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认知科学领域关于学习问题的研究颇为关注重新探索如何在教育实践中帮助学生找到可操控性强的有效学习策略,真正实现有效学习。三项经典研究的进展体现了这一研究趋势:一是学习时间间隔的动态分配,相比较于传统的学习时段分配.适当扩大各学习时段的时间间隔可使学习结果的保持更为长期有效(学习间隔时间控制在测试间隔时间的5%-10%左右是最佳的);二是不同学习事件的交错式安排,相对于批量式安排,学习事件的交错式安排可极大提升学习效果。三是提取练习对知识识记的作用,研究发现提取练习相比较于其它学习事件(编码)可更为有效地促进学习。尤为值得注意的是,三方面有关研究均发现,学习者所觉知的许多学习策略很可能是次优的甚至是低效的.对其加以纠正将有助于实现有效学习。

  • 标签: 记忆 元认知 学习策略 有效学习
  • 简介:以往许多研究探讨了各种视觉特征对数量判断任务的影响,但得出了不一致的结论。本研究依据信号检测论原理对刺激特征影响数量判断的方式进行考察。结果发现:刺激大小、形状和分布均匀度等因素可影响数量判断的反应标准,但不会影响辨别力;刺激聚集或组块会直接对数量判断的辨别力产生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刺激特征对数量判断的影响方式存在差异。一方面,人类具有从刺激特征中直接抽取数量信息进行认知比较的能力;另一方面,刺激点聚集或组块可以直接影响被试的数量感知。此外,我们还推测,组块是通过改变客体表征的方式来影响数量感知的。

  • 标签: 数量感知 数量判断 信号检测论 组块 客体表征
  • 简介:采用图-图干扰范式来考察熟练中一英双语者言语产生中非目标语言的激活范围。实验1探讨用汉语命名时,干扰图的英语名称能否得以激活。结果发现,干扰图的词汇熟悉度高时,音译词的反应时显著长于音韵无关词,而熟悉度低时,二者无显著差异,说明在一语的产生过程中只能激活二语中高熟悉的目标词。实验2探讨用英语命名时,干扰图的汉语名称能否激活。结果发现,不论熟悉度高还是低,音译词的反应时均显著长于音韵无关词,说明在二语的产生过程中会激活一语中的目标词。总的结果说明,熟练中-英双语者在言语产生过程中非目标语言中的目标词也会激活,并且激活范围既受目标语言的熟练程度的影响,也受目标词熟悉度的影响。

  • 标签: 图-图干扰范式 双语者 言语产生 非目标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