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人道主义历史观以抽象的人性论作为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教会专制、建立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过程中起过进步作用。但这种以不变的人性为历史出发点和历史主体的解释模式,其本质是唯心史观和超阶级的价值普遍主义。对人道主义历史观的解读,将有助于我们认识当代国际社会中西方国家的人道主义干预之虚伪本质。

  • 标签: 人道主义历史观 人性论 人道主义干预
  • 简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理论界就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争论主要围绕着:“人是否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马克思主义是否承认人道主义”、“社会主义是否存在异化”等问题展开的。这场争论深化了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异化理论的研究,也纠正了一些学者在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上的错误倾向。直到今天,这场争论仍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标签: 人道主义 异化 马克思主义
  • 简介: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1859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双城记》,是他创作巅峰时期的作品。作家以这部小说来宣扬人道主义。《双城记》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出发,揭露了封建贵族的恶行。作为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者,狄更斯看到了社会矛盾,也非常希望广大人民能够摆脱压迫,但是他反对暴力革命,把希望寄托于开明统治者进行一些改革。

  • 标签: 狄更斯 法国大革命 人道主义
  • 简介: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人学的人道主义解释可以划分为两类:一是“两个马克思”论。他们认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人道主义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晚期的入学思想是早期思想的退化。二是“统一的马克思”论。他们认为“青年马克思”与“老年马克思”的思想实质上是一致的,即,只有一个人本主义的马克思。人道主义的阐释者都把自己学派的观点与马克思入学思想糅合在一起,只突出了马克思入学的价值性,而忽视了其科学性和现实性。

  • 标签: 马克思人学 人道主义 人的主体性 价值 西方马克思主义
  • 简介:马骏,中国早期的革命活动家,1895年9月12日出生于牡丹江市宁安县的一个回族家庭。在其短暂的三十三年生命历程中,他以顽强的革命意志与坚定的革命信仰,给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马骏把宝贵的生命献给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他在革命活动中所体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不甘屈服于帝国主义的顽强反抗精神的具体、生动体现。深入研究马骏的爱国主义精神,对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传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标签: 马骏 爱国主义 弘扬
  • 简介:一人类要生存,就有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需要.为了满足人们这两方面的需要,人类的社会生产就分为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两大类。作为人类重要活动之一的精神生产,是以生产观念形态的精神产品为目的的一种生产活动。它是以脑力劳动为主,以大脑为车间,通过思维、科学概念和艺术形象来表现外部世界,创造出各种有使用价值的精神产品,来满足社会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精神生产

  • 标签: 精神生产 精神产品 物质生产 物质方面 生产观念 商品的二重性
  • 简介: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成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它与救亡图存的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谱写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壮丽诗篇。在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弘扬五四运动的爱国义精神,迎接新世纪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

  • 标签: 五四运动 爱国主义精神 辛亥革命 马克思主义 民族爱国主义 北洋军阀政府
  • 简介:(一)对外开放,是我们党和国家为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制定的一项涉外的大政方针。“对外开放作为一项不可动摇的基本国策,不仅适用于物质文明建设,而且适用于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巨大的促进,同时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是从近代中外历史的发展过程

  • 标签: 精神文明建设 现代化建设 物质文明建设 十三大报告 中外历史 社会生活秩序
  • 简介:改革既然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那么,毫无疑问,改革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的动力。首先,改革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现实的物质基础。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精神是由物质决定的,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人的意识和精神尽管对物质有巨大的反作用,但这种作用归根到底是由物质的决定作用派生的。离开了物质的决定作用,意识和精神的反作用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

  • 标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精神文明建设 物质文明 发展的动力 制度文明 邓小平理论
  • 简介: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在我们国家,特别是在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历程中,爱国主义始终是一面凝聚人心、振兴祖国的伟大旗帜,始终是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和实现各族人民繁荣进步的共同精神支柱。历史和现实的实践再次昭示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唱响主旋律,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让爱国主义思想在实践中不断闪光,有其别无替代的宝贵的时代价值。邓小平同志一再指出,要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用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的统一来锻造当今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并反复强调要有民族自尊心、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的利益和尊严为最大耻辱。这不但是他的殷切希望和谆谆教诲,也是构成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刻内涵。很值得全社会的人们,特别是全党同志和广大干部认真学习并自觉地予以实践。

  • 标签: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精神 精神支柱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华民族 爱国主义思想
  • 简介: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积累了丰厚的传统文化,而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灿烂的爱国主义精神。对于传统爱国主义精神我们要弘扬和批判继承,而不能简单抛弃,现代化建设需要传统爱国主义精神的滋养。我们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对传统爱国主义精神要取其精华,顺应时代要求对其进行现代转换。

  • 标签: 传统爱国主义精神 现代转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简介:100年前的世纪之交,噩耗频频传来:甲午惨败(1895年4月),德国占领胶州湾(1897年11月),俄国侵占旅顺(1897年12月),英国强租香港(1898年6月),维新夭折(1898年9月),八国联军浩劫京津(1900年6月),庚子赔款(1901年9月)等等.中国人民是带着民族耻辱进入20世纪的.那时展现在中华民族面前的仿佛只是一片濒临毁灭的悲惨黯淡的前景.

  • 标签: 八国联军 旅顺 孙中山思想 维新 庚子赔款 爱国主义精神
  • 简介:陈云是我们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长期的革命生涯和建设实践中,他始终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在多个领域均有重大成就,其中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学习和研究这些理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两个文明建设,特别是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 标签: 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 物质文明建设 思想政治工作 陈云 爱国主义教育
  • 简介:知识经济时代正一步步向我们走来,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强烈的冲击:知识的历史积淀性虽然使后发展社会主义国家处于不利的境地,但获取知识的平等性,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赶超机会。如何以富有成效的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本国科技文化知识的发展,进而推动经济的腾飞,已成为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 标签: 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社会 平等性 促进 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