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2008年1月21日公布的《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以下简称公报),截至2006年底,中国农村共有5.31亿劳动年龄人口(即16周岁及以上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员),既包括在农村从事纯农业的劳动人口,也包括在农村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还包括被称为“农民工”的外出从业者。

  • 标签: 劳动人口 农民 现状 中国 农民工
  • 简介:自1984年,中共中央出台“1号文件”允许农民进城务工以来,“民工潮”就没有停止过。根据2006年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数据显示,中国外出农民丁数量为1.2亿人左右,如果加上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农民工总数约为2亿人。

  • 标签: 农民工 乡镇企业 就业 农村劳动力
  • 简介:漳州市芗城区从2005年9月起对实行计划生育的二女户家庭发放计划生育奖励扶助金每人每月50元,目前我区共有123人享受这项奖励:从今年开始对农村独女户家庭发放农村贡献计划生育指标奖每人每月30元,直至60周岁自动转入家庭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全区共有113对223人;今年对200户农村计划生育户办理政府小额贴息贷款,帮助计划生育户发展生产;对领到《独生子女光荣证》的家庭一次性奖给500元,目前全区农村有9460人领到此项奖励;还有为近4000名独女户和二女结扎户参加新农村合作医疗买单。

  • 标签: 减轻农民负担 农村合作医疗 计划生育户 奖励扶助金 小额贴息贷款 生育指标
  • 简介:本文通过对比新生代农民工与传统农民工的不同,分析婚恋对新生代农民工的重要性,提出本文的研究问题。从婚恋观念、婚恋行为、以及婚恋影响因素等三个侧面建构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模式。依据调查数据资料,归纳出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模式特点。同时把个人背景与流动经历作为解释变量,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探寻新生代农民工婚恋模式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改善新生代农民工婚恋模式的建议。

  • 标签: 新生代农民工 婚恋模式 流动经历 再社会化
  • 简介:<正>一、人口职业结构的历史发展人口职业结构是指经济活动人口在各种职业中分布的状况和比例关系。人口职业结构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人们的经济活动日渐分离,相对独立,构成某种职业,人口的职业结构才逐步产生,并在以后的漫长岁月中,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和分工的更加深入而得到不断发展,日臻完善。众所周知,脱离了动物界的人类,最初只有按性别的天然分工,并且只要生存需要,一个人可以从事多种经济活动。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没有发展到把某种经济活动主要固定在某些人身上的程度。后来,人们在实践中学会了驯养与繁殖牲畜、种植谷物、根块,果

  • 标签: 人口职业结构 经济活动人口 社会分工 服务业 相对独立 社会经济
  • 简介:北京大学健康长寿跟踪调查研究表明。为确保养儿防老而流产女婴是事与愿违的错误选择

  • 标签: 儿子 回报 老年 女儿 养育 农民
  • 简介:本文通过对满意度研究文献的回顾,构建了4个影响农民工工作满意度的模型,并通过实证数据分析了他们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结果显示教育状况、工作环境中的安全状况、劳动强度、工伤保险和自我认知状况等会显著影响工作满意度。以此为基础,本文试图去解释这些因素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机制。

  • 标签: 农民工 工作满意度 影响因素 影响机制
  • 简介:江苏邳州市碾庄镇彭庄村是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为了顺应建设新农村、传播新风尚的耍求,该村兴建了村级农民生育文化广场,设立了宣传服务和药具免费发放点。加强和完善人口学校软硬件建设。在教学上采取与双月服务、流动人口办证、计划生育勤廉双述相结合。通过在村级入口处及干道设置人口安全警示牌、灯箱广告等形式,造浓新型生育文化氛围。

  • 标签: 新农村建设 生育文化 宣传服务 软硬件建设 社会主义 文化广场
  • 简介:近年来,越秀区非常重视海报生育文化宣传,该区每年在人口计生海报宣传上投入经费9万余元,制作海报35000余份,分别在重大节日和举办重大活动时在区内的大街小巷张贴人口计生海报。越秀区的人口计生海报宣传在设计理念上突破四点,达到了较好地宣传效果:一是具有号召力,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二是具有影响力,主题突出,三是具有艺术性,色彩鲜艳,画面突出个性,留下值得回味耐看的作品。四是从传统的海报圈子里跳出来,选择最有说服力的角度创作,来打动人心。

  • 标签: 生育文化 海报 传播 利用 文化宣传 投入经费
  • 简介:为进一步提高独女户家庭的社会地位,2007年江苏省沛县胡寨镇政府修订了新型合作医疗实施细则,增加了独女户参与新型合作医疗的优惠政策。

  • 标签: 合作医疗 社会地位 优惠政策 镇政府 江苏省
  • 简介:农民工“返乡潮”2009年的这个冬季,对广大农民工来说,或许是从未遭遇过的“寒冬”。2009年2月10日,即农历正月十六,往年在上海打工的王正生,今年却从安徽定远老家赶赴北京。他是2008年在离春节还有40多天的时候,从上海回到安徽老家的。

  • 标签: 农民工 再就业 返乡 创业 省市 上海
  • 简介:本文运用2008年宁波城市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数据,对新生代主体视角下与城市居民社会距离的现状及影响凶素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发现: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主体视角的社会距离建立在融入意愿和排斥预期两个层面基础上;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社会距离在增大。社会经济地位、社会关系网络、居住空间和社会文化会显著影响新生代农民丁的社会距离。要促进新生代农民丁的城市融人,缩短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社会距离,需要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居民、政府和社会等多方行动者的共同努力。

  • 标签: 社会距离 新生代农民工 主体视角
  • 简介:上海远郊的工业化、城市化、非农化发展迅速,农业从业人员大幅减少,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村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的主体。单纯从生产、生活方式来看,上海远郊已经基本实现"农民的终结"。上海市"三个集中"与"1966城镇体系"发展战略,以及各级政府采取的就业转岗、保障转型、户口转性等制度安排对于引导、保障农民走向终结之路作用显著。反思大都市郊区城镇化的内涵,强化农村社区居民属地市民化,是农民终结后的重要工作。

  • 标签: 上海郊区 农民的终结 制度安排
  • 简介:本文以国家官方网站的相关政策文件为样本,以政策支持农民养老为理念,以系统协调性为框架,实证分析了农民养老政策系统的协调性。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目前的农民养老政策系统不协调表现在主体子系统内部、客体子系统内部、主客体子系统之间、本政策系统与其他政策、本政策系统与环境等五个方面。

  • 标签: 农民养老 政策系统 协调性
  • 简介:社会资本在劳动者工资决定上的作用一直很受关注。本文基于辽宁省农民工抽样数据,对社会网络及其通过求职方式在新生代农民工工资决定上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作了分析,研究发现:(1)社会网络规模与新生代农民工工资问是显著负相关,但在通过关系找到工作的群体里,社会网络规模与他们的工资问是显著正相关;(2)社会网络质量提升有助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工资提高,但通过关系找到工作的新生代农民工并不能从优质的关系资源中受益而得到更高工资。(3)基于关系获得工作的新生代农民工工资显著低于通过市场方式获得工作者。(4)社会网络在农民工工资决定上的影响存在明显的代际差异,这种差异表明市场发育会弱化社会资本在农民工工资决定上的作用。

  • 标签: 社会网络 求职方式 工资 新生代农民工 代际比较
  • 简介:本文对农民打工前和打工中的学习过程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正是学习促进了农民工人力资本的提升。而目前农民工的学习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缺乏有效的组织过程,学习效率不高。因此,各级政府应加强向农民工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投资,以提高其学习的效率,实现农村劳动力的顺利转移。

  • 标签: 外出务工 学习过程 人力资本 社会资本 学习效率
  • 简介:通过对成都、义乌两地抽样问卷调查的资料,分析城市居民对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接纳态度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城市居民对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接纳态度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对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情感接纳程度>行为接纳程度>认知接纳程度。不同性别、政治面貌和主观阶层地位的城市居民对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接纳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而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的城市居民对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接纳差异性不大。回归模型表明,政治面貌、主观阶层地位、社会关系网络、政策认知认同、对两类子女素质差异的评价以及认知来源是影响城市居民接纳农民工随迁子女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城市居民 农民工随迁子女 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