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探讨公共伦理文化建设需要具有公共生活空前扩展的时代、日常生活、国民素质问题这时空与主客的“三维”视野。当下中国社会中,公共网络时代来临、日常公共生活极度扩张,而中国社会的公共伦理文化发育却明显滞后、国民公共意识与公共伦理素质明显缺失。在这样的双重困境中,一次次突发的公共事件呼唤公共伦理文化的建设,期待着公共伦理教育的系统推展。伦理文化的建设与相应教育的展开要从“实然”出发,把握国情、针对问题、抓住重心,如此,文化建设与社会教育才能收到明显实效。

  • 标签: 伦理文化建设 三个维度 社会伦理教育 实然
  • 简介:二战后,美国以建立双边同盟体系的方式向东亚地区供给安全公共产品,以此构筑了美国主导的东亚地区安全体系。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美国实力的相对衰落和中国的快速崛起,东亚力量结构加快调整,一方面使东亚国家对安全公共产品的需求不断上升,另一方面美国提供的安全公共产品因日益“私物化”而难以满足地区的安全需求,由此导致该地区安全产品的供求矛盾。安全产品的供求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东亚地区的安全困境,中国作为地区大国,在满足地区安全需求和避免中关两种安全产品恶性竞争的基础上,应扮演东亚地区安全公共产品的供应者,既要向东亚提供新的安全观念.也要主导建立集体安全合作机制,以缓解地区安全困境,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

  • 标签: 安全公共产品 供求矛盾 安全困境 中国战略
  • 简介: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公民对公共行为的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之间的差距相当接近,形成了一种“关系体”。这说明我国公共文明的社会性程度有所增强。其主要原因是民族性特质的回归作用和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未来我国公共文明将会在知行趋一的引领下更具社会性。

  • 标签: 公共文明 关系体 社会性
  • 简介:作为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重要一环,美国与湄公河流域国家多边合作——“美湄合作”在2009年7月拉开了大幕。美国时任国务卿希拉里与柬埔寨、泰国、老挝、越南四国外长共同签署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标志着美国“重返”东南亚的号角吹响了。时隔不到一年,2010年中国同亚洲17个国家代表在韩国釜山共同签署《亚洲铁路网政府问协定》,截至2013年,由昆明出发,经过景洪、磨憨,到达老挝首都万象的中老段高铁已经开工,建设资金到位70亿美元。

  • 标签: 《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 公共外交 中南半岛 多边合作 2009年 湄公河流域
  • 简介:公务人员的工作动机是公共行政管理中最古老的和讨论最多的话题之一。本研究以北京市221名专职共青团干部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公共服务动机和组织承诺状况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通过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探讨了团干部的公共服务动机与其组织承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团干部服务动机水平对其组织承诺情况呈现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公仆热忱度和公仆牺牲度二个维度对组织承诺具有较好的预测力。

  • 标签: 共青团干部 公共服务动机 组织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