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2 个结果
  • 简介:福柯作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政治哲学家之一,在其权力一知识概念内自然不会放过对技术这一重要的现代性现象进行哲学的思考,并从微观政治学视角把技术看作是人操控自身的“自我技术”。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从全景敞视主义出发就工厂、医院、学校等空间单元讨论了技术与权力的特定关系,其政治批判直接指向的是任何情景化的技术都是对人体的权力控制并由此造就了作为技术权力效应的“肉体-机器”这一“敌托邦”。沿此政治批判线索,其追随者和其他学者更是把全景敞视主义方法拓展到了对实验室、工业区域、互联网络和基因技术等的政治哲学分析,从“生物-权力”视角提出诸如“半机械人”、“半生物人”等概念,由此显现新兴技术对人体产生的权力控制效应.为了激发对这种技术控制的有效对抗,福柯试图复兴一种具有“生存美学”特征的地方性知识或技术,以摆脱占据统治地位的技术权力控制。

  • 标签: 全景敞视主义 权力-知识 生物-权力 生存美学
  • 简介:技术预见是有步骤的对科学、技术、经济、环境和社会的远期发展进行探索的过程,其目的是选定可能产生最大经济与社会效益的战略研究领域和新技术,而技术路线图是对某一特定技术领域的未来延伸的看法.技术路线图作为一种战略工具已经广被用于技术预见领域,旨在于提高技术预见活动的影响力和把握未来的能力,更能把握技术发展中的规律性.在科技政策领域,利用技术路线图进行技术预见,可以通过不断修正未来技术发展方向的选择机制,为科技规划等技术预见活动提供了一个整合不同利益共同体观点的平台,能够避免制定科技政策过程中潜在的技术负效应,能够提升科技计划管理过程中的行政能力.

  • 标签: 技术路线图 技术预见 战略工具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世界上出现了超导热,超导之所以能引起世界各国的如此关注,是因为超导体也和半导体一样,一旦应用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人类的生活和文明将会为之改观。超导的开发研究被看成是本世纪的一场技术革命。现将超导技术的发展作一介绍:

  • 标签: 超导技术 超导现象 小史 超导研究 超导薄膜 超导电现象
  • 简介:纳米技术曙光在前侯国清新外科手术、更轻更硬的材料、光纤通信网络及其他一些应用的开发所需要的精度越来越高,不能超过一微米。所以,“纳米技术”一词被杜撰出来,用以涵盖这个跨学科的科技领域。纳米技术简介纳米即毫微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纳米技术是指在1至10...

  • 标签: 纳米技术 纳米尺度 扫描隧道显微镜 纳米结构 微机械 纳米电子学
  • 简介:本文围绕技术进步与经济和谐的关系问题,阐述了技术进步是经济结构升级的驱动力和决定性因素、经济结构的完善是经济增长中的和谐的论点,得出经济的发展以和谐为基础、经济的和谐因发展而升华的结论.

  • 标签: 技术进步 经济和谐 完善增长 发展升华
  • 简介:选地选场地时应着重保温、防寒和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一般选择地势高燥,通气良好,土壤肥沃,有水源保证且保水力强,排灌方便,符合无公害生产基地等条件的地块进行种植.

  • 标签: 大棚蔬菜 蔬菜栽培技术
  • 简介:<正>能源是人类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原动力,是保障人民生活和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提高,能源生产及供应将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建国以来我国建立了能源工业体系,保证了整个国民经济以较高的速度增长,

  • 标签: 能源问题 依靠科学技术 能源消费量 能源生产 吨标准煤 产品能耗
  • 简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下,自治区党委、政府从战略高度抓农业,全区上上下下围绕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奋斗目标,统一思想,扎实工作,使得我区农业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全区农业总产值以每年6.6%的速度增长,粮食生产连续7年获得丰收。1993年粮食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达到110.8亿公斤,比1987年的60.7亿公斤增长82.5%,单产提高71.3公斤,增长62.5%:油料、糖料产量与粮食同步增长,分别增长34.4%和66%;农民人均收入增长了1倍。1994年尽管遭受了严重的旱涝灾害,使粮食略有减产,但仍是历史上第二个高年产。农民人均收入增幅较大,达970元,比上年增长近200元。这说明我区农业已有了一定基础和较高的综合生产能力。在这个基础上如何进一步发展大好形势,再创农业生产新水平,自

  • 标签: 农业发展 中低产田 农业技术推广 物质技术基础 基础地位 农民人均收入
  • 简介:技术创新是一个时代的话题,技术创新实质是一种具有科学实践和生产经营实践双重特征的交叉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技术创新发展的动力来源于技术目的与技术手段的矛盾,即技术发展的基本矛盾,技术创新与技术发展的基本矛盾不断螺旋式的上升发展。促进社会的技术进步。

  • 标签: 技术创新 动因机制 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