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探索群体主观幸福感模型,检验信度与效度。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主观幸福感调查问卷,首先选取536名大学生、教师和医生进行测量,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形成初步测量问卷。然后再次选取以上3个群体的729人进行测量,采用AMOS7.0软件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群体主观幸福感由工作满意感、社会信心感、生活充裕感、社会性成熟感、人际和谐感、个性成熟感和主导心境7个因素构成,二阶因素分析可以聚合成外源幸福感和内源幸福感二因素。信度与效度检验良好,最终形成正式的测量问卷可以在群体幸福感测量和研究中使用。

  • 标签: 主观幸福感 内源幸福感 外源幸福感 跨群体
  • 简介:“敬爱的爸爸妈妈:孩儿被北京大学录取了。儿子用《通知书》来告慰你们的在天之灵。向你们讲述幺舅的恩情……”这是2008年8月18日,湖北省利川市中学生余胜跪拜在父母坟前,号啕痛哭的情景。

  • 标签: 真情 北大 教养 北京大学 通知书 中学生
  • 简介:凯撒里亚的普罗柯(490/507—560/561年)是拜占廷帝国查士丁尼时代(527—565年)的著名史学家,其最重要的作品《战记》(HistoryoftheWars)记载了查士丁尼统治时期拜占廷帝国与波斯帝国(527—531年)、汪达尔王国(533—534年)和哥特王国(535—550年)进行战争的详尽经过,反映了该时期拜占廷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的现实,同时也比较全面地体现了普罗柯本人的历史观。本文以《战记》为分析对象,研究普罗柯的历史观。一、普罗柯历史观中的希腊传统史学思想普罗柯生于加沙(凯撒里亚),这里的学校非常重视希腊式古典教育,学生都具备扎实的古典修辞学基本功。因此可以推断,普罗柯受到过古希腊史学思想特别是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等古希腊史家思想的熏陶。他的《战记》一书在修辞和文法方面的风格特点也说明普罗柯熟知这两位大史学家的作品。希罗多德以其对西方史学的巨大贡献而被后人尊称为“历史之父”。他以希波战争为主题的史学巨著《历史》充分利用了当时所能见到的各种文献资料,注重对亲身采访和实地调查所得到的材料的运用。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贡献是发展完善了政治军事史的...

  • 标签: 波斯战争 拜占廷 命运女神 修昔底德 波里比阿 著名史学家
  • 简介:英国政府针对工业革命时期的空气污染实行整体治理,成功解决了严重的空气问题,为其他国家提供了经验。中国首都是空气污染的'重灾区',不仅危害公共健康,社会正常经济活动也受到影响,必须采取措施予以治理。空气的流动性使得污染的外部来源与内部污染相融合,因此域合作治理是解决空气污染的必然选择。在过去的治理实践中,大气污染虽有好转,但总体趋势依然不容乐观。本文以北京地区的域治理为研究对象,分析空气污染域治理遇到的问题,借鉴英国成功治理的经验,探索出域治理公共事务的一般规律和方法,为我国治理空气污染提供更普遍的建议。

  • 标签: 空气污染 跨域治理
  • 简介:美国杨百翰大学政治系的哈德逊教授通过对中国、印度、葡萄牙的调查研究,认为性别失调对社会结构的不稳定具有重要影响。她的《光棍》一书因这一理论在学术界引起各种讨论,本文结合各种批评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分析,认为性别比例失调的现象值得重视,但不应把这一因素从整个社会历史背景中孤立出来,得出性别失调直接导致社会动乱的结论。美国杨百翰大学政治学系的哈德逊教授研究认为,未婚男性数量增加会导致犯罪率升高。哈德逊教授通过历史事件对光棍与社会暴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考察,并进而探析光棍与社会的关系是如何发展的。她对比分析了中国、印度和葡萄牙的情况。在中国历史上,1851至1863年间的捻军叛乱是探讨性别失调和社会暴力的典型例子。19世纪华北地区性别比例极高,达到129∶100(男性∶女性)。19世纪上半叶,该地区环境恶劣,并且平均每三到四年就遭受一次水灾、旱灾或虫灾,许多人死于饥荒。人们很难把女孩嫁出去,因而很少生养女孩。结果,华北地区大量的男性至死未婚,有25%的男性根本结不了婚。那时,大约每1000名女婴中就有300名被杀害,长此以往的后果就是人口失衡,产生了大量过剩的年轻男性。他们被迫变成无家可归的土匪,去绑架、偷窃、仇杀争斗。...

  • 标签: 性别比失衡 性别比例 哈德 人口流动 社会性别 杨百翰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