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中共“六大”是我党历史上唯一在国外召开的会议,1928年春夏,100多位代表冒着生命危险通过水路、陆路前往莫斯科——今年是中共”六大‘召开85周年。也许很少有人知道,中共“六大”是我党历史上唯一不在国内举行的代表大会。也很少有人知道,包括周恩来在内的不少“六大”代表,是经由大连北上,分别从满洲里、绥芬河出境前往莫斯科的。

  • 标签: “六大” 铁路线 中东 代表大会 莫斯科 中共
  • 简介:饶事件"发生后,在"两会(西北高干会和西北历史座谈会)上确立的刘志丹、高岗等是中共西北根据地正确路线代表的结论受到挑战。中共中央关于陕北肃反的新结论,虽然在字面上继续维持"两会"及《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的表述,肯定陕北肃反是"左"倾机会主义路线产物,仍以"两条路线斗争"的观点来解释陕北肃反,但是新结论在涉及正确路线代表人物、肃反领导人责任、责任性质、领导人个人品质等问题时都作了重大修改。

  • 标签: “高饶事件”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陕北 争论 阴影 中共中央
  • 简介: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既有允许、倡导“争论”的思想,也有主张“不争论”的思想。长期以来,学术界对邓小平“不争论”思想展开了深入研究,而对其“争论”思想或者不知或者予以回避。同时,学术界存在着把邓小平“不争论”思想绝对化、把邓小平“争论”与“不争论”思想关系庸俗化的倾向。纵观邓小平的思想和实践,他倡导和主张的争论主要有:一是重大路线方针和原则的争论。二是不同工作意见的争论。三是学术问题的争论。

  • 标签: “不争论” 邓小平 高正 改革开放 思想关系 路线方针
  • 简介:沟事件"的研究,是在近年来国史研究和地方史研究日益深入的大背景下展开的。但相关的研究都缺乏地方视角,其表现在于很少从地方社会政治生活出发,分析事件的来龙去脉,对于地方政治人物的影响力也缺乏深刻分析,仍然立足于宏大叙事,甚至对地方文献也不甚了了,以致在"沟事件"的叙述中,一些基本史实也湮没不彰。诸如沟社教运动的发端、沟公社三级干部会议以及张景良在省委四届四中全会淮阴专区小组会的发言,这些史实都有必要进一步厘清,从而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提供基础。

  • 标签: 高沟事件 高沟公社三级干部会议 张景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