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人均GDP翻—番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志,到“十一”期末,我国人均GDP水平将由2000年的850美元左右翻一番,达到1600-1700美元,与之相应,“十一”期间GDP年增速约为7.4%。在此期间,人口增长率不应超过年均0.7%的水平。

  • 标签: “十一五”期间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人均GDP 人口增长率 美元
  • 简介:“十五”期间,镇江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顽强拼搏、负重奋进争发展,解放思想、创新克难求发展,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抢发展,凝心聚力、扎实苦干拼发展,在镇江发展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 标签: “十一五” 经济社会发展 科学发展观 整体推进 镇江市 发展史
  • 简介:深刻领会和把握“十一”规划建议的基本精神,首先要理解和把握其发展的主题。明确发展的理论指导、发展的动力、发展的支撑点、发展的保障、发展的着力点和发展的目的。

  • 标签: “十一五”规划建议 主题 发展
  • 简介:今年是“十一”规划的开局之年。无疑,与“十五”相比,这个开局面临着更为有利的形势:“十五”开局时,我们尚未完全摆脱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国民经济运行仍在爬坡;而“十一”开局,我国经济正在进入一个平稳健康增长的阶段。

  • 标签: “十一五”规划 “十五” 国民经济运行 漂亮 亚洲金融危机 局面
  • 简介:十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年规划纲要》,是一个集中民智、反映民意、凝聚民力的规划.也是一个关注民生、体现民心、表达民盼的规划。以人为本,是贯穿《纲要》始终的价值理念,也是《纲要》的出发点和归宿。《纲要》贯彻以人为本原则.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实现了发展理念上的飞跃和升华,明确了未来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走向。

  • 标签: “十一五”规划 《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 以人为本原则 经济社会发展 取向
  • 简介:今年“两会”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一”规划纲要。根据代表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设,分别作了17处和34处修改。这54处修改中,有些是对纲要(草案)和报告中的部分措辞进行了完善,有些则是对相关内容进行了增加。代表委员们为何关注这些问题?这些修改反映了什么意图?深入解读其背景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十一”规划思路、实现规划目标。

  • 标签: “十一五”规划 中国 政府工作报告 新农村建设 经济战略
  • 简介:科学编制“十一”规划,是今年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党的十六届中全会要讨论的主要内容。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明确了本世纪头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十一”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十一”规划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出后的第

  • 标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发展观 规划编制 宏伟目标 主要任务 加快发展
  • 简介:"十一"期间的经济发展应该是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以及人的自身的全面发展的"四位一体"的发展."十一"期间的发展应该凸现个重点问题:新发展体系下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问题;推进技术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问题;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问题;区域结构和城乡结构的协调发展问题以及创建和谐社会问题."十一"期间的经济体制改革应该"以政府改革为重点,上下内外联动创新"为框架思路,上改政府管理体制,下改微观关键领域,内创人本型发展体制,外创全球化参与应对机制.

  • 标签: “十一五” 发展 改革 和谐社会 体制创新 协调发展
  • 简介:党的十六届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明确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又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一项紧迫的任务写进“十一”规划纲要:可以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

  • 标签: “十一五”规划 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三农”问题 历史任务
  • 简介:一是,推进政府职能的转换。关于政府的职能,应全面理解认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四项职能要求的深刻内涵。第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不等于各级政府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不等于把政府定位为“经济管制型”政府。第二,“经济调节”并不等于各级政府干预微观经济活动,

  • 标签: “十一五”期间 经济体制改革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思考建议 政府职能 生产经营活动
  • 简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十一”时期必须把握的重大原则。通过对2006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进行经济理论分析,得出结论:在“十一”时期乃至今后十五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我国的经济社会必须坚持协调发展,要重视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重视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问题,要增强国家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有效性,井注重从体制机制上解决问题。

  • 标签: “十一五” 经济 社会 协调发展
  • 简介:十一”规划《建议》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后编制的第一个年计划,这个规划建议通篇贯穿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它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学、社会学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执政学意义,它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民主、执政能力、执政方式、执政思想、执政理念和执政基础等有创造性的发展,将有力地指导中共在二十一世纪的执政实践。

  • 标签: 十一五规划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执政理论 发展 和谐社会
  • 简介:增速平稳、结构改善、约束减缓的高位运行的投资态势是人们对2005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共同感觉。一方面2005年的投资势头喜人,人们在感受过去一年投资所带来的丰厚收益的同时,另一方面投资的粗放型特征和政府主导型投资在整个投资额中占的比重较大的问题困扰着广大的投资主体。2005年我国的投资保持了快速的增长势头.展望2006年的投资态势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建设和谐社会所带来的巨大的政府性投资结合一部分2005年的延期投资将助推整个2006年的投资向上的势头。

  • 标签: 投资水平 “十一五”时期 政府主导型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态势
  • 简介:党的十六届中全会,是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紧紧抓住并用好21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重要会议。这次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是抓机遇、谋发展、促和谐,为我国在21世纪头20年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奠定更加坚实基础的行动纲领。

  • 标签: “十一五”期间 中心组学习 重要战略机遇期 十六大精神 五年规划
  • 简介:劳动力市场是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市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其根本内涵是运用市场机制调节劳动力供需关系,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十一"期间,天津市要建设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以适应天津市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 标签: 劳动力 劳动力市场 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