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5 个结果
  • 简介:考察乐观人格在大学生目标定向与学习适应的调节作用。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361名大学生完成成就目标定向问卷、生活取向测量问卷、学习适应问卷的测量。结果发现(1)大学生目标定向中的掌握目标维度与学习适应呈显著正相关,成绩目标维度与学习适应性相关不显著;(2)掌握目标定向、乐观主义维度、总体乐观维度在学习适应上的标准回归系数为正且显著,悲观主义维度的回归系数为负且显著;掌握目标定向维度和乐观主义维度、总体乐观维度的交互作用在学习适应上的标准回归系数为正,且达到显著水平。

  • 标签: 大学生 乐观人格 目标定向 学习适应性
  • 简介: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情景语义关系对语义关联判断的影响。实验1采用单因素被试内实验设计,以32名大学生为被试,对随机呈现的情景图片做有语义关联和无语义关联判断。实验2采用单因素被试内设计,比较27名大学生被试对不同语义关联情景进行判断时的眼动特征。结果发现:(1)与非语义关联情景相比,对语义关联情景材料的判断反应时较短;(2)主题关系条件下的瞳孔直径显著小于类别关系判断,凝视时间的变化与语义关联判断反应一致;(3)主题兴趣区与类别兴趣区的首次注视时间无显著差异,但不同兴趣区的回视次数和回视路径时间均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情景语义关系可以促进语义关联判断,而类别语义关系判断可能会受低水平视觉加工的干扰。

  • 标签: 真实情景 语义关系 语义关联判断 眼动
  • 简介:引入主体理论视角,探讨心理疾病病因观、专业心理求助有效和污名信念等三种心理健康学识在个人和主体两个层面上的相互关联及其对专业心理求助意愿的解释能力,以此分析个人信念和对社会文化的知觉与专业心理求助的关系。对社区居民和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个人和主体学识信念关系紧密但又有显著差异,主体间内源病因观强于个人内源病因观,主体有效信念弱于个人有效信念,主体污名信念强于个人污名信念。个人和主体间层面的学识信念都存在人口学差异。个人和主体学识信念均可独立评估求助意愿,但个人信念解释力更强。结果有助于从个人和社会文化两个层面同时理解专业心理求助行为。

  • 标签: 专业心理求助 心理健康学识 病因观 污名 主体间视角
  • 简介:通过两个研究,证实了在消费、储蓄两个经济决策领域存在零整钞的心理账户效应;与此同时研究还表明,被试的消费倾向除与消费的实质目的有关之外,确实与金钱自身的因素有关系,这些关系包括钱钞携带的方便、个体维持大面额钱钞完整的目的以及钱钞面额与商品价格之间的匹配.

  • 标签: 零整钞 心理账户 经济决策
  • 简介:本文对儿童自控水平与父母教育观念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探讨,结果表明:父亲与母亲的教育观念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起着独到的作用而不能相互替代;父母对子女自控的期望水平对儿童自控的发展有显著影响;从性别差异上,母亲对男女儿童自控的影响是一致的,而父亲对男孩没有影响,对女孩则有广泛的影响。

  • 标签: 自我控制 教育观念 期望水平
  • 简介:本实验以吉林市一所小学1~5年级的251名儿童为被试,通过自行编制的投射测验和个别随访等多种方法探索了小学同性别儿童互助动机的发展状况。结果表明:①与非互助动机相比,互助动机占有绝对优势;②在每一年级的各种互助动机中,均有一种动机是居于主导地位的;③随着年级的增高,互惠动机逐渐降低而互助利他动机逐渐提高;④男女儿童在各种动机的发展中差异不显著。

  • 标签: 互助动机 主导地位 发展
  • 简介:为探讨评价恐惧在自尊与社交焦虑的作用,本研究采用正向评价恐惧量表、负向评价恐惧量表、自尊量表、社交互动焦虑量表,以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得到655份有效问卷。研究结果表明:(1)正向评价恐惧量表在本研究大学生样本中具有良好的信、效度。(2)正向评价恐惧、负向评价恐惧在自尊与社交焦虑问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47.17%,即自尊一方面直接影响社交焦虑,另一方面通过负向评价恐惧、正向评价恐惧影响社交焦虑。

  • 标签: 自尊 负向评价恐惧 正向评价恐惧 社交焦虑
  • 简介:运用问卷法,对612名北京市中小学生及其父母分别进行了自我概念和教养风格的测试.结果表明,父母民主型教养风格通过儿童学业自我概念这一中介变量,对儿童学业成就产生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而父母专制型教养风格,则以直接的途径对儿童的学业成就产生负面效应.

  • 标签: 父母教养风格 学业自我概念 学业成就 中介效应
  • 简介:以527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了自尊在人格特质、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中介效应。结果发现:(1)自尊在人格特质、社会支持预测主观幸福感的情感体验维度时具有中介效应,而在其预测主观幸福感的生活满意度时无中介效应;(2)自尊在社会支持与情感维度关系的中介效应相对高于在人格特质与情感维度关系的中介效应。

  • 标签: 人格特质 社会支持 自尊 主观幸福感 中介效应
  • 简介:通过对3年级和7年级学龄儿童的追踪研究,探讨儿童群体中Beck抑郁理论认知易感因素在应激事件与抑郁症状的作用。对追踪数据的多层线性模型和多层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作为Beck抑郁理论中认知易感因素的失调态度在3年级儿童中既没有显著的中介作用也没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而在7年级儿童中虽然失调态度仍然没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但却有显著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可能初步揭示了失调态度在应激事件与抑郁症状关系中的发展性特征,这一发现对在儿童群体中实施抑郁的有效干预将具有较为重要的启示意义。

  • 标签: Beck抑郁理论 失调态度 多层线性模型 多层结构方程模型 学龄儿童
  • 简介:在构像理论中,用来证明决策分为筛选和选择两个独立阶段的证据存在于:筛选阶段的信息在选择阶段不再被使用。本研究以构像理论为基础,设计实验室模拟实验,以实验情境中越来越苛刻的限制条件,迫使决策者在选择决策阶段不利用筛选信息,以此来检验决策者在选择决策阶段是否利用筛选信息,以及利用的程度和条件。实验情境的设计遵循这样一个原则:从信息最容易获得,记忆负荷最小的决策情境,过渡到信息最难以获得,记忆负荷最大的决策情境。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筛选信息在大部分决策者进行选择决策的时候得到了利用,用以选择最终的备择项;(2)随着选择决策过程中对于筛选信息的记忆负荷,以及认知负荷的增加,筛选信息在选择阶段被利用的可能有所减少。

  • 标签: 构像理论 筛选 选择 定向收拢
  • 简介:哥哥打电话给我,说舅舅的二儿子服毒自尽了,叫我立刻回去,又特别叮嘱道:“先不要告诉母亲,免得她伤心过度。妈这么大年纪了,我怕她哭昏过去。”

  • 标签: 人际关系 社会礼仪 家庭 亲情
  • 简介:以216名大学生为被试,使用关系复杂变化的三种虚拟外星生物实验材料,创设个人功能预测的关系类别的间接学习条件和参照性交流功能预测的关系类别的间接学习条件,探讨关系复杂对关系类别间接学习的影响。结果发现:关系类别的功能预测间接学习过程中,关系复杂和学习条件的交互作用极其显著,具体来讲,关系复杂对关系类别间接学习的影响仅显著地表现在参照性交流关系类别间接学习过程中;当学习材料为4特征复杂关系时,参照条件下被试功能预测成绩极其显著高于个人条件,当学习材料为6特征复杂关系加二阶同功能简单关系时,两种学习条件不存在显著差异,当学习材料为6特征复杂关系加二阶异功能简单关系时,个人条件极其显著高于参照条件。

  • 标签: 关系复杂性 关系类别 间接性学习 参照性交流 参照惯例
  • 简介:本研究使用眼动技术及模拟操作任务考察了图示写实对飞机安全须知卡可理解的影响。三组被试分别阅读写实照片、卡通插画、目标实物-t-其余图画的混合呈现等三种不同呈现形式的安全须知示意图,随后完成模拟操作任务。结果显示,混合组较写实组能更好地引导被试注意投放到与安全操作有关的关键区域上;混合组与写实组的模拟操作绩效均优于卡通组。基于上述结果,笔者建议使用“混合呈现方式”的飞机安全须知卡向乘客传递安全信息。

  • 标签: 飞机安全须知 图片写实性 眼动
  • 简介:测谎,是对谎言(即有意或是无意编造的事实)的鉴别活动。实验和研究证明,说谎时,一个人的多种生理指标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在一般情况下只受植物神经系统的制约,而不为被测人主观意志所控制。通过电子仪器记录这些生理参数的变化,然后进行分析就可以得出被测人对所问问题的回答是“诚实”还是“谎言”,从而判断被侧人与所调查的问题或事件是否相关。

  • 标签: 测谎仪 科学性 植物神经系统 生理参数 主观意志 电子仪器
  • 简介:目标意图和执行意图作为目标的不同形式,对情绪调节的影响有待探讨。本研究试图考察目标意图和执行意图与表达抑制相结合之后,在调节情绪反应方面的作用。实验采用主观报告和生物反馈的方法对58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发现:(1)执行意图组被试在观看负和中性图片时对自身情绪唤醒度的评价均显著低于目标意图组,在观看负图片时其情绪唤醒度也显著低于控制组。(2)执行意图组被试在各项生理反应指标上均显著低于目标意图组和控制组,主要表现为形成执行意图的个体在皮肤电导增加量、皮温降低量和指脉增加量上均显著低于形成目标意图或不形成任何意图的个体。上述结果表明,相较于仅仅给出情绪体验下调目标的目标意图,与表达抑制结合在一起的执行意图能有效下调个体的负性情绪反应。

  • 标签: 执行性意图 目标性意图 表达抑制 情绪调节
  • 简介:“要有创造”指导语效应(effectsofexplicitinstructionsto“becreative”),是指在创造力测验或实验任务中,明确要求“要有创造”(becreative)的指导语,能够促进被试的创造表现的现象。该效应的理论解释主要有最大化表现理论、目标设置理论和注意控制理论。在指导语中对“创造”作出解释、创造任务的类型以及被试特征,都会影响“要有创造”指导语效应的产生。在创造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要有创造”指导语效应发生的机制,从设置创造目标、根据任务特征施加精细指导、结合学生特征实施个性化教学三个方面,设计创造活动,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 标签: 创造力 要有创造性 指导语效应 创造性教学
  • 简介:<正>本研究以大量智力超群和智力一般的儿童(N=234)为被试,采用五个发散思维测验和用于考察出生次序与兄弟姐妹人数、性别、年龄之相互作用的多变量分析方法,探讨了出生次序和创造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发散思维测验的得分上,独生子女最多,头胎生儿童次之,末胎生儿童再次,出生次序居中的儿童最低,后三者之间的得分无显著差别,

  • 标签: 独生子女 胎生 发散性思维 儿童 次序 兄弟姐妹
  • 简介:压力来自爱他的你。为了了解其中的秘密,笔者在本市的一家心理咨询保健所进行了“卧底”采访。

  • 标签: 男人 减负 心理咨询
  • 简介:视角采择是个体表征他人或自己所看到世界的能力。个体在判断他人的视角时总是会自动激活自己的视角,但是当个体采取自己的视角时,并不总是会自动激活他人的视角。研究表明,当采取自己的视角时,成人和儿童可以自动做一级视觉视角采择,二级视觉视角采择的过程是非自动的,且成人可以自动做空间视角采择。未来研究需要继续探讨一级视觉视角采择自动的影响因素,实验设置和个体因素是否会影响二级视觉视角采择的自动,空间视角采择自动的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视角采择的自动是否与被试完成任务时所使用的策略有关,以及视角采择自动的发展机制和脑神经机制。

  • 标签: 视觉视角采择 空间视角采择 自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