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每当我捧读《人民》时,便想起了《人民》社在河北省鹿泉市(原获鹿县)东焦村的日子。五十多年前的第一期《人民》在这里编辑出版,在中国革命史和中国新闻史上记下了光辉的一页。

  • 标签: 人民日报诞生
  • 简介:1950年3月9日,《人民》头版刊登消息:"濮阳中共地委及专署忽视运粮工作,运粮中发生混乱现象,农民遭受极严重损失,中共中央华北局令平原省委迅即检讨处理"。报道说:1949年12月,平原省(旧省名,1949年8月成立,今河南省一部与山东省一部,1952年11月撤销)濮阳专区农民交运公粮,几个粮站人畜拥挤,缺水缺草,农民露宿冰天雪地,死4人,伤5人,运粮牲畜死亡百余头。

  • 标签: 濮阳专区 平原省 撤职处分 记大过 靳文 刘镜
  • 简介:农村人口老龄化、农业劳动者素质下降.对农业的发展来说.都可能是致命问题有一组以“缺席者”为主题的照片,发人深省:田间水渠边,老人独坐,旁边是两张空椅子,留给在外打工的两个儿子;农家小院中,老两口带着孙子,全家十余口人出外打工或上学,留下一地空板凳……

  • 标签: 农村人口老龄化 人民日报 农业劳动者素质 空心化 中国 时评
  • 简介:“2008中国报刊发行创新研讨会”3月30日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中国报业网联合复旦大学媒介管理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主办,国内著名专家学者与业内发行专家,采用现场演说、展示、互动的形式进行了交流,并从推选出的“中国报刊发行创新经典案例”中评出获奖者,人民海外版因2007年同海外华文媒体成功合作,创办了8个海外周刊(专版)和两个外文周刊,海外日发行量和周发行量净增30万份而获奖。

  • 标签: 报刊发行 人民日报 经典案例 海外版 中国报业 中国人民大学
  • 简介: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战略举措。2018年6月15日是人民创刊70周年。70年,人民从铅与火、光与电到数与网,从对开两个版的报纸到覆盖近8亿受众的全媒体方阵,无论媒体形态怎么改变,党报的初心始终不变。面对传播途径和形式的变化,人民的融合发展确实干得漂亮,值得其他媒体学习和借鉴。具体学什么?除了看得到的经验之外.

  • 标签: 人民日报 融合发展 地方媒体 采编队伍 总编室 媒体融合
  • 简介:最近,《人民》连续发表聚焦“收入分配”的文章。在这些文章中,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方向已经开始显现。那就是要大力培养“小老板”为主体的中等收入者占主体的社会,主要方法是通过加大劳动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然后通过税收等杠杆来调节。

  • 标签: 《人民日报》 收入改革 聚焦 收入分配改革 发文 中等收入者
  • 简介:11月25日上午,人民社在北京举行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启动仪式。人民社视觉形象识别系统核心标志设计以人民英文(PEOPLE’SDAILY)首写字母"p"和"d"作为主体元素,结合中国共产党党旗红黄两色的主体色调,以通达互动的结构形态呈现。

  • 标签: 人民日报社视觉 形象识别系统 视觉形象
  • 简介:一、引言。笔者曾以“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自1956年八大至1997年十五大,以下简称“党代会”)政治报告的字词使用频率的变化看中国的政治变动”为题作过研究报告。笔者在进行该项研究过程中切实感到,这种字词频率统计的计量分析方法,的确存在着单纯依据数值解析复杂社会现象的片面性,但也有其不受主观左右而基于客观数据进行判断的积极方面。笔者还发现,通过各种词汇出现频率的变化,不仅可以了解历史变动情况,也能发现迄今尚未清醒意识到的问题的存在。具体讲可以举出这样的事实:十三大以后的政治报告中,出现了不拘泥于传统马克思主义框框的用语。详细情况请参见拙论。

  • 标签: 《人民日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共产党 政治报告 党代会 元旦社论
  • 简介:1949年8月1日,《人民》成为正式的中共中央机关报,隶属中共中央。《人民》的前身——华北《人民》、晋冀鲁豫《人民》《晋察冀日报》《抗敌报》等,分别是中共中央华北局、晋冀鲁豫中央局、晋察冀中央局以及北方局在1949年8月以前的机关报。由此来看,《人民》及其报系中的报纸,与中共中央华北局,并上溯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晋察冀中央局和中共中央北方局,有着一脉相承的组织隶属关系。

  • 标签: 中共中央北方局 中央局 《晋察冀日报》 报系 隶属关系 晋察冀边区
  • 简介:“抓革命、促生产”的命题是毛泽东晚年实施的重大治国方略,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处理革命和生产关系的根本原则。从1965年的逐渐提出到1978年底淡出历史舞台,这一命题为党和政府宣传、贯彻长达14年之久。从展开过程中造成的声势、影响看,这一命题经历了孕育、催生、成熟、消亡4个时期。

  • 标签: 毛泽东 “抓革命 促生产” 《人民日报》
  • 简介:为顺应当前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人民社努力做好传统主流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排头兵。在发展新媒体、推进媒体融合的过程中,始终秉承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以人民品牌为依托,通过有品质的新闻,重新建构互联网时代的用户连接,不断壮大主流声音。其中,以人民客户端为代表的两微两端新媒体成为人民社融合发展的支柱项目之一。

  • 标签: 人民日报 媒体融合
  • 简介:时政报道作为新闻报道领域的重头戏一直难以摆脱条条框框的限制,随着互联网络的普及以及微博、微信等的广泛使用,时政报道逐渐突破传统模式,让严肃的时政新闻也变得有趣好看。本文将对侠客岛在时政类报道领域所进行的突破创新进行分析总结,进而提炼出在互联网时代下时政类新闻报道的“侠客岛”模式,使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经验能够提升到理论的高度,并进一步更好地指导时政新闻报道的写作。

  • 标签: 新闻报道 侠客岛 创新
  • 简介: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宣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正式成立。在这个过程中。《人民》作为中共中央的机关报,对该次协商建国的盛会予以了充分报道,在宣传性和思想性上取得了很好的新闻效果。因此。站在历史的角度,结合毛泽东的新闻思想,以报道建国盛况的视角全方位审视《人民》的立场性与时代性,不仅对了解当时的《人民》有所帮助,也对还原那段协商建国的历史有一定价值。

  • 标签: 《人民日报》 政协会议 新闻报道
  • 简介: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为了广泛深入地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人民社、光明日报社、中组部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宣部党建杂志、辽宁省委共产党员杂志社、山东党员干部之友杂志社、党建文汇杂志社和上海组织人事报社联合举办学习党的十七大文件知识竞赛活动。

  • 标签:
  • 简介:“晋西事变”爆发之前,晋西北和晋西南根据地都是抗日军队与国民党顽固军队并存,抗日政权与顽固政权并存的局面,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受到了种种限制,有时还要遭遇顽固势力的骚扰。晋西事变以后,在晋西南地区,中共党组织活动由公开转为隐蔽;晋西北地区则成了中共领导的统一的抗日根据地,边区的新闻出版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 标签: 《晋绥日报》 《抗战日报》 新闻出版事业 抗日政权 西南地区 中共领导
  • 简介:抗日战争爆发后,郭沫若从日本冒险归国,抵达上海.考虑到郭沫若在国外流亡时间较长,对国内情况难免有些生疏,党组织决定由夏衍作为郭沫若的助手,帮助其工作.数日后,十八集团军驻上海办事处主任潘汉年在郭沫若寓所,向郭沫若和夏衍传达了周恩来的指示,由上海文救会出版一张日报,这张日报是有国共两党参加的、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文救会机关报.经周恩来提名,由郭沫若担任报社社长.报纸的具体筹备请郭沫若与国民党上海市党部联系.

  • 标签: 救亡日报 郭沫若救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