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流动人口既是主要的犯罪作案人员,又是主要的犯罪受害者。宁波市北仑区流动人口被害调查发现,流动人口被害呈现“三车”(电瓶车、自行车、摩托车)被盗多、现金被窃多、在暂住地被害多、初中以下文化的中青年男性工人被害多、被害人过错明显等特点。减少流动人口被害,对维护社会治安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需采取加强流动人口聚居区域巡控防卫、提高流动人口自我防范能力、改善流动人口居住条件等多项措施。

  • 标签: 流动人口 被害调查 被害特点 对策思路
  • 简介:作为少年司法启动程序,未成年人案件调查大多始于警方初步调查。警方在涉及未成年人搜查与扣押、未成年人拘捕与讯问、未成年人保释等方面享有较大裁量权。应对未成年人犯罪与偏差率一直居高不下,未成年人警务专门化亦逐渐浮出水面,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

  • 标签: 初步调查 未成年人搜查与扣押 未成年人拘捕与讯问 未成年人警务专门化
  • 简介: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来源于英美法系的品格证据。在国外,社会调查员一般由专职利会工作者担任。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社会调查有两种形式:一是外聘型,即由社会团体来担当社垂调查主体,二是内聘型,即由法院来担当社会调查主体。时下,理论界对法院、检方、辩方、社圣组织承担社会调查主体都存在着一定争议。笔者认为,在当下控辩审的诉讼结构中,赞成暂由法蹋内部、合议庭成员之外人员组成社会调查主体。具体来说,在法院内部成立独立建制的社会调查豆办公室,选聘专职的社会调查员来担当社会调查的主要主体。这种暂行性的主体模式,随着司法倒革的进行。可逐渐转由社会组织担任。在这种情形下,建立我国社会调查主体应在选任资格、经黉保障、介入时间、调查对象四个方面进行考量。同时,要对专职社会调查员进行必要的管理和培训以保障队伍质量和调查水平,为做到调查的客观性、完整性,建议以调查表格的形式,取代主观,“比较强的调查报告,在相对独立的量刑阶段予以出示,接受控辩双方的质询,避免审判人员先入爿主的价值判断,保障社会调查报告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 标签: 社会调查主体制度 未成年人 司法改革
  • 简介:互联网络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巨大,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其中负面的影响日益引人注目,网络对青少年违法犯罪影响问题便是其中之一。2010年,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课题组开展了在押未成年犯入所前上网情况调查。本文依据调研数据,详细分析了在押未成年犯入所前的上网情况,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 标签: 在押未成年犯 入所前 上网情况 对策建议
  • 简介:深圳市育新学校建校18年来,在矫正未成年"问题学生"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与管理经验。本文调查了该校初中"问题学生"的矫正状况,对其做法与经验进行了总结,并对进一步做好矫正工作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 标签: 未成年 问题学生 矫正
  • 简介:天津市滨海新区外来人口犯罪以19-25岁的青年犯罪为主。通过对近五年来滨海新区外来人口犯罪的调研,提出防控滨海新区外来人口犯罪的对策建议:一是按照外来人口有无前科劣迹及现实表现,对外来人口实施分级管理;二是深化对蓝领公寓的服务管理工作,特别要积极引导流动人口自我管理,以弥补政府职能部门服务与管理的不足。

  • 标签: 滨海新区 外来人口犯罪 青年犯罪
  • 简介:2010年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主持进行了“全国未成年犯抽样调查”。通过对这次抽样调查第一手资料的分析发现,未成年犯在家庭背景方面,亲子分离问题凸显,家庭生活更为困难;家庭关系方面,父亲与母亲关系最差,四成以上未成年犯恨父母;家庭成员素质方面,父母文化程度和道德素养偏低;家庭教育方面,父母教育观念陈旧、教育行为偏颇。研究认为,未成年犯家庭问题的症结是对未成年人权利的漠视,未成年犯最大的家庭问题是家庭功能不良和缺失而非家庭结构缺陷,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当强化对家庭的社会支持。

  • 标签: 未成年人犯罪 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 犯罪预防 社会支持
  • 简介:本文运用2010年全国未成年犯抽样调查第一手资料,分析了大众传媒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研究发现,未成年犯偏好武打、警匪电视片,有暴力行为者达六成以上;七成以上未成年犯接触过淫秽色情信息,近八成来自网络;未成年犯接触不良媒介年龄最低6岁,初中比例最高;近四成未成年犯每天上网时间超过6小时,八成左右主要是玩游戏、聊天。研究认为:大众传媒不良信息传播催生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和犯罪行为;改善未成年人生存环境和传媒内涵比营造外部环境更重要;成年人与未成年人共同提升媒介素养是应对大众传媒新挑战的最佳选择。

  • 标签: 未成年人犯罪 大众传媒 互联网 媒介素养 犯罪预防
  • 简介:课题组对21位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进行了面对面的访谈,并到他们的家乡进行了实地考察,对其亲属进行了深度访谈,了解到他们在父母服刑后的真实生活场景。希望政府与社会各界一定要以人为本,采取得力措施,对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实施救助。儿童保护部门更要秉承“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宗旨,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让他们和其他儿童一样健康成长。

  • 标签: 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 社会救助 社会工作
  • 简介:运用2010年全国未成年犯抽样调查第一手资料,分析了社会交往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研究发现:未成年犯八成以上属共同犯罪,一半以上同伙关系早已形成;近八成未成年人犯罪与朋友有关;六成以上未成年犯结交过有违法犯罪行为的人;未成年犯的交友倾向是最青睐“讲义气”、“有相同兴趣”的人;首选“有知心朋友”为最大幸福。研究认为,不良交往增加了未成年人共同犯罪的可能性,家庭、学校教育功能的不良或缺失加剧未成年人不良社会交往,提出同伴教育这一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新思路。

  • 标签: 未成年人犯罪 共同犯罪 社会交往 犯罪预防 同伴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