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2 个结果
  • 简介:2012年8月,察哈尔学会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在张家口共同举办了“察哈尔公共外交年会张家口2012”.期间,举办了“中美战略互信与人文外交”专题论坛,来自外交部、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外交学院学者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对话.本文根据录音整理,并经各位发言人审阅.

  • 标签: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 北京外国语大学 现代国际关系 北京师范大学 公共外交
  • 简介:成功公共外交需要培养情感、文化双重纽带.建立这种纽带可以有三条路径,分别是文化品牌、新媒体和青年交流.根据这一思路,成功公共外交可以通过在海外建立中华文化主题公园、成立国际知名综合网络论坛以及青年交流方法具体实施.

  • 标签: 文化主题公园 公共外交 文化品牌 网络论坛 新媒体 成功
  • 简介: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周边外交逐步上升为中国外交全局"重中之重"地位。中国周边外交历史进展体现在推行了中国周边外交新战略,主要包括倡议建设"命运共同体"、绘制"一带一路"新宏图、构建"亚洲新安全观"、主导创设"亚投行"四大战略新措施;走出了中国周边外交新路径,主要包括提出"合作共赢"核心理念、实行中美两安全体系"兼容共存"、构建与俄印日地区大国新型关系、推行"友邻外交"新特色、运用"底线思维"保障中国和平发展和统筹"六大板块"和"印太两洋"新路径;提出了未来中国周边外交新课题,主要包括建设中国特色周边大国外交、谋划"大周边外交"顶层设计、明确中国周边争端国家和争端问题战略定位、注重陆海统筹、海海统筹布局和方略、大力推进周边外交人才工程建设新课题。研究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周边外交新战略、新路径和新课题,对于理解中国外交发展全局和周边外交未来走向,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中国周边外交 新战略 新路径 新课题
  • 简介:自2014年下半年至今,日本主流媒体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进行了跟踪报道和分析相关报道认为"一带一路"是习近平上台执政后,中国领导集体将中国打造成超级大国战略意图具体表现。中国推行这一战略有在亚太地区牵制甚至抗衡美国之意。安倍内阁始终从如何将日本打造成为政治军事大国,由此获得新身份认同价值这一视角来分析中国对外战略意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相继成立后,日本各界就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领域是否应与中国合作问题,出现了与安倍政府不同态度和立场。但社会舆论对日本政府影响有限,安倍内阁随即操控了局面,推出与"一带一路"倡议针锋相对政策。

  • 标签: “一带一路”日本主流媒体 安倍内阁
  • 简介:全球供应链越来越成为现代经济一个重要特征.即便有些企业自称不是全球化企业,但对全球供应链依赖程度恐怕他们自己再清楚不过,他们从中获取配件、原材料、能源或者成品.

  • 标签: 全球供应链 全球化企业 保护 外交 现代经济 依赖程度
  • 简介:作为即时、交互动态信息平台,微博日益受到各国外交机构重视,微博外交不仅包含以机构形式出现官方微博,也包含以个人形式出现外交官微博.外交官微博主要呈现出信息的人性化与人情味、多话题互动和高度选择.进一步地,通过外交官微博传播动机和实际效果对比,思考未来发展图景.

  • 标签: 传播动机 外交官 效果分析 表征 信息平台 外交机构
  • 简介:"一带一路"是中国基于当前国内、国际环境与实际,兼顾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中国利益与世界利益而提出大战略。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和实践过程中,通过双边、多边、政府领导人与官方表态、亚投行、学者发声五种方式,各国表明了自己立场与态度。虽然达成协议和各国表态状况差异很大,但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一定能获得更多国家理解和支持。

  • 标签: “一带一路” 相关国家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 简介:中韩战略合作正跨入新发展阶段,要求两国关系突破既有瓶颈和挖掘新动力,为此两国公共外交及其合作成为不可缺失一环,并面临良好机遇.加强媒体正面宣传和突出积极信息,防止外交政策研究误读误判,引导理解与包容,是推动双方国民认知良性互动、建立两国各阶层政治互信必须注意问题.

  • 标签: 中韩关系 公共外交 能量 战略合作 两国关系 正面宣传
  • 简介:随着"一带一路"战略不断推进,越来越多中国企业正在走向经济欠发达、政治和社会动荡国家和地区。尽管"一带一路"战略背后大国博弈、小国平衡外交以及民主化转型因素都使中国企业所面临商业环境日益复杂,但通过缅甸密松水电站项目和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项目的比较研究,不难发现,中资企业在东道国投资项目时利益分配不均是企业承担政治风险主要原因。相关企业应当落实互利共赢发展理念,推行分散风险、利益均沾投资模式,尽快建立自主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

  • 标签: “一带一路” 政治风险 缅甸 斯里兰卡
  • 简介:2016年10月16日,由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共同举办“中国西北周边局势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挑战与进展”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1楼会议室召开。

  • 标签: 丝绸之路 经济带 研讨会综述 中国 局势 北周
  • 简介:杰马勒·黑塔尼是当代埃及著名小说家,以具有鲜明苏菲主义色彩小说创作为个人特色.本文以他作品《金字塔文本》为对象,重点考察文本结构与内容表现互文叙事特征,厘清“金字塔”这一空间意象在文本形式与内容上互文运用及其与苏菲主题配合关系,解读小说复杂表象下真正蕴含苏菲内涵,进而揭示作者宣扬积极探索苏菲经验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极强普世价值创作目的.

  • 标签: 杰马勒·黑塔尼 苏菲主义 互文性 金字塔文本
  • 简介:两次世界大战始作俑者都是德国,国际间一度谈“德”色变.然而短短几十年,德国不但以崭新姿态重归国际舞台,还赢得世人普遍好感与尊敬.支撑起德国外交政策三个支柱中,除传统安全、经济政策外,对外文化政策对德国国际形象重建起到至关重要作用.德国对外文化政策主要执行机构-歌德学院发展可以让人管中窥豹地了解德国对外文化政策演变,同时也可以启发我国对外文化交流机构.

  • 标签: 学院 歌德 两次世界大战 文化政策 对外文化交流 国际舞台
  • 简介:从国家和公众两个维度出发,公共外交可以分为四个象限.象限I中,公共外交以国家为基础、由国家主导;象限II中,公共外交中心由国家向公众转变;象限III中,公共外交基础则由国家转变为公众;象限IV代表了“危机公共外交”挑战,国家面临着对抗性公共利益攸关者,公众仍是公共外交控制者.了解对抗性公众动态和开发公共外交IV象限相应战略是未来公共外交最紧迫话题之一.

  • 标签: 公共外交 国家主导 两个维度 公共利益 对抗性 象限
  • 简介:阿拉伯(语)化不仅是一个旨在提升阿拉伯语社会地位、改善阿拉伯语现代适用以应对强势外语在阿语世界传播语言规划与政策行为,在深层次上,阿拉伯(语)化反映并回应了阿语世界在现当代世界体系中“边缘”。这一“边缘”在客观现实中以不同形式持续存在并深刻影响了阿语世界不同语言间权力关系。在这一权力关系未发生根本性变化情况下,阿拉伯(语)化政策执行效果不佳。尽管如此,阿拉伯知识界和政界对于阿拉伯(语)化讨论依然在进行中。从这一现象出发,本文梳理和分析了阿拉伯(语)化政策历史和阿拉伯语语言学会在讨论该政策时所凸显两个持久趋势,最后提出阿拉伯(语)化是在主观层面对阿语世界“边缘象征抗争和象征补偿。

  • 标签: 阿拉伯(语)化 语言规划与政策 边缘性 象征性 阿拉伯语 语言学会
  • 简介:20世纪60年代后期,阿拉伯小说开启了“现代转向”历程.一方面汲取西方现代主义创作手段;另一方面,在重建本土文化价值成为全社会近乎必然选择面前,阿拉伯小说呈现出向民族文化传统回归特征。在此互动中,民族传统文化被赋予了新视点,文学现代实验也被赋予了重要民族特色。本文尝试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纳吉布·马哈福兹后期力作《平民史诗》为例,在把握其创作主旨基础上,分析该小说对民间传奇这一阿拉伯传统叙事形式借鉴.通过对伊斯兰苏菲神秘主义思想现代阐释,来透视上述互动关系。

  • 标签: 现代性转向 互动 民间传奇 苏菲思想 《平民史诗》
  • 简介:文化外交是以一国政府为主体,在思想、教育、文化领域,对他国开展持续的人员交流、文化传播和思想沟通,以渐进实现国家软实力提升和文化推广目的活动,包括文艺外交、文明外交和思想外交三个层次.文艺外交仅能起一种辅助、边缘作用;文明外交可以帮助别国人民认识到中国悠久历史文化中形成特质;思想外交传播一个国家对世界根本问题系统性知识.

  • 标签: 文化外交 国家软实力 文化传播 人员交流 思想沟通 文化推广
  • 简介:近年来俄政府也开始学习西方一些国家经验,重视公共外交,将其视为国家“软权力”扩展,以及塑造和修复俄国家形象必要手段.这种大国公共外交对我国颇有启发,就俄社会实际而言,我国对俄公共外交策略宜分层次和对象来制定和实施.

  • 标签: 公共外交 俄罗斯 国家形象 “软权力” 学习西方 社会实际
  • 简介:中国与韩国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以来,在不到二十年时间中,韩国在华影响力急剧扩大得益于其公共外交有效推进.韩国在华公共外交具体途径主要由娱乐、体育、医学、教育四个方面构成,效果显著.借鉴韩国公共外交经验,我们可以对不同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上划分定位,增强公共外交针对,并通过培养“意见领袖”促进公共外交活动有效开展.

  • 标签: 公共外交 韩国 “意见领袖” 外交关系 外交活动 影响力
  • 简介:公共外交可分为进攻公共外交与防御公共外交,通过与美国对敌意国家采取攻势手段进攻公共外交比较,可以发现中国采取是防御公共外交.在未有体系理论或思想前提下,中国公共外交实践先行,化解本国消极形象.世博会同样产生类似的作用.但是从公共外交成长五阶段即认知、兴趣、理解、支持和行动来看,世博会只实现了前两个阶段,如何把握好政府角色定位,进一步推动中国防御公共外交是需要进一步思考重要问题.

  • 标签: 公共外交 防御性 世博会 中国 思想前提 体系理论
  • 简介:为配合中央总体外交,服务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化建设,北京市分层次界定公共外交目标受众,并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以外国政要、社会精英为核心,促其知华、友华;以驻京外籍人员为依托,培养其“驻在国情结”;以国外媒体、非政府组织为主体,塑造城市形象;以国外公众为基础,帮助其理解真实中国;以国外青少年为重点,积极培养对华友好接班人.今后,北京市公共外交工作应进一步协调好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个人三个层面的主体关系.

  • 标签: 公共外交 北京市 实践 经济社会发展 国外媒体 国际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