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勤俭节约、崇尚朴实、不事铺张、注重实际,这不光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也是世界各国所坚持和提倡的。这点在国外不少政要人物的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许多外国政要虽然在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但在生活方式上十分节俭。吃从2001年开始,笔者作为高级外交官先后常驻埃及、印度、津巴布韦、

  • 标签: 外国政要 政要吃穿住行
  • 简介:建构中国政文明,推进中国政现代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政文明实践的迫切要求和中国政学建设的重要任务.

  • 标签: 建构 政治文明 政治现代化
  • 简介:郭定平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教学与研究方向为政治学理论、比较政治学、现代东亚政治、现代中国政。1965年9月,出生于湖北省安陆市。1986年9月,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本科毕业后直升研究生。1989年7月,获法学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1999年7月,获复旦大学法学博士学位。2002年3月,获东京大学法学博士学位。

  • 标签: 政治学理论 中国 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 教学科研工作 博士学位
  • 简介:虞崇胜,男,湖北黄石人,1952年10月生。政治学博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武汉大学二级教授。1999年至2000年赴日本创价大学作访问学者。曾任武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政治理论系副主任、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主任、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现任武汉大学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政治文明与政治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 标签: 政治学 武汉大学 中国 政府特殊津贴 公共管理学院 发展研究中心
  • 简介:刘俊祥: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64年生,四川省乐至县人。1982年考入四川师范大学,1986年毕业并获法学学士学位。当年分配到西南政法大学工作,于1992年获得法学硕士学位。2000年考人武汉大学,师从刘德厚教授读博,2005年毕业获得法学博士学位。2006年进入武汉大学法学院宪法与行政法专业博士后流动站,

  • 标签: 中国政治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武汉大学 四川师范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 博士后流动站
  • 简介:李良栋,男、辽宁省锦州市人,1950年10月生。1989年在中共中央党校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共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央直接联系的专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政治学学科评定组成员。中国政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人民政府顾问,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中国高级公务员培训中心和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等学校客座教授。

  • 标签: 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中共中央党校 福建省人民政府 研究生导师 社会科学基金
  • 简介:丁煌,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公共(行政)管理与公共政策,现任武汉大学“珞珈学者”特聘教授、行政管理专业博士生导师暨博士后合作导师、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中心(执行)主任,兼任中国公共政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理事、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特邀专家、

  • 标签: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 政治学 行政管理专业 公共政策研究 政府咨询委员会 博士生导师
  • 简介:政治文化能使一国公民完成对该国政系统合法性的支持,然而政治文化是需要不断发展更新的,传统政治文化可能会削弱政治系统的合法性基础,这样政治文化就需要现代化。分析政治文化概念和中国古典政治文化,可见构建中国特色政治文化即政治文化现代化。只有构建中国特色的政治文化,才能为稳定的民主制度提供政治文化基础。

  • 标签: 政治文化 现代化 中国特色
  • 简介: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学者有关治理和善治的基本观点,随后用治理和善治的理论框架分析了当代中国政发展的成就,指出了中国政发展的未来方向.笔者认为,我国政发展的已有成就是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在政治和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积极进行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的结果,从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角度来看,过去20年的努力为政治体制的演进奠定了基础并预示进一步变迁的方向.

  • 标签: 治理 善治 政治发展
  • 简介:党的十七大旗帜鲜明的强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其中重要的内容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推进中国政发展。新时期中国政发展取得了快速的进步,但是在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是不容忽视和必须解决的:一是政权制度上越来越完善,而其形式化倾向一直未变;二是政党制度上,执政党和参政党的关系越来越融洽,而参政党越来越失去其特色;三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而民族区域自治的深度和广度有待开发;四是城乡的基层自治制度的广泛推行,但现实中形式化的问题严重。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以解放思想为指导,开拓思路、实事求是,真正的推进中国政发展。

  • 标签: 解放思想 政治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简介:政治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我国的政治资源在分布上呈不平衡状态:一是高度集中于首都,给北京带来过大的政治压力;二是各地方的政治代表性分布不均衡,使得各地对中央政策的影响力不同;三是中央的政策在地方之间存在不平等,影响地方的发展能力.政治资源的分布左右着其他社会资源的分配,对地方政府行为有重要导向作用.

  • 标签: 政治资源 政治代表性 中央政策
  • 简介:在全球社会背景中,中国政制度建设面临内部、外部两方面的问题。在国家内部方面,存在着选举民主中权力失衡、协商民主非平衡性、制度的不完全性、制度执行主体的自利性和创新方式局限性等问题。在国家外部方面,存在着国内制度建设外部化、全球政治潜在危机、生活政治存在文化冲突等问题。问题解决须通过制度创新协调国家与社会、市场的关系,通过制度盱巩固实现国家形态的稳定,有条件地学习借鉴西方制度,并有选择地参与全球问题解决,坚持阶级立场,以国家政治、国家利益为基础,以社会和个人为出发点。

  • 标签: 政治创新 政治制度建设 全球化
  • 简介: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政治思想,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理论产物,自1903年提出至今,已近一个世纪。在近代中国社会大变革时代,三民主义是孙中山作为进行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总纲而提出的,因而它始终与近代中国政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近代中国政思想流派的多样化,导致了不同政治观点对三民主义的诠释呈现歧义乃至附会与曲解。如何正确理解与评价三民主义在近代中国政思想史上的地位,以及与各种政治观点的相互关系,应是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研究中有意义的课题。贺渊的这部

  • 标签: 三民主义 中国政治 近代中国社会 政治思想史 社会转型 孙中山
  • 简介: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在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宗法制的社会结构,以及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政治意识形态基础上形成的,具有专制性、依附性、宗法性和人治性的特征。由于文化的传承性和发展相对滞后性,在我国正在进行的政治文明建设过程中,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将对政治意识文明建设、政治制度文明建设和政治行为文明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

  • 标签: 政治文化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 政治文明 政治文明建设
  • 简介:所谓政治现代化,是指传统政治转化为现代政治(高度民主政治)的社会变迁过程,是现代人类依据一定的目标自觉进行政治变革和推进发展的活动。中国的政治现代化其起始动力源自西方的冲击.不同于西方以公民社会为推动力量,中国的政治现代化以政党和国家为主要推动力量。加强体制内民主建设,丰富体制外政治参与形式,做到体制内参与的普遍性和体制外参与的合法性相结合是当前加强中国政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 标签: 公民政治参与 政治现代化 政治文化
  • 简介:本文阐述了我国现阶段的政治发展道路,特别是十七大以来,我国在政治制度上的新举措,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的形成、发展过程。

  • 标签: 政治 民主 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