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打击错误在性质上属于想象竞合犯范畴,而因果历程错误则是因果关系理论之适用问题,因此,若将打击错误置于竟合论或刑罚论部分,则因果历程错误应被置于犯罪论之因果关系(客观构成要件)中加以阐释,故构成要件错误并非绝对必要之概念与理论。其实,即使坚持传统构成要件错误理论,将客体错误、打击错误与因果历程错误“捆绑”在一起而置于同一位阶,也应在排列顺序上有所考究。毕竟,“打击错误-客体错误-因果历程错误”之排列顺序与定罪经由客观到主观逻辑顺序相吻合,而这对于以事实错误来统帅客体错误、打击错误与因果历程错误我国刑法理论同样适用。

  • 标签: 错误 构成要件错误 客体错误 因果历程错误
  • 简介:本文论述了构成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一般主体、主观方面、和本罪侵犯直接客体与本罪客观方面的表现形式,以及认定本罪应注意问题。

  • 标签: 犯罪构成 认定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
  • 简介:<正>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犯罪可以由单个人实施,也可以由两人或多人共同实施。在通常情况下,共同犯罪比单个人犯罪具有更大社会危害性。因此,正确地理解共同犯罪概念、研究共同犯罪构成特点和共同犯罪形式、划清共同犯罪和非共同犯罪界限,这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 标签: 共同犯罪形式 构成特点 犯罪组织 共同犯罪人 社会危害性 犯罪集团
  • 简介:编辑同志:我是一名基层行政机关执法人员。最近,我从新闻媒介中获悉,某地工商局两名执法人员在查处非法拼(组)装汽车违法行为时.采取“罚款放行”、“以罚代刑”(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手段,给国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被检察院依法逮捕并提起公诉。送交法院审判。由于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也有查处违法行为职责,为避免重蹈覆辙教训,特来信咨询: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也构成犯罪吗?哪些“以罚代刑”行为属于犯罪行为?读者:孟卫华

  • 标签: 刑事处罚 行政处罚 执法人员 违法行为 以罚代刑 行政机关
  • 简介:我国《刑法》中原来仅有两款“同时构成其他犯罪,依照处罚较重规定定罪处罚”规定,而《刑法修正案(九)》陡增了八款类似规定。这说明,立法者无意严格区分法条竞合与想象竞合,无心争论竞合时适用原则是特别法优先还是重法优先,而是主张一种“大竞合论”:不必严格区分法条竞合与想象竞合,若行为主要部分存在重叠,即“同时”构成其他犯罪,从一重处罚即可,否则数罪并罚。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恐怖组织犯罪,以及强迫卖淫罪中数罪并罚规定,存在重复评价问题,故若行为主要部分存在重叠,应成立想象竞合犯而从一重处罚。

  • 标签: 同时构成其他犯罪 从一重处罚 数罪并罚 行为个数 大竞合论
  • 简介:<正>一、法人犯罪概念历史发展法人犯罪概念是从犯罪概念分化出来。原来犯罪概念,是专指个人(自然人)犯罪,法人犯罪出现之后,法人犯罪概念才逐步地从犯罪概念中分化出来,成为区别于自然人犯罪独立犯罪概念。法人犯罪概念的确定与发展与法人刑事责任在各国刑法上的确定和发展基本上是同步

  • 标签: 犯罪概念 法人犯罪 职业犯罪 自然人犯罪 法人刑事责任 犯罪主体
  • 简介:性行为是人一种本能,是人类繁衍必要手段,从这一方面讲,它具有自然性;但是,性行为象人其他行为一样,总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进行,因而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定社会条件制约,从这方面看,它又具有社会性。所以说,性行为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统一体。如果有人不顾社会条件制约,超出一定社会法律规范进行性行为,那么他性行为就是不法性行为,其中严重,往往会被统治阶级认定为性犯罪

  • 标签: 性犯罪 社会条件 性行为 统治阶级 社会性 自然
  • 简介:作为一种潜在希望,梁启超曾这样评说少年成长与国运兴衰关系: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那么作为一种直观表达,青年人命运则直接昭示着一个时代荣辱。鉴于此,关注青年人健康成长似乎不应只停留于教育培养或人文关怀温情层面,它更应被当作一种政治任务,明确于青年人监护人与引导者面前。

  • 标签: 文化气质 青少年 民族文化 儒家文化
  • 简介:树立和完善党校形象,是党校精神文明建设重要内容。通过树立和完善党校形象,可以进一步提高党校知名度和美誉度,更好地发挥党校作为“三个阵地,一个熔炉”作用,更好地发挥党校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重要作用。

  • 标签: 党校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形象 美誉度 知名度
  • 简介:危险驾驶罪包括两种行为: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和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醉驾是抽象危险犯,只要实施醉酒驾驶行为,立法就推定危险状态已经存在,彰显是行为无价值。我国刑法醉驾归属于形式犯,而非实质犯。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是具体危险犯,突出是结果无价值。

  • 标签: 醉驾 抽象危险犯 追逐竞驶 具体危险犯
  • 简介:我国目前对行贿犯罪刑罚处罚过轻,并且缺乏处罚一致性,特别是在商业贿赂犯罪中,多次行贿、行贿数额巨大以及项目投资、建筑系统等重要领域行贿犯罪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轻刑化不足以抑制行贿犯罪滋生。因此,我国立法上有必要规定,在商业贿赂犯罪中,严重行贿犯罪应该与受贿犯罪刑罚处罚一致,即特定情形,比如商业领域中,主动行贿、多次行贿等犯罪行为社会危害性与受贿犯罪社会危害性相当,甚至其危害性严重于受贿犯罪情形下,行贿犯罪与受贿犯罪在法定刑量刑档次上应该是相同,然后根据各自量刑情节在该量刑档次中进行刑罚处罚。

  • 标签: 行贿犯罪 受贿犯罪 处罚一致性 商业贿赂犯罪
  • 简介:在平等、自由、公正法律价值指引下,如何规制亲属间犯罪是当今中国刑法重要课题之一。亲属间犯罪定罪处罚应考虑传统亲属伦理观念、现代“法律人伦性”、“以人为本”思想观念等基础理论以及外国立法规制等因素,不同类型亲属间犯罪应有不同定罪处罚原则。故意侵犯人身权利犯罪,应当从“严”处理,过失侵犯人身权及侵犯财产权犯罪,应当从“宽”处理,根据亲属关系远近考虑对亲属问犯罪定罪处罚。

  • 标签: 亲属 犯罪 处罚
  • 简介:在诸多刑法理论问题还处于激烈争论之际,学者们对犯罪中止探讨似乎已经沉寂下来了。在理性思考之下,犯罪中止应从行为结构上作出相应定性和处置,而不应笼统地作为犯罪对待。犯罪中止刑法体系地位和刑法学体系地位应彻底立于犯罪中止制度设立宗旨予以确定,并可将其置于犯罪论中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之后。基于对犯罪中止重新定性和对其刑法体系和刑法学体系地位重新安排,犯罪中止制度可作出新法条设计。

  • 标签: 犯罪中止 危害行为 危害结果 刑法体系 刑法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