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苏区时期,中共将起源于苏俄的苏维埃,由理论层面运用到根据地建设的实践,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但受限于主客观环境,苏维埃的实际建立和运行,同中共在理论上的预设存在差距,从而出现众多问题,最主要的就是以党代政。虽然后来又对苏维埃进行改造,但弊端依然存在。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苏区 苏维埃政权 党政关系
  • 简介:在清末救亡图存的号召下,女子学校教育广泛兴起,成为塑造新一代“女国民”的重要场所。女学堂要求学生摈弃缠足、华丽服饰和妆扮等传统女性身体美学特质,实现“去性别化”的身体改造。但是,女学生的身体仍被排斥在社会公共空间之外,意味着这种改造只是女性被纳入民族国家建设的一种手段,并未为女性带来相应的政治权利和社会地位。

  • 标签: 去性别化 国民 身体改造 女学生 女子教育
  • 简介: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为指导,立足丰富翔实的社会调查,以中央苏区为试验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开辟了社会改造的"新道路",构建了中央苏区的"新经济""新政治"和"新文化",实现了整体性的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央苏区 社会改造
  • 简介:据统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外资在华企业有1700多家,投资总额为8.6亿美元,其中英资企业有299家,美国紧列其后,有212家㈣。如此多的外资在华企业是如何随着中共政策的演变而式微的?长期以来,学界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相对薄弱,其研究成果零星散见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和外交史论著的相关章节中②。虽然这些论著中也有“清理外国在华资本及房地产”的章节,

  • 标签: 企业改造 外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 油公司 亚细亚 英国
  • 简介:1949年后新中国进行的一系列社会主义改造,既有城市的也有农村的,历史表现各有不同,但又都有其共性。本文讨论思考的对象主要限定在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多涉及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有关问题,进而又会牵连到革命年代的农民社会构造问题。就此而言,我们将社会主义改造称之为新中国的“三农问题”也未尝不可。

  • 标签: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新中国 历史实践 社会史 组织 “三农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