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介绍了中国内地、东北亚与美洲之间的历史往来,认为通往美洲的丝绸之路是一条贯穿古今的"文化运河",不应该被人遗忘.

  • 标签: 东北亚 美洲 丝绸之路 历史往来
  • 简介:青海道孕育于齐家文化时期。文章依据考古成果,对青海道北、东、西三段形成的时间进行了考证,认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青海道已经成为一条名副其实的国际通道。

  • 标签: 历史交通地理 丝路之路 青海道 形成
  • 简介:古代青海虽然地处青藏高原东麓,但却是中国西部与外界交通的重要结点。自远古以来,以青海为依托形成的对外交通路线源远流长,而且在南北朝时期已经成为丝绸之路的主要干线之一。唐代以来随着吐蕃势力的扩张,亚洲腹地的陆路交通经青海一线形成“五路中心”的重要格局,对中古时期中西文化交流影响深远。这些不仅从文献记载中可以发现诸多线索,近年来的考古新发现也以实物资料佐证了古代青海与丝绸之路间密切的联系。

  • 标签: 青海道 丝绸之路 中外文化交流 吐蕃考古
  • 简介:以费孝通先生"全球社会"理念为基点,立足中国在"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传统与当下,指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心是"丝绸",是物,是经济,但整体上看,尤其是站在历史的维度上来看,核心是文化的交流、互通与理解。这就需要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体系中的"天下大同"的理念推向东南亚社会甚至全球,共同创造一个和而不同的全球社会。

  • 标签: 海上丝绸之路 全球社会 费孝通 环南中国海
  • 简介:围绕文化旅游产业实现共赢发展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领域之一.实践发展和理论分析表明,国内沿线区域立足服务于国家战略,在政府积极倡导和多元市场主体参与下的文化旅游跨区域产业合作愿望及动机强烈.未来时期,进一步加快推进沿线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合作并实现差异化分工和利益链接,就必须通过构建利益共享机制、市场主导机制、政府协调机制、企业运营机制、人才培育机制和制度保障机制等多元化推进机制体系,解决跨区域产业合作有待深化、主体积极性不够、协调沟通困难、长效发展机制尚未建立和文化认同有待进一步加强等多重问题.

  • 标签: “丝绸之路经济带” 文化旅游产业 分工合作 发展机制
  • 简介:“一带一路”建设是新形势下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布局,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而南方丝绸之路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重构南方丝绸之路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民族多样、宗教多元,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丰富而厚重,其中,伊斯兰文化和回族文化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重构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资源.因此,要在传承和弘扬伊斯兰文化和回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回族文化建设,积极引导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充分调动和发挥回族穆斯林和回族文化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 标签: “一带一路”建设 南方丝绸之路 宗教文化 回族文化
  • 简介:本文主要利用北方渔猎民族采集的资料,并结合文献资料及其他民族学资料来论证人类酿酒的起源.认为人类最初是以野生果实及野生植物为原料来酿制果酒.酿酒的起源与人类采集经济密切相关,是采集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酿酒起源于人类的采集渔猎时代,是采集渔猎民族的发明和创造,是采集渔猎民族留给人类的最宝贵的物质财富之一.

  • 标签: 渔猎民族 采集业 野生类果酒 酿酒 起源
  • 简介:自先秦以来,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一直心系中华,同中原保持密切的经济交往。在中原王朝的推动下,开展了朝贡贸易、民间贸易以及对外贸易等多种形式贸易,形成了东北亚陆海丝绸之路,绵延数千载。在这条丝绸之路的形成、发展与维系的历史过程中,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是重要的开拓者、独特贸易产品的提供者、独特交通方式的创造者、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对东北亚陆海丝绸之路的历史贡献功不可没。

  • 标签: 黑龙江流域 少数民族 丝绸之路 开创
  • 简介:民族考古学结合民族学与考古学材料,利用操作链的概念试图将静态的考古遗物动态化,并赋予其文化意义。考察印尼摩鹿加群岛传统制陶,并分析了有关班这群岛的历史文献、民族志及考古出土陶器标本后,研究结果显示公元14世纪后班达群岛陶器类型在空间分布上的二元分化可能是香料贸易背景下的文化变迁、社会冲突与二元分化过程所导致的。

  • 标签: 印尼摩鹿加群岛 陶器民族考古 传统制陶业 操作链 香料贸易
  • 简介:2015年5月23日,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俄语系和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共同举办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合作与发展”暨区域国别研究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虹口校区成功举行。来自黑龙江大学、北京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社科院、复旦大学、上海社科院、大连外国语大学、浙江大学、安徽中俄经济合作交流促进中心等国内十余所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三十多位专家学者齐聚上外,共同研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区域国别研究人才培养。

  • 标签: 经济带建设 学术研讨会 人才培养 国别研究 丝绸之路 合作交流
  • 简介:作为丝绸之路上的土库曼斯坦,在历史上不仅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起过重要作用,而且也与中国人民结下了深厚友谊,土库曼斯坦的一些古代城市在中国历史文献中都有记载。文章通过对帕提亚、马雷、鸟尔根奇等地区城市的语言学解读,反映了中国人民与土库曼斯坦人民之间的友谊源远流长,也体现了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的民族文化交流。

  • 标签: 丝绸之路 土库曼斯坦 帕提亚 马雷 乌尔根奇 文化交流
  • 简介:青藏入境旅游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据《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和《中国入境旅游者抽样调查资料》的基础性数据,采用SWOT分析法,对青藏入境旅游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青藏地区入境旅游经济总量较低,市场潜力巨大,旅游资源优势与环境劣势并存,发展机遇良好,但面临挑战与威胁,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旨在为区域入境旅游及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 标签: 青藏地区 入境旅游 发展现状
  • 简介:旅游是西部民族地区的优势产业.旅游的发展对西部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提出,为西部民族地区旅游的大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绝大动力和深厚基础.西部民族地区应该抓住有利时机,采取创新战略、跨越式发展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旅游,通过旅游的发展带动该地区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 标签: 西部民族地区 旅游业 小康社会
  • 简介:本文从理论研究和制度建设两方面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的反洗钱实践作了简要述评,总结了既有的经验与不足,据以提出改善我国反洗钱行动实施成效的若干建议,主张应继续加强以经济学为主体的跨学科的反洗钱理论研究,注重对洗钱现象的实证分析,并加快反洗钱制度体系的创新步伐。

  • 标签: 转型期 中国金融业 反洗钱制度 反洗钱监测 金融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