济衰退 能源问题
  • 简介:<正>以部落种姓为特色的犯罪活动是印度历史上长期遗留的问题之一。十九世纪初期,英国殖民政府对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犯罪部落“汰旗”进行了镇压,可是其他犯罪部落种姓的活动仍有增无减。殖民政府无力单靠镇压对付难以计数的犯罪团伙,只好镇压遏制双管齐下,于是“犯罪部落法”应运而生。该法给这些部落种姓打上了屈辱的烙印,但却无功于从根本上制止其犯罪活动。独立后印度政府对殖民时期的“犯罪部落法”犯罪部落进行

  • 标签: 犯罪团伙 部落法 种姓制 犯罪活动 印度政府 印度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