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信任之于个人生活与社会存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已有研究似乎并未能使我们更真切地理解信任本身。通过批判性反思以往经验研究概念化信任的不同进路及其弊端,本文发现信任绝不只是一种基于结果预测、利益计算或理性选择的认知判断现象,而是一种有其认知、情感与行动维度的社会事实,它本质上就是一种社会情感。与此相对应,所谓信任危机的实质也绝不只是人们从理性计算或认知判断而来的普遍的彼此互不放心,而是一种充斥于全社会的存在性焦虑或恐惧。这种焦虑或恐惧的根源,在于不恰当的社会结构安排、不合理的社会制度设计和不友善的社会生存氛围。因此,信任危机的治理,面对的不只是一种"社会病态",更是一个"病态社会"。

  • 标签: 信任 信任危机 社会情感 存在性焦虑 结构性处境
  • 简介:宗教对于美国国内和国际关系的影响已经被世界上曾经发生的大量暴力和战争行为所印证。本文将专门探讨宗教在美国国内和国际冲突与解决进程中作为一种意义系统的独特角色。首先,简要探讨宗教作为单一或综合意义系统的概念;其次,分析作为意义来源的宗教影响美国国内和国际关系的不同渠道与途径;再次,剖析作为意义来源的宗教促成暴力或和平的具体过程;最后,探讨宗教研究本身和相关的政策启示。

  • 标签: 宗教 恐怖主义 意义 和平 心理
  • 简介:采用问卷集体施测,收集了405名大学生的主观和客观家庭社会阶层、自尊以及物质主义的状况,探讨家庭社会阶层与物质主义的关系及自尊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1)主观家庭社会阶层与物质主义显著负相关,客观家庭社会阶层与物质主义相关不显著;主观和客观家庭社会阶层与自尊均呈显著正相关;自尊与物质主义显著负相关;(2)自尊在主观家庭社会阶层与物质主义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即主观家庭社会阶层通过自尊间接影响物质主义。表明主观家庭社会阶层低的大学生由于感受到更低的自尊.因而更容易形成物质主义倾向.

  • 标签: 家庭社会阶层 自尊 物质主义 大学生 中介作用
  • 简介:为考察地震后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潜在症状结构,本研究采用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量表和儿童抑郁量表,对汶川地震一年后的746名中学生进行调查。利用验证性因素分析对竞争模型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包括侵入性、回避性、麻木性、精神痛苦性唤起和焦虑性唤起等5个症状的PTSD精神痛苦性唤起模型显著优于DSM-IV的PTSD模型、4维情感麻木模型和4维精神痛苦模型。效度分析的结果发现,PTSD精神痛苦性唤起模型具有良好的外部区分效度。所有结果均表明PTSD精神痛苦性唤起模型在汶川地震后青少年群体中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可以作为判定震后青少年PTSD症状的有效标准。

  • 标签: 地震 青少年 PTSD 症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