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3 个结果
  • 简介:辉煌非凡的革命经历邓发,原名元钊,1906年3月7日出生于广东省云浮县。由于家境贫寒,邓发只受过初级小学教育,15岁时就随哥哥外出广州、香港等地谋生,先后在旅店、轮船公司和外国轮船上当勤杂工。期间,他结识了常常来往于省港两地的工人领袖苏兆征。受苏兆征的影响,邓发逐步懂得了革命的道理。

  • 标签: 国民党特务 特工 谋杀 革命经历 轮船公司 小学教育
  • 简介:新中国宽大为怀,对国民战犯“一个不杀”、关押改造。周恩来第一个提出了战犯特赦问题;毛泽东充分定并作了政策性说明;1959年10月,首批特赦战犯33人;至1975年4月,在押战犯先后分批全部释放。改造释放全部战犯,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统战乎?人道乎?留与世人评说。

  • 标签: 周恩来 毛泽东 战犯 国民党 特赦 社会主义
  • 简介:凤凰网2016年1月16日发表邹振东的评论指出,台湾大选结果揭晓,国民的大败早就毫无悬念。唯一的悬念是,国民到底输在什么地方?

  • 标签: 国民党 惨败 台湾大选 悬念
  • 简介:背景介绍1934年4月,《红星画报》第5期刊登漫画《国民屠杀工农的惨状》,揭露国民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屠杀革命群众的罪行。漫画旁边配有短文,全文如下:血的“四一二”,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二日,是国民背叛革命,投降帝国主义,开刀屠杀工农群众及共产党员的日子。数年来在国民屠杀下,被杀的革命群众及共产党员不下数十万人。

  • 标签: 国民党 屠杀 反革命政变 工农群众 共产党员 1934年
  • 简介:抗日战争时期,国民特务机关在蒋介石的反共方针下,始终把中共驻重庆机关和工作人员作为侦察、控制的迫害对象。在重庆参与这一阴谋活动的特务机关计有:军统局、军统局重庆特区(简称渝特区)、军统局控制下的重庆卫戍司令部稽查处(简称稽查处)、军委会办公厅特检处(简称特检处)、军委会运输统制局监察处和重庆市警察局侦缉大队(刑警处)。中统局及其所属的中统局重庆实验区。宪兵司令部警务处及所属的直属特高组。被特务包围、监视的中共驻渝机关主要是:化龙桥、小龙坎地区的八路军驻渝办事处和《新华日报》社;曾家岩、上清寺地区的中共中央代表团(后为中共四川省委机关)驻地和周公馆,以及《新华日报》社在城区内所设的营业部(民生路)、采访部(七星岗德兴里39号)、职工宿舍(纯阳洞街24号附1号)。特务的侦察手段,除千方百计妄图从中共驻渝机关内部刺探情报外,还采用了在外部设点坐探守候,跟踪盯梢,检查往来信件,电话窃听,电台侦收,交通控制,以及公开的控制户口等。在国民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特别是在“皖南事变”后,国民接连查封了中共设在国统区各地的一些办事机构,破坏了一些地区的中共地下组织,两党关系明显恶化,形势紧张。重庆的各特务机关,更加紧了...

  • 标签: 中国民党 中共中央南方局 南方局监控
  • 简介:抗战前,国民的功能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在利益表达和综合方面,国民偶尔回应民众关于维护国家和民族权益、发展经济的呼声,但大部分情况下,采取了背离、反动的政策和态度;国民的政治录用存在着党员数量偏少、分布不均、公务员中党员比例偏小、地方党部边缘化、党员素质低下、反动分子充当党员等问题,由此导致国民对党员失去吸引力,对社会丧失引导力。在政治社会化方面,由于意识形态的教育形式僵化;党力不足,无法有效地为民众服务,导致民众对国民疏远,离心力越来越大。此是国民在大陆失败的远因。

  • 标签: 国民党 南京国民政府 党政分离 功能
  • 简介:国民为了对付共产党真可谓不择手段,除了军事上的猛烈进攻之外,还采取了悬赏的办法。从总体上看,对于有着崇高共产主义信仰的共产党员群体而言,国民的这个招数是失效的,根本不可能凭此战胜共产党,亦不可能挽救其统治的最终失败。井冈山时期与中央苏区时期的悬赏在国民新军阀混战期间,蒋介石对其他军阀采用的一个惯用伎俩,就是通过金钱收买的办法,使对方的部分将领临阵变节,以此达到瓦解对方的目的。由于许多

  • 标签: 国民党 蒋介石 共产党 红四方面军 红军主力 彭德怀
  • 简介:解放前,在重庆较场口,与国民市党部相邻的一处民居内,每天都发生着一些惊险奇异的故事,在那段特殊的岁月,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

  • 标签: 国民党 历史 重庆市 消防中队
  • 简介:背景介绍1933年7月14日,《红色中华》报第1版刊发潘汉年撰写的社论《反对国民法西斯的白色恐怖》,揭露国民暗杀民权保障大同盟发起人杨杏佛,封闭御侮救国大同盟,逮捕进步会员数百名的罪行。文章配发黄亚光创作的漫画《打倒屠杀工农的刽子手——国民》,画面上的国民凶手举着滴血的屠刀,踏着一堆革命民众的髅骷,将国民反动派与人民为敌的本性揭露无遗。

  • 标签: 国民党反动派 刽子手 屠杀 《红色中华》 背景介绍 白色恐怖
  • 简介:<正>五四运动爆发时,国民是中国社会上唯一的革命政党。该党及其成员在运动中的表现,至今未予以阐明,本文试图作一努力。不当之处,请读者指教。一、新理想的提出及其影响五四运动既是政治运动,又是思想解放运动。中国人民在这场运动中,曾提出鲜明的政治主张,如反帝反军阀;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等。这些政治主张的实质,是人民要求当国家的主人。五四运动的思想主题,即在于此。严格地说,辛亥革命过后,较早地宣传“人民应为国家主人”这一观点的思想家,乃为孙中山。他总结了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认识到唤起民众的必要性。1916年7月,他最早倡导召开国民大会,由民众在会上发表政见,按民意解决国事,人民直接行使其主人的权利。如

  • 标签: 国民党 五四运动 国民大会 孙中山 北京政府 五四爱国运动
  • 简介:她是台湾“立法院”第一位女性“副院长”,也是令对手闻风丧胆的政坛“小辣椒”。当国民遭遇台湾地区“九合一”选举的惨败,党内士气一片低落,以至于迟迟无人敢于应战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竞选时,是她第一个起身向对手亮剑,“国民不是没有人了”。自称“实心柱”的洪秀柱,能否力挽狂澜,支撑起国民的一片天?

  • 标签: 国民党 女人 台湾地区 “立法院” 副院长 领导人
  • 简介:<正>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发动了对中国共产党及人民军队的战争,但仅仅经过3年多的时间,便在自己发动的内战中败北,于1949年12月退至孤岛台湾.国民为什么会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丢失大陆全部呢?对此问题海内外众说纷纭.笔者以为,一代政权的盛衰兴亡,是由诸多历史合力共同铸成的.国民政权在大陆统治的垮台和覆亡,原因自然也是多方面的,然其主要者,则是国民蒋介石集团的大政方针彻底背离了中华民族和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完全与发展前进的社会历史潮流相悖逆.

  • 标签: 国民党蒋介石集团 原因探析 国民党政权 大陆 国民党政府 四大家族
  • 简介:1948年10月17日,原国民第60军由中将军长曾泽生率领,在长春起义。1949年1月2日,这支起义部队被成建制地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曾泽生任军长,徐文烈任政委。朝鲜战争爆发时,第50军正分散在湖北、河南等地执行生产、剿匪、营房建设等任务,完全没有参战的准备:缺指挥员,没有反坦克火器……与武装到牙齿的美国大兵比起来,就像“叫花子”。1950年9月下旬,第50军接到中央军委的紧急命令后,迅即收拢部队,

  • 标签: 国民党 部队 起义 志愿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 朝鲜战争
  • 简介:国民的监狱,暗无天日。其在南京水西门外的中央军人监狱,专门设了最为残酷的“南”字监,用以对付他们所谓的共产党“重犯”、“要犯”。然而,共产党人陶铸在那里一坐竟有5年,出狱后还说自己4年的大学是在那里毕业自习,那么,他是怎样坐这个牢的呢?

  • 标签: 军人监狱 国民党中央军人 陶铸国民党中央
  • 简介:碉堡战术,古今中外,皆而有之。原始社会的人类就会使用碉堡,城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碉堡的扩大化。碉堡在军事上属防御性设施,一般是在己方作战条件不利的情况下才使用,但特定条件下在进攻时也能够使用。

  • 标签: 中央苏区时期 碉堡 国民党 原始社会 防御性
  • 简介:1950年初隆冬的一天上午,晨雾还未散尽,成都八宝街上,出现一个身穿老式大棉袄、40来岁的小商人"何安平".有谁能想到,这个看上去普普通通的人,就是半个月前身穿黄呢将军服、威风凛凛的国民中统少将郑蕴侠?

  • 标签: 国民党 少将 中国内地 解放后 周恩来
  • 简介:1948年深秋.为了挽救淮海战场败局,继第二、第七、第十三、第十六兵团之后.蒋介石又将其主力第十二兵团投入淮海大决战。该兵团所辖的36个步兵团中,第十八军第一一八师第三十三团、第十军第七十五师第二二三团、第十军第一一四师五十四团是主力兵团中的主力.第十二兵团司令官黄维和副司令官胡琏最倚重的3个王牌团.曾被分别命名为“老虎团”“青年团”“威武团”。

  • 标签: 国民党 步兵团 1948年 海战场 主力 蒋介石
  • 简介:共产国际、苏联与国民的改组李颖在孙中山1922年8月至1924年1月改组国民的过程中,共产国际、苏联起了重大作用,本文试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一、共产国际、苏联确定孙中山为同盟者早在1920年6月,列宁在为共产国际二大草拟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

  • 标签: 孙中山 共产国际 国民党 陈炯明 国民党改组 吴佩孚
  • 简介:国民军长莫敌率部投降纪实(湖南)张绎佐1949年八、九月在湖南衡宝战役时,莫敌是国民的一个师长。该师在青树坪战斗中被我146师歼灭,而莫敌侥幸逃脱。小股残敌随其逃窜广西后,莫敌升任军长。莫敌在广西收罗部分残余,新组建了一个敌军军部和一个师部3个团...

  • 标签: 莫敌 国民党军 衡宝战役 青树坪战斗 部队 武器装备
  • 简介:国民左派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历史现象。1924年至1927年间,共产国际和苏联政府为了在中国扶持一个亲苏、亲共的政治势力,曾主导过一种政治策略,即在国民高层领导人和基层党员中发展左派,进而造成激进的中国革命形势,以服务于苏联的远东战略。1928年至1931年间,以汪精卫、陈公博为首的改组派仍以“国民左派”自居,并发展出一套独立的“左派”理论,主张调

  • 标签: 再思考 国民党左派 左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