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唐浩、曾福生在2008年第3期《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上发表文章《当前农村私宗教活动场所的经济学分析》。文章认为,当前农村私的宗教活动场所游离于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和宗教团体的管理之外,对农村宗教管理工作秩序、农民的精神生活、

  • 标签: 宗教活动场所 农村 归因 民族职业学院 管理工作 经济学分析
  • 简介:唐五代吴越国王钱俶,在其统治时期,经济比较繁荣。947年,钱俶继任王位,遵承祖先遗志,对中原王朝贡献甚勤,宋赵匡胤统一全国,建立北宋王朝,钱做为保本国平安,去开封纳土献地,投诚宋朝,倾国贡奉,被赐封

  • 标签: 钱俶 佛塔 宗教信仰 雷峰塔 天封塔
  • 简介:谢重光先生是福建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以一位身在佛门之外的学者身份,他认真地分析了到底是“天下名山僧占多”还是“天下名山僧多”,有理有据、不卑不亢;娓娓道来、层层深入;将这一“历史冤案”辩得十分清详。特别是他不抱成见、不存偏见,可谓仗义执言!“天下名山僧占多”的不实之词是古已有之,这类论调尚不止此一句。由来已久却并不一定就正确,谢重光先生的论析便是一个重要的启示。因此,举凡在三教相争之中、在儒教高压之下形成的对佛教的一些扭曲的看法,都有必要一一澄清。澄清的目的在于了解什么是好传统,哪些精神要弘扬光大。“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读了谢先生的文章,会感到“满目青山照眼明”的。

  • 标签: 僧建 谢重 三教 学者身份 峨眉山佛教 解脱坡
  • 简介:佛教寺庙多见于深山幽谷之中,在楼房屋顶上庙却是日本信徒们的一大创新。最近,京都古城市中心一幢五层商业大楼的屋顶平台上建了一座正觉寺,成为日本第一座“屋顶寺庙”。

  • 标签: 日本京都 深山幽谷 佛教寺庙 城市中心 正觉寺
  • 简介:被誉为中世纪七大世界奇观的大报恩寺塔早在太平天国时期就已毁于战火,从20世纪80年代初,我市即有意复建大报恩寺琉璃宝塔,但由于经济等原因,一直未能如愿。去年,秦淮区终于爆出将在位于秦淮区范围内的中华门以外大报恩寺塔原址一带重建大报恩寺塔的新闻。

  • 标签: 大报 新闻 中华 范围 年代 重建
  • 简介:高智道长,辽宁丹东市人,现年七十五岁。他长身卓立,须发如银,自然流露出文静儒雅的书生气质。他十三岁起上学读书,初中肄业后又在师范学校就学,毕业后教了十年书。他的父祖辈是来自山东的移民,因而高智道长童年时代家境穷困。他讨过饭,也给财主放过猪。其父兄长年在鸭绿江上从事水上运输,后来家境稍有好转后,才能送他读书。他们全家信神奉道,其母尤甚,因而道长从小就受父母信仰之薰陶。一九四七年他在沈阳太清宫拜在孙崇礼道长门下为俗家弟子。一九五一年父母先后逝世,高智道长其年三十五岁,觉得自己俗缘已了,红尘无牵,遂找到其师孙

  • 标签: 道长 沈阳太清宫 纠仪 道协 水上运输 鸭绿江上
  • 简介:师政,河东上党(今山西省长治市)人,唐初著名的护法居士。但其著作及生平材料皆较为分散稀缺。本文抽绎其中的关键内容,并结合同时期的其他史料相互佐证,尝试将其在入唐以前以及此后担任东宫学士、门下典仪、扶沟令三个职务的时间大致确定下来,从而基本确定其生卒的时间段。还进一步对其传为已经佚失的《正邪论》一文进行了考辨,最终考订或为其现存《内德论》之第三部分。

  • 标签: 李师政 护法居士 《内德论》 《正邪论》
  • 简介:天气好的时候,来自北京的语涵喜欢穿着自己设计的禅服,带着从外边收养的田园犬,在楼下院子里的菩提树踱步。这株样貌挺拔的菩提树是一位出家人送给语涵的。

  • 标签: 佛教研究 心态 情绪 平常心
  • 简介:明末清初,苏州道士朴“善画工诗”,不仅精于道教正一派斋醮法事,且精熟全真南宗心法,著有《火候宗源》、《还丹宗旨》等丹道修炼著作。此外,他还为康熙年间(1662-1722)刊刻的道教内丹学集大成之作——《性命圭旨》撰写序,而康熙刊刻版《性命圭旨》中所收入的《紫中道人答问》一篇,更是出自他之手。

  • 标签: 性命圭旨 李朴 丹道 内丹 正一派 紫中道人
  • 简介:本刊讯普陀山佛协为了解除老年僧人的后顾之忧,相继建立了颐养堂、医务室、涅槃堂、普同塔。颐养堂现有老僧14人,年龄最高的91岁,最低的73岁。颐养堂有安静的寝室,清净的念佛堂,还

  • 标签: 涅槃堂 老僧 服务周到 老法师
  • 简介:此地留圣迹,远宾频称奇。素有宗教博物馆之誉的泉州文化古城,以其蕴藉深厚、包容万象的宗教文化著称于世,也一直引起众多友邦学者的器重和兴趣,怀思古之幽情,慕名城之深致,纷至沓来,探赜素隐,考实证史;朝圣谒祖,思接千载,显示了泉州文化名城的巨大吸引力。

  • 标签: 泉州市 伊斯兰文化 陈列馆 宗教文化
  • 简介:了出生于农家,选择了道教作为终生信仰;他兴办宗教教育,改善出家人的修道条件;他热衷文物保护,为武当山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倾尽心力……6月28日,光富从任法融道长手中接班,成为有着58年历史的中国道教协会第7任会长。

  • 标签: 中国道教协会 李光 世界文化遗产 宗教教育 文物保护 武当山
  • 简介:哈吉·欧麦尔·慕唐阿訇,已年过花甲,但他容光焕发,正所谓老当益壮。他是中国伊协委员,安徽省伊协副会长、省政协委员、界首市政协副主席、城关清真大寺教长。阿訇在豫皖一带享有很高声誉。他出生在一阿訇世家,青年时苦读经汉书籍,21

  • 标签: 城关清真大寺 中国伊协 欧麦尔 哈吉 李慕 教长
  • 简介:一段时间以来,陆续有人对明末翻译大家之藻的翻译思想进行归结,主要涉及翻译标准与原则等,经考察,相关意见经不起推敲,因为体现相关思想的文字要么找不着出处,要么属于张冠李戴,要么被误读。之藻谈论翻译的文字不少,从中不难捋出些许翻译思想,主要包括翻译的重要性、翻译目的、翻译原则、翻译方法、翻译可能性等。

  • 标签: 李之藻 翻译思想 他人归结 辨误 新探
  • 简介:通玄的三圣圆融一般是指文殊、普贤、佛三位一体,相互融通,不可分割;从整个《新华严经论》看来,三圣圆融是一种表法,其所表示的佛法具有灵活性,即不只是用来说明三圣之间的关系。而这一圆融的思想所表示的种种佛法都是心的体现,即法不自生,因心而起,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所以本文认为,通玄的三圣圆融思想的实质是心的圆融。

  • 标签: 李通玄 三圣圆融思想 佛教文化 心性论
  • 简介:通玄是唐代华严一大家。关于他的生平与事迹,一直是学术界值得清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对通玄的籍贯、著作与安葬处作了讨论,认为从现有的资料来看,通玄是太原人。他的著作除了著名的《华严新论》之外,还有一些序跋中所提到一些书名可以考虑。其安葬处除了寿阳之外,在盂县也有灵骨安葬处。

  • 标签: 李通玄 籍贯 华严著作 孟县灵骨
  • 简介:唐皇室子、太原人通玄大居士(635—730),留情《易》道,倾注《华严》,由五台山大华严寺转而隐于寿阳方山寺造论,其40卷《新华严经论》,成为佛教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典范,被后人编在一起的《华严经合论》也流布较广,在海内外佛教界和学术界产生深远影响,长期受到人们赞颂,现辑录部分如下:

  • 标签: 学者 佛教理论 文化融合 中国传统 《易》 五台山
  • 简介:通玄华严思想研究近年来颇受重视,但对其华严思想的传播影响则较少探讨。通过对宋代材料的梳理,从《论》入藏、义天来华、禅僧与文人以及民间信众对其思想的充分肯定等角度力图证明,宋代华严学发展中,通玄华严思想无论在上层文人、还是世俗民众中都是最具影响力的。

  • 标签: 李通玄 华严合论 义天来华 《周易》