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我国个体农民,特别是在土地改革中新获得土地而缺少其他生产资料的贫下中农,为了避免重新借高利贷甚至典让和出卖土地,产生两极分化,为了发展生产,兴修水利,抗御自然灾害,采用农业机械和其他新技术,确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一方面对农产品的需要日益增大,一方面对农业技术改造的支援日益增强,这也是促进个体农民向合作化方向发展的一个动力。”“对个体农业,我们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创造了从临时互助组到常年互助组,发展到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再发展到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过渡形式。”“这项工作中也有缺点和偏差。……在一九五五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单一,以至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这几段话谈到了我国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然性、必要性和可能性,谈到了我国农业合作化的发展过程、方法和步骤,也谈到了在合作化过程

  • 标签: 农业合作化运动 私人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改造 高级社 小农经济 个体农业
  • 简介:农业合作化运动是50年代中期我国农村社会的深刻革命.中国共产党把我国几亿农民顺利引上社会主义道路,成功地实现了从小私有经济向集体经济的转变.如何认识这一社会变革,是中共党史研究的重要课题.我们认为,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条件与目标、经验教训和历史地位,都必须联系我国生产力状况来考察.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角度重新审视农业合作化运动,才能对这一历史性事件作出客观的评价.

  • 标签: 农业合作化运动 毛泽东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运动评价 农业生产力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 简介: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急速而顺利地完成,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但也留下一些教训:必须从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实际出发:必须从农业生产力水平低的实际出发;必须从农民文化素质低的实际出发;必须把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落到实处。

  • 标签: 农业合作化 经验 启示
  • 简介:访问人:中国农业合作化的高潮是在1955年。这一年毛泽东的思想变化比较大,党内的争论也比较大。省市委书记会议上,毛泽东曾激烈地批评当时的中央农村工作部,特别是点名批评邓子恢,说他犯了右倾错误。这个问题现在中央已经作了结论,认为邓子恢当时的主张是符合实际的,并为他平反。这件事已过去38年了,人们回想起来,都认为1955年这场争论来得很突然,您现在怎么看?杜润生:1955年的事情,从毛泽东同志本人说变化并不突然,他在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已经完成了两个革命转变的思路。过去人们在许多场合听过中央领导说,非社会主义因素将存在一个较长时期。此期间要

  • 标签: 毛泽东 农业合作化 杜润生 向社会主义过渡 新民主主义社会 邓子恢
  • 简介:邓子恢是我国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长期从事农村工作.当全国农业合作社基本上实现了高级化以后,在如何办好和巩固它的问题上,邓子恢依据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出谋划策,呕心沥血,提出了一系列富有远见的观点,为我们今天研究农业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深邃的见解,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和缅怀.在这一方面,他总的观点

  • 标签: 农业合作社 农村工作 包工包产 民主办社 农业生产 高级化
  • 简介:20世纪50年代我党对工业化与农业合作化关系的认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工业化是建国后党的工作重心和奋斗目标;农业合作化是工业化的前提,是农业与工业化相适应的唯一途径;农业合作化为工业化提供足够的农产品;工业化为农业发展提供主导性条件.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工业化 农业合作化
  • 简介: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如何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经典作家有过不少论述,提出过一些很精彩的设想。1848年,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要建立农业产业大军。”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农业发展史的考察,指出农业的大规模经营优于小家庭经经济,有利于采用机械耕作和先进技术,可以节约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可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小块土地所有制按其性质来说就排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劳动的社会形式、资本的社会积聚,大规模的畜牧和国家科学不断的扩大应用。”马克思认为,克服资本主义制度同“合理的农业”之间的矛盾的办法只能是“联合起来的生产者的控制”,和自己进行的“大规模经营”。马恩预言,小农经济在资本主义的

  • 标签: 机械耕作 农业发展史 土地所有制 联合起来 社会主义道路 合作社组织
  • 简介:近年来随着国家许多惠农政策的出台,为恰勒什海乡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从实践看,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经营方式的基础上,走合作化的道路,进行农村经营体制的创新,不断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实行新的组织方式、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是推动新阶段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再解放、再发展,实现农民与市场有效对接。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有效途径。

  • 标签: 农业 合作化 生产
  • 简介:农业合作化运动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但在论证这一选择的合理性时,在阶级关系的论证上存在着明显不足。其原因在于对土地改革后农民自发势力发展方向的认知错误,造成了对农村两极分化状况的误判,并导致了农业合作化运动阶级政策的应用失当。

  • 标签: 农业合作化 阶级关系 两极分化 自发势力
  • 简介:陶鲁笳,1917年2月出生于江苏溧阳,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至1949年在太行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工作。1949年9月任山西省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长;1953年7月至1965年8月任山西省委第一书记。1958年5月,被选为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中央委员。1960年10月任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1965年9月任国家经济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兼中央工业交通工作部政治部主任。1973年7月,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政委。同年8月当选为中共第十届中央委员。改革开放后,任国家发改委顾问、全国政协常委等职。2011年5月21日病故。多年来,笔者对陶鲁笳同志进行了长期跟踪访谈。本文内容源自2008年7月19至29日采访陶鲁笳的记录,2009年12月底核证于陶鲁笳和夫人贾于慈同志。现将本文公开发表,以寄托对陶鲁笳同志的追思,同时加深对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史的研究。

  • 标签: 农业合作化 访谈录 毛泽东 省委副书记 中央委员会 科学技术委员会
  • 简介: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中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必须坚持农民自愿的原则,通过合作制的形式进行。本文考察了这一理论在我国农业中的实践情况,分析了中国共产党对该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并总结了几点经验和启示。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合作制理论 中国共产党 继承 发展
  • 简介:一、农业科技合作共建对发展现代农业引领作用显著黑龙江省农业科技合作共建,始于省农科院科技帮扶十弱县的“院县共建”。由于“院县共建”实现了双方合作共赢的良好效果而得以不断发展,目前已发展成为涵盖15家农业科研院所、

  • 标签: 现代农业发展 合作共建 农业科技 农业科研院所 引领作用 黑龙江省
  • 简介:中央苏区模范区模范乡——才溪,是我国农业合作化的重要发源地.毛泽东在《才溪乡调查》一文中指出:"本乡劳动合作社.1931年开始创设的.现在全苏区实行的’劳动互助社’就是发源于此的."全国解放后,才溪人民又很快走上了互助合作化道路.1953年和1954年,连续二年获县、省爱国增产红旗奖,1955年被评为福建省"爱

  • 标签: 才溪乡 劳动合作社 互助合作 劳动互助社 耕田队 苏维埃政府
  • 简介:一)泰安市郊区地处鲁中山区,总面积1779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0万亩,人口102万,其中农业人口96万,是典型的农业大区。近年来,全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协会+农户”、“公司+农户”、“企业连基地+农户”、“市场带基地+农户”等经营形式应...

  • 标签: 股份合作社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龙头企业 农村经济 主导产业 家庭承包经营
  • 简介:20世纪50年代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是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环节。山西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开展了农业生产互助活动,新中国成立后的合作化运动亦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但农业合作化带来了诸多问题,1956年2月山西基本实现高级合作化后各地发生大规模闹社风潮。闹社风潮是广大农民在国家政策触及其根本利益时所作出的一种努力。

  • 标签: 山西农业合作化运动 农业合作社 社员 闹社风潮
  • 简介:文章基于福建省579家农业企业的调查数据,引入结构方程模型,识别农业企业与高校技术合作绩效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路径,主要结论包括:政策环境因素通过影响技术合作的初始阶段、执行阶段、蔓延阶段与整合阶段对技术合作绩效产生显著间接正面影响;农业企业技术需求强度通过技术吸收意愿、技术吸收意愿通过高校技术转移能力和农业企业技术吸收能力对技术合作绩效产生显著间接正面影响;农业企业技术整合能力对技术合作整体绩效有显著的直接正面影响。以上实证研究结论,帮助政府明确农业产学技术合作政策设计的落脚点。

  • 标签: 产学技术合作 技术合作绩效 影响因素 结构方程模型
  • 简介: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不仅再次提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而且要求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这说明,“转方式”不仅是工业的事、城市的事,也是农业的事、农村的事。

  • 标签: 现代农业 传统农业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工业 城市 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