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5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作者陈志让(JEROmtCh’En),是英国利兹大学教授,是英国研究中国问题专家。他著有《毛泽东与中国革命》等书,还编辑出版了有关毛泽东论文、著作的书。本文为他发表在《中国季刊》一九六九年第四十期《遵义会议决议》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摘译(全文共分四部分:一、遵义会议;二、单纯防御路线;三、出场人物;四、遵义会议决议)。

  • 标签: 遵义会议 国民党 中国共产党 战略战术 红军 周恩来
  • 简介:<正>苏共总书记米·谢·戈尔巴乔夫在他反响世界的新著《改革与新思维》中,就时代和世界和平战略问题,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和改革问题、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经验教训和准则问题、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和第三世界的民族解放运动问题以及苏联对西欧和美国的关系等问题做了理论上和政策性的说明,当然是苏联现领导最权威的声明。从全书和别的有关言论中可以发现,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在对外政策和国内发展问题上,的确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新因素,或多或少地做出了某些理论突破和政策调整,可以说是苏联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点。这就使人们产生了新的希望,对改变长期以来苏联留给国内外人民的形象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搞得好,将会对国际政治的发展变化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谨就戈尔巴乔夫所阐述的"最主要的"问题即世界和平战略问题进行公开性对话,争取经过多方面的讨论和探索,使问题得到符合实际符合原则的解决。

  • 标签: 戈尔巴乔夫 世界和平运动 新思维 经验教训 霸权主义 核武器
  • 简介:德意志第二帝国由盛而衰的外交深深地打下了俾斯麦和威廉二世个人性格的烙印。俾斯麦深谙德国地缘政治困境,以个人外交天才成就了帝国欧洲中心地位的辉煌;威廉二世及其近臣没有了俾斯麦那样的自足和自制,在建立世界帝国的道路上一步步走进自己造成的包围圈,最终竟只有求助于武力突围之一途。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反差,除了决策者个人因素以外,俾斯麦造就的帝国政制是其最大的制度根源。

  • 标签: 帝国 俾斯麦 外交 对外战略 武力 地缘政治
  • 简介:从国际战略实践的角度来说,战略的制定、执行、评估和修正是一个冲突性的政治进程,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就上述进程事先进行精细、连贯并得到高度认同的设计。这种冲突首先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本国的战略举措与对手的应对或国际环境的反应之间的冲突,外部世界的回应很可能超出战略决策者的预期,或凸显了既定战略的缺陷和矛盾之处。二是影响战略进程的国内利益集团、组织机构和决策者之间在价值观念、利益取向和行为方式上的冲突,这种冲突使战略进程从来就不会像一部机器那样有条不紊地运转。更复杂的是,上述的“外部冲突”和“内部冲突”之间总是相互映射的。因此,战略进程必然是充满斗争和未知性的复杂进程。

  • 标签: 国际战略 实践 战略决策者 军事 国际环境 外部世界
  • 简介:一、近代日本发展为“大日本帝国”,国家战略有其成功之处日本从1868年的明治维新伊始,就宣布和开始推行其强国战略:明治新政府一上台,日本便确定了“与各国对峙”,①“开拓万里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②的国家最高目标和总战略,决定采取以武力崛起的总方针,制定、提出以“富国强兵”为主体的总政策,

  • 标签: 近代日本 国家战略 军事战略 帝国 明治维新 强国战略
  • 简介: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韩国也是当今世界的能源消耗大国,但本国资源匮乏,其主要能源消费基本依赖国外.长期以来,韩国经济发展都面临着能源短缺带来的巨大挑战,因而韩国历届政府都把制定正确的能源战略摆在首位.保证能源安全、确保国内能源有效供给是当前韩国经济恢复发展的必备条件.

  • 标签: 韩国经济 能源战略 能源短缺 有效供给 可持续发展 能源安全
  • 简介: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世界迎来了“数字化”“网络化”革命新浪潮,计算机、微电子、软件、移动通信、互联网等领域的新技术层出不穷,加速了宽带技术的不断提升和广泛应用。进人21世纪以来,特别是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新业态的涌现,爆炸性的数据传输、应用需求使宽带网络的关键性、战略性、基础性地位进一步突出。

  • 标签: 宽带技术 20世纪90年代 移动互联网 中国 基础性地位 移动通信
  • 简介:改革开放以前,中国从未有过现代意义的大国战略。从全球范围看,中国对外战略触及范围十分有限。近现代的中国是弱国,居于主流体系之外,因而在国际体系中不是大国。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曾长期是一个弱国。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各种内外部原因,中国采取一边倒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自主性,无法提出自己的大国战略

  • 标签: 中国对外战略 和平战略 两次世界大战 大国战略 新中国成立 改革开放
  • 简介:冷战结束以来,大国兴衰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推动世界进入新的战略时代。在这样的一个时代里,讨论任何问题都需要站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并进行整体性的深入思考。在一定意义上,一个战略年代实质也是整合的年代,而将整合视角纳入国际战略思维,首先意味着要客观认识和评估国家实力,据此确立未来战略目标并加以主动塑造。随着软实力(SoftPower)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核心成分,

  • 标签: 国际战略 软实力 理论与实践 冷战结束 国家实力 未来战略
  • 简介:作为和平解决国际冲突的重要手段之一,外交谈判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以及学术界的关注。但外交谈判的应然状态和实然状态之间始终存在紧张的对立。竞争性战略在外交谈判中的运用使谈判结果走向了谈判初衷的反面,要改变外交谈判面临的困境,必须重新思考外交谈判战略的运用。合作性谈判战略要求谈判者重新界定“利益”,“关系”这一外交谈判中的特殊利益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但外交谈判困境的根本改变则取决于人类整体、而非仅仅谈判者观念的改变。

  • 标签: 外交谈判 竞争性谈判战略 合作性谈判战略 利益偏好关系
  • 简介:本文对中国的安全考虑作了一个确定的解读。首先,作者对中国的安全行为进行了简单的历史回顾,然后对中国目前安全战略的本质作一个概括;文章重点探讨了中国安全战略的理念基础以及中国对地区和世界安全事务的基本思想,并讨论了世界对中国应该或不应该期望些什么。最后,文章还讨论了中国现行的安全战略面临的挑战和可能的演变。

  • 标签: 安全战略 首先 理念基础 本质 历史回顾 基本思想
  • 简介:<正>1983年8月,《华盛顿邮报》驻莫斯科记者达斯科·多德尔弄到了一份有关苏联经济问题的秘密报告,在西方新闻界引起轩然大波。接着,“自由电台”的一份刊物全文刊登了报告的俄文本,并作了一个有价值的注释。通过新闻报道,我们已了解该报告的主要内容,但直到今天才能就它的全文,并联系苏联国内目前就经济问题进行争论的其他情况,来进行仔细研究。

  • 标签: 西伯利亚 经济问题 《华盛顿邮报》 秘密报告 苏联 主要内容
  • 简介:<正>一九八○年十一月四日,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里根以压倒优势当选为美国第四十九届总统。它标志着美国开始了转向保守的一个新的时期。在外交方面,里根推行"以实力求和平"的战略,谋求稳定和改善美国现有的国际地位。近一年来,里根政府正在对美国以往的具体外交政策重新探讨,进行调整。由于欧洲是美、苏争夺的重点,西欧在美国外交政策中历来占据重要地位,人们必然关心:在这期间,美国的战略重点是否有所改变;美国对西欧的政策是否发生了变化、发生了什么变化;美、欧关系还面临什么问题、前景如何?下面就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 标签: 里根政府 西欧国家 战略重点 苏联 美国外交政策 对外政策
  • 简介:<正>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曾经跻身于资本主义五强,成为第一个全球性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的常任理事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度独霸东亚。1945年8月15日战败投降,这对日本国来说无疑是沉重的一击。经济崩溃,政治危机和国际地位的一落千丈,使它不仅不是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而且,连会员国都不是。但是,大和民族是一个顽强

  • 标签: 非常任理事国 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联合国安理会 日本政府 维持和平行动 联合国宪章
  • 简介:美刊《每月评论》2007年6月号发表了美国著名非主流学者诺姆·乔姆斯基题为《迫在眉睫的危机:威胁与机遇》的文章,结合对美国在全球建立和维护霸权的历史和现实的阐述。揭露了美国的帝国主义本质,值得参考。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 标签: 帝国主义 统治 乔姆斯基 非主流 美国 文章
  • 简介: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扩大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要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最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也将“就业优先”列为“十二五”就业规划的方针和主线。为什么要把就业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如何理解就业优先战略

  • 标签: 就业优先战略 经济社会发展 社会保障部 国际金融危机 “就业优先” “十二五”
  • 简介:美国很早就制定了自己的全球战略。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美国的全球战略对世界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尽管如此,美国的全球战略也没有像在今天这样备受关注。特别是在2001年“9·11”事件发生以后,美国的全球战略已不仅仅停留在专家学者的文章和著作中,而是广泛存在于政党和政府的各类文件,以至广大民众的日常语汇中。在今日世界,人们在不同场合所说的美国的全球战略,其中的涵义是不同的。本文从解释美国全球战略的涵义入手,系统阐述美国全球战略的历史演变,(小)布什政府对美国全球战略的历史继承及其在“9·11”事件后对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最后简要说明美国全球战略的发展趋势。

  • 标签: 美国 全球战略 布什政府 “9·11”事件 外交政策 综合国力
  • 简介:《国际社会主义》杂志2010年夏季号刊登了西班牙学者贡萨罗·波索题为《永久军事经济》的文章。文章通过回顾战后关于资本主义国家军事开支的理论研究史,论述了军事开支在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中究竟起了何种作用,同时也力图对资本主义战后繁荣和70年代以来危机的原因以及国家干预的演变史作出解释。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 标签: 军事经济 经济理论 永久 资本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经济 2010年
  • 简介:<正>目前波兰当局把国营所有制的私有化视为经济改造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在新自由主义和极端右翼势力的压力下,波兰政府目前打算在1991年使159b的国营财产私有化,今后几年每年达20%。政府通过的私有化方案引起许多疑问。特别是提出了如下问题:

  • 标签: 私有化 财产私有化 所有制 新自由主义 国营企业 右翼势力
  • 简介:<正>古巴的观察家们普遍认为,古巴社会主义政权能否生存下来,主要看它的经济情况如何。因此,古巴经济形势及其发展趋势受到人们的特别关注,纷纷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本文将对此进行简要的评析,并作出对形势的估价。

  • 标签: 经济形势 经济情况 社会主义政权 发展趋势 观察家 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